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五百字
有人說這是一份給畸形和殘障孩子心靈的禮物。我認為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值得一看。
十個里有一個看了能體諒父母的苦心,一百個孩子里有一個能明白要為自我的行為負職責,那這部電影就有他存在的意義了。
第一,不要在意別人心里的成見。如果別人影響到了你,你要做的是,要么遠離這個人,要么打倒,千萬不要想著改變這個人的成見,因為成見已經融入這個人整體的人生觀里了。想要改變整個人太難了。第二,大眾是盲從的。很多藝術家都告誡我們不要在意大眾的看法,因為大眾的看法毫無意義,對你這個人沒有任何參考價值。大眾的看法來自于個別意見領袖和盲從的大多數。不要在意,不管他們是敵視你還是贊揚你。
劇情里的申公豹,他一向不理解自我是妖,認不清自我身上的缺點,而錯誤得將得不到的地位和認可全部歸于是自我出身問題。嫉妒為什么是太乙真人而不是技術高超的他。就好像巴拉拉小魔仙里的小月,嫉妒為什么選擇小蘭守護魔仙堡而不是本事在她之上的自我。
我是哪吒,不認命,便是我的命。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五百字篇2
今天我和媽媽看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電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元始天尊消滅了魔種,練出兩個丸,一個是靈丸,一個是魔丸。
太乙真人帶著兩個丸去拜見李靖夫婦,并準備把靈丸附在馬上就要出生的小哪吒身上。可是,小哪吒出生后卻被魔丸附身了。他由于控制不住自己的魔性,在外面無無惡不做。百姓們都害怕他,后來改更自新的小哪吒為了證明自己,跟著太乙真人學習斬妖除魔的法術。后來他成功地證明了自己,保護了百姓。看完這部電影。聽完千千萬萬句臺詞。
可是一句臺詞卻讓我記憶猶新。“我由命不由天”我仿佛看到哪吒站在我眼前。大聲的喊著這句話。對呀,我們居然可以自力更生,為什么一定要由著天呢?我們的命,我們自己說了算,不要別人管!從中我還得到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不要去聽別人的冷言冷語,不要去關注別人對你的看法,做好自己,明天就會更好。
這部電影不但讓我記憶深刻,讓我們受益良多,他還讓我們參加了一場視覺的盛宴,畫面的茶會。
這部電影。不但是人物的形象,不但是人物身上穿著的衣服,或是畫面上的草地,土地,瓦房等,全部都是做的十分的逼真。他完全打破了傳統國漫的結界,開辟了一個全新的王國每個細節,每個畫面都是用心做出來的。
劇情也是環環相扣,關聯緊密。這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一部讓我讓我的家人,讓我讓我身邊的所有人都長目結舌的電影。我是多么希望以后中國的動畫電影都可以做的像這部電影一樣好啊!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五百字篇3
哪吒”作為一部國產動畫,他的動畫效果已經到達了迪士尼這樣的大公司的水平了。相比國內的同行,“哪吒”在動畫特效上無疑走在了行業的前沿。
新版“哪吒”打破了大家心中“哪吒”的印象,新的“哪吒”被塑造成一個被命運詛咒的小孩形象,早早得戴上抑制他惡的乾坤圈,活在無知百姓的恐懼之中,活在城墻高深的缺乏父母陪伴的李府之中。
我認為“哪吒”是一部事業型父母必看的電影,哪吒的父母算不上真正意義上合格的父母,最終的無私奉獻固然感動,可是如果平日多些陪伴是不是更好可是殷夫人從頭到尾沒有和哪吒歡樂的踢過一場毽子,也沒有給孩子找到一個能夠陪伴的朋友,每次一有妖怪來襲就披上戰袍去風風火火地忙她的事業,空留哪吒在諾的布下結界的李府之中。現實生活中的父母們看完是否會反思自我平日給予孩子的陪伴太少了一些孩子的“熊”是不是因為想要父母的愛與陪伴
我佩服哪吒導演的堅持和不服命運的精神。導演沒有安穩的選擇自我學的專業,而是走出自我熟悉的領域,選擇了自我的夢想遵循了本心。同時導演選擇用真心來換真心,認真對待每一位觀眾是哪吒能夠在眾多暑假檔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
最終,期望大家以客觀的理性的態度去評價他。國漫的健康成長需要我們的支持,在不斷的實踐中成長,期望我們的國漫會越來越好。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五百字篇4
暑假時,我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電影。哪吒陰差陽錯變成了魔童,大家把他當作妖怪,認為他會禍害百姓,經歷一件曲折的事之后,哪吒卻成了大家的英雄。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只有我自己說了才算。”電影里哪吒說的這一句話,改變了他對自己的看法,也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從小好胃口的我一點兒也不挑食,因此長得比同齡人胖,班上的男生總叫我“小胖豬”。記得有一次,學校要進行國標測試,我在練習跳繩時,旁邊的男生尖聲怪叫:“孟小豬,才跳五十多下。”氣得我淚水在眼眶里直打轉。
