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觀后感2500字
寫觀后感是一種非常有益的方式來提升你的寫作水平,同時讓你真實地記錄下自己看完一部作品的感受。要怎么寫綠皮書觀后感2500字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綠皮書觀后感2500字,供大家參考。
綠皮書觀后感2500字篇1
剛剛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獎的《綠皮書》的故事,很容易讓人聯想奧利維那卡什和艾力克托蘭達聯合執導《觸不可及》,因為膚色和階級帶來的沖突與交融,讓尖銳的人性泛起柔光。黑白膚色加司機的主仆情,更像是摩根弗里曼與杰西卡坦迪主演喜劇《為戴西小姐開車》,用一道黑色的純善,去打開驕傲的白色壁壘。
然而在我看來,《綠皮書》就是它自己。它有《觸不可及》和《為黛西小姐開車》的交互與融通,但兩部前作更多是個體命運的柔軟,而《綠皮書》不僅有膚色、階級、文化修養的沖突,還有對上層白人偽善的觸碰,以及各種穿越時空的種族和社會問題的醒思。
影片如果有幸引進,必然是要吃片名的虧,然而綠皮書三字,卻是這個故事的魂。1962年,白人至上和黑人民權運動空前高漲,黑人郵政職員維克多雨果格林為黑人出行編寫了一個類如旅行指南的小冊子,注明哪些旅館與餐廳可供黑人入駐和用餐,這就是史上被稱作黑人出行指南的綠皮書。
電影《綠皮書》的故事背景與小冊子問世同年,同樣有真人真事的依托,講述意大利裔美籍白人托尼受雇為黑人鋼琴家唐開車護航的故事。一個是白人江湖里善于處理疑難雜癥的底層老炮,一個是黑人世界高處不勝寒的天才演奏家,兩個不兼容的異世界人類組成黑白無常組合,以公路電影和巡演模式從紐約一路南下,上演了一出兩月時長的跨越種族、跨階級的戰斗情誼。
之所以強調戰斗情誼,而非《觸不可及》和《為黛西小姐開車》的友誼,是因為1962年的美國南部種族主義的大氣候,就我們華北平原冬季的霧霾,同一片天空下難有幸免者。兩人按照綠皮書指南出行,已經夠小心翼翼了,但各種危機和壁壘依舊如雨后的沼澤。
事實證明,不按照綠皮書手冊出行,是寸步難行的。唐兩次出離綠皮書指南軌道,一次去白人酒吧喝悶酒,一次去浴室尋歡,結果都挨了揍,險些不得脫身并斷送巡演。托尼一次開車走錯路,也陷入了白人警方黑人不得夜出的魔障,這一次是托尼對警察出手惹禍,唐為了脫身動用了總統弟弟的關系。
就算是在巡演規劃的路徑上,歧視也是無處不在。有錢人給他的演出報以熱烈的掌聲,但卻不讓唐用他家客用衛生間,而讓他去外面的簡易窩棚;伯明翰的接待經理表面友善禮節,唐的休息室卻是個逼仄的雜物間,且不讓他在演出的餐廳用餐。唐已經是多次在白宮演奏的大家了,卻曾因為演奏白人曲目當場被打。
影片采取雙男主的敘事,其實是個歧視者和被歧視者的雙重視角。借著托尼之眼,我們看到了一個帶著有色眼鏡的美國南部世界,歧視涉及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全方位,而借著唐之眼,我們還看到了以托尼為代表的美國白人階級社會的落差。唐尼不僅因為是白人世界的異類高處不勝寒,還因為與黑人世界的階層落差而孤獨。托尼其實歧視也是有色眼鏡的代表者,要不是一份高薪工作的誘因,他可能一輩子沒有機會走進黑人的內心世界,領略并接受他們的才華。而通過與唐的接觸,托尼的內心世界漸次打開,精神世界更上層樓。
按照唐三重奏搭檔的說法,唐的南巡也是自找苦吃之旅,他完全可以在北部輕松賺三倍的報酬。唐執意南巡的意圖影片沒有明說,但不明而喻。上世紀五十到七十年代,正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時期,影片所在的1962年,民權運動的火力正集中在反對長途汽車上的種族隔離和爭取南部黑人的選舉權上。作為黑人精英藝術家的唐,不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時值維克多雨果格林的綠皮書指南問世,南巡演出的可行性就差一位保駕護航的托尼。
