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心靈觀后感700字
美麗的心靈觀后感700字篇1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喜歡做做白日夢。比如想想如果自己中了500萬什么的之后生活會多么美好,比如想想如果哪天自己當了領到之后一定不能像某某領導那樣做事等等等等。而我們這些所謂的‘白日夢’,所想象的內容大多都要比現實狀況要更好。推而廣之,我們也可以看到,在《美麗心靈》這部電影中,納什的妄想內容同樣與切身利益、個人需要和安全密切相關。說白了,這是他內心深處的一種自我保護的功能。平時大家開玩笑的時候總是會說:“遲到了,提心吊膽的進辦公室,一邊默念:領導看不見我,你看不見我,你看不見我。”這是一種自我安慰,讓自己能夠坦然面對心里壓力的減壓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如果使用過度,是否就真的會干擾自己的日常生活呢?
其實以前上課的時候老師總是這樣告誡我們,不要總給人貼標簽,心理疾病和一些所謂的‘傾向’,其判定標準,最重要的就是要看這些‘內容’是否會干擾日常生活。比如納什在影片的前面,他想想自己有個室友,于是他焦慮、苦悶的時候有個人傾訴,在自己不得志的時候有個人告訴他‘嘿,去喝杯啤酒吧!’。其實在這個階段,那‘想象中的朋友’,給他提供的更多是幫助,并最終讓他創造出了了不起的理論。而這時納什并不滿足,當他希望能夠憑借自己的本事,更多的為國家做出貢獻卻無法滿足的時候,他便開始幻想自己得到了這些滿足,也因此,他的幻想內容更加偏激和具有攻擊性,最終才會暴露出來。試想,如果他的妄想只包括室友和小女孩,而沒有因為戰爭而生的那位聯保調查局的人員呢?這樣下來,他的妄想依然停留在對自己的保護、安慰和鼓勵上。于是發現,原來這不就是咱平時講的心里暗示的加強版么?
美麗的心靈觀后感700字篇2
我走在大街上,看著來來往往過路的行人,我的目光始終搜尋著,終于,在茫茫人海中,我找到了……
她衣冠不整,褲子上有幾塊補丁,有著“鳥巢”型發式,似乎從來都沒洗過澡,她有先天性智障,從來沒讀過書,可是卻學會了抽煙,她有一個和她一樣的媽媽,她們兩個相依為命,以撿東西為生,成天在垃圾堆旁徘徊。但她卻是我要找的人。
她還挺孝順的,每次撿到好吃的都會把大的給媽媽,她們抽的煙,大部分都是撿別人抽剩下的煙頭,而她也時常把長的煙頭留給了媽媽,這可能就是她所謂的孝順吧,聽尹阿姨說,只要是她認識的她都會主動說話,還挺有禮貌,只要是對她有恩的,她都會懂得感激,她看起來似乎是個好人,但她畢竟是個撿破爛的。
一次放學回家,我和小林在岔道口那兒就分開了,我獨自一人走在那人煙稀少的小路上,突然我發現在我的正前方有一只狗,盡管不是大狗,卻也足夠嚇人,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這個人最怕狗了,誰知怕什么就來什么,現在居然只有我一個人來面對,怎么辦,我心里忐忑不安,其實剛開始狗是怕我的,它怕我傷害它,可是后來它也看了出來我的腿在發軟,手在哆嗦,它不再擔心,向我吼了兩聲來示威,我就更害怕了。
這時,她從我身邊路過,似乎看了出來我在害怕,她又看了看狗,明白了事情的大概,她站到了我的面前,撿起地上的一塊石頭,便向狗扔去,狗向她撲來,她又撿起一根木棍,和狗搏斗了起來,最終,狗被她打跑了,她沖我笑了一下,我的大腦似乎還沒反應過來,就這么呆呆的瞅著她,她轉身走了,自始至終我們沒有說一句話,但是她剛才的行為對于我來說偉大的“壯舉”,我卻難以忘懷,深深刻在了我的腦子里。
什么樣的人才是最美的人?我尋找著,是穿高跟鞋的美女,還是扎著羊角辮的小女孩?在我看來都不是,是她,一個長得不美,卻有著如此美麗的心靈的人,我終于找到了最美的人!
美麗的心靈觀后感700字篇3
人因什么而美麗呢?
是美麗的外表?還是華麗的外衣呢?美麗的外表,華麗的外衣固然對人的美麗起一定的作用,但那只是人的外在美而已。人最本質的美不靠外衣的華麗和外表的美麗,而在其心靈。
目睹下面的故事你會有什么想法呢?
