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書籍讀后感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看完一本書籍后,相信大家心中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刻可以好好的寫一篇讀后感了,這樣方便今后回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自然科普書籍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自然科普書籍讀后感【篇1】
最近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它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正是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知道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昆蟲常識和生活習性。
法布爾的《昆蟲記》讓那些被我忽視太久了的小小的昆蟲,一下子變大了,讓我感到了他們的存在。例如:我們平常見到的蟬,它先在地下度過漫長的歲月,才能鉆出地面,在陽光下歡快的高歌;又如我們在春天隨處可見的螳螂,別看它個頭小,但它可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大將軍呢,它最擅長用“心理戰術”對付敵人,讓敵人落荒而逃;平常見到的螞蟻,別看它們都是小不點,但它們在生活中等級分明,分工明確,遇到敵人時團結互助,總會齊心協力的把敵人趕跑。
這本書不僅讓我知道了有關昆蟲的習性,還讓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
就拿法布爾來說,這位著名的昆蟲學家,之所以每天堅持觀看昆蟲,就是因為他是一個富有好奇心的人,正是好奇心驅使著他了解昆蟲的奧秘。他每天都會在昆蟲那里度過大部分的時間,他面對著長期觀察昆蟲這種枯燥乏味的生活,并沒有放棄,而是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不觀察透徹不罷休,每天非要把每個昆蟲的習性觀察清楚。正是法布爾這種執著的精神,才能創造出成功,寫出像《昆蟲記》這樣的著作。
而我原來每天寫作業拖拖拉拉,遇到難題時,直接放棄,詢問媽媽。讀完《昆蟲記》后,我慢慢的也變得像法布爾一樣了,遇到難題時做不出來不罷休。
這就是我最喜愛的《昆蟲記》,一本改變了我的《昆蟲記》。法布爾這種執著的精神讓我銘記在心,時時刻刻做一個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孩子。
看完每本書后,我都能記住里面的許多內容,有的描寫我很喜歡,還能背下來:地球像個熟雞蛋,分為三層:地核、地幔和地殼。地殼在最上面,地幔在中間,地核在地球的最里邊。
以后,我還會看更多的科普書,學到更多的知識。
自然科普書籍讀后感【篇2】
這幾天,我好不容易把老師推薦的好書給借來了,但由于《中外經典科普故事》顯得有些破舊、沒有什么插畫,又是我不太喜歡的科普系列,所以我昨天才開始看它。
一開始,我是強迫著自己翻開書的,抱著“不好看就別看了”的心情,我讀起了此書,沒想到,剛讀了兩三分鐘,我就被那些充滿知識又趣味無窮的故事給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讀了好久。《中外經典科普故事》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含有我們青少年需要懂得卻又很少接觸到的科學知識,這一個個科學知識原本是枯燥無味的,但在一個個故事中竟充滿了趣味,這讓我們在快樂看故事過程中也獲得了珍貴的科學知識真是一舉兩得呀!
在所有的故事里,我最感興趣的是關于蟬的音樂的一篇文章。很多人認為:蟬的.歌唱是為了呼喚同伴,其實,即使同伴就在身邊,蟬也會“放聲高歌”絕不停歇,由此可見蟬的歌唱并不是因為呼喚同伴而是另有原因,作者推測蟬是個聾子,作者做了一個實驗:作者在蟬歌唱的樹下放了幾槍,聲如霹靂,沒想到的是,蟬居然沒受到一點影響,繼續悠閑自得地“歌唱”著。看來蟬是自己聽不到聲音的它是個聾子,它不過是想用這種強硬的方式逼迫別人去聽罷了。
這本書里的知識太有趣了,因為這本書,我開始慢慢喜歡上科普類的書了!
