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跡笨小孩》優秀觀后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奇跡笨小孩》優秀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奇跡笨小孩》優秀觀后感篇1
奇跡是少年孤注一擲的勇氣,是永不服輸的心態。《奇跡笨小孩》這部電影便講述了一個關于“奇跡”的故事。父棄妻女、母親早亡的20歲大學生景浩帶著患遺傳性先天心臟病的妹妹景彤來到深圳打拼。眼看還有一年半就無法挽救妹妹生命,景浩賭上了他的一切所在,在“奇跡小隊”的陪伴與幫助下,他經歷無數困難,也感受無數溫情,終于挽救了妹妹,完成了學業,實現了夢想。
劇中的景浩無疑是在大城市打拼的千千萬萬淘金者的一個縮影,一個為了生活加倍努力的奮斗者。有人說:“這畢竟是影片,景浩堵的太大了。不僅賭上了妹妹的命,還賭上了自己的一輩子。”
對此,我想說,“賭”的背后又何嘗不是與苦難命運的抗爭呢?雖有難處,有苦哀,但這些人不認命,“我命由我不由天”,何嘗不像是哪吒重生的那種吶喊,不怨天尤人,不祈求憐憫,從不放棄,一直苦苦追尋自己的夢想。為了十分鐘,他可以不顧一切,“冒死”去趕即將開走的火車,他內在的強烈抗爭精神便是他做出這一切的最強驅動力。因為有了這種精神,哪怕是稍縱即逝的商機,他也有放手一“賭”的豪氣,有“一定要去完成”的執念,才能在接連的挫折之后完成自我的救贖。
生活很難,奇跡很燃。生活再難,也很少有一下就把人壓死了。這對于高中生的我們也一樣,不管我們現在的基礎有多差,“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賭一把又如何?不然怎么知道將來可以有多好!沒有跨不過的坎,沒有做不成的事,扎扎實實的走下去,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奮斗的自己。
“好景常在”,“笨小孩”也能創造奇跡,新時代里每一個拼搏奮斗的你都是奇跡的創造者。
《奇跡笨小孩》優秀觀后感篇2
致敬新時代每一個拼命奮斗的你,我們都是奇跡的創造者——題記
“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飄過,懷著冷卻了的心窗漂向遠方…”,隨著片尾曲《海闊天空》的響起,《奇跡笨小孩》終于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
母親去世,父親離棄,妹妹病危,20歲的景浩一人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從零開始,白天兼職高空作業,晚上加班研究項目,帶領幾個業余的人員成立了一個小廠子。即便生活有太多挫折,命運總有不盡如人意,但景浩并未放棄,直至成功,創造奇跡。電影雖無突出的新穎之處,但卻發人深省,讓我頗有感觸。
奮斗是在生活困苦中迎難而上的勇氣與毅力。經濟困難,學業水平低下,負債累累,親人需錢救命…,《奇跡笨小孩》中的景浩曾想過放棄,也曾經有不少人勸他放棄,但他沒有,失敗一次,那就再站起來,無論生活有多艱難,他依然保持著不變的恒心與斗志。這個時代是一個屬于奮斗者的時代,奮斗不一定是生活困苦,但奮斗一定是充滿艱辛挑戰的過程。在當下,奮斗成為常態,想脫穎而出,那必須有迎難而上,不懼挑戰的勇氣、堅定不移的毅力。
奇跡是偶然的驚喜,也是奮斗的必然。奇跡并不屬于每一個人,奇跡也并不常在,但是奮斗一定會帶來屬于你的奇跡。著名新東方企業家俞敏洪考了三次大學,只為上北大,三次高考,最后一次終于金榜題名,也終于給了他奇跡。“泥腿子院士”袁隆平盡其一生研究水稻,無數次失敗,無數次挫折,造福世界,“水稻之父”實至名歸,奇跡也在他的一生中無數次再現。
新時代,讓我們以奮斗之姿,創奇跡之美!
《奇跡笨小孩》優秀觀后感篇3
在大年初四,我與女兒看了場電影——《奇跡·笨小孩》,觀影過程中,我與女兒都被電影惹哭了。被電影感動之后,我告訴孩子,奇跡的背后是努力不放棄。
孩子,有想過嗎?如果你是景浩,或者像他一樣經歷那么多艱難時刻,你能堅持到什么地步?
