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后感愛國電影
我記得片中的日本將士說了一句話:“打敗一個陣地并不難,但要打垮人民愛國反抗的精神是十分之難!”當中華人民開始反抗時,日本帝國傻了。他們萬萬沒想到中華人民為了國家赴湯蹈火,出生入死,能為國捐軀。
《鐵血》這部片子里正包含著偉大的愛國之心。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五連長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把阻止部隊前進的碉堡炸掉。五連長說:“如果我不把這顆該死的`虎牙拔掉,你就拿我人頭!”他指揮部隊拼命地往前沖,手里拿著一個粗棒子,上面捆著五顆手榴彈或是幾個炸藥包。革命戰士個個往前沖,為了祖國,為了鄉親父老,為了死去的同胞們報仇!但他們畢竟是血肉之軀,沖到近處,就快成功時,被敵人的機槍掃中,倒在了死去戰友的身旁。之后,又是一批士兵沖上去,又是一批士兵倒在血泊中。連長看著平時的戰友一個個離開了人世,對世界撒手而去,心如刀割。看到只剩下最后幾個人了,一把奪去戰友手中的一挺自動步槍,對著僅剩的戰友喉到:“為了中華民族,沖啊!”一個戰友攔住他說:“連長!這又是何苦呢?”連長還沒聽完,已沖了上去。結果還沒跑到一半,他抽出手榴彈,拉了弦。就在這時,他深中數彈,艱難地拋出手榴彈后倒在地上,成為了一名烈士。
觀后感愛國電影篇2
鮮血承載著一份責任和勇氣,淚水蘊藏著一份情義與感動,號聲凝聚著對生存的希望。
那聲悲愴的集結號遙遠了,“曾經”已概括不了他的滄桑,唯有歷史,灰白的一段歷史,冰冷而又陌生的記憶,冷不丁經心激起情感上的一層漣漪。
看完《集結號》思緒被帶到那個為人民幸福斗爭的戰爭年代,解放戰爭時期,九連連長谷子地帶領全連四十七名兄弟奉團長的命令堅守狙擊陣地,以集結號為令撤退。然而團長為為戰爭全局考慮,沒有吹響集結號,致使九連全體戰士在打退敵人的三次進攻后,除谷子地以外全部壯烈犧牲,并按失蹤處理。為給九里哦按正名,谷子地張開了執著的探尋,最終在烈士墓前吹響了47個生命一直想聽,甚至死也沒有聽到的集結號。
故事情節就是如此簡單,這簡單的背后卻屹立著那些被遺忘的人英雄。沒有人生來是英雄,他們都是被那個年代所傲。為了革命勝利,為了人民幸福,即便是拋頭顱灑熱血,他們在所不惜。
“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連長谷子地堅守上級所下達的聽不到集結號絕不撤退的命令,帶著47個弟兄死守汾河攔截戰壕,只為了爭取大部隊撤退的寶貴時間。當連中有人提出自己已經聽到集結號響了,可谷子地沒聽到,他懷疑自己耳朵被炮火震聾了,問代理指導員王金存他是否聽到集結號。這個文弱書生此刻彰顯了英雄本色,他說他沒有聽到,因為集結號根本沒有響。他沒有昧著良心講話,盡管他知道如果他說他聽到了谷子地也許會下令整個連撤退,九連也許就會留下種。最終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九連從47人到43人,再到13人,最后圓滿完成任務只剩下連長一個人。
集結號的響起意味著任務的結束,意味著生存的希望,可它并沒有響起。因為它沒有吹響,所以我們的革命戰時不能撤退;因為他沒有吹響,所以我們的英雄很執拗地堅持到最后。這就是命令,對一個戰士來說,它高于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我不由得想起我們年輕的一代,貪圖享樂,懶惰嬌逸。不必說關于生死的革命任務,就連老師布置的作業,我們當中某些人也不樂意認真完成。是該反思一下了。我們應當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要加倍珍惜。如今,沒有了戰火紛爭,硝煙彌漫,我們生活和平的年代里,有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呵護,還有什么理由去浪費時間而不好好學習呢?我們這年輕的一代,幸福的一代,如果非要下達什么任務的話,那么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加倍努力,將來報效祖國,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做貢獻。
“我是中原戰軍獨立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連長谷子地。”無論是被誤會是國民黨俘虜時,還是得知獨二師軍隊已經改編,谷子地介紹自己是總是說這么一句。在他心目中,集體是最重要的,先是集體其次才是個人。生活在物質橫流的社會,我們似乎變得很自私,太以自我為中心,根本不關心集體,或是忽視別人的感受。其次,沒有一個人是與社會他人隔離的,我們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要與別人交往,我們有各自的社會地位和身份,也隸屬于某個社團團體。《眾人劃槳開大船》這樣唱到:“一支竹篙難渡洋海,眾人花匠開大船。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連。同舟共濟海讓路,號子一喊浪靠邊。”所以我們,年輕的一代,要增強集體主義觀念,這也是建設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所要求我們這么做的。
“每一個犧牲者都是垂不朽的。”這是《集結號》這部電影所要的表達的主題。經過谷子地的不懈努力,終于讓那47個被遺忘的弟兄得以正名,他們沒有失蹤,也不是逃兵,而是真正的烈士。最后,九連全體烈士道德墓碑前,團長的警衛員小梁終于吹響了集結號,那響徹天空的號角悲愴而有凄婉。
今天,我也聽見那最后一聲集結號,你聽,它真的在響,環繞在我們的耳邊。它在提醒我們,作為生出和平年代的青年人,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日子,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后繼為民族解放事業捐身獻軀的革命先輩。
