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讀書心得
其實我是更喜歡讀小說的,但偶爾也會附庸風雅地讀點其他書籍,就象網絡紅人鳳姐的搞笑名言“我經常看的都是社會經濟學和一些文學類的著作!比如說《知音》和《故事會》”。
但《沉思錄》除外,這是我自覺的想去看的一本書。
這是一本好書,好書可以讓你讀得越多,收獲的越多,并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這本書來自于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但是卻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為無數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用他的《沉思錄》為我們凈化心靈,洗去俗塵。
這是一本哲學書,崇高卻不失質樸。它不如尼采的哲學思考深刻,也不同于《心靈雞湯》《蘇菲的世界》等速食類哲學著作瑯瑯上口,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上浩瀚的星空,另一個就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律。”這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墓志銘。當n年前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只覺得這話說得好,有大師風范,但并不了解它的深意。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后,才忽然對道德和人性自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對宇宙、個體、時間、靈魂、生死、痛苦、神、相處、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不乏睿語箴言,令人啟發與品味。不要說這是__年前的帝王思想,即使是現在,同樣會令人景仰。
《沉思錄》讀書心得篇2
在看哲學方面是書籍。而且看了部分佛學。但看到《沉思錄》這本書的時候很是感慨。并不是因為像網上說的這本書是溫總理的最愛。而是作者馬可?奧勒留?安東尼那獨特的思想和對人生的參悟讓我久久不能自拔。下面是關于作者的一個簡單介紹。
公元121年,那是離現在無比遙遠的一段歲月。那一年在中國,造紙巨匠蔡倫自盡而亡。那一年在西方古羅馬,一個卓越的羅馬帝王哲學家,來到了世上,他就是馬可?奧勒留?安東尼(121—180)。他的偉大也許不在于他的戰功,不在于他的勵精圖治,而在于他留給后人的一本書,一本他寫給自己的書,一本2000余年后的今天讀來依然震撼人心的書:《沉思錄》。
奧勒留作為曾經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的最后一個皇帝,他的一生過得并不順心,在位二十余年的時間內,國內戰亂不斷、災難頻繁,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軍營度過。昔日輝煌的羅馬帝國內憂外患,如染上了慢性病的病人漸臨風燭殘年,經濟、政治狀況日漸衰落,致使羅馬人口銳減,民不聊生。大廈將傾,任他奧勒留有千般本事,夙興夜寐地工作,也無法阻擋古羅馬帝國的頹勢,只能眼睜睜看著古羅馬轟然倒下,也許正是常年征戰的經歷使他以斯多葛派哲學的眼光開始思索生命、拷問自己的靈魂,與自己對話。
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可以通過雙眼看世界,但是有個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用眼睛能夠做到的,唯有用心靈去審視過去,去反省過往。而反省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絕對真誠、平和的心態,需要超凡、決絕的勇氣。在這本《沉思錄》里,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里頭的自己,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不是簡單的內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自己與自己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己進行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
《沉思錄》讀書心得篇3
我只是回不去的旅人,迷失了, 在尋找青鳥的路程。
在路上,艱難地跋涉著……
我害怕,變成了青鳥,沒有腳,只能不停地飛,唯一的一次著陸,就是死。
馬可,你畫下的每一個符號都讓我深思與敬仰……
這樣的我如你所愿的走下去,全然忘記了句號。
“帝王哲學家”,雙重雍容華貴的身份冠稱你完美的魂靈。作為帝王,竭忠盡智,夙興夜寐卻仍無法遏制你的帝國衰敗成朽木,沒落為泥沙。如李煜般痛心疾首的事先拋開不談,怕還的你在千古風塵中的一聲嘆息。單從哲學家這一身份剖析,手中的這本《沉思錄》也足以流芳百世,世代相傳了。
“語言平實,無華麗辭藻”的空話起就不講了。畢竟當做日記寫,庸人自擾又何必?而其內容蘊含的寶藏才是真正發人深省的。
你說,哲學家都是愛思考的人。如今似被框限了年代和年齡。平時用時思考與自身無切實利益或直接相關的事物的人,總是被認為不務正業,荒誕不經。生命與智慧多么抽象,誕生與滅亡多么虛妄。諸如此類的,確實沒有太多考慮過現實功利性的問題。邁入社會,作為一個現代人,面對現代快節奏生活與浮夸功利的現實主義,確實顯得幼稚而天真,吃力而不討好,空想而不切實。而我也無力辯駁。其中,與社會個體矛盾也如此。教材上寫道“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而事實是少數人要服從多數人,于是真理就還是由多數人掌握,多么無奈!魯迅先生也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而能肩扛得住輿論壓力剝削的又有幾個勇士?精神上的宰割最終會帶你走向無盡的深淵。而我就是這樣在人海中沉浮!