電影的主角景浩,才20歲。媽媽病逝,爸爸拋妻棄子不知所蹤,留下一個剛上小學的妹妹靠他撫養。妹妹還有先天性心臟病,醫生每見一次就提醒要趕緊籌錢做手術。片中有好多個瞬間,我都以為景浩會放棄,不再苦苦掙扎,比如一邊是被房東催著要租金的窘迫,一邊是如天文數字般的30萬高額手術費;開摩托車追趙總高鐵時被迎面而來的車撞倒;又比如臺風過后,看到工廠一片狼藉;為墊付工廠工人的工資,他鋌而走險,白天化作“蜘蛛人”賺錢養工廠的工人……他工作中倒了就再爬起來,哪怕渾身是傷,也毫不畏懼。
面對強大的壓力,任何一個小小的意外和困難,都足以讓普通人崩潰抓狂,甚至放棄,從此一蹶不振。可景浩沒有,在每一個千鈞一發的關鍵時刻,他總能挺過來,就算摔倒在地滿身是傷,被人無情對待無處可去,他都不想放棄,因為只有堅持,妹妹的手術費才有50%的可能。正因如此,他的付出被人認可,妹妹也順利完成手術,“奇跡”終于發生了。
孩子,看到這個故事,媽媽再一次相信:機會永遠留給從不放棄的人。就算前路再難,有些苦,忍過去就能海闊天空。
每一個能創造奇跡的“笨小孩”,也許沒有過人的天資,也許不是學霸,但只要你相信自己,勇敢地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堅持、努力、不放棄,終會有天道酬勤的一天,最終會看到成功的曙光,在不遠處大放異彩。
《奇跡笨小孩》優秀觀后感篇4
我因為在自己的生活中忙碌,連電視劇都近8年沒有追過。電影更是不太看。2月6日,我給父子倆買了兩張《奇跡·笨小孩》的電影票。晚上十點多他們回家了,都說好看,讓我一定要去看。
今天我下午5點40也去看了這部電影。一個黑瘦的20出頭的小伙子,穿著一件黃色短袖,衣服的前胸、后背上印著他所干的工作,手機維修等。這是一大清早,他在趕時間送一個小女孩上學。小女孩還帶著一個專門裝藥的小塑料盒,標注著早、中、晚的字樣。
電影開頭,我的眼睛就發熱了。雖然兒子已經透劇,小女孩是他的妹妹。但是上學的那個場景,足以讓人心酸。整部電影,沒有很復雜的情節,沒有很離奇的構思,沒有很轟動人的大人物出現,但是卻觸動人心,很多淚點。
景浩本來是個大學生,因為母親病故、父親離家出走,留下一個6歲的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妹妹與他相依為命。景浩為了能夠在妹妹8歲前做好心臟病手術,拼命賺錢。他本來想通過翻新手機賺一筆大生意。因為政策變化,剛剛升起的希望被扼殺在起步之初。砸進去的本錢全沒有退路了。房租交不出,自己的修理店也被房東沒收。景浩與妹妹的房子也被房東收走,無家可歸。他沒有退縮。運用自己對手機行業的信息和技能,給自己找到了一條新的致富之路。他死馬當活馬醫,聯系了SNE總裁趙總,跟他談這筆生意。為了爭取與趙總談話的十分鐘,他不顧性命地搶到與趙總坐在同一列車廂的談話的機會。趙總同意與他合作,但條件苛刻,無定金,無任何支持。景浩咬定要跟他合作成功的決心,硬扛下這筆生意。
招募合伙人,他只能招到沒有人愿意雇傭的各有缺陷又各有特長的員工。景浩利用自己對手機技術的鉆研本領,將拆機的技術形成一部教程,教給各個工人。景浩在做每一個計劃的時候,都充分運用了他積累的經驗,并且形成井井有條的方案。他本來可以滿懷信心熬到這項工程完工的。但是中間因為缺錢缺支持,他的廠也因為缺少租金被沒收了,員工工資也發不出,想用手機零件淘金的投機者還瞄準了他的這些手機零件,偷走他就將完工的全部零件。他又是舍命追小偷,弄折兩根手指。他連痛都沒有時間顧上,去接放學就等他的妹妹回家。雖然這時候他們的家都不存在了。房東已經換了鎖。景浩想與SNE趙總的秘書李先生預支定金,被對方嘲諷一頓。最終還是善良的員工們替他解圍,廠可以沒了,計劃還繼續執行。他們的工資可以晚發,工作可以帶回家里做。