有這么兩個女人。一個美若天仙,穿著也時髦。人人對她的美都很稱贊。而另一個則很丑陋,穿衣也不講究。有一天,她們兩個相遇在一起,那個美若天仙的女人抬起眼皮,瞅了那個丑的一眼,說“長得和丑八怪一樣,趕緊離我遠一點。”那個丑女人并沒有生氣,只是往邊上站了一些。那個美若天仙的女人更加囂張起來,看見不如自己漂亮的女孩就要侮辱別人一番。把自己看成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
可是有一天,她們兩個又再次見面了,在街角,旁邊有一位孤寡老人,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老人爬過來拽住那個美若天仙女人的衣服,乞求她給自己一點點吃的東西,她甩甩頭,扔下一些不雅的言語就走了。旁邊那個丑女孩看見了著一切,扶起老人,把老人帶回了自己的家,并給老人準備豐盛的飯菜,還把老人的傷給治好了。還說要做老人的干女兒。
丑女人對老人無微不至的照顧贏得了大家的掌聲。現在丑女人臉上露出了笑容,當我看見她綻放笑容的那一刻,此時的畫面好像定格了,那美麗的笑容永遠刻在我的心中,讓人不禁感嘆:“她的笑容太美了,美的像天使。”
那個美若天仙的女人看到了這一切,此刻只能忍受著良心上的煎熬和責備。后悔自己的作為。
朋友們,生命如花,芳香四溢,當你的生命為他人綻放朵朵鮮花、增添份份溫暖時,你的生命也會有芳香的氣息,那定會是沁人心脾的芳香……當你凝視那些善良的生命,你會發現他們的生命是在靜悄悄的綻放,把芳香留給了世界。
世上最美的不是人的外貌,也不是華麗的服飾,而是人的心靈。舍棄自私,選擇高尚;舍棄奸詐,選擇誠信;舍棄小我才能完成大我。這才是真正美麗的心靈。
美麗的心靈觀后感700字篇4
最近我看了一部名叫《美麗的心靈》的影片,影片主要講的是諾講得主數學家納什在普林斯的故事。
故事大概情節是:年輕的天才納什精神上患了幻想癥,被幻想的虛無人物所左右,不但研究工作受到影響,生活也受到了影響,被送入精神病院。經過他自己的艱難抗爭和妻子的幫助,他終于重新回到了大學講堂,并在多年耕耘之后獲得了諾貝爾獎。
震撼我內心的是什么呢?我想有這么幾點也算一點體會:
第一精神方面納什的才華以及他做事情的專注精神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不管他是風流倜儻還是木納少語,都是令人尊敬的。納什對科學的執著是另看過的人尊敬的,雖然有時是病態。也印證了我幾年前聽過的一個講座,說的是一個執著與自己內心世界的人如果他不是病人是一定會有所作為的。這也能解釋許多問題為什么大師、藝術家、偉人大都是理想主義者。
第二是納什的妻子沒有妻子的愛和協助治療,納什不會康復,這是偉大的愛情,也是偉大的人性之美我記得但丁好像說過一句話叫永恒的女性引領人類的飛升。從這一點講納什是幸運的他找到一位漂亮、憐憫,仁慈,而又愛他的妻子。能取到這樣的妻子此生足矣!!!
第三是人性之美無論是主人公還是他的妻子他的朋友以及普林斯頓大學都給與了他關照、關愛。可能是出于對天才的尊重、對才華的敬仰,更多的體現的人性之美。這也是影片的一主題更是好萊塢的風格。
這部影片的優秀之處在于把握住了人性的脆弱,把一個病態的人生及其艱辛的抗爭過程展現在觀眾面前,人物刻畫入木三分,其中不乏親情,愛情,友情,以及人性之美的光芒,很有感染力。我習慣于同情落魄的知識分子,我也不知道是為什么。可能是我喜歡讀書,可能是我也落魄,更可能是對文人風骨的一種敬仰。
美麗的心靈觀后感700字篇5
看完之后,腦中的存留片段不斷回旋。因為人際信任的缺失和對成就的期待,納什才會有室友和司令的幻覺。孤獨的心靈,必然需要某種形式去填補,只是真實和幻想、接受和否定了!
看著電影的時候心有點絞痛。無法想象納什能和這樣的“影子”和諧相處;無法想象有“人”一直跟隨自己,發號施令;無法想象一個妻子可以這樣不離不棄;無法想象他們可以看著過往一切淡淡的轉身……
在感慨納什艱辛的同時,更是難忘它的妻子——艾麗西亞-拉迪。“我讓你感受什么是真實,這是真實……也許問題不是在這里(腦袋)也許問題可以在這里(心里)解決”,這是艾麗西亞-拉迪在納什病情反反復復,連他自己都絕望和愧疚的時候,溫情拉著納什的手,低頭輕輕說的幾句話。沒有海誓山盟,沒有不離不棄,沒有瓊瑤式的苦情,沒有大陸劇的獨白,簡單的幾句話確實感動了我!