轟隆隆的槍炮聲,血與火的拼殺,這是電影帶給我們的視覺震撼,也許沒多久,我們便會我忘記;但那一聲悲壯凄涼的集結號卻永遠響徹在我們心中,鞭笞我們奮發向上,勇往直前,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武裝自己,為祖國的持續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觀后感愛國電影篇3
自從看了電影《地道戰》以后,我的情緒一向不能平靜,因為英雄的形象總是浮此刻我的腦海里。
地道戰發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為了趕日本鬼子出中國,在每戶人家里挖了一條通道,這做了陷井,經過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冀中人民最后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但是,高老忠為敲鐘報警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覺得冀中人民很聰明,會用各種手段去對付他們,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冀中人發會想到挖地道,家家戶戶連在一齊,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為歷史,我們此刻很少存在戰爭,因為人們不想打仗,他們想有一個溫馨的家,過著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們小學生,就應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觀后感愛國電影篇4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我歌唱……這應該是時下最火的歌,常常不自覺地就哼唱起來,而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是國慶檔三部主旋律之一。20__年10月12日,公司組織集體觀影,感受歷史文明和國家精神的傳承。
影片開始,隨著王菲空靈般的歌聲飄來,故事陸續展開……《我和我的祖國》由七個小故事組成,按時間線,在幾個坐標時間點上,從一個人的視角切入,突出“我”和“我的”,小故事中講大情懷。七個單元,七個故事,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祖國經歷的無數經典歷史性的時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女排奪冠、香港回歸、20_年北京奧運會、神州十一號飛船返回艙著陸、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等。故事的主角是教授、是科研人員、是運動員、是孩子、是軍人、是出租司機、是叛逆少年、是飛行員,在祖國發展的長河里,是千萬萬萬個不一樣的我們凝聚在一起,見證、參與祖國每一個重要時刻的無數細節。七個故事,一個祖國,情深意切,小人物有大愛,才有我和我的祖國。
祖國就像大海,我是海里的一朵浪花。每一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建設我們的祖國。我想,對于我,萬千中國人中的一員,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鞠躬盡瘁,為騰飛的中國夢做出自己的努力。
觀后感愛國電影篇5
為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周四下午,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徒步來到好萊塢影城,共同觀看了《長津湖》這部電影。
《長津湖》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的故事。故事講述了中國志愿軍在十分寒冷艱難的環境下依然奮勇殺敵,取得長津湖戰役勝利的事跡,英雄們即使被凍成冰雕都沒有退縮,不畏嚴寒、視死如歸的精神和英雄氣概。
當我看到我們中國志愿軍在冰天雪地里,吃著凍得像石頭一樣的土豆,穿著單薄的軍衣,而美國軍人卻在軍營里大口吃肉。我真是無比憤怒,眼淚瞬間嘩嘩流了出來。在這樣條件惡劣的情況下,我們的中國軍人依然堅守陣地,抗戰到底。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是,一排排志愿軍戰士在零下四十度的陣地上,保持著戰斗姿態成為了一個個永不傾倒的“冰雕”。
電影結束了,回去的路上下著蒙蒙細雨,我心里更加沉重,讓我想起當今流行的一句話“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這一刻,我才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同時,我明白了革命先烈的辛苦與當今的生活來之不易,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此刻我就要立下遠大志向,努力學習,為建設更強大的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觀后感愛國電影篇6
一部電影一種人生。國慶上映的大片《長津湖》,不愧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史詩級戰爭大片,宏大殘酷的戰爭場面,還有志愿軍戰士大無畏的革命犧牲精神都得到了完美展現,更向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國青年詮釋了什么叫“中國精神”。
懷著激動的心情,三個小時的全神貫注,看得人熱淚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當時的國情環境下,裝備相差如此懸殊,軍用補給如此短缺,戰場環境如此惡劣,是何等的毅力與意志,才能打贏這場仗啊!