《綠皮書》故事的次年,華盛頓林肯廣場二十五萬人聚集,同聲反對種族隔離,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發表了他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將民權運動推向高潮。聯系歷史,我們再回看唐一路的隱忍,便可見他內心那團看不見的火種。在托尼的影響下,他終于向歧視并拒絕他用餐的餐廳說不,并用拒絕演出的方式給了偽善的白人一擊。
這個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故事之所以讓我們看得如此鮮活,是因為,不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世界范圍內,種族歧視依舊無處不在,我們無時不刻深陷歧視者和被歧視者的雙重鏡像,種族融合的使命尚任重道遠。
綠皮書觀后感2500字篇2
《綠皮書》才上映了幾天,便獲得了一大波好評,并且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最佳影片等多項榮譽。該片主要講訴了一位白人混混托尼.利普,因為原來工作的地方倒閉,不得不為一位黑人鋼琴家唐.雪利當司機,一路上,他們彼此成就,最后跨越了種族歧視,成為親密好友的故事。
劇情不算特別起伏,但也一環扣著一環,緩慢的節奏讓人有足夠的空間思考。影片中,種種對黑人的不公讓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這位著名的鋼琴家因為是“有色人種”所以不能彈奏貝多芬、肖邦等歐洲大家的作品,出來演出不僅要受到別人異樣的目光,還要面對一次次侮辱和欺凌。而相反,他的司機托尼,因為是白人,哪怕是個小混混,到哪都能受到別人的尊重,這顯然十分不公。
但是當我們在譴責電影里社會對黑人的種種約束時,我們也該好好反思:如果非洲地區的國家十分強大的話,還會有人敢當著他們的面叫聲“黑佬”嗎?在人們的印象中,非洲就是窮、臟、落后的代名詞。而問題就在這里,當一個國家落后的時候,就會面臨強國的欺凌。世界本就是弱肉強食,“落后就要挨打!”這永遠是一條不變的真理。
其實每個人都擁有反抗的機會,但就是因為科技的落后和印刻在人們腦中的奴性,將這個原來創造了文明的地區停滯不前。當人類用木棍打鳥獸時,非洲人民用智慧發明了回旋鏢,這樣更方便于捕捉會飛的禽類;當人類無奈于生老病死時,古埃及人民的醫術也是超過當時的所有國家。可當人類發明了手槍、炸藥、飛機、大炮時,他們依舊停滯在這現有的文明上,沒有絲毫革命性的改革和變動,受人打壓時也沒有反抗的能力。
而我們中國,也曾今有過灰暗的時期。清朝末年,八國聯軍在中國領土上燒殺搶奪“滿載而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對我們南京的大屠殺,日本人踐踏在以中國人的尸體筑成的板油路上,狂笑不止……是什么讓這些毫無人性的官兵肆掠我中國的人民?是當時的落后,是落后讓那些滿臉堆笑的日本屠夫,踩在我們中國人的身體上輕蔑地說聲“支那人”。
但不同的是,我們中國人有著強大的信念所支撐!“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千古名句激勵著我們每一代中國人。所以,今天,我們才能夠讀出這樣的句子“在無數藍色的眼睛和棕色的眼睛之中,我有著一雙寶石般的黑色眼睛!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在這部影片中,許多鏡頭都值得生活安謐的人們思考:其實你的自信并不完全來源于你的優秀,更在于你背后那個強大的國家!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沒有誰比誰高貴,多的只是那一點自信!
我覺得《綠皮書》這部電影不僅是讓人們放下種族歧視,更告訴了每一個人:不管你是誰,都有獲得成功的權利!
