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神偷》優(yōu)秀觀后感
《歲月神偷》影片片名出自羅啟銳所著的文集名,片名《歲月神偷》是指歲月是最大的神偷,把人的一切在不知不覺間偷走。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歲月神偷》優(yōu)秀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歲月神偷》優(yōu)秀觀后感篇1
一個人,獨自看完《歲月神偷》
夜的靜謐,阻不住時光悠悠,有時候,真的害怕夜的降臨,因為一天的疲憊的身軀尚未得到放松,卻又要在黑夜中為新的一天而奮斗。生于塵世,或許不該有太多的要求,因為你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要遠走。沒有痕跡的腳步,踏不出生命的節(jié)奏。與其混混噩噩地過一世,不如平淡如水地過一世。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趁著年輕趁現(xiàn)在,用青春去打拼、一個美好的未來。我能理解恨鐵不成鋼的無奈,也能讀懂為兒女犧牲一切的大愛,只有父親能包容我們犯下的種種過錯,只有母親能撫平我們心靈的重創(chuàng),只有哥哥能給我們渴望的呵護,那一句“不怕,哥在這兒”深深地撼動冰封的心,有哥真好!可是,縱是鐵打的身子,也經(jīng)不住病魔的纏繞,當哥無聲地倒下,才突然意識到他的重要。曾經(jīng),因為他損壞了我心愛的東西,我跟他大吵大鬧;但當“戰(zhàn)亂”平息,我們依舊哥倆好,他仍然陪我笑、陪我鬧…
當我發(fā)現(xiàn)他已然遠去時,突然發(fā)現(xiàn)很想念他溫暖的懷抱。為了見他,我按照奶奶告訴我的方法,把喜歡的東西全部收集起來,扔進死海,我相信,總有一天我能把死海填滿,因為奶奶曾說過:“只有死海被填滿,才能再見到想見的人。”雖然后來,長大的我知道那只是一個傳說,但是,我還是堅持相信它,因為媽媽常說:“做人,總要信。”當父親顫抖著雙手按下錄音機的鍵,耳邊傳來哥哥用生命譜寫的曲子…悠揚的歌聲,再一次劃破我顫動的心…
我忘不了雨中父親倔強的背影,劃破了手掌,只為替哥哥拔一棵小數(shù),放在他的墳頭遮蔭…當父子倆手牽手時,我才感覺到父親的高大,歲月滄桑染白了他的雙鬢,為了給兒子治病,他可以半夜去當?shù)羯砩蟽H剩的手表…一切的一切,只是為了讓這個家更好,金銀財寶,都不及一家團圓來得重要。一家人在一起,或許日子些許拮據(jù),但是簡簡單單,快樂就好!
《歲月神偷》優(yōu)秀觀后感篇2
這部電影太真實,真實地讓人有一種要窒息的感覺,她真實地展現(xiàn)了當代社會大部份為生計而苦苦掙扎的人。
她在訴說著人生,人生就是一步難,一步佳,一步難,一步佳這樣走過的。在遇上困難的時候,堅強地面對,坎總會跨過去,難過去了,那就是佳了!
她在訴說著親情,這個世界上,最濃的情莫過于血濃于水的親情,任何人都有可能放棄你,但你的家人,你的父母永遠都不會放棄你。劇情里的那對父母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在世上多活一天,可以傾其所有,當父親粗糙的雙手顫顫巍巍地從口袋里掏出那可以讓他兒子哪怕多活一天的兩百塊錢,“要新鮮的血,當然要新鮮的!”不曾想這兩百塊錢可能已經(jīng)是他們最后的家當......這份父母之愛讓人動容。
她在訴說著一些人的無情,有錢就替你辦事,沒錢,即使是他們的義務(wù),事情也別指望給你辦好,說不定還偷偷給你一刀。劇情里醫(yī)院的那些護士,她們不是白衣天使,而是披著天使外衣的魔鬼!那副嘴臉看了讓人想上前給一巴掌。或許她們都沒有家人,又或許她們的家人都已去了天堂,永遠都不會再生病,她們才會那么無情地對待病人。何必要在人的傷口上撒鹽呢?你們的心不是肉長的嗎?
