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
2019年10月8日,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將代表中國內地參選2020年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原最佳外語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篇1
首先祝賀餃子,終于圓了動畫電影的夢。一步一步走來,很不容易,請繼續走下去。
這個片子是我見過的情感含量最多、也最深沉的國產動畫之一。父子情,母子情,師徒情,朋友情。當然,父子情描寫得最好,雖然可能缺少最后一次重量級的擁抱。母子情嘛,總體看還是不錯的,但母親還是做個單純的賢妻良母比較好,就不用勉為其難地非得體現出“花木蘭”屬性了。師徒情呢,我覺得太乙真人最后的相救,至少應該值得哪吒真心的一拜。朋友情,這個就有點浪漫了,女性觀眾大概會很喜歡。好歹最后是帥哥與魔童的牽手,如果換成兩大帥哥牽手,那畫面美得簡直不敢想象了。
看完這個片子,我莫名地回憶起了“魁拔”,都是講一個被話語權者和社會輿論所妖魔化的孩童的成長故事。導演把哪吒想象成了封神世界里的魁拔,現世之災星,為人所恐懼,其實又何嘗不是很無辜和無助。哪吒為什么只有面對那個小女孩時才能顯露出非惡童的表情,他為什么如此強烈地渴望一個朋友,他為什么如此不容得父母一點點的謊言欺騙,都是內心對孤獨的恐懼所發出的聲嘶力竭的吶喊啊。
魔種與道心本無善惡之分。申公豹修的是道,但他何嘗不是搬弄是非、私欲膨脹的惡魔。敖丙是個好好青年,不也要為了家族之私利而獻祭數萬黎民百姓。人民是善良的沒錯,但愚鈍起來也依然可以造就民主的暴政。所以凡是涉及魔、道之話題,最深沉的思考就在于,魔與道究竟誰才是妖魔,誰才是正道。那些被當成妖的、魔的事物,你會發現到頭來往往有義氣、有深情,而那些表面道貌岸然的事物,卻往往是披著偽善外衣的真妖魔。
不知道導演自己是否有孩子,是否會將自己與家人潛移默化地投射到影片人物身上去塑造,但哪吒和敖丙大抵還是代表了兩類家長眼中很有代表性的孩子。一類是讓人愛恨交加的不良與叛逆之子,一類是承載家庭希望的優秀與聽話之子。江小魚與花無缺這對雙生兄弟,真的是一個經典的對比性的組合,古龍筆下“絕代雙驕”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良少年與優等生都可以成為英雄,就像某種意義上同樣是雙生的哪吒和敖丙一樣。兩個人是陰陽兩極,相異相吸,又相互補完。影片在哪吒的刻畫上已經做到了極致,在對敖丙的刻畫上也還可以再極端一些。
和哪吒這個惡童相比,導演對低俗笑料的偏好反倒真的是一種“惡趣味”。雖然上映的影片可能已經刪減了很多這類噱頭了,但就像一些網友所指出的那樣,屁、燒褲襠、壯漢娘娘腔等搞笑情節還是拉低了影片的氣質。沒辦法,從“打個大西瓜”開始,導演就好這口了。咱們也只能期待像哪吒依靠變身智斗敖丙和申公豹這樣的情節能更多一些吧。不過在一個如此嚴肅的命題之下,還能把影片做得幾分鐘一個笑點,這還真是難能可貴了。
影片在劇情推進上還是比較成熟的。除了小時候惡作劇、在山河社稷圖中修煉等個別情節略顯冗長之外,整體節奏很利落。特別是哪吒獲知父親對自己情誼那一幕,既利用了坐騎的回放功能,照應了此前的修煉,又恰如其分地對父親走訪天庭的后續進行了插敘,從講故事的角度看處理得相當巧妙。再加上影片本就精良的畫面與音效,尤其是對人物表情、表演的惟妙惟肖地刻畫,使得整個影片生動立體,充滿懸念,沒有大部分國產動畫流水賬之感。
略顯可惜之處就在于,影片其實只差一點就讓我流淚了,雖然我承認,自己的淚點很低,早上看《領風者》還為馬克思為全人類的奉獻精神而落淚來著。影片的情感含量如此之多,卻沒有讓我哭出來,想來想去可能恰恰就在于情感點有些分散了,缺少一個像《尋夢環游記》里最后用“請記住我”的一曲喚醒奶奶逐漸失去的記憶的那種爆發點。父子情、母子情、兄弟情,你最想讓我為哪一個情感動,或許還可以再在那個情上面多加些鋪墊吧。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篇2
如果你有娃,應該能理解這種糾結,一方面希望他/她言聽計從乖巧玲瓏,另一方面又希望她/他能超越自己,甚至超越世俗。
所以新版的哪吒,你帶娃去看了嗎?