電影的開頭是由吳京飾演的伍千里“帶著”他的哥哥五佰里在父母的期盼中回家了,卻還沒來得及享受天倫,又接到了軍隊的緊急作戰通知,立刻收拾好裝備返回部隊。離行前的軍禮是對父母的歉意,堅定的背影是對國家的忠誠。父母一句挽留的話都沒有,但不舍與慈愛的目光卻護送著他一路遠行。真是中國百姓的淳樸孕育了中國軍人的堅挺。
這是一群怎樣的人啊!
荒灘碎石上,仰面直視敵機的掃射,無人吭聲,鮮血染紅了黑色的巨石。
制高點"1071高地"上,楊根思和他的戰友們奉命堅守,直到彈盡糧絕,全部壯烈犧牲。
作戰總指揮部,為了取回寶貴的作戰地圖,毛岸英二話不說,奮勇地沖進軍營,卻因為被凝固汽油彈擊中,壯烈犧牲。
炮連的雷爹奮力拔起了深陷于地里的標識彈,任憑敵機肆意地轟炸,任憑著敵軍槍林彈雨的烽火線,一往無前,堅持著用自己的生命送走了這可怕的“惡魔”。
電影中,一幀幀,一幕幕的鏡頭不停地閃過,我的內心深深地為之震撼。這是一種怎樣的力量,讓他們視死如歸?這一定是一種不可磨滅的信仰——千萬革命戰士們對國家的無限忠誠。我的眼淚卻如泉涌般奪眶而出。
在整部影片當中,有一個畫面致使我至今仍是記憶猶新,畫面中我們七連的軍人們的手中拿著的都是一個個黑的跟煤炭似的土豆,啃起來還時不時地發出咔嚓咔嚓的摩擦聲,仿佛單單只吃一個都會將你滿嘴的牙崩斷。畫面中,五萬里所代表的就是那些年輕的戰士,他們用稚嫩的雙肩托起了做過的今天。對比我們此刻,我不僅深深自責。身邊有多少同學非最好不要,非最貴不睬,穿衣要耐克,咖啡點星巴克。回想電影中的那一幕,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去肆意揮霍身邊的資源,今天的歲月安好,是無數革命先烈省吃儉用,用自己的犧牲所換來的。那是血與肉的城墻,鑄就了今天衣食無憂的美好生活!
電影的最后,美軍的首領麥克阿瑟來到了一片一望無際的雪原,在這里,他被一個個寧死不屈的中國軍人所震撼了!那是一個個被冰雪覆蓋,卻有懷有著一顆滾燙心的革命戰士,他們的目光永遠凝視著自己的敵人,手中的槍永遠瞄準著自己的敵人,永遠矗立于天與地之間……美軍情不自禁地舉起了手,向那一個個凝視著他們的“豐碑”深深地敬上了一個充滿敬意的軍禮……“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從紅軍長征到,能讓敵人敬佩的,能讓敵人贊揚的,沒有別人,只有我們偉大的中國軍人!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這是一個戰士對于戰爭的執著;“沒有凍不死的英雄,更沒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軍人的榮耀”,這是一個軍人所應履行的職責;“我們這一代把仗打完,下一代就不用打仗了”,這是所有革命戰士們對美好未來的期望。
“從來都沒有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愿我們珍惜當下,珍惜身邊的每一點一滴,不讓青春留下遺憾,不讓前輩們的鮮血白白流淌
觀后感愛國電影篇7
今天10月5日,媽媽帶著我和弟弟一起去,電影院看電影,我們看的是《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光聽這電影的名字,就知道這部電影一定跟祖國有關系,可是電影的主要內容超出了我的想象。