她在剖析現(xiàn)在中國計劃生育一胎制的弊處,誰能保證孩子一輩子都能健健康康的呢?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痛楚也許只有做了父母的人才能體會,孩子就是父母的一切,如果像劇情中一樣有兩個孩子,當一個孩子發(fā)生意外,做父母的至少不會一無所有,心無所依。
生活就是這么現(xiàn)實,有些人出生就有父母給他無數(shù)的身家;有些父母省吃儉用,就為能給小孩上一所好一點的學(xué)校,買好一點的必須品,不至于讓自己的小孩太落后于別人。
人除了追求上進之外,要懂得知足,劇中的小進二,覺得能在房間里站著穿衣服,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因為他和哥哥住的是不足1米高的隔樓。
要知道親人比一切重要,小進二為了要和他哥哥奶奶團聚,把所有最愛的東西都扔進了海里,就因為奶奶跟他說過,要和離開的親人團聚,必須把所有最喜歡的東西扔進苦海,把苦海填滿了,就可以和親人團聚了。
要有女主人公的堅強,再難也要有個信,要信困難總會過去的。
《歲月神偷》優(yōu)秀觀后感篇3
昨天在小組報了名,免費去國瑞城的百老匯看了“歲月神偷”的電影和見面會。
電影應(yīng)該是4月16號才上映吧,昨天我看的那場貌似是媒體場,很多媒體的人在。沒去之前,看了電影的預(yù)告,還是很有些期待的,想想近幾年的香港都沒有什么特別出色的影片出現(xiàn)。
天氣很冷,下班高峰期,大家都在匆匆回家,我卻從家里往電影院趕,索性半個多小時就到了。去了人已經(jīng)很多,不清楚都是看什么的哈。偶然回頭,卻看到“葉問2”的大海報特別打眼的立在那里。一瞬間感覺時光飛逝,那時候還專門和媽媽一起去長虹影院看了葉問,覺得拍的很好,沒想到2都出來了。愣神的時候發(fā)現(xiàn)我們已經(jīng)可以入場了,就拿著票走進去。嘛~我的是B排,很前面啊,看電影很不舒服的,但是后面的見面會卻很好,因為能很清楚的看到人。
這部電影怎么說呢,我周圍的很多人在最后都流下了眼淚,而我沒有。不是我淚點高,而且我覺得最后有些做作,就好像不是順其自然發(fā)生的,而且非得這樣才這樣的感覺,有些破壞美感。嗯,雖然電影整個情節(jié)簡單,有些地方有些做作,但是還是值得去看一下。起碼拋開那些不說,里面的進二特別可愛,里面的音樂很懷舊很喜歡,里面的色彩也很好,進二帶著魚缸仿佛用另外一個世界的眼光在看著這個世界,這個時代。
這個電影最打動我的地方不是最后進一的死,而是這整個家庭的感覺,小人物的生活。爸爸拼命做鞋賺錢,雖然很辛苦卻和老婆感情很好,大伯在剪頭,關(guān)鍵時刻對弟弟一家的支持,奶奶對進二的對話,哥哥品學(xué)兼優(yōu),卻因為家庭的巨大落差和喜歡的姑娘分別,最后得病去世,進二和哥哥的感情,和父母的感情,哥哥得病,爸爸媽媽是如何辛苦籌錢為他看病……也許只是一個眼神,也許只是一句話,就能讓我感覺原來我也這樣切身的體會過,所以格外感人。那些點點滴滴,每個家庭的愛都是相互相通的吧……
有很多時候,電影不需要多深刻的內(nèi)涵,多復(fù)雜的內(nèi)容,只是簡單的最真摯的感情就能讓人難以忘懷。
《歲月神偷》優(yōu)秀觀后感篇4
若不是天津的夜太深,風太大,來往的路人太匆忙誰也看不清旁人的臉,我也不會選取這樣的任由淚水從眼角滑落;若不是音樂太美,故事太傷感,我也不會強壓著近乎哽咽的聲音給遠在南國的母親忽然打去電話。我只是說“媽媽,很久沒和你說話了,問候下”,我沒能說我是看了一部叫《歲月神偷》的電影被觸動了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經(jīng)而想念她和父親。
