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觀后感800字
《赤壁》所描述的是在東漢末年,公元208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同時驅逐劉備,準備攻打孫權。接替兄長基業的孫權,接受魯肅的建議,調出周瑜,聯合劉備,共同伐魏。之后,滾滾長江分隔南北,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交織出一場前所未有、空前絕后的超大型戰爭。
《赤壁》以三國歷史為依托,加進了導演的理解和感悟,在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吳宇森導演理解下的諸葛亮和周瑜的關系,它不像原著中羅貫中筆下的兩人,爭鋒相對,互相算計,最后是以諸葛亮的大獲全勝告終;而在電影《赤壁》里,兩人是琴瑟合鳴,一見如故,惺惺相惜,甚至有斷背的嫌疑,但絕對是互相欣賞而心無芥蒂,讓觀者少了些“既生瑜,何生亮”的惋惜和遺憾,這是最讓我感動和
認同的一點 。金城武演的諸葛亮 ,云淡風輕,詼諧幽默,帥得一塌糊涂;梁朝偉演繹的周瑜,絕對是導演最喜歡的角色,他集中了完美男人所有的優點:溫文爾雅,驍勇善戰又滿懷俠骨柔情,偉仔把周瑜的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再加上“花瓶”林志玲的傾情演繹,絕對是本劇一大亮點。
在電影中,其他角色也是各有所長 。胡軍詮釋的趙子龍勇猛無比,個人覺得比《見龍棄甲》的劉德華要強;張豐毅表現出了曹操的陰險狡詐;趙薇的孫尚香個性鮮明,有棱有角;孫權的扮演者張震也抓到了他的心理。吳宇森導演在劇中毫不掩飾地表現了對周瑜和諸葛亮的喜好,特別是在八卦陣一役中,淋漓盡致地給予他們對勝利后的贊許和褒獎 。
在此劇中,導演繼承了自己一貫的影片的風格,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世界觀加入其中,肝膽相照的兄弟,志同道合的朋友,清晰而簡單,振奮而激烈。當然還少不了他的電影里不可或缺的白鴿。我認為,就國產電影來講,《赤壁》比張藝謀的《英雄》,陳凱歌的《無極》,馮小剛的《夜宴》都好,他描述出了最值得感動的人性關系。
當然,片中也有我不贊同的地方,它說曹操攻打吳國是為了小喬,這稍顯牽強。當然,劇中也有很多笑場的畫面:從劉備深情地端一碗飯給諸葛亮說你多吃點吧;從周瑜牽強地把剛出生的小馬叫做“萌萌”;從諸葛亮搞笑地一而再,再二三的說著“略懂”到曹操的“欲望過多,思望過盛”,都會引發滿場笑聲。但是,又有什麼關系呢 ,這些都沒有影響到整部電影的結構和脈絡,我們就權當以一種快樂而單純的心情去觀看吧。
現在,對《赤壁》的下集,我已經有了期待,關于草船借箭,關于火燒聯營 ,我想,一定會更加氣勢恢弘,波瀾壯闊吧,相信我一定會再走進影院觀看的,一定。
赤壁觀后感800字篇2
大多觀完影片后,可能記憶中殘留最多的是,諸葛口中的搞笑對白,再余下是很多的廝殺場面,認為索然無味,以至于有人說出:“不好看”三個大字,無語,所謂“不好看”能夠理解為不喜歡看。
對于搞笑部分我在觀看中不太刻意去注意,只是認為這是導演為了活躍一下場內氣氛而設,所謂老劇新拍當然要幽一默,博得觀眾簡便一笑。
本人注意得較多的是整個劇情變化的描述,是否結合史實,以及劇中所演繹到的一些資料:孫劉如何聯軍,各首領的人物個性及心理變化,初戰如何戰勝的,古代作戰的技巧及手法。
Re:赤壁是來源于歷史升華于吳宇森
