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寬容書籍讀后感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讀后感吧,可以很好宣泄心中的情感,記錄感悟。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會寬容書籍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學會寬容書籍讀后感(精選篇1)
從兒時起,我極愛寬容,因為癡迷清麗的句子:“被踏碎的花兒,仍將芬芳沾上鞋履,這,就是寬容。”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論其美丑,故天空廣闊無比;高山收容每一塊巖石,不論其大小,故高山雄偉壯觀;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故大海浩翰無比。這是一位哲人對“寬容”最生動直觀的詮釋。一日讀到“紀伯倫”的詩:“我永遠在沙岸上行走,在沙土和泡沫中間。潮水會抹去我的腳印,風也會把泡沫吹走。但是海洋和沙岸,卻會永遠存在……”心靈默默顫動。我想我能理解海洋的永恒,我銘記著海洋的寬容。霎那間我似乎肯定自己理解了寬容——用愛來回報他人的怨恨,便是寬容了。霎那間我似乎覺悟到寬容是一個單純的理想,她的存在僅僅需要一個高尚堅韌的靈魂。然而,當我讀了的《寬容》后,我才發現,房龍先生似乎對“寬容”別有一番見解。
《寬容》一書雖然主要論及西方宗教歷史上的不寬容及為這種不寬容所進行的斗爭,但今天看來,房龍這本書的意義已遠遠超出宗教領域,而成為人類精神層面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范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為爭取寬容而戰的歷史。房龍在書中要說的道理很簡單,可以引用他自己的一段話來說明:“大凡為寬容而戰的人,不論彼此有什么不同,都有一點是一致的:他們的信仰總是伴隨著懷疑;他們可以誠實地相信自己正確,卻又從不能使自己的懷疑轉化為堅固絕對的信念。”房龍最反對的是世俗全力和精神信仰結合后施加給所有信徒及非信徒精神和肉體上的暴政。在他看來,任何絕對的信念,都包涵著潛在的暴力,一旦信念找到了通往世俗權力的門徑,它的暴虐本性就會顯露出來。房龍給出的解決是懷疑,對任何的觀念、理論、思維方式都要用懷疑來沖淡它繁殖、復制、獨裁的本性,就連自己都要懷疑。懷疑一切,用懷疑給一切以改善發展的余地。在房龍的眼中,大部分信念信仰的開端都是樸素的,甚至可以說是浪漫的,但一旦穩定發展起來,就會落入功利主義的魔爪而萬劫不復。痛恨功利的房龍卻用功利觀來解釋敘述歷史,勿寧說這是合乎邏輯的,因為那最初的純潔高尚很可能在本質上是虛假的,是違反人類天性的。政治上的浪漫主義會演變成流血的暴政,帶有浪漫情懷的君主往往都墮落為暴君,前者有法國大革命為證,后者在我們身邊就可以找到蛛絲馬跡。今天看來,“寬容”這個話題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宗教本身,而成為人類精神層面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現象,諸如出于懶惰的不寬容,出于無知的不寬容和出于自私自利的不寬容等等。在面臨全球化經濟的今天,一個國家要想站穩腳跟,就必須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國家內部的改革、對外的開放必不可少,一個個舊企業面臨停產甚至倒閉,一批新興工業正在迅速崛起,市場經濟來不得一絲一毫的寬容。將之擴大到生活和學習中,就是要樹立競爭的對象,對別人的前進總抱以不認輸、不甘落后的態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趕超別人,這也就是不予以寬容。值得指出的是,這里的競爭是平等、公平的,這里的不寬容不僅體現在對強者的不屈服,還表現為對自己的不滿足,敢于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說來,發展就要有對人對已不寬容、不松懈的態度,要有敢于挑戰的勇氣。
房龍先生堅信“寬容一統天下的日子定會到來,它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的進步”。思想的束縛、戰爭的暴虐、種族的歧視等等,都在呼喚寬容,我們渴望那和平安詳的日子,但我們同樣要對社會、對他人、對自己負責,必要的時候決不能“寬容”地得過且過,將寬容發展成為漠不關心,那恐怕才是最大的災難!用客觀的態度去看待人生,你會發現,生活中的寬容會讓你平和安詳,而發展中的不寬容會促進社會的進步,無論過去、現在、將來,二者都需要存在。