如刀的歲月,注定要在每個人的臉上刻上印痕的,有時甚至?xí)谛念^留下無法治愈的創(chuàng)傷,悲歡離合本來就是人生的資料,誰也躲不了。櫛風沐雨之后,一片狼藉之中掩藏的有時是淡定和從容,這樣的人生不夠精彩但卻是大多數(shù)人能夠擁有的真實。《歲月神偷》把普通人的故事娓娓道來,如清洌的泉水淌過我們的心頭,悲傷、快樂、無奈和期望都在其中。
我已經(jīng)不想再用“有情懷”來形容這樣一部制作認真充滿對往昔時光眷戀的電影了,反正郁悶是情懷,孤獨是情懷,懷戀也是情懷。那么泛黃的鏡頭、悠揚動情的音樂,20世紀60年代香港平民生活的街區(qū)奔跑追逐打鬧孩童的笑聲亦是一種情懷,只是“情懷”這個詞說多了,真的顯得太過俗套也無意中顯露出自己語言的貧瘠。
舊香港的風情,配以同樣懷舊的音樂,竟給人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如癡如夢般迷失在光影交錯之間。影片給人最大的安慰便是它不矯情,沒有嘩眾取寵的露骨的商業(yè)氣味,只是講述那個特定時代的普通人的故事,姿態(tài)很低,立意卻很高,平凡之中擁有著動人的力量。電影講述的是香港,盡管當時的社會特征和內(nèi)地不盡相同,但是普通人的生活本質(zhì)卻是一樣的,都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能觸動很多人的情懷。雖然這部精雕細琢的電影在劇情依然還稍微有些俗套,窮二代男與富二代女的感情,患上絕癥結(jié)尾勢必死亡的男主角,生活艱苦卻又樂觀應(yīng)對現(xiàn)實的小老百姓,無時不在烘托凄美氣氛的悅耳音樂,哪個也不能免俗,但這并不妨礙看電影的俗人們被打動。感情與親情,平凡又殘酷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這樣的元素只要組合得當放在任何時代都是最能打動人心的,看看那些充斥著熒屏和銀幕的電影電視哪一個又逃得開這些俗套,哪怕連唐僧、孫悟空也要與人與妖轟轟烈烈的談起情愛來。而作為導(dǎo)演羅啟銳與編劇張婉婷這對金牌組合最讓人稱贊的就是他們將香港六十年代人們的拼搏精神帶入到故事中,生活苦不堪言,但是像羅太所說“做人,總要信,總要信”,像葉倩文與杜德偉所唱“信世間始終全美”。
《歲月神偷》的巧妙之處是于平凡之間見真情,于歡樂之中掩憂傷。影片的前半段集中展示了外埠到港的小人物家庭鄰里之間平常但不無快樂的生活,在家常里短之中處處透著生活的睿智和幽默,給觀者平添了不少樂趣。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臺風成了影片快樂和憂傷兩種基調(diào)的分水嶺,也預(yù)示著生活的風雨逐漸襲來,果不其然,愛人遠走他國,長子身患絕癥,丈夫積勞而終,而幼子也在這歲月的砥礪中漸漸長大。所謂“一半是‘難’一半是‘佳’”的生活對每個人都一樣,誰都務(wù)必經(jīng)歷,從來沒有人能一生快樂,也沒有人苦難一世,總有些東西失去,總有些東西回來。
對于經(jīng)歷了的磨礪的人,生活之中從來就是“難佳”相伴悲欣交集的。個性是對于下層小人物而言,要求從來不會高,只求一室安身,贏得妻賢子孝家庭和睦便是最大的欣慰。但是這樣的最平常的要求也不是人人都能被滿足的,只因歲月無情,人生難料,悲歡離合和酸甜苦辣本來就是人人需要應(yīng)對的。活著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往小了說得讓自己不忍饑挨餓,往大了說得養(yǎng)家活口,在物質(zhì)豐富但生活壓力卻增加的這天,每個人都需要打拼,只為了一個溫暖的家和一個有期望的未來,以逝去的歲月?lián)Q取一種經(jīng)歷和感受成了人生的全部。有些東西我們還不曾體會到,但是有些東西已經(jīng)近在眼前,還有些東西卻已經(jīng)深深地刻在心里,被偷走的是歲月,但偷不走的卻是這些記憶,當然還有期望。