綠皮書觀后感2500字篇3
《綠皮書》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關于黑人與白人友誼的故事,即使在今天這個時代,種族歧視仍然是有的,只是不如以前深,這對黑人們來說太不公平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
在早春初現的一個下午,觀看了一部奧斯卡得獎的影片“綠皮書”。故事的背景是發發生在20世紀的紐約,一個主人公是剛剛失業還承擔養家責任的白人托尼,他有一個漂亮、溫柔、大體和知性的一個妻子,還有一對活潑可愛的兒子。此時的他,不得不為了50美金的報酬而參加了一個吃熱狗的對賭比賽,26個熱狗的成績贏了這50美金,也給了妻子做丈夫的一份責任—下個月的房租有著著落。另一個主人公是音樂博士正準備找一個司機去南方巡演的黑人雪利。
一個應聘一個找工作,一拍即合,周薪酬125美金,時期2個月。巡演開始,影片的正文也隨著巡演的開始開始了。一輛開往南方的綠皮車載著2個人,車上有一本綠皮車,上面有此次巡演的城市,去時正是10月的金秋,約定的歸來時間是圣誕前夜。
此時的美國,種族歧視非常嚴重,各個州對黑人的歧視程度也不一樣,除各別州外,有些州的酒店不允許黑人酒店入住,有些州的餐廳不允許黑人酒店進餐,故事圍繞著種族歧視,圍繞著2個主人公觀念和文化的相互滲透而展開。
黑人藝術家博士雪利,初使溫文爾雅,衣服西裝革履,吃飯只用刀叉,從來沒有食用過肯德基的雞翅。隨著影片的進程,托尼處處扮演著雪利拯救者的著色,從酒吧處解救雪利2次,一次是酒吧老板要把雪利扣留下來刷盤子,一次是雪利在酒吧點酒時露富,險些遭到搶劫,托尼救了他,托尼有一把槍隨身攜帶。托尼要經常往家里寄信,因為打電話太貴,寫信便宜,但初使托尼寫信時只是流水賬,雪利教會了托尼寫信,從流水賬到詩情畫意到真情流露,托尼的妻子很是享用,在親戚朋友面前讀丈夫的來信,成了可以引以自豪的事情。就這樣一路走來,兩人從陌生到熟悉,各自教給了對方做人的道理,共同面對各種各樣的種族歧視。雪利學會了徒手吃雞,而托尼學會了生活中的細節,不亂扔垃圾,注意小節。
在大雪肆虐的圣誕前夜的晚上,他們開著綠皮車載著綠皮書終于回到了紐約。此時,雪利在開車,托尼在車上睡覺。為了能讓托尼在約定時間回到妻兒身邊,沒有答應托尼住汽車旅館的要求而是替下開車疲憊到已睜不開雙眼的托尼,風雪兼程中回到紐約托尼的家中。
雪利巡演是為了錢嗎?不是,在紐約,一個沒有種族歧視的地方,拿著是巡演三倍的收入,出入高級場所,受人敬仰。而在巡演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不確定的事情,那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影片結束了,2個小時的時間,訴說了一段歷史往事,一段真情,一段美國歷史上與種族歧視斗爭的革命史,雖然只是冰山一角。
綠皮書觀后感2500字篇4
我總感到這個世界博大、慈愛、寬容,自然允許各種各樣的人存在,她一視同仁,讓他們生活在同樣的陽光下。
托尼和雪利博士坐在車里吃炸雞,我認為是《綠皮書》的高光片段之一。不關乎階層和種族,兩個人只是開懷地吃著炸雞,雪利博士把雞骨頭扔出車窗的時候像放飛一只鳥。讓我想到他一生如何有過這樣恣意快樂的時刻呢。雪利博士的確擁有華麗的好生活,但白人給他的只是假惺惺的尊重,他貧窮的同胞也不接受他,他沒有歸處。所以,他也在別人不知道的時候苦苦掙扎在自己的不幸里。聲淚俱下的雨夜,托尼第一次能夠剝開博士高貴、矜持的外表,看一看真正的他。本質跟自己一樣,胸腔里流淌著熱血,心頭有愛有恨。
