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心得體會500字
論語讀心得體會500字篇1
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讀了一下。說它是薄薄的一本小書,實在不假。雖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釋,翻譯,總共也不過220頁。想想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此的一本小書。若是擺在那些厚似饅頭,重似磚頭,印刷精美似繡花枕頭的大部頭巨著之中。實在是不起眼之極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個薄薄的小書,卻統治了中國近二十個世紀,是中國的立世的歷史呢?可見《論語》是一本應百讀、細讀的好書。
其中靈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學而實習之,不意樂呼,有朋自遠方來,不意樂呼,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呼?”這句話的意思是:意思為學習之后經常去溫習,不也是快樂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值得高興么?別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氣這不是君子么?
我認為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把學習同樣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好好學習。而當朋友來到你家里,你也應當非常高興,該熱情款待才成。當別人不理解你的時候,你不能生氣,而應該耐心的對別人講明你的理解,這樣你才是個君子。
《論語》這本書非常好,他告訴我們許多人事間的道理,它能讓你品德高尚,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普通人把《論語》作經書看,認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學論。但以文學眼光看來,《論語》一書的文學價值很高。
論語讀心得體會500字篇2
孔子作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被他的弟子子貢稱為“天縱之將圣”,一百多年后,孟子更是認為孔子身上凝聚了圣人的各方面的優點,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司馬遷不僅將孔子以布衣之身放入了世家中,而且在《史記·孔子世家》的評論中寫到:“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儒家重要經典之一,成書于春秋戰國之際,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現在通行的《論語》20篇,內容以倫理、教育為主。本次閱讀的是楊伯峻《論語譯注》。
縱觀孔子一生,他的政治是失敗的,然而他的教育是成功的,他的門下既有“不遷怒,不貳過”的顏淵,又有急公好義的子路,既有可以“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的子貢,又有習于文學的子游。所謂“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四科十哲”,作為萬世師表,通過他長期的教學實踐,提出具有創造性的教學原則和方法,這也正是我們要學習的。
論語讀心得體會500字篇3
寒假中,我在爸爸的要求下,背完了《論語》,使我對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體會。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論語》是語錄體著作,涵蓋了哲學、政治、倫理、文學、道德等諸多方面,內容十分廣泛,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而成。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了解到孔子對各個方面的深入理解。孔子作為偉大的教育家,實行“有教無類”,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他教育學生從不分貧富貴賤,只要拿十條干肉作學費,他沒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貴族的權利,他開創了私人教育的先河。從這一點來看,他不愧為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對學習和思考的論述非常精辟,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糊涂;只思考不學習,便會疑惑不解。說明“學”與“思”結合才是學習的正確途徑。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孔子為了這個目標,終生去踐行它。他的思想對現在的社會仍有啟迪。他為了這個目標,帶領弟子周游列國。到了老年,他開始修訂《春秋》、《詩經》等,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播做出了貢獻。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決心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的去踐行它。
論語讀心得體會500字篇4
在《論語》開篇第一章里就有“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語句,可見孔老夫子對這句話的真心贊嘆,已經把“人不知,而不慍”作為是否“君子”的判定條件了。私下細品,我認為孔子如此重視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紛紛擾擾,蕓蕓眾生,每一個生命個體相對于其他生命個體,原也不過是在偶然的機緣,擦肩而過。因此,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強求別人的理解。只要我們不妨礙別人,不損害別人,問心無愧,心安理得就行了。剩下的就是用心盡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并在沿途欣賞自己的人生風景。