影片的主題是關(guān)于生活和人生。正如片中吳君如所說,“一邊難,一邊佳”,“人活著要有信”。歲月雖然能夠無情地偷去我們?nèi)松斨泻苤匾囊恍〇|西,但是卻帶不走我們最重要的,那就是信念,活下去的,對未來完美生活向往的信念。影片開頭也借弟弟之手象征性地描述了時刻對我們生活的偷竊一般的行為,毫無察覺地,我們也許就失去了那些對我們很重要的東西。然而青春能夠逝去,容顏能夠老去,親人終會離去,朋友也會散去,可在溫暖的情感下依托著的我們對于生活的完美向往,卻是永不改變的。正如片中提及的兩道彩虹,也如本片的英文名所示,彩虹正像是我們對未來的一種完美向往,不論你有沒有以前見過它,你知道它的存在,它就是美麗的,這就夠了。而電影結(jié)尾處兩道彩虹的出現(xiàn),也給了我們觀眾一個淡淡的微笑。
吳君如和任達華的表現(xiàn)自然不在話下,歲月的磨礪在二人略顯蒼老的面容上刻下的是魅力的痕跡,渾然天成的表演也成為了打動人心的關(guān)鍵因素。而甚為搶戲的小男孩扮演者鐘紹圖的出色發(fā)揮,更是令人大為驚嘆。當然一干老將甘當綠葉的演出也是很精彩,這些都為本片的成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整部片是以清新舒緩為主調(diào)的,時而泛黃的色彩,給人懷舊的情懷;時而明亮的顏色,給人視覺的簡單,無論是從攝影還是道具來說,都是十分地精致用心,充滿了文藝味。不能不說的是,本片的成功音樂更是功不可沒。電影剛開始充滿懷舊感的音樂,數(shù)次出現(xiàn)的《IWannaBeFree》清脆的節(jié)奏,葬禮上錄音機里羅進一寫的歌《歲月輕狂》悠揚的旋律等等,讓整部片變得有笑有淚,有聲有色。
《歲月神偷》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小人物生活的一個縮影,但其中的平常人家的生活氣息和底層民眾的拼搏精神卻是具有普遍好處的,每個城市和鄉(xiāng)村都有過或者正在上演著這樣的悲喜劇,影片中的那十年風霜是很多人一生的寫照。無堅不摧的是時光,但經(jīng)歷了生活磨難的人同樣也能變得堅強和從容,能把生命偷走的是歲月,但能把生活守住的只能是我們自己。
正是:悲歡離合,原是個中味道;歷經(jīng)風雨,方知人生真義。
《歲月神偷》優(yōu)秀觀后感篇5
寫的時候有想過用什么顏色的字體來寫。用藍色,它并不憂郁;用紅色,它也不喜慶。最終用黑色。
為什么叫歲月神偷?原先看電影名字時,還以為是某些人正因某些原因而錯過了歲月。但發(fā)現(xiàn)不是,是歲月把生活的難和佳都偷走了,再經(jīng)歷再偷走,最后淡定。
故事情節(jié)并沒有什么跌宕起伏大起大落,能夠說很簡單。但細節(jié)很打動人。
四口之家,踏實又樂觀的父母,乖與不乖的兩個孩子,再加上親近如一家人的近鄰,美麗而善良的女孩。普通的讓人感動之下又忘了為什么感動。
