城南舊事爸爸的花兒落了讀后感
這篇課文節選自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最后一部分。重點寫的是爸爸對英子的深沉父愛和英子成長的艱難,寫得深這沉、含而不露。下面是小編城南舊事爸爸的花兒落了讀后感!
城南舊事爸爸的花兒落了讀后感【篇1】
瘋傻和善的秀貞、命運悲苦的宋媽、聰慧大方的英子……假期里,我閱讀了林海音奶奶寫的《城南舊事》,書里的這些經典人物深深打動了我。
書中最感人的故事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故事講述了六年級的英子去學校參加畢業典禮,代表同學領畢業證書并致謝辭。英子是多么希望爸爸去,可她爸爸病倒了,躺在醫院里不能來。畢業典禮結束了,她爸爸卻已經離世。原本無憂無慮的英子,在爸爸過世后的一瞬間悲痛萬分,但她要堅強,要一夜間長大,要幫助她媽媽撐起家庭的重擔。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成長的過程就是失去的過程,我們在成長中會失去時間、青春、家人、朋友。但我們要像英子一樣勇于告別過去,樂觀面對未來的困難、挫折,讓自己強大起來,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長大。正如林海音奶奶所說的,走人生的路程,就像爬山一樣,看起來走了許多冤枉的路,崎嶇的路,但最終會到達山頂。
我自己也有從失敗到堅強的經歷。記得,我第一次擁有一輛嶄新的兩輪自行車時,我輕蔑地盯著它,自言自語到:“這可太簡單了,我會騎四輪車,兩輪肯定沒問題。”誰知,我雙手扶住車把,人剛坐上車墊,兩腳準備發力,突然感覺車身開始搖晃,車走起了“S”形。我心里緊張極了,更加用力抓緊車把。只聽見“啪”的一聲,我從自行車上狠狠地摔下來,手和腿都蹭破了,我號啕大哭。媽媽安慰我道:“不要因為一點小失敗就退縮,只有勇敢堅強,才能克服困難。”接下來,我每天都努力練習,告誡自己只有堅強面對挫折,才能獲得成功。
讀完了這本書,每當我回憶起英子面對挫折時的樂觀、堅強,我都會想起學騎自行車的情景。因為她,我更理解了“堅強”的含義。
城南舊事爸爸的花兒落了讀后感【篇2】
有這么一個傳說,十分動人:
一個精靈,一日在看明鏡里的塵世時,看到一著藍衫的男子,當街而立,遺世孤傲。精靈一下子心動了,她懇請佛祖,讓她變成人,她要到塵世去陪伴這個男子。佛祖給了她三世,一世美麗,一世富有,一世聰明。三世精靈都如愿成為男人的情人,卻都無一善終。要么是愛而不得,要么是得而不愛。最后,精靈舍棄了美麗、富有和聰明,一無所有,只求佛祖讓這個男子愛他,一生一世。佛祖答應了,把她變成男人的女兒。紅塵一世,她都被男人細心溫柔地呵護,不舍不棄。
每個女兒,原都是父親前世的情人,遂歷經三生三世,才成父女。
緣定三生。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說有一個父親,雖然他的表面看起來很嚴肅,但內心卻是一位慈父。在他的女兒要畢業的時候,而他卻生了重病,不能去參加他女兒的畢業典禮,他的女兒英子畢業典禮回來,看著滿院零落的花兒,聽到老高的話,她清醒地意識到爸爸的花兒落了,自己已經長大了。回憶起以前父親嚴格要求她的種種,不禁流下淚來。
讀完這篇文章,我也不禁潸然淚下。