自然科普書籍讀后感【篇3】
此刻人類生活逐漸小康化、自動化,逐步走向智能化……這真是多么完美的生活啊!如今,家用電器數不勝數,經過電視,電腦,電話等就能讓我們足不出戶游覽全球,通曉天下事。它優質了我們的生活質量,又提高了我們的辦事效率,還真是其樂無窮啊!而這一切的一切,正是來源于科學的日益發展。科學家們的辛苦與努力,才換來了我們此刻的幸福生活。
我酷愛《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它是一本海量知識、包羅萬象的科普讀物。里面包含天文地理、自然界與動植物的探索,人體解密,科技交通等等十大版塊。它知識廣泛,應有盡有。宇宙的奧秘充滿了神奇的色彩;地球上的生物奇妙無窮;人體結構的錯綜復雜;科學技術的蒸蒸日上……真的十分有意義。正如我小時候在電視里看到食人花這種植物,一開始我還以為這是虛構出來的一種東西,直到之后我才明白,世上的確存在著這一種食肉植物,它是靠一些小生物來補充養分的,它們分布在世界各地約有400多種。寫到那里,不禁感慨:以前的我還真是孤陋寡聞哪。自然界真的很了不起,哺育了許許多多的動物與植物。
所以我們此刻應當好好珍惜此刻的生活,去熱愛科學、拒絕迷信邪說。有義務去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保護壞境,人人有責。這本書讓我更全面,更直觀的了解了自然界。展此刻我們身邊的這個精彩無限、奧妙無窮的大千世界,它引領我們踏上求知之路,去捕捉、發現、探索每一片未知的世界……
自然科普書籍讀后感【篇4】
我很喜歡看科普文章,所以寫了這篇科普讀物的讀后感。因為科普文章里有各種各樣的知識,讓我學習到很多課堂外的知識。
我看過的科普書有《植物來了,快跑》、《動物的絕招》、《地球真酷》、《宇宙原是這樣》等等。在這些書里,我最喜歡的是《植物來了,快跑》,因為通過看這本書,我知道了植物真的很神奇!有的植物是死神的幫手;有的植物依靠氣味來殺敵;有的餐桌上的植物也能隱藏殺機,傷害人的身體;有的稀奇的植物更加瘋狂呢!
通過閱讀科普書籍,我增長了知識,不但感受到了植物之奇,還體驗了動物之趣:箭毒蛙表皮顏色鮮艷,可以分泌出劇毒沾液;探索了神秘的地球:揭開地球的小檔案,進行神奇地帶之旅,見識地球的壞脾氣;知曉了天文地理:在書里,我游遍了祖國的五湖四,了解了自然界的神奇。
看完每本書后,我都能記住里面的許多內容,有的描寫我很喜歡,還能背下來:地球像個熟雞蛋,分為三層:地核、地幔和地殼。地殼在最上面,地幔在中間,地核在地球的最里邊。
以后,我還會看更多的科普書,學到更多的知識。
自然科普書籍讀后感【篇5】
我愛讀書,我的書柜里琳瑯滿目,世界名著、各類獲獎小說樣樣都有,偵探類、故事類、科幻類、小說漫畫、幽默小笑話,樣樣都喜歡,讀到特別喜歡的,我也會反復品味,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數《海底兩萬里》。
《海底兩萬里》寫于1870年,這本名著是凡爾納敘述法國生物學家阿羅納克斯在海洋旅行的所見所聞!這本書的作者凡爾納,1828年出生,著名的科幻小說家。他幾乎每年出版一本書,并獲得“科學時代的預言家”的稱號。
《海底兩萬里》主要講的是法國生物學家阿羅納克斯教授應邀登上了一艘驅逐艦,參與追捕當時盛傳的海上“怪物”,把那個怪物從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動。經過千辛萬苦,“怪物”未被清除,驅逐艦反被“怪物”重創,生物學家和他的仆人以及為清除“怪物”被特意請到驅逐艦上來的一名捕鯨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虜!結果發現“怪物”是一艘尚不為世人所知的潛水艇,名叫“鸚鵡螺”號。潛水艇長尼摩邀請他們一行作海底旅行,在航海期間,他們經歷了擱淺、土人的圍攻、同鯊魚的搏斗、冰山封路、章魚的襲擊等很多險情。在這本書里,你可以知道海底森林怎么散步;在海底是如何打獵的;怎樣制服鯊魚的;還可以了解到是怎樣沖破冰山的圍攻脫離險境,安然無恙地奔馳在危機四伏的海底的。這本書不僅是一本科幻小說,它還是一個海洋,一個知識的海洋,它也給我了巨大的勇氣,讓我學好知識,將來也去探索海底未知的奧秘!
