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的讀書心得700字
名人傳的讀書心得700字篇1
托爾斯泰是俄羅斯偉大的靈魂,他散發出的光芒照徹了十九世紀的陰霾,也同樣吸引著我們這些青年人的心靈。從一八八五年至一八八七年間,托爾斯泰的作品在巴黎出版發行了,從《戰爭與和平》,到《卜里戈加》,另外還有一些小說。這些作品一經面世,就被瘋狂地搶購一空。
托爾斯泰的童年與命運十分悲慘,他母親逝世時,他還不滿兩歲。父親去世時,他才九歲。父親的死對于年幼的托爾斯泰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第一次對生命產生恐懼。但他對生命沒有放棄,堅強的活了下來。
長大了,他與蘇菲。貝斯結了婚。過了八年,托爾斯泰精神受到了打擊,幾乎瘋了一樣。可是就在那次,他的朋友講述他的所見所聞,他激動地不能自抑,高聲呼喊:人們不能這樣生活,絕對不應該這樣!觸目驚心的景象不斷在他眼前徘徊,他又陷入悲痛之中。但是,他在神的幫助下竟然走出了深淵,重新樹立信心。他不是一個自私自利的超脫者,他向來厭惡那些只顧自己超脫而不管別人的自由主義者,他心中裝著社會大眾,心中懷有博愛精神,他一刻也不能忘記他所見到的悲慘的`社會景象。
讀了傳記,我的感受是:一個人不能因為命運悲慘而放棄自我,放棄目標,放棄人生,人生的道路很長很長,在走這條路時會有種種考驗,種種難關,這都是讓你去克服與解決的。人生就像一條很長很長,走也走不完的一條路,你可以不斷摔倒,但要在摔倒處爬起來。如果要放棄,就代表路斷了,就代表你所付出的所有都沒了;就代表你的目標破滅了。這種種難關是讓你長本領,長知識,長經驗,長技術。你要勇于面對它。俗話說的好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當你遇到困難時,不要放棄,努力去做,相信你一定會有好結果的!
名人傳的讀書心得700字篇2
看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感觸很深。羅曼?羅蘭是20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名人傳》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磨難,但沒有向命運屈服。他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知疲倦地奮斗,最終成為偉人。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磨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最好的磨煉!
三大偉人中,貝多芬給我的印象最深。他熱愛音樂,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博大精深,氣勢恢宏,充滿幻想。然而,災難無情地降臨在他身上。1802年,他意識到他的聽力損傷無法治愈,很快就會惡化。這意味著他可能再也無法創造了!這是多么大的打擊!但他能頑強地與命運抗爭,這可能是他后期能寫出這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這種永不妥協的生活和命運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個偉大而不屈的靈魂給黑暗的世界帶來光明,給生命帶來希望。
讀貝多芬的故事讓我想起了海倫凱勒——,她也有很強的毅力。她的生活也很不幸。童年的一場大病把她變成了一個又瞎又聾又啞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里,沒有顏色,沒有聲音,她無法表達自己。但是不公平的命運并沒有讓她失去希望。她渴望知道一切,所以她加倍努力,最終成為19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貝多芬和海倫凱勒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同的苦難,但他們有著相同的精神,從不向命運屈服!這不僅讓我佩服,也讓我深思。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社會上的競爭更加激烈,我們的作業越來越多,學習的困難也越來越多。面對諸多困難和壓力,我們是否也需要這種精神?是!遇到困難,學習成績下降的時候,讓我們“用貝多芬的光芒重新擦亮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
名人傳的讀書心得700字篇3
今天下午,我讀了《名人傳》。其中一篇關于愛迪生的文章,使我久久不能忘懷,雖然我沒見過愛迪生,但在我腦海中卻清晰的浮現出他的形象:一個本身強力壯的人,因勞累過度,眼睛布滿血絲,顯得疲憊不堪。
我了解到:愛迪生八歲上的學,但僅僅讀了三個月的書,就被老師斥為“低能兒”,而被攆出校門。從此以后,他的母親就是他的“家庭教師”。十一歲那年,他實驗了他的第一份電報。十二歲的時候,他獲得在列車上售報的工作。他一邊賣報,一邊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一有空,他就去圖書館看書。他買了一架舊的印刷機,開始出版自己的周刊——《先驅報》。并用所掙的錢在行李車上建立一個化學實驗室。1862年8月,愛迪生救出了一個在火車軌道上即將遇難的男孩。孩子的父親對此非常感謝,就教他電報技術。從此,愛迪生便和這個神秘的電的世界發生了關系,踏上了科學的征途。
愛迪生除了在留聲機、電燈、電話、電報、電影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發明和貢獻以外,在礦業、建筑業、化工等領域也有不少著名的發明和創作。
愛迪生說過:“天才,不過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1878年9月,愛迪生決定向電力照明這個堡壘發起進攻。他翻閱了大量的有關電力照明的書籍,決心制造出價錢便宜,經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電燈。為了尋找經久耐用的燈絲,他和助手從1600多種材料中逐一加以篩選,最終找到了經久耐用、價格便宜的材料,制成了普通人家也可以買得起的'電燈。而他研究蓄電池花了九年的時間,試驗了九千多種材料,失敗不下五萬次,最后連他的助手都堅持不住了,但是,他仍堅忍不拔,毫不動搖,百折不饒,終于成功了。
他的每項發明都是通過艱苦勞動贏來最終的成功的,這些都是他的心血和汗水的結晶,我們要努力學習,像愛迪生一樣,堅持不懈,用辛勤的汗水澆開我們成功的花朵!