《寬容》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書。作為一個人文主義者,房龍在書中致力于用理性和自由來對抗各種基于偏見和自詡正確的優越感的狹隘意識,倡導在同一個星球上的人與人之間的寬容和理解。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人類文明發展到何種地步,只要地球上還存在哪怕兩個人,這樣的一種情懷,就是必須的。
學會寬容書籍讀后感(精選篇2)
當我讀完《寬容的力量》時,心中就有了一絲溫暖。
《寬容的力量》舉了兩個例子。二戰后在一次大選中,丘吉爾落選了,對于一個名揚四海的政治家來說,落選是件狼狽的事,但他卻說:“我追求的就是民主,民主勝利,我們也就高興了”。文中還說了一件普通人的事:一位女子不小心摔倒在地上,手中的蛋糕把地板弄臟了。可老板說:“我代表我的地板向您道歉,它太想吃蛋糕了”。于是那位女子笑了,并“投桃報李”愉快地在店中買了好多東西才離開。
想想自己在生活中,就是有人一不小心動了一下我桌子,我有時也會和他在那里吵上半天。記得有一次,我的健康書沒帶,想看一下同桌承昱的書,可是他就是不借給我看,我很是生氣。下課后,他向我借用一下直尺,當時我正在氣頭上,便毫不客氣的說::“不借”!這一閃他也發火了。事情過后,我真是很后悔, 我為什么不借給他呢?看了《寬容的力量》后,我更加后悔了,與文中的人物比起來,我簡直太渺小了。
有句老話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是啊!大海正是因為它極謙遜地接納了所有的江河,所以才有了天下最壯觀的遼闊與豪邁!
寬容是一種力量,寬容是友誼的橋梁,寬容是陽光,誰又能拒絕陽光呢?
朋友們,像海一樣寬容吧!
學會寬容書籍讀后感(精選篇3)
永遠不會忘記那句話:“你作為一名文學創作者,怎能弄哄哄的。”在這條路,難免走著走著就是去了自我。但是請原諒孤獨,并擁抱它好嗎。
有時候覺得自己全身帶刺,有的時候覺得自己不忍心去扎傷身邊的哪怕陌生人。
有些人一旦有了目標,便義無反顧。但有的時候,我雖然邊安慰著別人,自己卻還是在墮落的處境中。漸漸地,不那么喜歡安慰別人了,我只是漸漸覺得,道理大家都懂,就像你受傷的時候,其實只有自己拔掉刺,才能減少更大程度的傷害。就像昨天看電影時結尾說的那句話一樣:“要想勝利,還是得靠自己。”
清風中午說,作為一名作家,真的,很痛苦。我記得當初我跟清風說做一名作家很辛苦時,她是反駁的。但這次她這樣說了,我卻突然意識到,其實不然。因為我覺得這樣的感慨大概是因為他看了張愛玲的文字后得來的,但之前在圖書館看過張愛玲的一些文字,在課內也有學過一些關于張愛玲的成長背景。我覺得,其實真正痛苦的,并不是作家這個身份,而是痛苦成就了作家這個身份。我不知道我有沒有表達清楚。不是作家一身份帶來痛苦,而是痛苦成就了作家。希望你懂,希望我記住。
昨天跟小胖說:覺得我很不合群。他說不會啊,沒感覺。其實表面看上去大概真的不會,畢竟和班上的可愛女孩子們關系都特別好,也一直受到他們的暖待,包括男孩子們也都很emm,很好。大概是心表面上有一層外界看不到的薄冰,一直在提醒著自己,我是一個孤獨的個體,我必須擁有自己的思想吧。
學會寬容書籍讀后感(精選篇4)
原諒它似乎是個不美好的詞因為它總伴隨著傷害、痛苦讓他人受到身心傷害。但它好像又是個美麗的詞原諒了、結束了、過去了、認錯了似乎一切都像從前一樣。玩樂交流雖然帶著裂痕但時間會治愈一切。這似乎就是我們認為的原諒也好像一生也經歷不了幾次。
但不知你們有沒有體會到有一種原諒它很神秘天不知他不知你不知只有我知。它的出現十分頻繁只有心中開闊才能壓制它。它經常冷不丁的出現在你腦海中讓你對他人產生懷疑與裂痕而且十分反復。它是我口中所說的——心中原諒。
那心中原諒的具體事例又是什么呢?在我的經歷中有著太多太多。比如當你有好吃的時候別人朝你要你十分大方的給了。但同樣的事情人物相反他卻死活不給這時你口中說“我不想吃了”“算了”但你腦中跳出來一種想法:“他憑什么不給我”“他真小氣”等等。但很快就被你的正義感壓制也就過去了。但下次他又要吃你東西時你又跳出來這種想法這次壓制就比較難了。如果還有下下次下下下次壓制越來越難否定與懷疑越來越大。這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并不想有這些想法但卻不由自主地跳出來。那怎樣壓制與照顧想法呢?