赤壁也不僅僅是吳宇森腦中的赤壁,從他的構思去拍下這部片子,令我們觀眾得到更好的角度去觀賞,劇情大部分還是根據史實而來,例如,開篇一只靈鳥駛入,畫面唯美,從此引射出漢帝的荒于政事膽小無能,之后是曹操的入場,周圍群臣的神態形體變化無一處不反映出,曹操手握重兵權傾朝野之勢。之后,是孔融作為老一派的學者代表阻礙了他的報復,殺雞儆猴而得一死的結局。之后,對劉備展開侵略戰,逼使孫劉聯軍,由于是戰爭片,廝殺的場面是多了點,但這也貼合劇情,并且,濃墨重彩地展現了步陣和破陣,頗為恢弘精彩,聯軍首戰告捷。-
更為期待下集,火燒連環船,場面肯定比這次要更壯觀,單看這集最終快結束時初露顯現的那長江之上的數百船只,就叫人興奮不已,十足吊足胃口,古得很,大氣的很。
Re:七嘴八舌話人物
曹操的扮演者我不太適應,覺得他不是我心目中的人物形象。
而劉備孫權的扮演者還算適宜,只是孫權的普通話太過僵硬了。
至于梁朝偉,無所謂他扮什么,反正覺得他扮什么就是是什么感覺。前二天重溫了色戒,
那個時代背景,那個特殊身份,那份欲愛而不能愛的割舍,劇情感人,令人哽咽,一點兒也不情色,我很愛這部劇。
最帥扮相莫過于金城武了!——“且導演此次賦予他幽默的天職……
周瑜:“天這么冷你還扇扇子”?諸葛亮:我隨時需要堅持冷靜。周瑜明白諸葛亮“略懂“音律,陣法之后,諸葛亮接生馬駒時周瑜頭也沒回地問:“這你也懂?”諸葛亮眼神飄忽:略懂,我替牛接過生。然后又來了一句:硬拉是拉不出來的。諸葛亮的這句話令人佩服。
數了那么一堆人,忘記提趙子龍了。胡軍是如一朋友所說,演得很牛,但可惜在劇中只是配角,且身份為一名武將,這只能怪導演沒有給這樣一名武將抖一個包袱,自然人格魅力不如主角,但作為武將演繹得還是比較出彩,但本人觀看時總覺得有他以往拍電視劇中喬峰的影子,加之是配角,所以不太重要談論他。
還有一人林志玲,我也覺得與小喬不符,年紀扮相演技,哎,都無語了……不說什么了……沒什么興趣說她……下集期待ING
再下一集就是火燒連環船了,更為精彩。期待……
(附詩一首)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赤壁觀后感800字篇3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回想當年的歷史,我不禁陷入沉思。
我認為,赤壁之戰時一場殘酷的戰爭,而不是一場滑稽搞笑的游戲。但這電影里,時不時就會出現搞笑臺詞,讓人覺得不倫不類。
我覺得,拍《赤壁》這種電影必須要尊重歷史,而不能將一些片斷刪除。在看之前,我就一向期待那里面會出現的連環計、什么苦肉計、什么反間計……。可我等了半天,腦海里的精彩片斷一向都沒有在我眼前浮現。
我認為,曹操時古代最偉大的政治家,他善于用兵,能文能武。但這電影里的曹操,那是相當的令人失望。孫權,周瑜都上陣殺敵,而曹操卻躲在房里傻傻地念地圖。直到周瑜殺過來,他才拿劍還擊。
當然,不得不承認,這是部好片。戰爭場面拍攝的宏偉,并且淋漓盡致。十分逼真。其中八卦陣的陣法讓我嘆為觀止,沒想到古人竟然能從一個小小的烏龜殼上想到這么一個精彩的陣勢;草船借箭也同樣精彩,數百萬只箭從空中一閃而過,插入船上的草人。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影片中描述的周瑜、諸葛亮還是比較成功的。周瑜沉著冷靜、諸葛亮神機妙算。種.種事例讓我折服。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間灰飛煙滅……”期望吳宇森導演能再次拍出這種精彩的歷史電影,讓我們了解中國古人的聰明才智。
赤壁觀后感800字篇4
東漢末年,新野一戰劉備大敗。無法反擊的蜀軍只好帶著老百姓離開新野。但老百姓的行動很慢,這極大地耽誤了行軍轉移的速度。有人勸劉備放棄老百姓,說這樣會使轉戰快一點。但劉備說:“不行,老百姓不愿投靠曹操才跟我們走的,我們連老百姓都保護不了,那我們打仗還有什么意義?”