名人傳的讀書心得700字篇4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可是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顯然,羅曼羅蘭要用英雄主義的精神來矯正時代的偏向。在羅曼羅蘭看來,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偉大是痛苦和孤獨,是自我同無形物的抗爭。在同一引言中他還說:“我稱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偉大的人。”他正是緊緊抓住了英雄偉人痛苦的心靈,把戰勝苦難作為衡量英雄的一把閃亮標尺。而他的《名人傳》就是揭示人類歷史上三位苦難英雄的心靈傳記,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巨子托爾斯泰。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能夠總結他的一生,能夠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著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著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峰,到達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名人傳的讀書心得700字篇5
閱讀了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著作《名人傳》后,深有感觸,對那三位名人十分敬佩。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一位是音樂家,一位是雕塑家,一位是小說家,雖然他們的職業不同,但是他們都是為了自己的夢想、真理作出努力。他們的意志力如鋼鐵般堅強。
在這三位偉人中,我最敬佩的還是米開朗基羅,他表面上比貝多芬幸運多了,它既不貧窮,又不殘疾,出生于佛羅倫薩的市民家庭,從小接受貴族教育,又有很高的文化素養,但是,在精神上他卻比貝多芬更受折磨,有著更大的壓力。他是孤獨過了一生,他的家族從未給過他任何溫暖與鼓勵,只是在他身上謀權取益。他到處遭遇嫉妒和陷害,生活環境和奴隸差不多。貝多芬從精神上還是自由的,他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可米開朗基羅卻沒有自由,他不得不為教皇們服務,她們拿米開朗基羅當牛馬使喚,他一輩子都像拉磨的驢一樣拴在教皇的磨坊里。如果米開朗基羅沒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許它就不再那么痛苦,生活在折磨之中,就會以教皇賞識為榮,更追求表現尊嚴與意志。
讀完后,我也認為這些偉人背后的生活是艱辛的,在成功之前是要付出代價的,他們勇敢的為理想而奮斗,我們要忘掉生活中的不如意,因為生活好似一個五味瓶,有著酸、甜、苦、辣、咸,要重新獲得繼續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在這三位名人的傳記中,也透露出了他們的缺點,比如:貝多芬的暴躁脾氣,米開朗基羅的軟弱,列夫·托爾斯泰的固執。其實《名人傳》告訴我們:那些名人或英雄也并非十全十美,都有一些缺點和不足之處,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人,不是神仙,但是這些問題并不阻礙他們的理想事業。悲慘的命運同樣也會降臨在他們的身上,所以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要冷靜地去思索方法,怎樣可以解決,不要總去埋怨,多想想這些忍受并戰勝痛苦的英雄和名人們,堅定自己的信仰,去努力。
看完這本書后,我明白了:雖然人的一生中會經歷種.種磨難,但是我們不可以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也要不屈不撓,才能有所成就。
名人傳的讀書心得700字篇6
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羅曼·羅蘭是20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煉!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后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愈,并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著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么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后期能寫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讀了貝多芬的故事,讓我聯想到了海倫凱勒——一個同樣有著堅強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樣是很不幸的,兒時的一場大病,讓她變成了一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里,沒有色彩,沒有聲音,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命運的不公沒有讓她失去希望,她渴望了解一切,于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終成為十九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貝多芬和海倫凱勒在生活中遭遇著不同的磨難,但他們卻有著同樣的精神——永不向命運屈服!這不僅讓我敬佩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作為21世紀的一名中學生,社會的競爭更加的激烈,我們的功課越來越多,學習上的困難也隨之增多,面對重重的困難與壓力,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種精神呢?是!在遇到難題時,在學習成績下降時,讓我們“借著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