自然科普書籍讀后感【篇6】
這本書主要講了毛手毛腳,單純無知的小男孩列奧與具有多種旅行經驗,博學多才的叔叔和慎重的戰略家女孩寶蘿從亞馬遜主道河逆流而上,卻不幸遭遇颮雨被困于綠色地獄——毒蟲猛獸出沒的亞馬遜叢林中。此書經過《取火記》,《設立臨時營地》與《可怕的龍卷風》等二十個詼諧而又不失嚴謹的經典篇章使這本書變得墨香四溢,令人欲罷不能。每當拿起它,我就宛如與列奧一行一齊進行了一次驚心動魄的地獄求生。
這本書經過漫畫的形式向我們講述了大大小小幾十個科學知識,作者以他逼人的才華將枯燥乏味的科學知識融入到令我捧腹大笑的漫畫中,同時也好像向我施了奪魂咒一樣把我的注意力牢牢地抓在了這本書上,使知識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腦子里。別具匠心的插圖;幽默風趣的語言和不可不知的科學原理使得這本書成為了一部生存的圣經,同時也受到了廣大小讀者與科學界和漫畫界專業人士的一致好評。
其中最令我百看不厭的是快去找“水樹”這一篇章。主要講的是列奧一行人口渴難忍,又不能及時找到水源,只好在叢林中尋找好壞樹,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水樹。水樹長得酷似葛藤,只要一切開就會有水嘩啦啦地流出來。好壞樹真是太神奇了!這一篇使我充分領略到了樹世界的奇妙。
這本書使我明白的不僅僅是識字的人都看得到的知識,還有列奧一行人應對困難與逆境時,勇往直前的精神與勇氣。知識學了就是要用的,我們所缺乏的不是科學知識,而是勇氣與學以致用的習慣。不做書呆子,像列奧一樣知難而進,勇往直前吧!
總而言之,這本書值得一讀!
自然科普書籍讀后感【篇7】
今日,我讀完了《植物揭秘》這本書,了解了很多關于植物的資料,也看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之處。
這本書的主題主要是“草藥植物”、“植物的秘密”、怪異植物“植物世界的吉尼斯”、“沙漠植物”、“植物習性”。我對這些主題都很感興趣,原先植物世界也有這么多東西能夠探索。我就說一下我最感興趣的的“植物世界的吉尼斯”吧。
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人只要活到七十歲以上就算不錯了。可是在樹木面前人類界的長壽簡直是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螞蟻”。世界上最長壽的樹是非洲西部加那利島上的一顆龍血樹。五百多年前,西班牙人測定它大約有8000~10000歲。可惜在之后的一次風災中毀了。
植物界中還有命很短的“短命鬼”,瓦松。瓦松是長在瓦房頂上的植物。只要等到雨季一來,它為了“能多活幾天”,就迫不及待地發芽生根,開花結果,繁殖了自我的后代,隨后就是“等死”了。只要雨季一過,它便很快枯黃死去,結束了生命歷程。
還有更絕的樹。鐵刀木,它的種子都刀斧難入,可想而知它長成后的身體有多么堅硬了。鐵刀木的硬度可達每平方厘米656~698千克,用斧子去砍它竟還會迸出火花。
水瓶樹,對待火就像一個小兒科的把戲似的,毫不放在眼里。他高大粗壯,主干高達幾十米,酷似一個巨大的水桶。其實真能夠說它是水桶。它的藏水量可達一噸多。即使來了火災把附近的植物都燒光了,它也只可是損傷幾根枝條樹葉而已。
看吧,光植物就有這么多奇妙的東西,那么大自然呢?至今世界上還有很多都沒有被發現的科學事物,而身為祖國期望的我們又何嘗不能將它們一一發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