劉備決定讓孔明去東吳請求援軍。孔明來到東吳,接下來就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舌戰群儒”,最終,孔明說服了周瑜和孫權,孫劉聯軍對抗曹操的一場三國大戲,就因此拉開了……
不同的人看《三國》,會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導演吳宇森要通過電影《赤壁》表達他怎樣的思想呢?
一、情義高于一切。
赤壁一役的勝利完全在于“義”和“團結”。“義”是一種神奇的萬能力量,能讓不同的人聯合起來,割頭換頸。“團結”讓無數根稻草抱成一團,不會被輕易折斷。曹操虛為漢民,實為漢賊,不講正義,更不懂得用人,狂妄專橫,自然沒人愿意相信他,真心效力于他。
二、得民心者得天下。
劉備雖然打的勝仗不多,但他得民心,肯為老百姓著想,即使到了自己最危急的時刻,他也仍然不愿棄老百姓而自顧。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赤壁觀后感800字篇5
東漢末年,新野一戰劉備大敗。無法反擊的蜀軍只好帶著老百姓離開新野。但老百姓的行動很慢,這極大地耽誤了行軍轉移的速度。有人勸劉備放棄老百姓,說這樣會使轉戰快一點。但劉備說:“不行,老百姓不愿投靠曹操才跟我們走的,我們連老百姓都保護不了,那我們打仗還有什么意義?”
劉備決定讓孔明去東吳請求援軍。孔明來到東吳,接下來就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舌戰群儒”,最終,孔明說服了周瑜和孫權,孫劉聯軍對抗曹操的一場三國大戲,就所以拉開了……
不一樣的人看《三國》,會有不一樣的理解。那么導演吳宇森要經過電影《赤壁》表達他怎樣的思想呢?
一、情義高于一切。
赤壁一役的勝利完全在于“義”和“團結”。“義”是一種神奇的萬本事量,能讓不一樣的人聯合起來,割頭換頸。“團結”讓無數根稻草抱成一團,不會被輕易折斷。曹操虛為漢民,實為漢賊,不講正義,更不懂得用人,狂妄專橫,自然沒人愿意相信他,真心效力于他。
二、得民心者得天下。
劉備雖然打的勝仗不多,但他得民心,肯為老百姓著想,即使到了自我最危急的時刻,他也仍然不愿棄老百姓而自顧。同樣,在剛剛上映的《建國大業》里,我們再次見到了一個愛民如子的領袖形象,毛澤東得了民心,所以他領導的革命才獲得了偉大勝利。
赤壁觀后感800字篇6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豈能料乎?”可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就是有奪天造地之法、鬼神不測之術。他的神機妙算、呼風喚雨的才能,在赤壁之戰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話說曹操率大軍攻打吳國,于是吳蜀聯合抗曹。由于曹軍不善水戰,孔明周瑜決定使用火攻。先是“鳳雛”龐統假意投奔曹操,建議曹軍用鐵索把船只連在一起抵御風浪;再是周瑜假打黃蓋,后者假裝降曹;最后孔明推測出東南風將至。風起時,黃蓋帶數十條船降魏,船里裝滿柴草。快到魏軍時,黃蓋點燃柴草,火借風勢向魏軍燒去。魏軍本不熟水性,船又連在了一起,死傷無數。魏軍逃跑。
孔明在岸上設連環計,殺得曹操四處逃竄,最后只剩數十人。在華容道上,關羽念及舊情,放曹操一馬,曹操逃走了。