名人傳的讀書心得700字篇7
“旋律伴隨故事響起,揭開你不平凡的傳記……在萊茵河畔貝多芬的悲傷在徜徉,遺留在波恩城的淚光,維也納,推開窗風景卻如此委婉,在破舊琴房,彈唱出貝多芬的悲傷”一首《貝多芬的悲傷》將貝多芬的坎坷的一生彈奏的催人淚下。
在維也納這個音樂之都,留下了許多貝多芬的名曲,卻同樣留著傷痛。《幻想奏鳴曲》《克勒策奏鳴曲》、《英雄交響曲》、《熱情奏鳴曲》,這些作品無不享譽世界。從貝多芬手下流轉出的音樂,有憂傷的,是懷念親人,是事業不成;有激昂的,是鼓舞人的斗志,是抒發內心的抱負。
當耳朵漸漸失聰,當愛情紛紛遠離,肉體的精神的,夾擊著,刺激著,或許貝多芬有那么一時間的撕心裂肺,因為他面對的是再也聽不見鳥叫蟲鳴,面對的是與人的交流障礙,面對的是摯愛的離去,面對的是孤獨終老……可盡管這樣卻依舊阻止不了貝多芬不朽的傳奇。他把情感投入到音樂中去,用心靈,用音樂寫出自己的心聲。這就是我們聽不舊的古典歌曲。
生活中總有遇上挫折,遇到失落的時候,小草經過風吹雨打,依然緊緊抓住地皮,昂首挺立;百合不論環境多壞,依然牢牢抓住時機,努力生長。而生活中的我們呢?我們要向貝多芬那樣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然后就是不計后果的奮斗,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被困難打倒,向成功進發。考試考砸了,要想著下一次努力;目標未達成,只要盡力了就好;生活上遇事不順,要知道理智地解決……
在小屋的生活,過著貧苦的生活,衣不暖,吃不飽,在艱難中尋找斗志,貝多芬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用自己的生命書寫出輝煌的音樂史,在樂壇上永遠的留下了自己的大名,永遠活在了后輩的心中,名垂青史。
相比之下,我們的條件比當時的貝多芬強多了,所以一切皆有可能,讓我們在槍開響后,向著自己的終點、夢想,竭盡一切可能,奮力拼搏。
名人傳的讀書心得700字篇8
讀完這本名人傳,我被三位主人翁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他們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同各種困難作斗爭,最后終于成就了一生的光榮,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文化和精神財富。
現在我們生活在衣食無憂的社會里,物質條件越來越豐富,人生沒有那些偉大的人艱辛坎坷。每天除了上班,看看電視,玩玩電腦,好像就無所事事,無事可干,一天一天就這樣過著像白開水似的生活。人終歸是要有信仰的,不然和動物有什么區別,孟子不也講“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嗎?但是時代不同啦!現在不同于戰亂年代,國家內憂外患,物質生活極度貧乏,救國救民的信念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輩,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的就是現在的太平社會。如今和平是世界潮流的主旋律,中國歷經改革開放30多年,成績世界矚目,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我們就是要充分享受改革開放帶個老百姓的實惠。但在享受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忘掉那份責任。我個人覺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干好本職工作,做一個合格的公民。對我身邊的人負責,把自己的小家過好,自己小家都過不好,還奢談什么別的呢?
我們在單位里都從事著一份這樣或那樣的工作,我們應該認真負責的把各項工作做好,保質保量,你這就是在做貢獻,你如果馬馬虎虎造成質量事故產生廢品,你就對不起工資。我們在家里管教孩子,要愛在心里,嚴在外邊,不要過分溺愛孩子,要多跟他講講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始終不斷地修正他人生道路的方向。總聽老人說從小要吃苦,現在才明白,正因為吃了苦,才會珍惜眼前的甜蜜生活,但現在的孩子太辛福了,都不知道幸福的滋味了,這就要求我們家長要經常提醒他,督促他。這樣孩子才能常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接人待物,用善心對待身邊的任何事。
我們沒有那些偉人驚天動地的人生軌跡,也沒有那些名人命運多桀的坎坷經歷,但是我們不后悔人生如此平凡,敬畏生命,殊途同歸,因為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道特別絢麗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