這一部電影是根據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寫的。我算了算,一共寫了七部分,第一段寫的是《前夜》;第二段寫的是《相遇》;第三段寫的是《奪冠》;第四段寫的是《回歸》;第五段寫的是《北京你好》;第六段寫的是《白晝流星》;最后一段寫的是《護航》。
看完電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你好》這一段。看這一段的時候,我一會兒感動到哭,一會兒笑到喘不過氣來。里面的內容是:劉北京抽牌抽到了獎,獎品是奧運會門票,他想把這張來之不易的票,當做生日禮物送給她的兒子,可兒子回家去了,劉北京決定開自己的出租車去,一路上,劉北京遇上一個人,就向他炫耀,是啊,誰有了好東西,不想炫耀一下呢?他還給他的一個乘客看門票,乘客見了,說到劉北京開個價,多少錢她都愿意買。劉北京自然是不愿意賣,他說多少錢都不賣。就這樣一直到了傍晚,正準備歇業的時候,一個大約13歲的男生上了車,劉北京說:"U嗨,沒看見要歇業了嗎?"男生理直氣壯地說:"我是在你還沒把牌子掛上去的時候才上去的,你必須拉我去!""你說去哪吧!"劉北京問道“__×旅館。"男生回答到。“要不是我順路,我才不拉你呢!"劉北京說。那個男生上了車,劉北京又拿出了奧運會門票,得意洋洋的說:"瞧瞧這是什么?”"哇哦,奧運會門票,讓我好好看看,給我!"“行行行,別弄壞了啊!""知道知道。"說著拿起門票,左瞧瞧右看看:"800塊喲,好貴哦!你是咋得到的勒?""抽到的。"“800塊800塊把紙袋給我,我幫你放進去吧。"“哦……"放進去后,剛好也到了,男孩下了車走了……劉北京回了家不見他兒子,問他老婆,他老婆說他兒子去參加生日party去了,過好久才回來。劉北京才等不了這么長時間呢,他立馬跑到了他兒子的生日party現場,熱鬧的生日會立刻變得鴉雀無聲,劉北京高傲的說:"今天呢,你們將見證世界上最棒的生日禮物……"劉北京磨磨唧唧的過了好長時間才打開紙袋,里面躺著好端端的800塊錢。別的同學瞅了兩眼,只是800塊錢而已。劉北京發瘋似的跑了出去,來到了旅館門口,問,有沒有一個四川孩子來過這里?剛問完,那個孩子來了,劉北京問:"我票呢?""在我這呢!""快給我。""我已經買啦!""我沒賣給你!"“賣了賣了賣了!"男孩說完就跑了出去,劉北京在后面窮追不舍,他們兩個就這樣你追我趕的跑了好一會兒,一個說搶劫,一個說抓小偷,鬧著路人也跟著他們一塊跑。最后,劉北京被一個人打倒了,他以為他是搶劫的。在醫院里面,劉北京和那個男生聊了一會兒,那個男生把票還了回去。北京準備走時看了看手里的票,又把票給了他,男生問:"你怎么辦?""我再去要一張。""那幫我爺爺也要一張吧!""我爺爺還沒有呢!”"哦。"那個男生去了奧運會現場,一個人問他他是怎么來的?他說是一個人給他的票,他才來的。別人又問他,那個人叫什么?男生說他不知道,但是那個人是個光頭,穿著黃衣服,穿著紅鞋。當時劉北京的老婆和兒子也在看,他們倆驚呆了,因為他說的就是劉北京!北京當時也在電視中心,他看見了,只是微微笑了……
這部電影看完后,我的感受可多了,因為每個部分講的內容都不一樣,但是看完電影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覺得中國和中國人都很偉大,我們國家的人很優秀,很棒,我希望自己將來也能像他們一樣。最后,我想對祖國說:"祖國,我們愛您!"