從我記事起,我就知道家境并不富裕,每天在飯桌上的菜都少得可憐:早上咸菜加饅頭,中午青菜湯、咸肉。所以我對那些遙不可及的美食有一種特別的癡愛。梔子花還未完全盛開,青色的紗裙下包著花蕾柔嫩的肌膚。那時街上有賣吃食的攤檔,雪糕、冰激凌什么都有,除此以外,還有章魚丸、烤肉串、蘿卜牛雜……每每從街上走過,我都會故意放慢腳步,眼睛滴溜溜地繞著那些東西轉。雖然以往的經驗告訴我,這些東西我不可能得到,但我還是心存幻想,比如在某個攤頭故意拖爸爸的手,又比如在某個攤頭故意摔倒。但看見爸爸并不理會我,我就直接坐在地上一邊放聲大哭,一邊看著爸爸的臉。可爸爸卻從不買給我吃,只是硬生生的把我從地上拽上來。要是你跟我在同一村,一定能看到這樣一景:一個男人在前面疾步快走,手里拖了個在后面哭得昏天黑地的小女孩。也許是爸爸不忍心吧,最終還是花了5毛錢給我買了一個冰棍。那時適逢梔子花開,白白的,如精靈一般,純白了我的心靈。
上幼兒園時,家境好了一些。當我看到別人亮出我夢中才出現的新玩具時,我就是羨慕。同時,我也就對爸爸更討厭了。也許是虛榮心在作怪吧,晚上我竟趁著爸爸睡覺的時候,赤著腳輕輕推開房門,躡手躡腳的進去,在木柜里鬼迷心竅地摸了十元錢。可第二天一早,我就被爸爸抓了個現行。我被爸爸拽住立刻就被打了一巴掌,很痛,直直痛到心里了,對爸爸的一絲愛,也都隨著手落下來時打碎了。屋外梔子花開依舊,但獨獨沒有往日的芳香了。
家里雖不很富裕,但從未吝嗇于給我買書,也就是這樣我才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往年爸爸對我的好才再次浮現:
每年冬天,父親晚上接我時,總會把他車上唯一的一件棉大衣給我,而他自己就穿著雨衣雨褲。我躲在父親的身后,冷風全被父親吸收,一點也吹不到我。現在憶來,父親身上薄薄的衣服呼呼吹起的聲音好似就在眼前。
原來,在不知不覺之中,我就把父親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只有父親在,我的世界才能風煙俱凈、海闊天空。微微泛著黃絲的梔子花,在夕陽的余暉下,背影被拉著好長、好長,就像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無力地匍匐在地上。
傾我一生一世戀,萬般相見如初見。是時,我才明白:你在,世界就在。
父親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屋外,梔子花正在綠葉叢中現著,抬著它們的臉蛋仰天笑著香。
爸爸的花兒,還沒落!
城南舊事爸爸的花兒落了讀后感【篇3】
《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個題目,語帶雙關,一是實指爸爸種的夾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稟性愛花的爸爸的辭世。小說以此為題,含而不露,哀而不傷。
愛花,是爸爸的稟性。但作品中,它并沒有把爸爸寫成一個花匠或園藝家,也沒有做潑墨的描寫,只是把它作為線索貫穿小說的始末。小說開頭寫道:
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紅色的夾竹桃,是臨來時媽媽從院子里摘下來給我別上的,她說:“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戴著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臺時一樣!”
