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500字
當我們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一起寫一篇讀后感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500字,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500字【篇1】
當你接受自己的不幸,并從中學會微笑,你就是堅強的。當你克服了自己的恐懼,又去幫助他人克服恐懼,你就是勇敢的。當你承認自己有時會自欺,你就是真實的。當你不再需要用鏡子認識自己的美麗,你就是美麗的。當你所追求的不再逾越你的所有,你就是富足的。當你對自己未達的理想心平氣和時,你就是真實的你。讓我們閱讀此書,來認識一個全新的自己。
很喜歡張德芬的書,在她的書里,晦澀難懂的心理學理論巧妙的通過故事甚至神話的'方式變成了淺顯易懂的語言,不懂心理學的人都能看懂,是很好的心靈修行讀本。
我學會“臣服”即接受現已發生的事實,它是老天送給我的“禮物”。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我們會根據我們的經驗和掌握的知識去判定它,不管它帶給我們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其實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它自然的發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是我們自己選擇他們這樣的或那樣的發生。就像書中所說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快樂不快樂決定權在自己,事情的最后結果也是自己的選擇,和別人無關。不停的向外界抓取,去抓本不屬于我們的東西,當然會痛苦,當然會失落。要正視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快樂是自己給予自己的,別人給不了,也無法給予,不要找錯了方向。想要快樂,首先要平靜的接受生活中的不快樂,正視我們的不幸,學會“臣服”于自己不完美的人生事實,甘心的去接受,慢慢找到一條可以使自己喜悅的路,不在以前,只在當下。學習領悟、破除外在的種種不屬于我們的因素,帶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上天讓我們有機會接受他給予我們的一切不幸與幸運,使我們成長,使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神奇。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500字【篇2】
最近,在老總的大力推薦下我用一周的時間斷斷續續的將《遇見未知的自己》看了一遍,意猶未盡!收獲頗豐!迫不及待的想與大家分享我的淺見。
剛剛開始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它很特別,它不同于那些死板的教條心理學,而是用現代小說的形式表述都市女性耐人尋味的生活故事,讓我們細細體會我們心靈上存在的問題。
書中最能引起我共鳴的是這樣一件事:每次業績都得第一的若菱,突然被擠了下來,她的內心非常難受,早上她上班,發現同事們正用不同的眼光注視著她。后來知道結果后才知道原來所謂的“不同眼光”都是自己假想出來的。其實我們總是習慣于在自己的主觀想法下杜撰一些本不存在的東西。周圍的人、事、景、物常常會在我們不同的想法下產生著不同的變化。
其實不是他們在變,而是看的人在變。所以我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能憑借著主觀想法去臆斷,要追根溯源,多想想藏在這個想法背后的原因。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是一個經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愿意面對它有時有點丑惡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一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禮物。
看過書后,他教會我,當我再次產生不好的情緒、壓力時,要往內看,看看是不是由于自己無法接受,自信不足、做的不夠好才產生不好的情緒?人在困惑的時候要學會臣服,臣服是指針對已成事實不能改變的接納,接納之后放下,試著活在當下,而不是去抗拒事實的本質。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美,不是嗎?這應該也屬于“逆境商”的另一種體現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500字【篇3】
我們單位發了《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我斷斷續續的看了幾天,把這本書看完了,這本書是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說。第一次看時很不好理解,最近又重讀《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看后有了一定的啟發。這本書要多看幾遍才能慢慢有所體會,它告訴了我們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
我們每個人在這個現實的生活中扮演這不同的角色,都像是帶著層層的面具,我們應該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我的情緒模式總是下意識的把自己擺在“弱者”“無能為力”這種狀態下,覺得把自己放在較低的位置能夠更容易接受這種失敗或者挫折。其實我心里很明白,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逃避,把失敗的原因都歸咎于客觀條件的限制,自己的性格或者是不努力之類的,然后怨天尤人。從書中,我知道了原來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看待自己,在生活中發生過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已經不可改變了。能夠改變的就只有對待事情的態度,然后再把這種態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那樣才是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我們常常用許多的信念、價值觀、態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讀了這本書我總結了以下4點:1活在當下,停止無謂的思維。2用頭腦賺錢3用心靈面對家人,家庭,朋友和愛4用靈魂來面對自己。而不是思維,頭腦或者是物質。
這本書讀了之后讓我受益頗深,以前我總是說自己的心態有多么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態沒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于以發生的事情不會學著接受,我應該學著把事情看淡。這本書讓我們明白了愛,喜悅,和平是從內心,由內至外的散發,而不是靠外物來獲得。
我會再細細看這本書,細細品味。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500字【篇4】
看完《遇見未知的自己》,很多自己很有感受而平常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感想,心情或者說一些迷惑都被這本書一一地表現出來了,這是一本修身養性而又富有人生哲學的書。看完后深有啟發。
書中指出快樂是由外在事物引發的,它的先決條件就是一定要有一個使得我們快樂的事物,所以它的過程是由外向內的,這樣一來,就有了一個問題啦:既然快樂是取決于外在的東西,那么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援用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它告訴我們,生命的困頓轉折是建立內在力量的最好時機。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助你,幫助你找到你自己,幫助你內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內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
