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讀書電影觀后感
有關讀書電影觀后感篇1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三國人物中我最佩服趙云。
在長坂坡大戰中,趙云負責保護甘、糜二夫人和阿斗,但由于戰爭混亂趙云與之走散,于是帶領三、四十隨從回去尋找,找了一圈沒有找到卻殺死淳于導救了糜竺和甘夫人。趙云把二人送到長坂橋險些被張飛誤解其背叛劉備,虧得簡雍解釋澄清事實。于是趙云把甘夫人托付于張飛后又回頭尋找阿斗,但此時只有他孤身一人,沒有一個隨從。亂軍之中趙云又刺死了夏侯恩并奪得了由其佩帶的曹操的寶劍”青罡”,后于一堵矮墻邊尋到了糜夫人及其懷里的阿斗,但是糜夫人已身受重傷行走不便,把阿斗托付于趙云后不顧趙云勸阻跳入一口枯井自盡。趙云把阿斗背于身上,幸得曹操愛才心切,命部下不得放箭,趙云才得以在數十萬大軍中背負阿斗安全殺出重圍。大難臨頭時刻是背叛最容易發生的時候,奮不顧身仍舊忠心耿耿拼死堅守的人是能夠信任、可以重用的,而趙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系著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么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有關讀書電影觀后感篇2
現在書的市場魚龍混雜,有的時候我都不知道該買哪本書來讀,經常是很多書翻了一半就讀不下去了。學校舉行的教師讀書活動中,老師們群策群力,推薦出了很多值得一看的好書,在工作之余,到書海里暢游,讓我們覺得自己依然年輕,自己和這個世界依然緊密相連。好享受那種愛不釋手,欲罷不能,如饑似渴地讀完一本再去讀另一本的感覺,很充實、很快樂、很甜蜜。
對于柴靜,以前只認為她很另類,很多年輕漂亮的主持人都積極尋找嫁入豪門的機會,不惜嫁給能當自己父親的富翁,她沒有。她不浮夸、不奢華,普通、真實。真正地認識她緣于讀《看見》這本書,從心底里佩服這個外表柔弱,內心堅強、倔強的小姑娘,她帶給人令人振奮的一股力量正能量,而我們這個社會太需要這種正能量。
書的撰寫讓我看到了柴靜的文字功底,每一篇報道都條理清晰、語言簡潔、絲毫沒有廢話,這也正是做教師的我應該努力學習的地方。
回到書的內容,我不是新聞人,但能感覺到柴靜的新聞是她自己找到的一種新聞表達,是自己的我就很欣賞。所以看到這本書中描寫的人和事我感悟《看見》名符其實。
當把這本帶著油墨香的《看見》捧在手心兒里時,首先,書的封面讓我一看便親切得不能自已,作者那恬靜的笑容被一群純樸的笑臉包圍著,一下子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作者開篇直言不諱地表明來自思想深處的觀點:我試著盡可能誠實地寫下這不斷犯錯、不斷,、不斷疑問、不斷重建的事實和因果,一個國家由人構成,一個人也由無數他人構成,你想如何報道一個國家,就要如何報道自己。而從整本書的內容來看,作者的確是在用一個成熟記者的思想和平實的語言,深刻地揭示出人生的真諦。
我天生沒有什么機靈勁兒。這是作者剛到央視工作時,面對男同事們的戲謔而對自己的評價,然后只好呆呆地去倒了幾杯水。類似的鏡頭對每個人來說都感到很真實,因為很多人都經歷過。但隨著在工作崗位上的歷練,和生活中遇到得一些人一些事兒,還有面對各種突發事件時對人性的思考,思想也就漸漸成熟起來,并且能冷靜地面對世間的一切苦難。就像作者在書里說得:像葉子從痛苦的蜷縮中要用力舒展一樣,人也要從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掙脫,這才是活著。這句話似乎給萎靡的人注射了雞血,讓人的精神為之一振!會自然而然地對人生進行觀察、思考、反思和評判。
有人說《看見》這本書的內容除了給人以人生得思考外,作者更多記錄得是自己的成長。這話我覺著挺在理兒。什么是真實?最真實的文字莫過于作者對自己真切的成長記錄,而讓那些處在人生懵懂的人們從這成長的文字中體會和感受到真實的愛與痛,只有在這種愛與痛中激發出來的能量,才叫人生的正能量。其中作者寫了一個去新疆地震采訪的鏡頭:路已經破壞得很厲害,一顛簸,我和巨大的德國搜救犬一起滾倒在廂板上。它一聲不吭,從我的身子底下挪開,把大尾巴抽出來,廂板上一拍,琥珀色的眼睛看著我,等我爬起來了,豎耳擰頭目視遠方。沒有真實的經歷,你怎么能編造得出如此驚心動魄的畫面!
