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讀書心得簡短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簡短篇1
我最喜歡看的一本書就是《愛的教育》,這本書通俗易懂,而且故事很感人。《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以日記的形式寫的,一篇日記講述一個感人的故事:父母對子女的愛;親朋好友之間的愛;陌路人之間的小小的關愛······《愛的教育》之所以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在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娓娓道出這近乎完美而又為人們再熟悉不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等等。書中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但一字一句中所蘊含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愛就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又最容易被忽視。但我們的生活中不能沒有它,它已經如同血液一樣深深融入了我們的生命。書中有一篇日記:“陪護爸爸”很感人,一個少年聽說父親住進了醫院就急忙趕緊跑到醫院,想要照顧父親痊愈,然而由于醫院的疏忽,少年被領到一個陌生人的病床前,他一直悉心照顧這個素不相識的“父親”,直到“父親”幸福地離開人世。當少年知道他照顧的病人并不是父親是,是完全可以離開的,但是少年卻出乎意料的決定留下來。他的舉動讓所有的人震驚和感動,難道這不正是愛的體現嗎?
在現實生活中,愛到處可在。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全國人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捐款捐物,共度難關,不也是愛的表現嗎?
看了這本《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更懂得了愛的可貴,愛的給予。我會更加愛我的父母,愛我的老師和同學,當別人需要需要幫助時,我會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會更加美好!!!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簡短篇2
讀完《愛的教育》后,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愛。
《愛的教育》雖然文字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的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讓人感動不已。其中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故事中馬爾科萬里尋母的故事。因為父母欠債,馬爾科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人保持聯絡。可自從媽媽上次說身體有些不舒服后,就和家人失去了聯絡。家人用盡了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里也變得冷清了。馬爾科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途中,他經歷了各種艱難險阻,嘗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借著他堅持不懈的努力和人們的幫助,終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母親。
馬爾科的出現使母親體會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媽媽終于好起來了......讀到這里,我不禁對馬爾科的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馬爾科差不多的年齡,卻顯得那樣無知,那樣渺小。平時在生活中只要媽媽有一點芝麻綠豆大的小事讓我不滿意,我就把火撒在媽媽身上。可媽媽卻從來沒有抱怨,永遠都是笑瞇瞇地看著我。
原來,愛就是如此簡單,愛就藏在每一個角落,就看你有沒有發現它,有沒有把它找出來,給予別人而已。
其實生活中處處充滿愛,只要我們善于發現身邊的愛,就會發現原來愛一直在身邊,比如:親人間的關愛,朋友間的友愛,甚至陌生人之間的愛......
同學們,請你們懷著一顆圣潔友愛的心。投入需要幫助的人,讓人人也獻出一點愛。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簡短篇3
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使我感受很深,它里面的內容寫得十分真實,讓我看得入神入肺。沒有任何虛偽的說教,并且教會了我許多道理,所以,我特別喜歡愛看這本書。
《愛的教育》是阿米琪斯最著名的作品,1866年出版后即暢銷不衰,目前已經有成為世界公認的文學名著。該書主要講了: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的一年來的經歷,描寫了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里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對兒女的愛有多深呀!在學校老師的關懷和鼓勵之下,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的氛圍里,朋友間的關愛都無不流溢于紙上,真是動人心弦啊!