在正常與幻覺之間,納什在懷疑,納什在堅持!30年的時光爬上了納什的額頭,真真假假,是是非非,儼然已經不重要!時光帶走了曾經的痛苦和瘋狂,但是帶不走納什腦中的幻覺和心中永恒的愛……
就像納什最后說的那樣,“我依然會產生幻覺,他們一直都沒有消失,只是我選擇不去關注”,所有的煎熬和勇敢,時間和心血都裹藏在這最后的三言兩語中了。還記得他說芯片不見了時的那種難以接受的苦痛,記得他不能滿足妻子的那種內疚,記得他多次和“好友”爭辯的那種痛苦,看著他最后的淡定,回想著他過去的痛苦,有種難以言說的心酸。幻覺是它的伙伴,是他最孤獨時的伴侶,只可惜,那是另一個世界的存在,只因為納什的存在而存在!孤獨時有他們陪伴,幸福時有他們陪伴,既然驅逐不走,不如選擇接受!納什最終還是帶著他那形影不離的“幻覺伴侶”得到了大家的尊敬,榮獲了諾貝爾獎的至高榮耀。我想,當他和妻子并肩淡然轉身離開的時候,“幻覺伴侶”也會默默跟隨,捎上一份久違的祝福吧。
美麗的心靈觀后感700字篇6
影片美麗心靈是一部以納什的生平經歷為基帶創作的人物傳記片。該片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幾乎包攬了20__年電影類的全球最高獎項。影片主人公原型納什因此而成為熱門的公眾人物。
約翰·納什生于1928年6月13日。納什小時孤獨內向,雖然父母對他照顧有加,但老師認為他不合群不善社交。納什的數學天分大約在14歲開始展現。納什21歲博士畢業,他的一篇關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論文和其他相關文章,確立了他博弈論大師的地位。在20世紀50年代末,他已是聞名世界的科學家了。由于博弈論、代數幾何和非線性理論方面取得的成就,被財富雜志推舉為同時活躍在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兩個領域的天才數學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可在盛名的頂峰,納什得了精神分裂癥,讓他在以后的30年里,一直飽受思維與情緒錯亂的困擾。往昔才華橫溢的天才少年,變成了一個衣著怪異、喜歡在黑板上亂寫亂畫,留下些稀奇古怪的信息,成為一個游蕩在普林斯頓校園里的滿懷憂傷的幽靈。他的妻子艾利西亞———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畢業生,表現出鋼鐵一般的意志:她挺過了丈夫被禁閉治療、孤立無援的日子,走過了惟一兒子同樣罹患精神分裂癥的震驚與哀傷……漫長的半個世紀之后,她的耐心和毅力終于創下了了不起的奇跡:和她的兒子一樣,納什教授漸漸康復,并且因為在博弈論方面的奠基性工作,走上了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的領獎臺。如今,納什已經基本恢復正常,并重新開始科學研究。他現在是普林斯頓大學數學教授,但已經不再任教。學校經濟學系經常會舉辦有關博弈論的論壇,納什有時候會參加,但是他幾乎從不發言,每次都是靜靜地來,靜靜地走。
美麗的心靈觀后感700字篇7
JohnNash精密的思維,內向的性格,以及隱藏很深的好勝心。在天才的背后是潦倒的生活,糟糕的交際,極度自負的個性讓他瞧不起任何人。而之后逐漸開始變得老實,不再鋒芒畢露,開始講學,開始學會勤勤懇懇。產生大量幻覺,幻想自己是解密高手,在黑夜里潛進密室進行縝密的密電計算。甚至遇到要追殺自己的敵人,在演講中公然離席,在自己所能看見的世界里和多年的朋友形影不離。反抗和斗爭到最后還是在妻子的勸慰下開始進行心理治療。
影片的英文名是ABeautifulMind,當時就跟同學一起探討過關于翻譯的問題,為何是心靈而不是大腦。字典不可置否我們的翻譯是正確的,然而看過了電影之后發覺,電影所要反應的并不是主人公有多天才,大腦有多發達,而是在講述一個天才背后的生活,天才心里的世界。
電影所要表達的并非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伙計如何由自負到潦倒,而是在講述他扭曲的心靈,對學術的高度要求以及對旁人目光的極端在意下,導致產生幻覺,開始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虛擬規劃,當他的智力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他的心智卻仍停滯不前,也就是說心靈無法帶動大腦,生活與現實脫節。
在看完整部電影的時候班主任告訴我們,他的意圖只是希望我們明白,先做人后做事。
在生活中沒有天才和蠢材之分,沒有精英和平民之分,不要因為盲目追求學術上的成就而脫離社會脫離生活,而片名所指的美麗心靈大概也是講心智成熟的人,重點在于是一個成熟的人而非僅僅是一具擁有超群智力的軀殼。
當你活著的時候,走在路上,你是一個平凡的人,而不是學術精英,不是天才,你過著和別人一樣普通的生活,要學會尊重生活。
天才的真敵人是天才,蠢貨的對手也是蠢貨,你永遠也別想打敗的人其實是你自己。你永遠也別想敷衍的其實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