那個平安夜,博士全情投入地彈奏,為美麗難忘的夜晚,為平民酒吧里熱情洋溢的客人,為他自己。他樂在其中,姿態飛揚卓越,勝過任何一次于奢麗的大廳。最后,是博士把托尼送回家,那個其樂融融燈火通明的地方,有人在等他,而博士獨自回到輝煌的寂寞宮殿。我以為又是冷酒一般悠長苦澀的結局,但敲門聲再次響了。門開的一剎那,寂靜無聲,面面相覷那一刻,我真有些擔心托尼的親人會把雪利拒之門外,幸好,下一秒,眾人歡慶,把他擁入了房間。
天地之間,雪利博士孤身一人,朝著無盡的黑暗前行。但幸好托尼伸出了一雙溫暖的手,拉住了他,拉住了那一絲希望。我們每個人都盼望有一雙手在無助的時候來臨,有時生活會給你很沉重的打擊,但請別放棄希望,因為,它終會來臨。
這是一個與他人和自己和解的故事,看完只覺得心里被溫情填滿。
愿你我都能與孤獨握手言和。
綠皮書觀后感2500字篇5
假期里我觀看了美國的一部電影,就是著名的《綠皮書》。這部電影講的是白人托尼工作的酒吧因為裝修所以要停止營業3個月,當時托尼很窮,停業3個月會使他失去經濟來源。正好有一個朋友認識一個叫做唐的黑人,他有一場巡回演出,需要找一名2個月臨時司機,便要托尼去面試。托尼順利被錄取了,還有了每星期125美元的薪水。
剛開始的時候,托尼對唐的態度并不是很好。只不過把他當成一個有錢的黑人而已。但后來跟著托尼被唐生活中的行為一點一滴的感化。進了堂的一舉一動便開始反省自己以前的過錯,并認可了唐音樂方面的能力。從此他們關系并不僅僅是老板與員工,還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但在那個年代,黑人的地位很低,幾乎就是奴隸,但唐靠努力和天分,成為了一名古典音樂家,品味比大多數白人還高,但并沒有得到認可,并處處必須按照美國一本對黑人管理制度《綠皮書》上面的要求去做事。比如只能住指定的酒店、不能使用白人的洗手間、不能參加晚會等不公平的條件。這些約束給唐帶來了很多不便以及麻煩,導致未能完成所有計劃中的演出。
我認為,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很嚴重的種族歧視。希望美國等擁有黑人的國家能重視這一點。膚色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這個人的思想。
綠皮書觀后感2500字篇6
這是一個關于兩個男人的故事,是托尼和雪利的故事,是黑人和白人的故事,是關于靈魂的故事。1962年的紐約夜總會,歌舞升平,是上流社會的紙醉金迷。托尼天生的“胡說藝術”讓他在此處如魚得水。
意外的失業和業界的好名聲,讓托尼在捉襟見肘的時候,被生活推了一把,推到了雪利這位黑人鋼琴家身邊,成為了他巡回演出時的專職司機。
此后,一輛車,一本綠皮書,一個黑人和一個白人,開始了一段通往南方巡演的旅途,亦開啟了兩人人生新的篇章。一個是從不為生活設限,恣意而任性活著的白人混混;一個是內斂沉穩謹小慎微,恪守規則而活的黑人鋼琴家,膚色的分明和性格的強烈碰撞,讓這個故事從一開始就注定不平凡。
就像托尼第一次見到雪利彈奏鋼琴曲時,眼神里的震驚。那個在舞臺上演奏鋼琴曲的人,仿佛閃著光,觸動了托尼的心,那一刻的他一定覺得雪利是這世間最棒的鋼琴家。認識一個人,從打從心底的欣賞開始。
兩人通過每日的朝夕相處和溝通下,托尼更加了解到雪利與常人不同的喜歡思考,追求平等的,高尚的靈魂,它不會因為深色的皮囊而失色。在這個過程中兩人拋去了世俗的種族歧視,形成了一次互相的救贖,給予了彼此間的平等和尊重。