愛,像人的靈魂,每天陪伴在我們身邊,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我們的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穿衣洗臉,督促孩子看書學習,往書架上放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頭疼發燒,問寒問暖尋醫找藥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無法形容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伴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別熬壞身子。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親情是我們生活中最普遍的感情,也是我體會最深的感情。但我需要的不是單純的無條件的溺愛,而是互相的尊敬。家長的行為是最能夠作為表率,成為孩子模仿的榜樣的。這要求家長要從日常小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打鐵先要本身硬。只有一個能夠克制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嚴格要求別人。書中孩子的父親就是這么做的,他用他的博愛、無私、熱情贏得了孩子敬佩。這一點對我同樣也很有幫助,它指導了我怎樣和我的學生進行交流。
還有孩子之間的最純潔的友誼,這也是這本書的重點。它教導孩子們看待一個人不應該從他的衣著,而是應該從他的行為。只有關心別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朋友。有時候友情不是從嘴巴上說出來的,而是從他的一言一行中表現出來。在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你能伸出援助之手,那當你面對障礙的時候,你會驚喜的發現你并不孤單。書中著重描寫了小主人公和他好友卡隆的友誼,也描述了他怎么處理和別的同學的關系。它告訴孩子們交往要以寬容為本。
中國的文圣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愛人。可見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要具備的就是愛心。 作者精心構思的一系列感人的情節,把美好的感情與思想送進我的心靈: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崇敬對周圍人的愛,對同學們的關心,面對出現災情的災區人民的關愛與幫助、像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縣等多個地區,出現的嚴重的特大災害,災民們那種求生的意念是那么的頑強,對第一時間沖鋒在廢墟中搶救傷員的英雄們敬仰,這一切的一切,同樣也看到我們全中國人民同胞的團結力量,充分體現了祖國人民一方有災難,八方支援的崇高精神,讓我從中明白了不少的道理。
讀完這本書我感悟到: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虛偽的。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的工作與生活中,愛在點滴之處。愛體現在扎實的基本功、高度的責任感、精深的專業知識、以及一顆愛孩子們的心。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將努力對學生更多地給予一份真情、一份關注、一點呵護、一些寬容,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我手寫我心,把真心亮給學生看,用真情訴給學生聽,把真心帶給學生讀,我相信作為教師的我,從中也會獲取到無窮的動力與愛……我堅信孩子未來一定會回報祖國的。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簡短篇4
最近我讀完了《愛的教育》這本書。
這本書是德亞米契斯的代表作,這部作品采用日記體形式,記述了四年級學生恩利科一個學年中在學校、家庭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其間穿插了他的爸爸、媽媽、姐姐、寫給他的話語,以及老師留給他們的精彩故事。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十月的第三個故事《意外事件》和三月的每月故事《費魯奇的血》。《意外事件》中講述了羅貝蒂為了救朱里奧,把自己的腳碾碎了,從中我感受到羅貝蒂樂于助人,不顧自己生命危險而救別人的優秀品質。再看看我,連平時對同學都冷漠無情,沒有一絲熱情,從來沒有幫助過任何人。以后我決定從身邊小事做起,盡量多幫助他人和同學們多親近。
《費魯奇的血》講述了費魯奇為了救他的姥姥而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從中我感受到費魯奇愛親勝愛己的優秀品質。再和我自己一比較,費魯奇可以用自己的性命來換取家人的性命而我甚至連小伙伴有了困難,我也一屑不顧,真是感到無比慚愧啊。
書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故事叫《清掃煙囪的孩子》。
故事主要講一個靠給主人做工掙錢的孩子,一天,因為口袋裂開了,剛給幾家人清掃煙囪掙的三十個銅幣掉了,不敢回去見主人,說是空手回去主人會打他,于是在工作的地方,一只手臂靠在墻上,額頭緊貼手臂,一會兒號啕大哭,一會兒低聲抽泣。一所學校放學了,許多女生看見了這個傷心的男孩,便問他是怎么回事,在清楚小男孩為什么哭的緣由后,女生們募捐湊錢給小男孩,有些出一個銅幣,有些出兩個銅幣,還有些出十個銅幣,很快有了三十個銅幣,可錢幣還是源源不斷地拋過來,那些錢本來是用來買花和作業本的,沒有帶錢的小女孩也想送點什么,便把朵朵鮮花送給了小男孩。后來看門人說校長來了,女孩們才四散而逃。男孩高高興興地擦干眼淚,手里攥著滿滿的一把錢回家了。
在一個同樣的社會,卻有不同的人品,有的無私奉獻,樂于助人,卻有的小氣又喜歡索取,他們之間相差很大,希望大家都做樂于助人的好人,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愛。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簡短篇5