而真正讓人驚心動魄得是關于作者記錄探尋事實真相的非典和汶川地震。負責人看看錄音桿:這個毛茸茸的東西不能進。這是因為錄音桿不能消毒。面對這樣的危險,作者堅定地說:那讓我進去,我可以消毒。看到這里時,作為一個讀者,我的心已經熱血沸騰!雖然沒有作者那種經歷與豪氣,但她無私無謂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在作者對汶川地震的細節描述中,讓人產生更多對生命的珍重和親情的思索。要說誰不怕死亡,那真是睜眼說瞎話,但當每個人在面對死亡來臨時,亦或者說看到那些在災難中,還沒來得及展示人生的美好就死亡后,那種痛心疾首的體會似乎無處渲泄!而作者在書里對人類中人性的解讀,特別是對生活在底層人的關注和敢于為老百姓說話的膽量,剎那間就將讀者的心疏導開來。
讀完這本書,突然對寫作有了新的認識與感悟:有時候一個人的觀點不重要,重要的是寫作千萬不能瞎編,要盡可能地讓我筆寫我心來還原事實真相。作者用記者敏銳的眼睛觀察,從當事人的角度思考,就這樣在平淡中用內斂而樸實的筆觸描述出思想中的正能量!。
我們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如果把每個孩子都能培養成說真話、做真事的人,我們的民族何愁不振興,我們的國家何愁不強大?
有關讀書電影觀后感篇3
每當我翻開《西游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然而,每個人都明白,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游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么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有關讀書電影觀后感篇4
《威尼斯商人》是英國偉大的戲劇家莎士比亞寫的四大喜劇之一。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在威尼斯生活著很多不同經歷,不同品格的商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的名字叫:安東尼奧。他聰明、勤奮、慷慨大方,博得了大家的信任。所以事業發展很快。最近又一批買賣即將成功,這使他萬分高興。
這時,安東尼奧的朋友巴薩尼奧,正匆匆走來,原來他深深的愛上了鮑西婭公主,想去求婚。但他覺得只有自己穿上最好的衣服才能和公主相配,但他現在很貧困,因此只好向安東尼奧借錢。安東尼奧答應了朋友的請求。但他全部的財產都在貨船上,但貨船還沒有到岸。那么只有向夏洛克借錢了。夏洛克是一個心胸狹窄、貪圖小便宜的人,他一直很嫉妒安東尼奧的才華。當他得知安東尼奧要向自己借錢,心中暗暗高興。于是,在條約里寫到:“如不按時還錢,就要從你的身上割下一磅肉。”安東尼奧冒著生命危險答應了。巴薩尼奧和鮑西婭結婚了。但是,一個壞消息傳入了他們的耳中。安東尼奧的船隊沉沒了,夏洛克逼他馬上還錢。但安東尼奧現在一貧如洗。夏洛克把他告上了法庭,準備按條約上說的去做。
在法庭上法官說:“你只能從他身上割下一磅肉,不允許有一滴血,要不然你就是違約。”可夏洛克根本做不到。最后法官判夏洛克敗訴,并把他財產的一半分給安東尼奧,另一半歸國家。事后,安東尼奧才得知那個聰明的法官就是鮑西婭裝扮的.為了救朋友她想出了這個妙計。不久大家得知了一個好消息:安東尼奧的船隊并沒有沉沒,現在已經抵達港口了。我被莎士比亞小說里的每一個情節所感動,也從中感悟到了很多人世間的道理。從安東尼奧、巴薩尼奧、鮑西婭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們都有對朋友真誠、友好的一顆心.為了朋友的幸福,安東尼奧冒著生命危險滿足了朋友的需要,為了讓朋友得到幸福,寧可犧牲自己。
鮑西婭既聰明又善良,她用自己的智慧,換回了朋友的生命。但是一提到夏洛克,我的心頭就充滿了厭惡:他心胸狹窄、貪婪、兇狠,世界上難道還有這么狠毒的人嗎?我覺得讀書可以讓我懂得好多人世間的道理,分清善惡,指引我的未來——做一個善良聰明,有愛心的人。
有關讀書電影觀后感篇5
很榮幸能夠參加今天的讀書交流座談會,和大家共同分享讀書帶給我們的快樂,現就我個人的幾點體會與大家交流探討:
俗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們知道,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于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后于時代。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1、讀書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說,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我們不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里學習,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通過書本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業余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的學到新的東西,擴展新的思路。