而你,就是我靈魂上的救世主。讓我不在掙扎于所謂的世態炎涼,也不搖頭嘆息世風日下。選擇退守自己的心田,立志做一個溫良謙遜的人,忽視外界甚囂塵上的唯利主義,構筑自己的世外桃源。
但是,這將成為傻子,一個無人問津的孤獨者。學習哲學與思考這一點足以被貶得一無是處。單后生活又帶給我們恐懼根深蒂固。哲學家們精神失常甚至選擇死亡的事例不勝枚舉,而我卻選擇了堅持。在我腳下最真實的路只有我切實體會到,磨礪成泥沙。我不愿讓一時的害怕造就終身的遺憾。你如此想,于是你寫了;我如此想,于是我做了。
幾十萬年前,原始人類為了一塊腐肉爭得頭破血流,誰也沒有力氣去做或去想別的東西,當然,除了明天的食物問題。然而其中一員愛上了看星星和眺望遠方。幾十萬年后,現代人類學家說,那個第一個仰望星空呢的原始人類,開始了人類的新時代。只是沒有人知道,第二天他就死于饑寒交迫,并被同伴唾棄。真是死有余辜,他們恨恨的想。
《沉思錄》讀書心得篇4
17歲那年,在語文課外讀本里讀到,屬于身體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屬于靈魂的只是一個夢幻,生命是一場戰爭,一個過客的旅居,身后的名聲也迅速落入忘川。便立即著迷于這般潔凈、高貴的文字。開始尋找他的書,我忘記是哪一年我第一次擁有了一本,后來隨我去西安、青島的途中,和一整箱其他的書一并丟失。后來買到了如上的版本,何懷宏在1988年從Geroge Long 英譯轉譯過來的,他的譯本已經給我留了深刻印象,我自這本后再無讀過其他譯者版本。
六年間,我多次,反復地讀《沉思錄》,但始終沒能寫點什么。少女時期所能體會到,是一種語言本身的寬廣魔力,而并非真諦本身。也許恰如譯者前言里認為,斯多亞學派對于年輕人來說,可能是一件太早的事情。日漸成長所自我培養的判斷力,讓我每次重讀都覺得珍貴、又能開始學會主動去思考。
我是一個常常會過度焦慮的人,總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的控制或者期許之下發展,對于過去也時常會突然上泛起無法抑制的悔恨。一個人沒有的東西,有什么人能從他奪走呢。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別的東西,而只是他現在所過的生活;任何人所過的也不是什么別的生活,而只是他現在失去的生活。我再次要求自己,遠離對未來所有事情的焦慮,因為那些事情即使發生了,不發生,我也會照樣用我對待目前時的理性,在那一日對待它。而所有的故事都會在時光里消逝,你的記憶會消失,別人記憶中的你也將消失。
他的自省。他如此熱誠地從身邊人們身上學習他們最優秀的品質,果敢、謙遜,仁愛他希望人們去熱愛勞作,了解自己的質料和藝術,尊重公共利益并為公共利益而努力。永遠想著最好的東西,偏愛最好的事物,給予自己的健康合理的關心,不沉溺他人強烈的感情從十七歲以來,兩千年這位在馬背上的古羅馬皇帝,我一直在他顛簸戰場時寫就的文字里尋找解脫。
我深信一個孩子的成長,一定需要一個充滿智慧、擁有開放心態的成人。而命運讓我缺失了,我很慶幸自己能在17歲的語文讀本里知道馬可奧勒留,在一本小說合集里讀到加繆的雅尼娜,從而初次知曉了自己的質料和內心激流,在書店的角落看到了呂坤的《呻吟語》,我為那種文字,傳達千年、百年的緣分所感動。所以,這條人生道路我沒有走錯,并且一直也熱烈地開放自己的心,去尋找其他能發自內心喜愛、信賴的一切。
《沉思錄》讀書心得篇5
“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沉思錄》就是一個君子——奧勒留,思想匯聚成語言的集錦。書中匯集了社會和個人倫理,精神信仰,理智的誠實,平衡的中道,溫和的堅定,此世的超越精神等。一切都看似矛盾的思維內容,卻在奧勒留的筆下協調統一,在他的著作中獲得一份寧靜和諧。
習慣是一條巨纜,我們每天編結其中一根線,到最后我們最終無法弄斷它。因為有了習慣,我們才不會被一陣什么風吹跑。或許,《沉思錄》中每一句話就是一根線,擰在一起,就成就了無數人思考的習慣。也許正因為如此,《沉思錄》成了無數人的枕邊書,直至我們敬愛的溫總理。
奧勒留說不僅把自己視為一個羅馬公民,也把自己視為一個世界公民。他的哲學思想與其說是尊重人,看重人,不如說是尊崇人的理性和責任。《沉思錄》與其說一本著作,不如說更像是靈魂的低語。
閱讀《沉思錄》,我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閱讀的,也不知何時結束了這本書的閱讀,因為一直在枕邊,只是今天閑暇時無意中發現每一頁上已經都標有記號,由此證明我都已讀過,但絕對不是每頁都只讀一次。讀這本書,可以隨時拿起,隨時放下,一次能讀多少就讀多少,不必一次讀完,也不必按順序讀。因為人的思維本來就是散漫的,對于生活在喧囂城市中的我們,最重要的是我們一天中能有多少時間能讓自己深入思考,能讓自己從繁忙中抽出屬于自己的寧靜。《沉思錄》就有這樣一種魅力,它能幫助讀者進行一種精神和德性的訓練,閱讀時能感受到一種從純凈心靈中汩汩流出的美。
我們都是自己靈魂的主宰,生活的目的不同,掌舵的方式也不同。但是,我們都追求乘風破浪的力量,也尋求喧囂中寧靜的港灣。《沉思錄》是對我們看不透的生活的`梳理,奧勒留給予我們整理生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