“起始于辛勞,收結于平淡。”這是我們教育一線工作者的一生寫照。也許有人會埋怨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太枯燥、太平凡、太瑣碎。然而,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可以與淳樸天真的孩子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咀嚼到甘甜,體味到精彩,這全都源于一個字——愛,她是那么真切地彌漫在我們的周圍,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個眼神亦或是一個手勢,讓我們隨時都能感覺到它的溫馨,都能感受到她如冰雪融化時,潺潺地清亮透徹的流水聲。
一、以教育為主題的美麗、可愛又動人的故事,應該很多,發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從事教育工作,而且是最基層的教育工作人員,所接觸到、感受到的故事應該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記錄下來而已,如果有機會加以整理,如同本書一樣,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書。
二、我們不要過分執著一個觀念、一種行為模式、一種習慣,而要常求突破,要從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體思考來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養成反省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要下困思勉型的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過的書頗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來;寫過的報告、資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開研讀,事實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個中滋味又當從何說起?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只顧往前沖,忽略了反省與自覺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四、時代的產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讀書人很會讀書,很多學生光會讀書,不會讀人;只會做事、不會做人,個人過度重視IQ,忽視EQ;;是學術界的巨人,卻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電腦、機器、實驗室對話,卻無法與人溝通。
從事教育工作,針對教育問題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
一、教師的“要”:
(一)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是引導而不是灌輸,視學生為「有」而不是「無」。訓斥則不容許學生說「不」,教育則潛移默化。
(二)了解學生、認識學生、適時的贊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判斷能力等等,讓學生快樂成長、茁壯,更會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系,適時的提供教養子女的咨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
(三)教師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反應、學生的心聲也該仔細的聆聽看看。
(四)教師要多憐愛和鼓勵
(五)教師要專業,專業的精神表現在對國家、社會、學校、學生、教師與家長之認知
二、教師的“不要”:
(一)教師不要認為這行業是鐵飯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師不要訓斥與灌輸,不強迫學生學習。
(三)教師不要妄想“教育萬能”,不是萬能丹也不是特效藥,有其極限。
(四)教師不要過分執著“立竿見影”,潛移默化的過程導向,注重人格的培養,身心健康的引導。
(五)教師不要悲觀,要樂觀以對,充滿希望與理想。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簡短篇6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愛,是開啟心靈的金鑰匙;愛,是一部生動的人生教科書……看了《愛的教育》這部風行全球、膾炙人口的令全世界億萬人感動而泣的偉大作品,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仿佛經受了一次次“愛”的洗禮。
《愛的教育》這本書的故事使我非常感動,讓我突然之間感悟到原來愛是那么神圣、高尚與深沉。這里的愛有對國家、民族之愛,有父母朋友之愛,甚至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之間的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每一個愛的故事都能給人以啟發,都能告訴我們一個愛的哲理。
卡洛菲是主人公恩里科的同學,在玩雪時不小心打傷了一位老職員的眼睛。
他當時非常害怕,但是他在同學卡羅內的鼓勵之下,勇敢承認了錯誤并且來到受傷者家中。他強忍著眼淚,把自己那本最心愛、寶貴得像生命一樣的郵票集當做回報老人原諒他的禮物。可是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在老職員康復以后親自到卡洛菲的學校,把郵票集還給了卡洛菲,還送給他盼望已久的三張難得的郵票。
是啊,這就是愛!是同學之愛使卡洛菲勇敢地承認了錯誤,如果沒有卡羅內的耐心開導與鼓勵,卡洛菲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站出來的,這樣一來就會有一個無辜的人去當替罪羊。如果沒有校長對學生的愛,那么卡洛菲也絕不可能再去老職員家去賠禮道歉了。