觀后感愛國電影篇8
國慶節假期,我們一家人一起去看了《長津湖》這部電影,它給我帶來了很大的觸動。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主人公伍千里帶著他的弟弟——新兵伍萬里上戰場前線與美軍戰斗的故事。戰場上的情景很慘烈,深深觸動著我的心靈。
看完電影回到家,媽媽將一個土豆在熱水中煮熟,把它放進了冰箱的下層凍了起來。凍好后又把它給了我,讓我嘗嘗,我咬了一口,根本就咬不動,像石頭一樣硬邦邦的。我一臉疑問地問媽媽這是干什么,媽媽說:“你想想,志愿軍戰士們在冰天雪地中,只吃這種土豆,卻沒人喊苦,還打了勝仗。你也要像他們一樣長大后為祖國做貢獻。”說完媽媽又給我們講解了長津湖這個真實故事:長津湖戰役是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進行了直接較量,創造了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這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
志愿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為朝鮮戰爭的拐點,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聽到這里,我想到了電影上那副畫面,那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畫面:一個美軍偵察兵發現一隊中國軍人,趕忙去查看卻發現是一尊尊蓄勢待發的冰人。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都被凍上了一層霜,臉上結了厚厚的一層冰。其中有一位軍人趴在一塊大石頭上,一只眼緊閉著,另一只眼死死地盯著槍口,似乎只要一個不注意,子彈馬上就會飛出去。還有一位軍人也趴在石頭,手里拿著對講機,一副隨時奉命帶軍隊沖出去的樣子。美軍隊長看到了,鄭重地給這群冰人敬了一個軍禮,他說:“面對這樣的敵人,我們是打不贏的。”這群冰人是誰?是中國人民志愿軍,他們這種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贏得了對手的尊重。當我看到這里的時候,我覺得我的心都被揪了起來,零下幾十度,那么冷的天,這是怎樣的一種意志呀?擁有這種鋼鐵意志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怎能不勝利呢?和他們相比,我真是渺小的不能再渺小了。以后,無論怎樣的困難,我都要克服。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硝煙的時代中,我們應該感謝那些革命戰士們,是他們奉獻出了生命才換來了現在的和平,才讓我們擁有了現在的幸福生活,讓我們可以安靜地坐在教室里學習。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建設我們的祖國,不辜負革命前輩的期望。
觀后感愛國電影篇9
近日,電影《長津湖》在全國熱映,該片以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志愿軍在惡劣環境下奮勇殺敵,最終贏得偉大勝利的故事,“冰雕連最后的戰斗姿態”“宋阿毛的一封遺書”“零下40攝氏度下啃下硬邦邦的土豆”等場景紛紛觸到了我的淚點。作為青年黨員干部應讀懂“長津湖”背后的“英雄之火”,在為民辦實事中接續新時代英雄火炬。
“冰雕連最后的戰斗姿態”背后是“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必勝之火
在戰爭年代,任何一點小的動靜都可能造成很大的損失,即使天寒地凍,零下40度,戰士們也不敢跺腳或者走動,不能采取任何的取暖措施,他們在凍死的那一刻還緊握著步槍、機槍,面對堅守的山口,時刻等待著沖鋒號的響起。“面對有如此決心的敵人,我們永遠無法戰勝他們。”美軍軍官感嘆。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作為青年黨員干部,要學習他們為了勝利、犧牲一切的情操。在為民辦實事中,要不畏外部條件的重重阻礙,要有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的勇氣,又要有打攻堅戰、持久戰的決心,用“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執著,為奪取新征程全面勝利燒一把“火”、添一把“柴”。
“宋阿毛的一封遺書”背后是“我以我血薦軒轅”的信仰之火
“我愛親人,愛祖國,更愛我的榮譽——光榮的志愿軍戰士!冰雪啊,我絕不屈服你,哪怕是凍傷與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陣地!”這是“冰雕連”上海籍戰士宋阿毛口袋中發現的絕筆。“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無數志愿軍戰士,堵搶眼、炸碉堡、抗嚴寒,以血肉之軀,鑄就保家衛國的鋼鐵長城。“朝聞道,夕死可矣。”作為青年黨員干部,要始終堅守理想信念不動搖,做到跟黨走、聽黨話,始終保持“我以我血薦軒轅”的信仰之火,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上,以為民辦實事踐行“對黨忠誠”的誓言,用攻堅克難錘煉新擔當,用實干擔當展現新作為,用夢想信念開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
“零下40攝氏度下啃下硬邦邦的土豆”背后是“粉身碎骨渾不怕”的奮斗之火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美軍圣誕節吃著美味佳肴,志愿軍戰士卻在零下40攝氏度的雪地里啃著“硬邦邦”的土豆,戰士們沒有一絲抱怨,眼神里沒有絲毫動搖,沖鋒路上更是毫無遲疑。踏平坎坷成大道,穿越煙云譜華章。作為青年黨員干部,跳出“小我”舒適圈,吃別人吃不了的苦,要把啃“硬骨頭”當作精神追求,在吃苦吃虧中主動接幾個“燙手山芋”,在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中提高斗爭本領,在“摸爬滾打”中不斷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到問題多、困難大、情況復雜的地方去,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在“暴風雨”中為民“遮風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