新版哪吒大規模刷屏前,我帶娃去看了這部電影。
因為對新版并不了解,以為延續了原版的劇情,且不提那里面強烈的父權沖突,單光是剝皮抽筋就典型少兒不宜啊。
懷著一種忐忑和糾結,我在去影院的路上給娃做了一點心理建設,“今天這個電影里面有一個跟你差不多大的小孩子,他不一定是你的榜樣,因為他太厲害了,你沒有那么厲害,不要學他的。”
我娃剛6歲,睜著天真的眼睛問:“他是好的還是壞的?”我說,“這個你自己看吧,我也不知道。”
直到整片看完,我終于松了口氣。母慈子孝,嚴父柔情。友誼、家庭,一切都那么完美。魔丸、靈珠,所有沖突終究都化為團圓。
多么美妙的太平盛世啊。小孩子的記性,只要不去提醒,就斷不會想起還禁錮在龍宮深處失去最堅硬龍鱗的龍王和一眾龍族,也不會糾結窮盡一生努力也無法位列仙班的申公豹最后何去何從。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仙魔妖人,各司其職,所有一切都回歸本位,回歸平靜。
但為什么我還是那么懷念原版呢。
原版的哪吒殘忍殺害龍王三太子,割肉還母剔骨還父,十足的頑劣乖張,“官二代打架斗毆殺人鬧事”,之后不思悔改,執意自殘自殺,傷透父母的心。
可我就是懷念那個蠻不講理混天綾攪個天翻地覆的哪吒,懷念那個一根尖槍捅破表面長治久安的哪吒,懷念那個至死不渝、玉石俱焚的哪吒。
曾經跟朋友討論過中日文化的差異,日本的動漫角色無論多么強大多么熱血,都始終逃不出家族和命運。
路飛姓蒙奇·D,鳴人的親爹是火影,柯南和怪盜基德的父親,一個是神探,一個是神偷,他們從一出生就套上了命運的枷鎖,從沒掙脫,甚至沒想過掙脫,窮其一生只跟外在的各種勢力纏斗,目的就是保住自己的命運。
而中國就完全不同,無父無母的石猴可以踏南天,碎凌霄,成為齊天大圣,出身官邸的哪吒本該利弊權衡保一方平靜,卻一意孤行打碎仙魔平衡,甚至以死來徹底脫離父權。
這才是真正的熱血啊。這才是為什么中國能成為中國,中華民族能屹立千年不滅的原因啊。
新版的哪吒里有一句話,“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這句熱血澎湃的注腳卻藏著淡淡的憂傷。不認的命,是不小心強加的魔丸,而脫離不了的,是冥冥之中的家族、種族以及社會地位。
拯救百姓,讓秩序重回正軌,做靈珠應該做的事。這,才是天庭一早設定好的哪吒。這,才是哪吒的命。
年輕的敖丙不明白他的背負,可能是因為一出生就得到了靈珠,又沒有承受太多的不公。
柔軟脆弱的內心,就算披上了萬鱗甲仍無濟于事。用整個家族置換一句朋友,這怎么都稱不上豪情和英雄。
漏洞百出的太乙,兢兢業業的申公豹,命運在這兩個角色身上刻下永生不滅的印記,除了讓我感到那雙大手無盡的權威和力量,沒有任何教育意義。
即便你嗜酒如命渾渾噩噩,命運如此,也必會位列仙班。而出身為獸,一日為妖,究其一生百倍付出也注定沒有出路。
新版的哪吒在畫風、制作上堪稱極品。而細節的處理上也無不顯露出良苦用心。
如果不計較更多,這樣的片子稱得上老少咸宜,一代佳作。
有人說這是一部成人動漫,但作為成人的我并不喜歡這樣的劇情。也許是時代變了,社會不再需要原版的哪吒了。
如果真是這樣,也不失是一種悲哀。
也許是矯情吧,但我更希望我的孩子能在盛世中也保有原版這段歷史的思考和激情。不知道在各個階級行業奮斗的年輕人啊,是不是也渴望著這樣的激情呢?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篇3
《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電影的大概內容是:哪吒出生后,人們都遠離他,認為他是異類,可是他母親想讓他高興起來。于是就冒著生命危險陪他踢毽子,陪他開心......這就是母愛的力量啊!