因為卡洛菲的這一舉動才使老職員歸還郵票集并贈送郵票來表達對卡洛菲的愛,讓愛在幾代人中間得以延續和發展。于是,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我所有認識和不認識的同齡人,愛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還能閃光嗎?“寒窗”數十載,除了書本上的知識,我們還在學些什么?我們習慣了許許多多的理所當然:自己帶的學習用品是給自己用的,即使別人開口向自己借了有時還編一個不借的充分理由;爸爸媽媽應該為我們準備好一切,因為這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老師對我們應該是循循善誘,嘔心瀝血,因為這是老師的工作……如果心中沒有了感恩,也就失去了它美好的前提,其他不論多么優秀,但看起來仍舊是蒼白無力的。
我們該愛的,早已不僅僅是身邊的親人朋友,還有更多的人等著我們去愛。
愛的美就在于它的不作選擇,去擁抱美好的一切。去愛吧,世界將會更加絢爛無比!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范文800字(二)愛,是完美的;是繽紛的;是偉大的。讓全世界都充滿愛。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本激人奮進的書——《愛的教育》。這本書主要講了在主人公安利柯發生的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畫面,讀了真讓人熱淚盈眶。
在這本書中,有一篇令我心情澎湃。在一個12歲少年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個和他一樣的小女孩,兩人都是回家看望親人。就在他們交談之際,天上風云變色,狂風暴雨即將來臨。突然,一個大浪涌向了船,男孩受了傷。別的乘客都慌了,東逃西竄,而女孩則很定性地為男孩擦血。
到了夜里,狂風更是肆無忌憚,大家都絕望了,紛紛奔向小船,想要逃生,因為太擠了,很多船都翻了。到最后就剩下了一個位置,男孩想上,但看到了旁邊正在悉心照顧他的小女孩就忍住了,還是讓女孩上了船。當他站在快沉沒的船上時,覺得有一種很安心的感覺。他的一聲“再見”把小女孩送回了家。
這是一個多么神圣的故事啊,小男孩的那顆感恩的心使他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2008年5月12日,汶川的大地震奪取了多少人的生命,多少希望隨風而逝。在災難的面前,人們沒有害怕,沒有后退,而是用愛與死神搏斗,甚至都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人性的美在災難面前顯得格外神圣,只要每個人都付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就會洋溢著愛的暖流。無論相識與否,愛都會感動一切。
在安利柯哭的時候,他的舅父總會斥責他,讓它不準哭,因為哭是弱者的象征,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寧流血不流淚。舅父對他的愛表現在嚴厲里。平日里,父母們的責罵都是對我們的關愛。“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歷一次困難就是一次進步。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簡短篇7
《愛的教育》是一本作者以日記形式寫自己的所見所聞的小說。其中分別寫了發生在恩里科身邊各式各樣的故事、父母寫給恩里科的信以及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每月故事”《愛的教育》這本書描寫的并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人物,都是些非常平凡、普通的小人物。作者在這本書里寫了無私的愛、莊嚴的愛和純真的愛,將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真情實感用美麗的文字寫了出來。在《愛的教育》中,最令我難忘的是恩里科的父親帶他去拜訪離別了四十四年的老師這篇文章。
文章中說可羅塞蒂老師對待自己的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離別了四十四年,恩里科的父親依然那么清晰地記著他。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的老師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如那一天,我感到胃不舒服,感覺胃里就像翻江倒海一樣難受,緊接著“哇”的一聲,我就將中午吃的飯都吐了出來,頓時,一股酸臭的味道在教室里彌漫開來。正在認真寫作業的同學們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給嚇到了,半晌,同學們才回過神來。
這時,坐在我身旁的幾位同學趕緊過來安慰我,花老師聽到我嘔吐的事情就趕緊問我:“你怎么樣?哪里不舒服?要不要我打電話給你的家長?”“我我的胃感覺不舒服。”“那我打電話給你的家長,讓他來接你。你回家好好休息半天,好嗎?”“好的。”與書中故事中不同的是,我們在四十四年后,還會記得那個在講臺上講課生動的老師嗎?也許我們會記得,也許我們不會記得,誰會知道呢?那畢竟是四十四年后的事情。不管以后我們記不記得,只要我們現在記得關心、愛護自己身邊的人就可以了。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簡短篇8
這個暑假,我閑著沒事干,就拿起一本以前看過的《愛的教育》隨便翻了幾頁。孔子曾說過:“溫故而知新。”當我再次翻閱這本書的時候,還真覺得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愛的教育》寫的是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恩里科在一個學年里的記事。其中穿插著老師每個月給學生們講述的一個個美好而又真實的“每月故事”和來自恩里科父母的幾封信。
《愛的教育》中的人物,不由地讓我想起了我們容身的社會家園。在生存環境不斷惡化的同時,更多的卻是無數懲惡揚善、流芳傳世的動人故事。我們得已知曉的“最美媽媽”吳菊萍易無反顧的用自己纖細的雙臂接住從十樓墜下的女孩;“最美鄉村女教師”馬玉娥三十三年扎根于偏遠山村,教書育人無怨無悔;“最美司機”吳斌以驚人的毅力,完成靠邊停車,致自己生命于不顧而保證他人安全……
愿天下人都能像《愛的教育》里的人物:恩里科、克萊蒂、卡羅內……那樣,心存善良,熱情蓬勃,將自己的真愛無私奉獻。讓我們體驗愛與被愛的珍貴,讓世界充滿愛,讓社會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