2、讀書開闊人的視野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讓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游刃有余。
3、讀書有助于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于己于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脫悲哀和痛苦;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
4.讀書可以使我們增長見識,不出門,便可知天下事.
5.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以前我的寫作能力是很差的,有時給孩子輔導作文都覺得無從下手,于是我有空時就翻翻兒子的作文書,漸漸的感覺我的詞匯就豐富了,給孩子輔導起作文來也就得心應手了。可以說我們是孩子家中的老師,只有我們掌握了豐富的知識,才能很自信的去輔導孩子,才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好老師”。
6.讀書可以使我們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立于不敗之地,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讓你有屬于自己的本領靠自己生存。比如說我們澄合局的趙伯壁、張玉和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全國勞模,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就是因為他們平時喜歡讀書,鉆研業務,善于從書中探索新知識,新技術,經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技術大拿,為礦山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那么面對我公司建設百萬噸礦井目標的即將實現,隨著礦井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必將對我們每個人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認真學習理論業務知識,鉆研新技術,練就一身過硬的技術本領,去適應礦山的發展需要,為礦山盡一份力,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總之,讀書有很多益處,就等有心人去慢慢發現,它能讓你的生活過得更充實,學習到不同的東西,感受世界的不同,讓我們一起融入到書的海洋中去,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礦山的發展做出貢獻!
有關讀書電影觀后感篇6
讀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時間越長,情誼也就越深厚。
——題記
千百年來我們視書為我們的精神食糧。
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從中感受到要珍惜每分每秒的時間,莫讓人生留下遺憾;讀冰心先生的《繁星春水》,明白了世界上最無私的是母愛,最偉大的是母親;讀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懂得了奮斗、拼搏;讀老舍的《駱駝樣子》,學會了堅強,學會了適應。
春游書海!
陽光明媚的日子,坐在書架前,隨手拿幾本書肆意地看,盡情地在書海中遨游,迎著溫暖地春風,體驗著“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的珍貴。惜!
夏品書意!
烈日炎炎的天氣,掙脫懶洋洋的哈欠,手握一本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走到樹蔭下,傾聽著蟬叫、鳥鳴,享受著輕風微拂,細細品味“保爾柯察金”的經歷給予我們的啟示,努力學習他那種奮斗、拼搏的精神。奮!
秋戀書情!
枝枯葉落,大雁南飛,傷感繚繞。輕輕拭去心頭的一絲愁意,取來一本古詩書,怎見得杜甫筆下“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的情景?只有李清照“雁過也,正傷心,”曾是舊相識的悲涼。又怎見得“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只是留戀罷了,有的只是“床前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懷!
冬吟詩句!