故事中,孔明在七星壇上喚東南風,正好,三天三夜后風起。他猜中曹操多疑的心態,在伏有埋伏的小道放火煙,果然,曹操率軍走進了設有埋伏的小道,可謂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曹操為什么會輸得如此慘烈呢?是兵力不夠嗎?難道他的八十萬大軍還勝不過孫權的三萬人馬。是曹操輕易信人,先是中了龐統的連環計,再是信了闞澤的詐降書;是曹操太輕敵,仗著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會獲勝,掉以輕心使曹軍大敗;曹操的多疑也是失敗的重要所在,看著煙霧騰騰的小路和風平浪靜的大路,懷疑是諸葛亮在引誘他,于是偏往藏有埋伏的小路前行。
赤壁之戰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役,制勝的根本在于諸葛亮聰明的神機妙算、周瑜足智多謀、曹操的聽信謠言。這也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不僅僅要擁有聰明的頭腦,還要學會做任何事都不能夠掉以輕心,不能夠聽信他人未經過證實的話。
赤壁觀后感800字篇7
今天我看了電影,電影的名字是《赤壁》。
曹操向皇上討令,去攻打劉關張。把劉備打得連連后退,劉備的兩個夫人和孩子還在家里。曹操人多勢眾,趙云一個人帶著三個人去救夫人,有一位夫人被長矛射死,另一位跳井自盡了。趙云把孩子交給了劉備。劉備和百姓們走了,關羽在那兒抵擋。關羽殺到了最中心,可是曹操沒有讓士兵傷害到關羽。士兵問為什么,曹操說相如趙云,關羽這樣的猛將終有一天我會把他們收服。諸葛亮要去向孫權借兵,他讓周瑜率領三萬大軍去討伐曹操。劉備關羽張飛還是過著貧困的生活。劉備還是編草鞋,關羽去教書了。張飛在寫字,周瑜看了看張飛的字,這個張飛壞脾氣,大吼一聲,“你要干嗎?”諸葛亮和周瑜都堵住了耳朵。這一天曹軍開始進攻了,他們從陸地上進攻,諸葛亮擺了一個八卦陣,這個八卦陣是由士兵的盾牌組成的。曹軍進去后,就被困在了里面。這時,諸葛亮命令變陣了,陣變了,出口都被封住了。最后他們的元帥急了,說:“見兵殺兵,見陣殺陣。”這一下子,曹軍可吃虧了。蜀軍拿著長矛往里面扔。諸葛亮又命令他們變陣。這時趙云趙子龍沖了出來,殺了很多官軍。
趙云快不行的時候,賽展雄關羽又沖了出來,關羽快不行的時候,張飛又沖了出來,張飛沒有拿武器,見到曹軍把曹軍的兵器折斷,或者搶曹軍的'兵器來自己用。張飛不行的時候,趙云又沖出來。我知道這是車輪戰,這回曹軍的士兵可減少了不少。曹軍看勢不妙,用盾牌組成了一個大盾牌,蜀軍往里沖的時候,曹軍伸出長矛把蜀軍扎死了。這時諸葛亮又吩咐變陣。他們拿著繩子,繩子上有好多流星錘,把曹軍的盾牌都打到了地上,然后流行錘又把拿盾牌的士兵打死了不少,曹軍急忙逃了出來。這時,諸葛亮一看周瑜,周瑜已經下去去助陣了。
曹軍的元帥射了周瑜一箭,周瑜把箭拔了出來,還是再殺敵兵。甘興來了,把刀放在了曹軍元帥的肩上,問周瑜殺不殺,周瑜把他給放了。這一仗打得是大獲全勝。
赤壁觀后感800字篇8
有次去長安劇院看京劇,沒有預定,是想看就去的,在劇場的售票處現賣的票,多嘴問了一句,是否每場戲都無須預定,在現場就能夠買到票,售票員淡淡地幽了一默,說:“不敢保證場場都有票,但基本都能買到。要不然,京劇也就不用振興了。”確實,這就是稱之為“國粹”的京劇在當下的尷尬。
細想一下,也是,凡事到了必須要“振興”的份兒上,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是離玩完不遠啦。
京劇的振興,是個沉重的老話題。京劇從清末民初的盛世到如今,潮起潮落,一波三折,好在,不管在什么時候,總還是有人持續不斷地在嘗試新路子。這就是期望。
最近由張繼鋼導演的大型新編史詩京劇“赤壁”在國家大劇院上演了。