電影結尾,肯定是圓滿的。景浩超額完成了趙總的條件,又跟他繼續一個五百萬的合同。整部電影就圍繞景浩拼命賺錢就是為了給妹妹治好心臟病,各種挫折打擊中他依舊沒有勇往直前,認準奮斗的方向一拼到底,絕處逢生。這個為妹妹而戰的哥哥贏得了每個觀眾的尊敬。
這部電影,反映的是在華強北奮斗的打工仔們創造創業奇跡的故事。切入點恰到好處。景浩以自己“英雄不問出處”的氣魄和對手機市場的前景把握,征服了趙總,贏得他的支持。這個窮途末路的打工仔進入CEO階層,是深圳精神的體現。
深圳精神,是敢于為天下先的精神,是舍我其誰的奮斗精神,是敢拼敢闖的硬漢精神,是知識創造財富的精神。
20__年我曾經在深圳奮斗過,深有感受。我當時在深圳專門做人物故事專訪。采訪過作家、畫家、教師、律師、藝人、歌手、農民工、盲人、出獄后改過自新的大學生創業者……他們每個人都有一部催人淚下的創業史,或成功或失敗,他們都在默默奮斗著。現今這些故事都塵封在我的電腦里,但是與他們交談的場景依舊能夠回憶出來。離開深圳后逐我漸淡忘了他們。這部電影勾起我對深圳精神和深圳人的記憶。一部電影的敘事角度與主題選準了,不愁沒有票房。
《奇跡笨小孩》優秀觀后感篇5
奇跡是什么?我贊美過《青山不老》的戴喜增老人60年用雙手綠化造林百余萬棵的奇跡,我欽佩過夏伯渝用43年的時間去完成一個常人無法企及的珠峰登頂的奇跡……
而這個寒假,我和爸爸觀看了一部電影《奇跡笨小孩》,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奇跡”的含義。
這部電影講述20__年發生在深圳的一個故事,這是那個時代極具代表性的感人奇跡。這個打工仔的名字叫景浩,十歲的景浩,母親死了,父親跑了,他獨自帶上妹妹到深圳去生活,兄妹倆的生活溫馨而貧窮。在機緣巧合之下,他們得到了一個機會,本來以為美好的生活馬上就要到來,可是突如其來的政策開始打擊“翻新機”,一下子一大批故障的機全落在手中,把自己的店也賠了出去,然后妹妹的心臟病也更加嚴重了。為了給他妹妹治病,他求得了一個機會,把舊手機零件賣給了手機龍頭,可是是零件。
在絕境中他開了一個拆手機的小廠,廠里的員工更是“魚龍混雜”,有養老院的員工、網癮少年、還有一個聾子。可是突來的小偷打破了一切的平靜,景浩手指折了,他不可以高空工作了,整個廠的管理經驗沒人來替代,可是員工們卻十分的熱情協助景浩工作,幫助景浩成功地完成訂單,最終給妹妹交上了手術費。
他告訴我們,人人皆可創造奇跡,只要心中有夢想并為之不斷地努力,就一定會有一個意義想不到的結果警號小小青年就用自己的努力達到了自己的目標,他就是我們的榜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把自己的失敗原因推給外界因素,可從不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面對困難景浩沒有抱怨過什么他只是腳踏實地的努力著,最終她才可以取得成功。景浩對妹妹的愛也令我感動不已,為了妹妹的手術他天天工作,為了賺錢他什么活都接,有一次差一點從高空摔下去,他看重的不是金錢而是妹妹的生命!
世界的銀河還很空蕩,宇宙遠沒有飽和。所有的人都可以成為星星,只要你愿意努力,世界并不會放棄每一個笨小孩!