難忘的太多,但又好像拿不出來,不像愛國那般血液澎湃,不像感情那般死去活來。讓我感動到哭的是:老大得了血癌住院的那段時刻直至咳了滿杯的血去世。他偶爾跟小弟玩耍,當小弟問他為什么不開心時,他只是不斷的說‘不好問了’,而不輕易發(fā)脾氣的他發(fā)了脾氣,這就應(yīng)是失去女朋友后第二次的發(fā)脾氣了。每次媽媽來醫(yī)院問他怎樣樣,他都會說好點了。考試失利后,爸爸余怒遷怒到弟弟身上,當?shù)艿艽罂迺r,老大毫不理會自己的委屈抱住弟弟說‘弟弟不哭’。媽媽在經(jīng)濟困難兒子住院期間穿了一雙鞋,取名‘難’‘佳’,難一步,佳一步。爸爸發(fā)脾氣時,媽媽手輕輕放在爸爸的肩頭。兒子危急之后稍微好轉(zhuǎn)一點,就又如同打了雞血般。以及‘人生,總要堅信’。爸爸堅持護住頂,只要頂保住了,就什么都保住了。爸爸給媽媽做了雙鞋,兩朵花后面有兩個洞是給雞眼透氣用的。老大住院后,從來忙到?jīng)]時刻看兒子一眼的爸爸,抱住二兒子仍是問這天學(xué)了什么。爸爸在老大需緊急用錢時手指上的那勒得很深的戒指痕是那么刺眼。栽在老大墳頭的開滿花的樹。老大葬禮上那痛哭滿面的淚痕。老二在老大出事時,拼命奔跑的場景和竭斯底里的表情。為了讓哥哥開心,老二拿出偷藏已久的心愛之物。為了要跟哥哥見上一面,他把所有心愛之物都扔進了苦海,包括每次回家都戴在頭上的魚缸。長大后,哥哥的每句話都會不經(jīng)意的說出口。
看完后,感覺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親切。說不完,也描不清。只有體會余味。一種淡定,一顆勇敢去應(yīng)對生活的心。
《歲月神偷》優(yōu)秀觀后感篇6
原本不準備寫“歲月”了,也一遍遍地告訴過自己:太懷舊是不好的。但生活似乎總是逃離不出這一主題。
前日加班回家,打開電視,電影頻道正在放《歲月神偷》。說來好笑,之前總以為這是一個講述某神偷如何如何技巧過人、令人目眩神迷的故事。正因無事可做,便耐心地看了下去。
這是一部典型的文藝片。電影的色調(diào)有如淡淡的老照片,一看便知是在追憶什么。羅氏一家四口及其周圍的街坊是六十年代香港最底層的草根階層。羅父開著一家鞋店維持全家生計,夫妻二人勤儉持家,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培養(yǎng)兩個兒子身上。這是全中國最最普通的一個家庭,無論是在哪個年代,這樣的寄托永遠都存在于每一個平凡的父母心中。故事拍的很細膩,捕捉到了每一個生活的細節(jié)。
父母始終撐起著一片天。
一場暴雨突襲而來,那幢小屋瞬時刻變得羸弱不堪。老大進一開始只顧在夾樓上聽著自己的收音機他喜愛音樂,最終被羅父呵斥下來幫忙。最震撼的那個鏡頭是,小屋像爆炸了一般向外噴射,皮鞋、家具還有小弟偷來的一件件寶貝都在那一瞬間飛離而去。失去了支撐的小屋坍塌似乎已是頃刻之事。就在這一刻,羅父、羅媽告訴還在夾樓的小弟不好害怕,便沖上了夾樓一齊拽住那塊即將被掀走的屋頂。羅父說,“做人,最近要是保住個頂!”雨天、狂風、陋屋,還有這幢小屋里的家庭,給了我們最直接的心靈刺激無論環(huán)境是多么的惡劣,他們始終拼盡了氣力去維護家庭的所有,去保護他們身下的孩子!暴風雨后,羅氏一家撿拾著被刮走的件物,重新開始他們的生活………。
怎樣才能見到你的親人?
奶奶告訴小弟,她要“走”了。小弟苦苦的哀求她不好走,但是奶奶說,這是不行的,她必須要“走”的。“那我以后怎樣見到你呢?”小弟天真地問到。奶奶告訴他一個故事:如果你想見到你的親人,那么你就把你最心愛的東西都扔進苦海,等到苦海填滿了,你就能見到他們了。
小弟最心愛的東西都在那個箱子里英國旗、菩薩、金魚缸…都是他一次次偷來的“戰(zhàn)果”。以前還在哥哥正因血癌住院的時候,他背著這些最心愛的寶貝到醫(yī)院去看他。他以為,這些東西必須能夠使哥哥開心,但是哥哥沒有,他依然在想著屬于他自己的、而小弟不懂的心事,生氣的小弟嚷著:我把我偷來的東西都給你了,你還要怎樣?