張繼鋼導演是張藝謀奧運會導演團隊的主要成員,也是“千手觀音”等著名舞蹈的導演。他導演的京劇其實更類似于歌劇,以歌劇的手法對京劇的劇目進行演繹是毫不奇怪的。所以我偏向稱之為“歌劇”,而不是“京劇”,雖然他請的都是有名的京劇演員擔綱,唱的也都是京劇的唱腔,可是,這和中醫與西醫的區別一樣,這是兩個概念上各自建立的體系,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捏合在一齊的。
作為一個戲,“赤壁”在場景的制作上下了很大的投資,充分利用了國家大劇院的先進設施,運用現代化的視聽效果,場景宏大,美侖美奐。服裝,道具等無不精美并有新的創意,頗有奧運會開幕式的遺風,為京劇注入了耳目一新的元素。在場面的調度方面也不在恪守傳統京劇的上、下場、定場詩、叫板、起唱等程式,加快了節奏。
在人物的塑造上也不為歷來三國人物臉譜化的束縛,周瑜不再是氣量狹小的都督,孫劉兩家不再相互猜忌和暗算,諸葛亮也還原成致力于結成抗敵統一戰線的一位嚴肅的政治家,脫去了亦人亦仙的傳奇色彩。
可是,在劇情的安排上把曹操的戰爭目的也改了,不再是為了疆土和大一統的統治地位,而只是為了爭奪兩個絕色的女子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赤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演給外國人看的京劇,對于國人來說,傳統的以赤壁之戰為背景的京劇“龍鳳呈祥”已經是千錘百煉的經典,在劇情鋪排上,環環相扣,從政治聯姻,權力集團之間的縱橫捭闔,情報戰,后勤補給,天文地理,戰役戰術運用等各個方面在一個戲里表現的精彩紛呈,再拿它做文章,頗有費力不討好之嫌。
況且,看“赤壁”的觀眾,有相當一部分是沖著名角去的,如果沒有于魁智、孟廣祿、李宏圖、李勝素這些一線的大腕托著,其效果可能就不會這么好。
京劇和歌劇的重點都在于唱,在歌唱的特征上,“赤壁”偏重于“歌”,歌詞表達的是思維的結果。“赤壁”中的唱腔快節奏的板式居多,顯然是為了迎合當今年輕人的口味,怕哼哼唧唧的人家聽的不耐煩。可是,無論歌劇還是京劇,好的戲,能流傳開的戲,為觀眾所喜愛,易于上口傳唱的唱段是必不可少的,在“赤壁”中用的都是激昂的詞句,歌詞顯得過于文字化,適于閱讀而不適于歌唱,不能不說是個缺憾。并且,京劇偏重于“曲”,長于反映主角內心活動的過程。曲調隨著主角思前想后,顧慮重重的思維進展抑揚頓挫,這才有了戲曲特有的韻味。這也是這個“赤壁”我偏向稱之為歌劇,而不是京劇的原因。
京劇在音樂方面,經過之前的樣板戲,在交響樂隊伴奏上積累了經驗,“赤壁”在這方面有新的突破,鼓聲對場景烘托很有力度。但京劇的特點是京胡的伴奏,在京劇的傳統樂隊和交響樂結合的主次關系上“赤壁”還需要調整。
京劇的表現方式,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這些在歌劇中是無法一一都表現出來的,我們不必求全責備。京劇的振興要靠發展。京劇的發展不可是自身的發展,觀眾也要用發展的眼光支持它的發展,鼓勵和推動像“赤壁”這樣新戲的探索和創新。京劇在此刻的環境下要振興,也必須要從多方入手,闡述它,分析它,甚至解構它,才能普及他的基本要素,引領年輕人走進它的殿堂。京劇經過220年的發展,程式化到了至精至細的程度,反而限制了它的創新和發展。但它是一個巨大的寶藏,它的資源和營養能夠引申到電影、動畫、音樂、歌曲、舞劇、歌劇等藝術的各個領域。在新的形式中體現出它的藝術精髓。
期望能看到京劇有更多的新戲出現,不只是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而是在廣大的普羅大眾更容易親密接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