當今世界風云變幻,人口眾多,大街上熙熙攘攘。我們更不可能強求別人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糾糾結結,也不耐煩過于關注別人的憂愁郁悶。因為人生苦短,需要我們用心做的事情又是那么多。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變得那么困難,又是多么珍貴。其實,我們的世界一直在呼喚理解,呼喚真誠與信任,無論是孔子的時代,還是我們的現在。
因此,在擁有那份理解與信任時,我會好好珍惜;當人們投來不理解的目光時,我的內心更需要坦然面對。
論語讀心得體會500字篇5
今天,我們學習了《論語》,《論語》是我國的文化瑰寶,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學習論語后,我除了學習了一篇課文外,我還有了許多心得體會:一種是教怎么做人,另一種則是教我們怎樣學習。
論做人,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真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孔子雖然吃粗糧,喝冷水,沒有太多的物質享受,但他卻樂在其中。這句話告誡我們不要貪求那么多的物質享受,精神與學習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事物。讀完這句話,我也不由得聯想到現實。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盲目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買許多名牌衣服,卻不知這些都是父母的血汗錢,到最后,仍是一事無成。這句話讓我明白,不能貪求名利,要做一個安貧樂道之人。
論學習,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中要學會學思結合。這句話讓我感到頗為熟悉,讓我想起小學老師也經常這樣說。想了一會,才不由得感嘆到古人的聰明才智,就算到了今天也仍然適用。這句話讓我明白,要學思結合,光學不思或光思不學都是錯誤的學習方式。
學習過《論語》,我有許多的心得體會,同時也感嘆于孔子這位文學巨匠的偉大,沒有他,也就沒有“溫故知新”,沒有“不恥下問”,沒有“誨人不倦”,沒有“后生可畏”這些大家耳熟能祥的成語。學習《論語》給我帶來了很多,在現實生活,我也要學以致用,努力做一個愛學、樂友、有修養的人。
論語讀心得體會500字篇6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9日上午,孔子故里山東省曲阜市的杏壇劇場內傳出朗朗的誦讀聲。2000多名少年兒童齊聲誦讀《論語》中的經典名句和中國歷代名篇佳作明月高懸,孤燈一盞。橙黃色的燈光籠罩著周遭的一切。我正襟危坐于桌旁,在這樣一個寧靜而又安詳的初春的夜晚,仔細背誦著一本藍色仿線裝的,薄薄的小書——論語。
說它是薄薄的一本小書,實在不假。雖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釋,翻譯,總共也可是220頁。想想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此的一本小書。若是擺在那些厚似饅頭,重似磚頭,印刷精美似繡花枕頭的大部頭巨著之中。實在是不起眼之極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個薄薄的小書,卻統治了中國近二十個世紀,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呢
從辯論的角度看,孔子肯定是輸了,并且輸得心服口服。可是如果從生活的角度看。孔子又是贏家,是大贏家。這是歷史證明了的,不是我說的。也許,真理本不是辯出的,而是做出的。
孔子何以獲勝,辯論為何不出這樣的道理,我不明白,天資太差,腦子太笨。但我明白孔子說了些什么,他說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學!如果你是人,你生活在一個群體中,不論你做什么:你去干革命,做領導,開公司,或是你去當土匪,做強盜,當惡霸。如果你想做強,作大,你就必須相信孔子說的,從這個角度說,孔子的道理,是永恒的真理!
論語讀心得體會500字篇7
當年讀《于丹(論語)心得》時,首先被易中天先生的序言所吸引。他說,孔子是灰色的。因為孔子是屬于大眾的,灰色最具有普適性,與其它色彩搭配,才顯示出“和諧”。我不禁擊節嘆服,易中天先生說得妙極了。而今,在重讀了《論語》之后,一個鮮活的孔子形象浮現在眼前。于是,我認為,孔子應當是彩色的。
洋洋灑灑萬言《論語》,記錄下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精華。首先,孔子的思想是靈動的,是多姿多彩世界的投影。他的言論涉及到治國從政、修身養性、為人處世、學習探究等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讀著這部著作,你的思維應當始終流動運轉,聯系當今社會人生百態,做出自己的選擇與判斷。
其次,從《論語》中你會看出來,孔子他老人家不會擺出來“惟我獨尊”的架勢,從來沒有把自己視為“圣人”,認為自己還有許許多多不足的地方。這才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老人,而不是“神”。在他的身上被還原的是生活的色彩,而不是千百年來強行涂抹在他身上的“油彩”。正因如此,《論語》中所記錄的很多是他發自內心的話語,表達著自己的真情實感和真知灼見。
再次,孔子他老人家的積極“入世”思想,也傳達出對社會、對人生的熱愛,對多姿多彩的世界由衷贊美,并投入自己的實踐。
重讀《論語》,常常被一種幸福感所籠罩,為有如此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度,為有如此色彩鮮明的先賢哲人——孔子。
論語讀心得體會500字篇8
春節之中,從當當網上購買到這本夢寐以求的書籍,非常高興。老祖宗的思想,通過南懷瑾給了我以通俗、啟蒙的教育。
南懷瑾,睿智的國學大師,從《易經雜談》到《老子他說》又到《論語別裁》,值得靜心閱讀的書籍。以前看到過一句話,說國學可以治抑郁癥,不信,但,通讀此書,感覺國學確實給人以力量,特別像南師這樣深入淺出解說的書。每次看國學大師南懷瑾的書,都能不自覺的產生一種自豪感,是作為一個中國人而自豪。
他把《論語》和生活聯系,更加突出現實針對性,我們也比較不會覺得枯燥。南懷瑾是國學大師,我認為他的論語評論較接近孔子原意,他能跳出宋朝的理學思想尤其是朱熹的注解,是難能可貴的,至少能讓今人領略到與宋朝以來不同的孔子思想。我們可以在儒家傳統四書五經的基礎上,學些南懷瑾老師關于佛學的教化。
感恩南懷瑾老師,寫了這樣的好書,讀起來朗朗上口,一掃四書五經理解的晦澀。而且南懷瑾老師對論語解譯透徹,比上學時課本上的理解更合乎其理。
如果孔圣人看到如今有大師理順了論語,而且清晰的平反了五四運動對儒家的誤會,讓儒學以現代的視角得以更好的發揮,造福后人,定當感慨: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