《奇跡笨小孩》優秀觀后感篇6
《奇跡笨小孩》一個關于努力與創造的故事,也是一個充滿溫情與感動的故事。
沒有降智的劇情,沒有天降神兵,只有受苦的孩子靠自己的努力創造的奇跡。
我自己可以三刷的電影,故事常看常新,一點兒都不覺得無聊。
好似《請回答1988》,情節熟悉到可以背下來,卻還是會隔三差五重溫。他們的相似之處在于對于配角的群像刻畫非常成功,仿佛每一個人都是主角,每一個人背后都會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二刷的時候我對學校門衛室的孫爺爺很感興趣,他的話不多,除了門衛室,他沒有家。他的人生會有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昨晚把《我不是藥神》補完課了,聽說很揪心,因此一直沒敢看。看完以后卻覺得,還好。比起《我不是藥神》,這一次的《奇跡》明顯在進步。
《我不是藥神》更多是對于這個社會的憤怒,《奇跡》多了溫暖與幸福,文牧野導演自己也在成長吧,一個人的成熟在于“世界以痛吻我,我仍報之以歌”,經歷苦難,仍然懷揣對這個世界最大的善意與希望。
文牧野導演對于小人物有著深深的同情與愛,《奇跡》里,每一個小人物都有名字,比如房東、華強北的店老板、景浩的賭鬼老鄉…唯獨壞人是沒有名字的,因為他們不配,也因為拋開錯誤的路,他們可以重生擁有全新的身份。
這是個簡單的故事,卻經得起細細品味。
世界那么大,萬丈高樓平地起,而起早貪黑的人卻那么渺小,就像我們身邊的每個普通人。
劇中主角們即便是弱勢群體,但那種對生活的希冀真的很有力量。在黃昏下奔跑的那個少年,像你,像他,也像我。
人生有兩條要走的路,一條是必須走的路,它決定了我們生存的基礎。另一條是想走的路,它代表了我們理想的升華。把必須走的路走好,然后去走自己想走的路,尋找屬于自己的海闊天空。
《奇跡笨小孩》優秀觀后感篇7
“我們要感謝的永遠不是苦難,而是苦難中永不言棄的自己,還有那些來自于周圍的微光”。—題記
在春節檔眾多電影中,我選擇了《奇跡》它是一部勵志、溫情,是淚點與笑點并包的電影,很適合在這個合家歡樂的節日中與親朋好友一起觀看。
這個故事發生在深圳,那是一座包容性極強的城市,那里有高樓大廈、紙醉金迷,也有臟亂破敗的出租屋和很多拼命賺錢努力生活的小人物。大城市就是這樣,充滿無限可能與機會,一夜暴富也可能傾家蕩產,景浩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帶著先天性心臟病的妹妹在這個城市生存,扛起了巨大的責任,他的成熟讓我忘記了他是一個二十歲的少年,母親因病離世,父親拋妻棄子,為了給妹妹治病,他賭上了一切。
在朋友的介紹下,他購買了一批翻新機,本以為有了賺錢機會,結果一條處理倒賣翻新機違法的消息讓他宛如晴天霹靂。他歷盡艱辛找到機器的原生產公司,勸說他們回收零件,而公司老板答應他只要合格率在85%以上就回收,是浩在沒有本金的情況下開始拆機。
在梁叔的幫助下,他找到了一個破舊的屋子做為工廠,幾個人才市場都不要的人做員工,開始干活。賣了唯一的交通工具—電動車,因還不上貸款抵押了小門店,為了賺錢兼職高空清潔工,沒錢交房租被房東趕出來和妹妹一起住在工廠。當未拆機被偷時,他為了搶那批貨差點付出生命,車上打斗那個片段看得揪心,被摔斷的手指血肉模糊……苦難不是單獨來襲而是接踵而至,受傷不能擦玻璃沒有了入收,工廠房東將他趕出,就像那場臺風卷走了景浩的希望,但太陽總會出現。
他的那群員工,更是他的朋友給了他希望,所有人團結在一起抵抗風雨總讓人熱淚盈眶,他們是普遍人,掙扎的活著,樂觀的面對未來。
“致敬新時代里每個拼搏奮斗的你,我們都是奇跡的創造者”。
愿好景常在,相信上天會著顧努力生活的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