那是最后一場演出,雪利在儲物間換好演出服,可當他要在餐廳用餐時,卻被服務生阻攔了,他們說這是舊俗是規則,不能讓黑人進來;托尼看見這一幕,想要來解決,卻被服務生的話觸怒了,就在他要動手的時候,雪利說,“我聽你的,你若要我演出,我就演出。”托尼搖了搖頭,放開了服務生,“我們走吧。”他們來到一家黑人俱樂部,托尼說,“今天,你守護住了自己的尊嚴。”在黑人俱樂部里,雪利放下架子,融于音樂,放縱恣意,是心靈的釋然。在這個平凡又熱鬧的小酒吧里,博士終于找回了原本屬于他的快樂——做最真實的自己。他有非凡的才華,而且被他人所承認,無論是白人還是黑人。他對不公正的待遇不在隱忍,開始反抗,他渴望打破人們的種族歧視觀念,得到自己應有的尊重,他不再壓抑自己,從而真正找回了心靈上更多的快樂。
在回家的路上,當他們再次被警察攔下,以為又是一場麻煩,卻得到了一次善良的提醒;在托尼體力不支的時候,雪利親自開車將他帶回了家;到最后他接受邀請去托尼家過圣誕節,他們熱情擁抱……
從什么時候開始,他們成為了朋友?從什么時候開始,他放下刀叉用手吃炸雞?從什么時候開始,他學會忍住情緒?從什么時候開始,那個連黑人用過的杯子都要丟掉的人,在餐桌上喝止好友稱呼他們為黑鬼?從什么時候開始,高高在上的他學會低頭,隱忍獨孤的他學會交流?
朋友是什么?是我們打從心底里欣賞彼此,在漫長的旅途中,讓彼此成為更好的自己。正如這部電影,兩人能夠有幸相遇,摘下原有的“有色眼鏡”看待彼此,打破當時的種族歧視的看法,真正的理解彼此。偉大的友情一定是靈魂的交融,他們能走進彼此心底深處,共同成長。
綠皮書觀后感2500字篇7
影片中除了大環境之下跨越種族的非常友誼之外。更是用主人公唐和托尼彰顯了很多人生哲理和職場規則:
一、要想在職場或者人生事業當中取得賞識,那就先提升自己的價值;如同影片當中正是因為托尼是個解決問題的高手,唐才會用各種心理以及行為戰術來拉攏他;二、身為職場員工,要有解決各種問題的辦法或手段;因為老板雇傭員工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問題。就像富士康老板郭臺銘貼在公室門外的警言“遇到問題,先想好三個解決方案再敲門”一樣。你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相應你的價值也就越大。同時,這樣的方法也可以培養一個人獨自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一個人最值得珍貴和自傲的東西是正直、善良、正義、感恩和忠誠;就像托尼,雖然言語粗俗,行為魯莽,放浪形骸,而且還很油膩。但他始終有著自己的道德底線,無論險境如何殘酷,他都能與唐共進退。突然又讓我想到早些年網絡流行的一句話“日落西山你不陪,東山再起你是誰”。
四、解決問題往往有很多種方法,這句話用到托尼身上,我感覺再恰當不過了。其實我們遇到棘手的問題,感覺無法解決的時候,不妨跳出固有的思維,換一種思考方式,或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五、要有觀察入微的能力和大局觀意識;這一點從遭遇酒吧小混混搞事時,他用槍來威脅對方,沒有交戰的腥風血雨,卻展現了他對形勢的理性戒備和對自身力量的合理預估,所以他真的是帶了把槍。從這點細節來看,唐是不及托尼的謹慎;在警察抓到唐跟另一個男的干壞事的時候,托尼則好聲好氣地賄賂兩位警察,因為他一方面是想盡快讓唐擺脫麻煩,另一方面他又盡可能地在避免事情鬧大之后可能對唐的事業帶來災難性的負面影響。
六、無論做什么都當全力以赴,不留余力。就像總經理的口頭禪“要么成,要么死”一樣。這是一種魄力,也是一種鞭策和信念的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