在生活中我們要時刻記住他人的小贈就是我們的大恩記住幫助你的人并給他返回讓他們心中所想少出現。并且我們在遇到這種事時時刻記住“你是一個心胸廣大的人。不為這些煩擾。”并在給予他人時忘記這些。這是我的做法。
少一次心中原諒多一份人間友情。
學會寬容書籍讀后感(精選篇5)
寬容是一種力量,它可以讓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就像《寬容的至高境界》中的兩位戰士一樣。
《寬容的至高境界》敘述了在二戰期間,有兩位戰士在激戰中與部隊是去了聯系,為了生存,他們打死了一只鹿,鹿肉放在年輕戰士那另一位戰士因為想早日與母親想見,想獨吞鹿肉,當這位戰士去扶年輕戰士時,年輕戰士發現戰友的槍口是熱的,但他并沒有說出,他寬恕了他,當做什么事也沒有發生,又做了幾十年的.好朋友。
我真的很佩服那位年輕的戰士在他生命都有威脅只是他還能夠寬恕他的戰友,維持了他們幾十年的友情,寬容還真是一種力量呀。
古人曰“退一步海闊天空”說的就是寬容,用寬容來教導孩子有時可能比暴力更有用,因為它是一種力量。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天在夜里散步,發現有人違規越墻溜達了。而這個小和尚正是老禪師和徒弟。當小和尚發現是自己的腳踩著師父的背脊翻過院子的,小和尚不知如何是好,但是老禪師并沒有責怪他,只是平靜地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件衣服。”老禪師寬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寬容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是一種力量。
名偵探福爾摩斯也是如此。在藍寶石案中,他找到了盜掉寶石的真正兇手,但是他并沒有告訴警察而是放走了兇手讓他重新做人,因為他知道在監獄里關7年兇手并不太可能改過自新重新做人而他這一舉動到給了兇手一個機會,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為社會服務。
寬容是一種力量,并不是懦弱,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緊密,這也是現代人需要學習的精神,一種力量。
學會寬容書籍讀后感(精選篇6)
今天我讀了《學會寬容》這篇文章,在這里面的一句句話語都令我受益匪淺。俄國詩人普希金曾經說過:“沒有寬容大量的心腸,便算不上是真正的英雄。”是呀,如果一個人一味計較個人的得失利益,只能體現出這個人的心胸有多么狹隘,修養有多么的淺薄。我也是因為當初沒有寬容大量的心腸,才把我最要好的好朋友反變成了“仇敵”。記得有一次,我去我的好朋友——小君家玩!在艷陽高照的中午,我們準備好了材料,一起畫起了荷花。我畫畫的“功底”比小君好得多,不一會兒,一朵朵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荷花就在我的手中誕生了。正當我眉飛色舞地欣賞著自己的佳作時,小君因蓋墨汁蓋時太用力,就把墨汁都飛濺到了我的畫上,使我的`畫徹底“毀容”了,
頓時我就火冒三丈,等不及聽小君的解釋,也把墨汁蓋打開,又用力一關,“刷”的一聲,墨汁也濺滿了小君的畫上。“哼!活該,你肯定是嫉妒我,所以才故意弄臟我的畫,對吧?現在讓你也嘗嘗被破壞的滋味。”“對,對不起,我,我不是故意的,是因為……”“別說了,解釋就是掩飾,掩飾就是事實,道歉有什么用?什么都不用說,兩個字——絕交!”我氣呼呼的跑回了自己家。今天我讀了這篇文章后,才知道當時我的心胸是多么狹隘。要是我寬容地對待這件事,之后這一切會發生嗎?人生就是一條道路,而寬容就是鋪路石,如果沒有寬容,一路上將會是塵土飛揚,坑坑洼洼。讓我們彼此都學會一種美德——寬容。
學會寬容書籍讀后感(精選篇7)
我曾經在文摘上讀過一個小故事:
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老,在寺院的高墻邊發現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墻到寺外。長老搬走了椅子,憑感覺在這兒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墻,再跳到“椅子”上,他覺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軟軟的甚至有點彈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眼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經變成了長老,原來是長老用脊梁來承接他的。小和尚愴惶離去,以后的一段日子他誠惶誠恐等候著長老的發落。但長老并沒有這樣做,壓根兒沒提及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從長老的寬容中獲得啟示,他收住了心再沒有去,通過刻苦的修煉,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為這兒的住持。
讀完這個故事立刻就從字面上凸顯兩個字--“寬容”。寬容不僅需要“海量”,更是一種修養促成的智慧,事實上只有那些胸襟開闊的人才會自然而然地運用寬容;反之,假如長老搬去椅子對小和尚“殺一儆百”,也沒什么說不過的,小和尚可能從此收斂,但未必會真正反省,也不會取得以后的成就。
因為一個小故事,我了解到寬容的力量。因為對“寬容”有了認真,所以結識了《寬容的智慧》這本書。這本書主要介紹了:
寬容是一種修養,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寬容是原諒可容之言、饒恕可容之事、包涵可容之人。
寬容是一門交際的藝術,它潤滑了彼此的關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閡,掃清了彼此的顧忌,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寬容打開兩顆相對封閉的心靈,像一種明澈而柔潤的調劑,使之相融相知。懂得寬容的人生是美麗的。
寬容是一門修身養性的學問。它戒除了憂煩急躁,抑制了悔憎恨怨,平息了對恣糾爭,避免了嫉妒猜疑。寬容舒展了沉郁已久的思緒,如一縷輕風,將自己拂著一朵漂泊的云,游于碧空之上,閑然自得。懂得寬容的人生是高雅的。
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更是一種自我解脫。寬容他人,給予他人尊重和信任,同時也是賜予自己幸福和快樂;寬容他人,給予他人微笑和友善,你的心靈會很踏實和輕松。也只有懷有一顆寬容的心的人,才會看到生活中更美好更真誠的一面,你對他人吝嗇寬容,生活就對你吝嗇幸福。
寬容,是一種風度。學會寬容,你將活得更美好,人生更有意義。
寬容是一種胸懷。人要成大事,就一定要有開闊的胸懷,只有養成了坦然面對、包容一些人和事的習慣,才能夠取得事業上的成功與輝煌。
寬容更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博大的情懷。寬容了他人,受益了自己,是做人的大度和涵養,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和高尚的道德觀念。它不僅體現著人性的仁愛,更體現著一種智慧的技巧。
我也曾聽說過一位老師與學生的故事:
有位老師發現一名學生上課時時常低著頭畫些什么,有一天他走過去拿起學生的畫,發現畫中的人物正是齜牙咧嘴的自己。老師沒有發火,只是憨憨地笑,要學生課后再加工,畫得更神似一些。而從此那名學生上課時再沒有畫畫,各門課都學得不錯,后來他成為頗有造詣的漫畫家。
主人公后來有所作為,與當初長老、老師的寬容不無關系,可以說是寬容喚起的潛意識,糾正了他們的人生之舵。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對頭腦聰明就是不完活兒的孩子就很難做到寬容了。面對孩子的賴賴的樣子,心里的火氣就很難壓住。對待學生的惡作劇通常是大發雷霆,繼而是狠狠批評。在這樣的教育下,我們教了這些孩子幾年,也沒有發現這幾個孩子有多大的變化。
《寬容的智慧》讓我要有一種包容的胸懷,要有教師的風度,去寬容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去包容不經意得罪老師的學生。給他們一個自省的時間,給他們一個改過的機會,讓我們的班級與課堂管理都融入一種智慧。你可以把對方“管”得規規矩矩、“理”得筆筆直直,但你如果不會運用寬容,就可能把人的可塑性和創造力給泯滅,焉又有藝術和智慧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