之后,哥哥“走”了。小弟想起了奶奶告訴他的那個故事,于是他應(yīng)對苦海,把那些最心愛的寶貝,一件一件地扔進了浩瀚的苦海。每一件他扔得都是那么的吃力,那么的專注,正因那是他最心愛的東西,正因他堅信奶奶告訴他的那個故事。孩子,終究是天真而虔誠的,他不會去意識到大海的浩瀚無涯。
有人說,《歲月神偷》是拍給香港人的一部群眾記憶片,我認為不僅僅如此。它,就應(yīng)還是送給以前那些走過不平凡歲月的每一個普通家庭的禮物,就應(yīng)是送給每一個熱愛生活、珍惜以前的真情人的禮物。
這部影片所塑造的父母形象無疑是成功的。它既表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父母簡單而樸實的愛,也刻畫了他們在生活的困境中與挫折苦苦抗爭,樂觀向上的精神。與張藝謀當年的《我的父親母親》不一樣的是,這部影片更注重“家庭”的成份,即夫妻之間、兄弟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種種情感,在表現(xiàn)上更富于層次化、立體化和生活化。沒有讀過多少書,少言寡語,發(fā)奮工作,省吃儉用,目的就是為了下一代不再延續(xù)他們那般勞苦負重的生活。當老大進一正因談戀愛成績下退,兩門掛科的時候,羅父在街邊的石凳上忍不住“破口大罵”,那樣的責罵沒有給老大留一點情面,但是能夠看出此時的父親內(nèi)心也是極為的傷痛。而當他發(fā)現(xiàn)小弟的書包里鼓鼓地都是偷來的東西時,氣憤地拉著小弟便一頓暴打。我們何嘗沒有這樣地不懂事過?那些年少時的迷茫、欲望、憤恨都曾催使著一件又一件錯事的發(fā)生我們,都曾背負著父母滿滿的期盼而又傷及他們疲憊的內(nèi)心。
最好的永遠給的是孩子。在物質(zhì)貧乏的時代,父母所能給與的似乎總是很少很少,不能給孩子買玩具,不能給孩子買零食,不能帶孩子去游玩,這些太奢侈。但是,只要他們有的,全部都給了孩子。小弟拿著從父親口袋里掏出來的1毛錢說,“一毛錢一個包子,一毛五兩個,爸爸,要不買兩個吧,給你一個。”即使是這樣,羅父也沒有答應(yīng),只說“爸爸不吃”。小的時候,總是埋怨父母為什么不能給與我們想要的,直到我們長大,當我們有潛質(zhì)獲取甚至開始厭倦那些原來隨著我們知識、潛質(zhì)、經(jīng)驗的積累逐漸容易得到的物質(zhì)時,才最后明白父母所能給予的原來已是最奢侈、最珍重的東西傾盡全部的愛!
教會孩子如何做人。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父母身上總是有一股不屈的精神,最困難的時候,他們沒有倒下,抱著期望、抱著信念,總是告訴自己、告訴孩子一切都會好起來他們能與生活抗爭的只是內(nèi)心積聚起來的信念。我們的父母要求我們做人要有骨氣,要堂堂正正。這種骨氣是不管什么時候都要憑自己的本事去生活,而不是耍小聰明;是不管什么時候都要迎難而上,刻苦拼搏,成為有出息的人,而不是庸碌一世。
父母漸漸地老去,卻在突然間發(fā)現(xiàn)他們原來已教給了我們那么多生活的哲理,他們不是講臺上的老師,卻在最平實的生活中用自己的行動把這些精神、思想無言地傳達給了我們。
“在幻變的生命里,歲月原是最大的小偷。”歲月偷走了羅家的老大進一,偷走了我們的至親、至愛,卻永遠也偷不走我們的期望、我們的信念和我們滿滿的愛,偷不走那些走過最難忘歲月的刻骨銘心的記憶。
《歲月神偷》,遲來的驚艷!