所以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看待自己。就像若菱一樣,她可以把自己認同為一個不行的人,是不幸的命運,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錯誤行為的受害者,可以把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都歸咎給別人。她也可以把自己認同為一個優秀的,事業有成,才華橫溢的人。這一切都和看待自己的角度有關。即然這樣,那么為什么我不能從正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呢。是的,我經常會覺得自己弱小,無力,沒有自信心,但是想想也有許多可取之處啊。誠實,善良,在一所不錯的學校讀書,衣食無憂,身體健康,家人們都很關心和疼愛我,和許多人比起來我并不差。在生活中發生過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就臣服它吧,已經不可改變了。能夠改變的就只有對待事情的態度,然后再把這種態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那樣才是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500字【篇5】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外面沒有別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內心投射的結果。所以,當你論斷時,或許你只看到了片面。所有讓外面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很多憂慮和焦躁都是自己編造的,把別人強加到自己的故事里,制造麻煩。有時候換個角度想一下,事情就會有另一個表情。如果非要編故事的話,為何不編一些完美的情節呢?讓生命溫馨一點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幫我重拾了用心樂觀的生活態度。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生命的困頓轉折是建立內在力量的最好時機。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忙你,幫忙你找到你自己,幫忙你內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我掉進了脆弱的泥潭,內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常常覺得自己很倒霉,懷才不遇,社會不公,《遇見未知的自己》在帶我尋找真我的過程中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消極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就應是樂觀向上、祥和快樂的我。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負的消極的東西,努力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重拾用心樂觀的生活態度。
人一生追求的歸納起來只有幾個字,那就是愛,喜悅,和平,真我,其他所有與植物館的都是生命的假象。在追求愛,喜悅,和平,真我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積蓄心靈內在的力量。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心靈更強大呢?
張德芬說:“先要為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個事情都負起全責,負起全責的意思不是說將錯歸到自己身上,而是說這件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夠這樣,就會一步步累積內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變成一個更開心的人。”讓我們順從生命的規律,在閱歷中不斷成長,汲取心靈內在的力量,活出一個身心靈合一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500字【篇6】
讀完《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現代修心的書,感觸良多,雖然明白很多道理,但能幫助自己找到自己還不是那么容易,或者自己是逃避現實,不愿意直接面對,或者不敢直面真相,因為害怕改變,但無論如何,這是一本很好的關于身心靈修行的書。
本書中有一句話說得很好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生命來無影去無蹤,無法臆測也難以捉摸。無論身處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逢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于平淡的躊躇關頭,面臨其中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唯有抱持觀照內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態,一切的真相才會自動還原水落石出。
書里面有一段話很有用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很不好的時候,像你現在的悲傷、低落,我們會一直想要從這個泥沼中掙扎地逃出來。所以我們籍由很多逃避策略不去面對它,壓抑它,否定它,排斥它。你記住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因為當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種情緒的時候,你會聚焦在那種情緒或事件上,這樣就會賦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強大了。所以這些情緒就是一些能量,就像你以前說的,它們會來,就一定會走,我們任由它們來來去去,不加干涉。這些負面情緒就像黑暗一樣,你驅散不走它們的。唯一可做的,就是帶進光來。光出現了,黑暗就消融了,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那怎么帶進光來呢?喜悅是消融負面情緒最好的光。喜悅是發自內心的。
最后,還是那句話記住,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任何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地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碰觸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的內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500字【篇7】
有人說,人之所以受苦是因為在不清楚自己是誰的情況下,卻總是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自己的東西,結果給自己徒增苦難。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會把所有不能代表自己的東西被席卷一空,而真正的自己,是不會隨時間、空間、甚至死亡而改變的。因此世界上只有兩種人,強者和弱者。如果你認為自己是老鼠,那么只有一個結果,成為貓的食物。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以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區,一個沒有手機、沒有汽油的孤單女人在自怨自艾時恰巧遇到一位智者開始。在經過與智者的一番對話后,她頓時醒悟,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價值、人生的定位。
“你是誰?”這是第一次見面時智者問女人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都忘記了自己是誰,因此我們很多人即使在擁有了很多的金銀財富后仍然生活得不快樂。
“你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們往往習慣于觀察模仿別人,別人擁有的東西,我們就會認為是好的。因此我們需要的東西,也往往吃力地從別人身上搜尋,沒有在適合自己的基礎上選擇。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我們很多人都習慣于戴上很多的面具,隨時都在不停地更換著,最后丟掉了真實的自己。也許有一天,當我們把目光逐漸從外面的世界轉向我們的內心世界時,會可悲地發現,我們并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成為了思想和情感的奴隸,時刻受束于它們,周圍的人、事、物、景會常常在我們善變的想法下催生著不同的情緒,使我們生活在了不快樂中……
其實不是它們在變,而是看的人在變,所以我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能憑著主觀想法臆斷,也不能武斷,而是要追根溯源,想想藏在這個想法背后的原因。就像書中的智者所說的: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是一個經過層層包裝的禮物,當我們看到它并不華麗的包裝時,只要愿意帶著耐心和勇氣一層一層拆開,我們就會驚喜地看到珍藏在里面的禮物。
當我們迷茫、徘徊時,就停下腳步,和自己的內心世界交談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也學著和“智者”來番對話,真正理解小我與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