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小孩》個人心得600字
春節臨近,央視大篇幅的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每每看到那些留守兒童期盼父母的眼神,內心中都為之震顫。同樣的童年,卻有著截然相反的生活。城里的孩子能有父母陪著看電影度寒假喜慶的迎大年,而農村的孩子卻不能跟父母團聚顯得是那么的令人心疼。
《憤怒的小孩》是一部關注留守兒童的電影,一部輕松歡樂題材的電影,影片雖然輕松但筆者卻看得沉重。同一片天空下不同孩子的命運,這命運從一出生就開始注定。出身不同人生際遇就大不相同,本片便是物質極其豐富但卻缺乏親子之情的逆反孩子選擇逃跑的故事,影片的主創卻讓孩子在廣闊的世界里,找到了同伴,尋回了父母,也接受了誠信考驗,更不要說挫敗壞人那種成就感和滿足感,絕對對得起孩子們的期望。
對于新時代的父母來說,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而兒童雖然在物質上是豐裕的,然而卻離爸媽越來越遠。成長需要的并不只是物質,在很大程度上關愛、在一起比物質更重要。因此,哪怕父母已經不在,可是蘭蘭卻仍然執著地想要回到當初的家。那張埋在匣子里的照片,并不僅是一種思念,而是一份很久以前就被拋棄的親情。本片作為春節期間唯一的兒童類賀歲喜劇片,都值得年輕父母們攜老扶幼走進影院去享受那平日難得的老中少全家湊到一起的去樂呵,然后多多少少反思下。成年人以為孩子只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便會開心,這樣的想法往往錯的離譜。
觀眾看到了眾多明星為幾個孩子甘當綠葉,范偉、陳坤、張嘉譯、江珊、張譯、陶澤如等多位大牌明星,如眾星捧月一般,聯袂參與這部兒童電影,共同襯托出兩位小明星的純真表演,在大銀幕上留下一段當代兒童的美好回憶。在年終歲尾用一場歡樂的游行來制造些節日氣氛確實也應時應景,對于被管制了一年的孩子們來說,來看一看同齡人的精彩故事也多少讓自己平淡的日子增添一些歡樂。在追逐票房影響力的時候,中國電影市場似乎也應該更多些象《憤怒的小孩》這樣,有誠意,符合商業規律,又能填補市場空白的優秀兒童電影。
《憤怒的小孩》另一個方面試圖探討影視題材回歸兒童思維本身。兒童電影最怕的是一群大人從自己的思維出發,揣測、臆想兒童的思維世界以及生活,最后導致成片與兒童的思維大相徑庭。然而此片似乎在刻意的避免這方面的問題,也讓所有的觀影者用孩子思維看待孩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