我向媽媽吐苦水,媽媽摸著我的頭說:“寶貝,我們沒權限制別人說話,但成為什么樣的人,靠你自己去努力。”后來我向體育老師請教跳繩的秘訣。體育老師告訴我:“兩手要平衡”“兩腿繃直”……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的跳繩進步到了一分鐘128下。國標測試那天,同學們都對我刮目相看。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不管別人怎么說你,你都不用在意。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我們要成為自己的主人。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五百字篇5
看過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哪吒顛覆傳統的形象,哪吒的大眼大嘴,濃厚的“黑眼圈”,不齊整的牙。還有那插在褲子里的手(不是口袋)以及沙啞的聲音。與片中“魔丸轉世”的形象十分符合,且別有一番趣味。
人物設定上,影片中會提現大小哪吒的對比,兩者差異不僅體現在前后形象的變化上,更在于其對于命運的不同態度:屈服于人們的偏見還是與命運斗爭到底。
而在故事內容上,哪吒從一個順從世人偏見的“魔童”,到最后與命運頑強斗爭,自身對于命運的態度發生轉變。
被世人定義為“妖怪”的哪吒,用自己“生而為魔,那又如何”的態度,與命運進行著斗爭。
在現實社會中,不少年輕人也在用行動去突破出身、環境的限制,成為自己人生中的英雄:打破命運偏見,不斷勇敢蛻變。
為魔,不受喜愛,哪吒的童年怎一個慘字了得。眾人對他避猶不及、侮辱取笑,讓哪吒變變成了一個缺愛的朋克魔童。
哪吒之所以與眾不同,就在于他渾然天成的反叛精神。不認命、不信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大部分神話故事,都免不了將主角形象“神化”,賦予他盡善盡美的人格。但《哪吒之魔童降世》卻反其道而行之,將哪吒“人化”,讓他成為優缺點并存的角色。
叛逆者哪吒背后隱含的真正意義是:喪氣人生,也不要失去自我。想要成為人生的主人,就需要自我覺醒。
如此一來,哪吒的人物弧光更為強烈,前后變身也更令人期待。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五百字篇6
在今年夏天,爸爸帶我去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電影。里面講述的是哪吒被人偷偷換成魔丸,三年后就會被雷劈死,但哪吒通過自己的毅力,勇敢反抗命運,最終活下來的故事。
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哪吒有時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就快喘不過氣來。但他在和父母告別的時候,卻仍我感動得淚流不止。我覺得哪吒總被冤枉,在哪吒救下小女孩后,被人冤枉是他干的壞事。這讓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次,我就因為媽媽跟我開玩笑,就氣得大哭大叫,當我看到哪吒的遭遇,覺得跟哪吒比,我那點小事真是不值一提。在我看到哪吒出生時,被母親救下一命,在他的父親決心替他死亡那刻,才知道母親是多么關愛孩子,知道父親寧愿用自己的命來換兒子的命,也不會讓自己的兒子被雷劈死。這時,我才體會到了父母深沉的愛。記得有一次,我因為一點小事故意氣爸爸,爸爸一生氣,破天荒的給了我一個耳光,我覺得很生氣,心里默默發誓不再和爸爸說話。我本以為媽媽會勸說爸爸消消氣,沒想到她卻不動聲色地坐在了沙發上。后來我換位思考了一下,要懂得爸爸媽媽給我的愛,所以不再亂說話,要聽爸爸媽媽的話,以后不再氣人了。
在這部電影里,我覺得最有氣勢的一句話是:“若命運不公,就和它斗到底!”這句話使我感受到了哪吒反抗命運不公的巨大勇氣,并最終成功改變命運的頑強拼搏精神。
一部小小的影片,卻讓我感觸良多,有對抗命運不公平的執著,也有父母對孩子一路相伴的愛。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五百字篇7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導演突破了我們對哪吒的固有印象,重新定義了哪吒。電影開始哪吒以一個q版的熊孩子形象出現,一心只想出去闖禍;到了電影中后期,發現哪吒所做的種.種行為不過是想得到別人的理解和認可,從而擁有一個陪自己玩耍的朋友;到了電影的末尾,哪吒知道自己身世的由來和父母對他的愛,開啟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爭。
整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搞笑和淚點的場面交替進行,可以說是笑中帶淚,引入深思。每個人的善惡或者說命運都是我們自己選擇或者抗爭的結果,而不應該是我們一出生就確定了的。
我們都像哪吒這個頑童一樣,渴望做一些事情來引起別人的注意,來證明自己,從而得到別人的理解和認可。
別人只會看到我們所做的事情的表象或者說結果,卻很少有人會關心我們之所以會這樣做的原因。人們總是傾向根據自己看到的一些不完整的片段和主觀膩想來判定別人的對錯、善惡。
啟發:
以后待人處事要多一些同理心,多想想別人為什么這么做的原因,而不是簡單對別人的對錯、善惡下論斷。
每個人的基因、成長環境、教育背景都不盡相同,所以也就塑造了每個人不同的三觀和處事方法。
我們不曾經歷別人的過往,當遇到有違我們認知的事情,應該多一些包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