去年暑假,我也有這么一段經歷。媽媽帶著我回老家吃桌的時候,我調皮不聽話,吃了兩口菜就往外跑,直到端上我最愛喝的雞湯,我才被粘到了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喝了起來。媽媽問我吃飽沒,我沒有回答,還在喝,媽媽見我不回答,也就停止了追問。可是媽媽為了讓我吃飽,于是就說:“如果你在這里老老實實吃飯,我就給你買個漂亮的玩具。”無論媽媽說出的條件多么誘人,可是都被我一一拒絕掉了。她無可奈何,只好讓我出去玩了。在我的耳朵里,媽媽說話的聲音越來越粗,越來越啞。
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知不覺睡著了。過了一會兒,我感覺車停了下來,于是我就坐起,霎時間想起了那香噴噴的飯菜和鮮嫩的雞湯。我摸摸肚子砸吧砸吧嘴說:“好餓呀!”于是媽媽冒著寒風給我買回來了熱平乎的燴面,我頓時就想起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媽媽,感受到了母愛是人世間最值得贊頌的最偉大的愛!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篇4
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哪吒的電影,我喜歡里面的人物哪吒、敖丙、太乙真人,其實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哪吒。
他是個帶著黑眼圈的男孩,哪吒脖子上帶著乾坤圈,手里拿著火焰槍。他的父親本來對他很嚴,最后有一句話讓我很感人,他的父親想把自己的命換哪吒一命。雖然他很壞,但是他還是愛他爸媽。里面的村民本來是對哪吒不好,后來因為他救了村民。里面的一句話很感人: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
我還喜歡太乙真人,開始他特搞笑,太乙真人教哪吒變身術。他說學這個術要很久,但哪吒沒過幾分鐘就學會,這說明哪吒很厲害。里面還有一句話很動人,我命由我不由天,本來哪吒是靈珠,敖丙是魔丸。等哪吒跟敖丙打好后天劫降臨時哪吒被升上天后,敖丙跟他一起去死,這里說明敖丙和哪吒是一對很好的朋友。
最后我感覺這部電影是我看過最感人的一部電影。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篇5
過份注重商業元素而忽略了對於「人物」的塑造,當然也包括在人物動機和人物完整性上的粗疏。包括不少觀眾會吐槽最後的戲裡李靖莫名其妙去揭敖丙的面紗,而敖丙的立場左搖右擺,一會兒說要幫哪吒一會兒決心要滅了陳塘關,動機異常飄忽等等,而在這場戲裡這些人物的行為邏輯其實統統讓渡給了商業上打鬥與奇觀場面的營造。
當然,在這類堆砌商業元素的劇作範本裡,難免會有一些套路化的設計:好似太乙真人在畫中醒來,沒有發現哪吒變身成為殷夫人;又或是哪吒佯裝成村民小朋友,設計讓他們掉入自設的陷阱之中,這些戲劇的設計是為了通過「反轉」製造意外和喜感,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但對我而言全部都是可預期的和老套的,也並不覺得有趣。
商業上依舊奏效當然沒話好說,但劇作上孰優孰劣就見仁見智,此處不再細表。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篇6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國產動畫電影,取得如此高的口碑,就算是當年的《寶蓮燈》、《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和《捉妖記》都未必比得上。
電影一開始,在仙界有一個魔球吞掉了許多仙長。申公豹和太乙真人被師父叫去對抗魔球,誰知魔球一下就把申公豹和太乙真人給打趴下了,于是師父只好親自出馬,才把魔球抓住。然后修煉成仙丹,師父把仙丹給了太乙真人,讓他三年后帶著仙丹一起到人間,仙丹轉世后就叫他哪吒吧!