雪花紛飛的季節,何必再次拿起書呢?不必留戀春詩了,何不吟一首毛主席的《沁園春雪》,讓眼前展現“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飄雪。”的景色。或拿起那《世說新語》,翻到《詠雪》,體驗“謝道溫”“未若柳絮因風起的。”紛飛,贊!
自古以來,“腹有詩書氣自華”。何不閑暇時刻手持一本書,體驗“春曉秋冬”的韻味,體驗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艱辛,體驗魯迅先生《朝花夕拾》給予我的啟示……
書,知識的源泉!快,讓自己也愛上書吧!
有關讀書電影觀后感篇7
漫畫、卡通、寓言、童話和小人書曾讓我百看不厭,此外,我也喜歡看勵志方面的書,吃過各種版本的“卡耐基”、喝過各種各樣的“雞湯”。眼前這本《誰動了我的奶酪?》似乎綜合了它們所有的口味,著實叫人喜歡。
書中有4個“人物”——兩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里,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固守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幻覺中追憶和抱怨,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后來,唧唧終于沖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并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郁郁寡歡……
“奶酪”自然是個比喻,代表我們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錢、幸福、健康或心靈的安寧等等。
生活在這樣一個快速、多變和危機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面臨著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各種外在的強烈變化和內心的沖突相互作用,使人們在各種變化中茫然無措,先是追問——到底是誰動了“我的奶酪”?然后對新的生活狀況無所適從,不能正確應對并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中,總耽于“失去”的痛苦、“決定”的兩難、“失望”的無奈……那么生活本身就會成為一種障礙。生活的迷宮很大,你會滯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紀漸長,就“懶得變動”,或者是“沒有勇氣和激情”再去變動和追尋。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是一個可愛的故事,輕松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當一位被變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骯臟的鏡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時,《誰動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條白毛巾從容不迫地擦去鏡子上的污跡,讓困惑者真正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
一位詩人說,“今天,全世界都需要安慰”。作者正是迎合了世界性的巨大心理需求,用一個小小的寓言打開了人們的心扉,給人帶來一種內在的勇氣,去直面“軟心理問題”(即醫學病態心理之外的個人心理問題,又叫“正常人的心理問題”)這種每個人都肯定存在的心理障礙。
《誰動了我的奶酪?》告訴我們一個最簡單的應對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掛在脖子上,時刻準備穿上它,在千變萬化的世界里奔跑追尋。
有關讀書電影觀后感篇8
書,就像我們的糧食,你每天都不能缺少它。你可以想象,如果你一天不吃飯,你會變成什么樣。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古人也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對我來說是一大樂趣,我每天都離不開書。
我是一個很貪玩的人。以前,我總不愛讀書,不管媽媽怎樣說我,我都不喜歡讀書。我認為,讀書是人間一大難事,書讀多了,還會變成“書呆子”。所以,為了避免這些麻煩,我可以說對書是憎恨到了極點。有時,被媽媽逼迫,才不得已去捧起書,翻個幾頁就去喝點水或吃點東西。所以,爸媽對我不喜歡看書這個毛病,很是頭疼。
一次,我正在做數學題時,一道題目把我給難住了。我絞盡腦汁地想,卻怎樣也想不出來,這時,我將目光投向了那本《數學題一點通》,看了那道題的解題方法后,我的腦子里立刻有了思路,急忙去做了起來。經過了這件事后,我對書的方法改變了,我開始愛看書了。
開始,我很喜歡讀《綠色童話》和安徒生童話》。我非常能體會《賣火柴的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我還很喜歡那些有情調的小故事。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年級的增高,我不再只看哪些童話故事了,我開始讀一些名著。當我讀到《三國演義》時,我非常欽佩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但當我讀到海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時候,我又想:海倫的眼睛雖然盲了,但她仍然堅持寫作,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這些感動人心的名著,常常使我流淚,我想:只有多讀書,才能體會到書中的情感吧。
“要讀書,讀好書”,冰心奶奶的這句話常常在我耳邊回蕩。是啊,只有多讀書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那么,讓我們一起讀書吧。
有關讀書電影觀后感篇9
假如你只剩下三天的光明,你會做些什么呢?或者只給你三天的光明,你又會做些什么呢?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給我的印象很深刻,看完了后就寫下了這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心得體會。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88個春秋,卻熬過 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這么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里的人,竟然畢業于哈佛大學德吉利夫學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 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創造這一奇跡,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 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要是人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當成最后一 天該有多好啊,那就更能顯示出生命的價值,然而人利用時間和享受時間卻是有限的”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天的話,那這將會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情 啊!三天光明,對于常人來說只是人生中的短暫的一刻。對于雙目失明的海倫來說,卻是可想而不可及的。現實生活中總是有部分人哀嘆命運對于自己的不公,責怨 上天沒有賦予他們聰穎的天資、超人的智慧,讓他們能一舉成名天下知。殊不知現實社會是靠知識才能生存的社會,沒有知識的人是不可能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如 果我們可以好好學習,讓學問把大腦給占據的話,就可以為以后的道路鋪上一層石頭了!讓我們給黑暗的世界帶來光明,給無望的世界帶來希望吧!