小說的中間寫道:
爸爸是多么喜歡花。
……他回家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澆花。那時太陽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著涼爽的風,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雞妹妹的頭發上。
小說的末尾寫道:
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么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是因為爸爸今年沒有收拾它們——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樹大盆底下也有幾粒沒有長成的小石榴……
……看那垂落的夾竹桃,我默念著:
爸爸的花兒落了。
這些描寫在小說中是作為布局謀篇的手段而存在的。它除使作品渾然天成外,我以為其深層意義還在于:其一,借花的柔性來調和爸爸性格中的剛性,使爸爸的嚴厲和慈愛和諧協調地發展;其二,“花”在這里已經超然而成了一種象征的事物。象征使作品更具內涵。爸爸身體健康時,花開得挺旺;爸爸病危時,成為對子女的關懷、鼓勵;爸爸辭世時,花兒落了。
與爸爸愛花這條線索并行的另一線索是畢業典禮。
畢業典禮前,寫爸爸病倒了,不能參加“我”的畢業典禮。爸爸病得怎樣?能否治好?作品在此設置了懸念。接著宕開一筆,采用插敘的方法,把爸爸多年來對子女的嚴厲管教,對子女真誠的愛,通過不讓“我”上學遲到這件事,作為重點進行描寫。這些材料看來很瑣細,并不偉大,但卻塑造了一個可親可敬的“嚴”在其外、“愛”在其內的爸爸形象。孩子逃學,“爸爸氣極了,一把把我從床上拖起來,”抄起雞毛撣子,“把我從床頭打到床角,從床上打到床下”,這是夠狠的了。但卻出人意外,在“我”上學之后,爸爸竟到學校看“我”來了,“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沒說什么,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花夾襖。他遞給我,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來給我。”真是“道是無情卻有情”。真、善、美在此時此地,在爸爸這一形象中得到了具體的體現。
畢業典禮中,作者又疏密有致地敘述爸爸叫“我”到銀行匯款的事。匯款,本是大人干的事,可是爸爸又出人意外地讓“我”去干,還說這是“闖練”。
作者之所以選取以上這兩件事作重點的鋪寫,我想其意重在表現教孩子熱愛學習和學會生存,側重點是不相同的。
畢業典禮后,英子聽到了爸爸辭世的消息,表現出了驚人的“鎮定”“安靜”。再聯想到英子在畢業時成為優秀生,“代表同學們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這樣看來,爸爸的花兒雖然落了,但所結出的果實卻是碩大的。小說把因果關系表現得如此顯眼,如此突出,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說,這就是作者力圖要表現的主題。
爸爸愛花和畢業典禮這兩條線索中,前者應是主線,因為作品所要刻畫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導作用的。而后者則是副線,是為情節的發展有序而設置的,它對主線只是起著烘托、映襯、推動的作用。然而這兩條線索相互輝映,既有利于情節的展開,又使兩個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輝。
城南舊事爸爸的花兒落了讀后感【篇4】
翻開書本,跳入眼簾的是選自《城南舊事》的一篇文章——《爸爸的花兒落了》。
文章講述了“英子”的爸爸病危,不能出席英子的畢業典禮。臨行前爸爸千叮萬囑——千萬不能遲到!這讓英子想起了小時候賴床而被爸爸打的事,因此從那以后英子再也沒有遲到過……畢業典禮結束后,她趕緊回家,發現夾竹桃和石榴因為爸爸病了沒有上麻渣而顯得有些凋零——爸爸去世了。
讀了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共鳴——我跟英子一樣失去了一位親人,我的奶奶,我心中的英雄!
我報考石門的時候,84歲的奶奶因為肺炎入了院。還沒考試,醫院已經傳來了奶奶去世的噩耗。奶奶還沒能看見我拿到畢業證書、穿著整潔的石門的校服探望她,就走了,永遠地睡著了……也許是化悲憤為動力吧,奶奶去世后我用功讀書,最終以不錯的成績考進了石門。
我知道,身為抗日戰士的奶奶在年輕時就已經置生死于度外,面對肺炎的折磨,停止心跳對她或許也是一種解脫;若能與爺爺在天堂相遇,更是一種幸福!
本以為自己有足夠的堅強把對奶奶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讓它們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但看到這篇文章,我還是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淚……
城南舊事爸爸的花兒落了讀后感【篇5】
《爸爸的花兒落了》文章通過英子的爸爸對英子嚴中有愛的教育和爸爸在去世時英子的人生體驗,表現了英子對爸爸的崇敬和懷念,作者從中感悟到爸爸去世后自己還小,但應該承擔起許多原屬于爸爸的責任。
可以看出,爸爸對英子的愛不善于用言語表達,而是用行動來表示,作者父親的這一切的行為可以看出他愛英子,為英子以后著想,俗話說‘打是親,罵是愛’,而父親則是完全表達出了這句話的意思。
我感覺作者是堅強的,勇敢的,正因為她聽從了父親的一句話‘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我知道了,每個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只是他們表達愛的方式不同而已,無論父母做什么,只要我們相信父母是為我們好的,為我們以后的生活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