《歲月神偷》優(yōu)秀觀后感篇7
初一暑假去了華盛頓,大巴里果然吵鬧。偏過腦袋看看天,竟然看到了一道很鮮艷的彩虹。再多看一眼,發(fā)現(xiàn)彩虹之上還有另一道淺淺的影子,顏色相反排列。我想起這是《歲月神偷》的結(jié)尾,媽媽帶著羅進二在墓園里,也是看到了這樣的彩虹和這個顏色的天。
莫名其妙又覺得難過,電影講的故事我老是把它當紀錄片看。
是幾十年代的香港呢?巷頭巷尾的木頭小樓和巷內(nèi)泥瓦的平房,羅家兩兄弟一個剃頭一個做鞋,羅奶奶是這條巷兩個看巷人驕傲的母親。
做鞋的老二有一個妻子,兩個兒子。大兒子羅進一十六歲,優(yōu)秀又討人喜歡。小兒子七八歲,羅進二是個搗蛋鬼。放學(xué)回家時爸爸在做鞋,媽媽在燒晚飯,吱嘎吱嘎爬上樓去,兄弟兩大開著木頭框玻璃窗聽廣播。怪怪的粵語夾了發(fā)音奇特的英文單詞在樓下的巷里穿行,閣樓上猴子樂隊的I wanna be free懸浮在小巷上空,等夕陽下山。
去電影院要買幾張票,月餅一個人可以分到幾分之幾,哥哥跑步有沒有又拿第一,有些事媽媽可以搞定,有些事哥哥可以搞定,但羅進二能搞定的一般都是做了要挨罵的事。
鐵皮的水壺咕嘟咕嘟冒泡,魚缸里的金魚也咕嘟咕嘟地吐泡。泡泡外面是水,里面是溫暖的空氣。
羅進一有個喜歡的女生,長頭發(fā),大眼睛,名字叫芳菲。這一段等同于任何一本初戀小電影,我喜歡的部分是跟在旁邊的羅進二,他事不關(guān)己最逍遙了。以前聽說外公的小妹談戀愛,要帶四五個小孩去。反正跟在一旁,有的吃有的玩。
后來的部分屬于煽情戲,哥哥患了白血病,家里的鞋鋪被臺風吹蘭又生意慘淡。羅進二眼看著哥哥死亡,眼看著幾年后爸爸過世。那年哭成一張貓臉往“苦海”里扔?xùn)|西的羅進二長成了同哥哥一樣的少年。
盡管這一段的意圖太過明顯,各種橋段太過使勁,盡管這故事好像一下子又走回了老套路,還是哭抽了。一般導(dǎo)演留出來給觀眾哭的地方再明顯我都會照做,可見這觀眾當?shù)枚嗪细瘛?/p>
這后一段如果再干凈一點恐怕會更好,中心句主題句不如不說這么多遍。因為這片子好像不應(yīng)該被叫做悲劇。悲劇之所以為悲劇是因為到了人死的那一刻燈亮了結(jié)束了,于是一點希望也沒有了。觀眾站起身,迷惘著悲痛地回家了。有時候觀眾難過大概是因為沒有了,不是因為他死了。
所以結(jié)尾如何決定劇種是什么,電影在生活的某個橫截面結(jié)束。哪怕那個時刻他名利雙收呢,下一秒挨了飛機撞,觀眾也看不到了。
可是然后呢?然后生活連綿,順水推舟就走向了下一步。我有時納悶為什么人在回憶往事時老愛笑,老是云淡風輕。
經(jīng)歷的時候明明死去活來,事后為什么又事不關(guān)己?
想來想去,大概是記憶不愛感情。所以場景,事件,語言我們都記得。所以我記得片子里的細節(jié),記得吃飯的時候羅進二去人家那里夾菜吃,所以我對這片子那么親近。可是當我回想那種叫悲傷的感情時卻竟是漠然,所以我只能微笑以飾無表情的尷尬。
歲月偷走皮膚,偷走牙齒,偷走生命,可是永遠偷不走你。化成灰散成煙飄到空氣里面去了,人家抬頭看彩虹,一樣還是會看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