海 倫凱勒的三天安排。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首先,我希望長久地凝視我親愛的老師,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龐,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就來到了我面前,為我打開了外面的世界。我將不僅要看到她面龐的輪廓,以便我能夠將它珍藏在我的記憶中,而且還要研究她的容貌, 發現她出自同情心的溫柔和耐心的生動跡象,她正是以此來完成教育我的艱巨任務的。我希望從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難面前站得穩的堅強性格,并且看到她那 經常向我流露的、對于全人類的同情。“
有視覺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跡。我將懷著敬畏之心,仰望壯麗的曙光全景,與此同時,太陽喚醒了沉睡的大地。這一天,我將向世界,向過去和現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類進步的奇觀,那變化無窮的萬古千年。
下一天清晨,我將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尋找新的喜悅,因為我相信,對于那些真正看得見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個永遠重復的新的美景。依據我虛構的奇跡 的期限,這將是我有視覺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將沒有時間花費在遺憾和熱望中,因為有太多的東西要去看。第一天,我奉獻給了我有生命和無生命的朋友。 第二天,向我顯示了人與自然的歷史。今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世界中度過,到為生活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而哪兒能像紐約一樣找得到人們那么多的活動和 那么多的狀況呢?所以城市成了我的目的地。她祈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這個世界,使她熟悉身邊的一切,海倫。凱勒想看到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這卻 只是一個很美很美的夢。
”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正是苦難鑄就了海倫。凱勒堅強的性格。她作為一個盲聾啞的殘疾人卻有著超過常人的健 康心理。她用自己的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達自己對求知的渴望和對人類的真摯熱愛。她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告誡他人,健康的心理是人類成功的最基 本條件,有健康身體而沒有健康心理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的。具有健康心理的人,縱然是身體殘疾也不會抱怨命運的安排,不接受和渴求他人的憐憫,他們 會憑著自我堅強的毅力到達理想的彼岸。
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勇敢寓于靈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強壯的軀體。“這正是對海倫的真實寫照。看過《假 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人應該都知道她的不幸。在一般人眼里,如此不幸的人生,還會有什么收獲呢?然而海倫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不但考上了哈佛大學,而且 一生中寫了14部著作。她還多方奔走,在全美建起了多家慈善機構,辦成了一般健全人也不一定辦得到的事。珍惜現實,才能擁有未來。這就是”珍惜“的價值所 在,也是生活的辯證法。與海倫相比,我們許多人可能都會感到慚愧。因為我們雖然擁有比她健全的身體,卻常常如她所說的那樣,犯那種”有視覺卻看得少“的錯 誤。或為”已失去“的東西痛苦不堪,或為”得不到“的東西百般煩惱,卻偏偏對實實在在”擁有“的東西不知珍惜,不懂得好好把握。
海倫憑著一顆堅強的心,最終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殘志不殘。而自我呢,有著良好的條件,卻缺乏堅韌不撥的毅力。因此,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啟示是:盡力地完成每一件事;要有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