三年后太乙真人找到了李靖,正要打開裝仙丹的盒子,這是申公豹的手下拿了一壺酒讓太乙真人喝了起來,申公豹的手下把藍色仙丹拿走了。這時李靖看到,就想上去搶,結果沒搶到還把紅色仙丹放上了魔石,魔石化身成魔丸飛進來哪吒的體內,太乙真人對李靖說:“哪吒活不過三年,那哪里有魔丸的解藥”?李靜說:“那我們去找小云云看看他有什么辦法?”太乙真人說。為了救哪吒李靖只好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哪吒的命,深深打動了我,感觸很深,此時我的淚珠不斷在眼里打轉,父愛真的好偉大啊,真的是父愛如山!
三歲時,哪吒想斬妖除魔,替老百姓辦一件大好事,讓所有的人都能接受他,和他成為好朋友,但是哪吒雖然殺了妖魔,但是人們不相信,還和以前一樣的態度對他。
一個偶然的機會哪吒結交了一個好朋友,他叫敖丙。幾天后,哪吒知道自己要過三歲生日了,就去找敖丙,它對敖丙說:“其他人可以不來,但你必須來”。敖丙點了點頭這段話知道了哪吒只要不亂用仙力,也不瞎搗亂,就會有許多人愿意和你做朋友。
哪吒三歲將要和天仙對抗,快被雷電電死的時候,敖丙也進來了,他們倆就是那兩顆仙丹,倆人雖然身體沒保住,但魂魄卻保住了。
這部電影給了我很大的震撼,讓我深刻的知道了朋友之間一定要和平相處,更要互相信任,哪吒是個不畏艱難,勇敢面對不被命運所困,通過自己的努力也可以改變命運。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篇7
我命由我不由天!比人心更可怕的是成見。--題記
煙熏妝,丸子頭,塌鼻頭,大齙牙,到處惹是生非的哪吒是一個小妖怪,一個被村民憎惡的小妖怪。自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被村民當做不祥的象征。村民們為了平息心中的恐懼,要李靖殺了哪吒。所幸李靖與殷夫人力排眾議,護下了哪吒。但哪吒的名聲并沒有好到哪兒去,相反,他在眾人心中的形象越來越差。村民們想要殺死他,孩子們想捉弄他,偌大一個陳塘關,竟找不到一個可與他相伴的朋友。雖然哪吒一天到晚雙手插到褲子里,擺著一副拽拽的厭世臉,但他心中還是想像一個普通孩子一樣,與大家縱情歡笑。直到他遇見敖丙,一個和他一樣生來便是妖的小妖怪。這是哪吒的第一個朋友,也是他唯一的朋友。而敖丙,同樣也是把哪吒當做了自己唯一的知心密友。可惜這份友誼從一開始便注定是一段不可能的友誼。正如敖丙的師傅申公豹所言,敖丙身上背負著整個龍族的命運,也正是因為這份責任,他與哪吒刀刃相向。
而在最后一刻,哪吒的火尖槍終是未刺入敖丙,他撕毀了與他換命的父親所送他的換命符,拼了命的戰勝了魔念,只身立于天劫中,不,是兩人,還有敖丙,兩人攜手共同抵擋天劫,拯救了千萬條陳塘關百姓的性命。
電影戛然而止,我心中卻多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不錯,哪吒是妖,敖丙也是妖,可他們更是孩子,是一心想與人類當好朋友的孩童。村民們字字如刀,一刀又一刀刻在了哪吒心上。而哪吒,卻只是個想與人賭氣的孩子,你們說我是妖怪,那我就當妖怪給你們看!這是受過多大的傷害才會說的話!哪吒的心,一點一點的被扎透。可即便這樣,在村民受到危難時,哪吒還是會第一時間沖上去保護他們。
我命由我不由天!這或許是對哪吒和敖丙最真實的寫照,不認命,才是他們的命。
我從中悟出來一個道理:成見比人心更可怕,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若帶著名為“成見”的有色眼鏡去看世界,那所看到的,永遠不是這個真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