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之墓經典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對影片的看法和感受,從而促進人們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好的螢火蟲之墓經典觀后感是怎樣的?這里給大家提供螢火蟲之墓經典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螢火蟲之墓經典觀后感篇1
影片講述的是一對兄妹,他們倆在殘酷的戰爭時代中失去了父母,從此相依為命,因為在這世界上,他們已沒有了其它的親人,所以他們自力更生,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留下了自己美好的時光。因為妹妹太小,經不起沒有飯吃的日子,后來,妹妹的身子逐漸變得虛弱,最后帶著微笑離開了人世。電影最后是在描述妹妹在山洞屋前天真可愛的樣子,在門前玩耍,和蝴蝶嬉戲著,那純潔的笑容,印在我的心中,我也不得不會流下熱淚。
可見人們對戰爭充滿了多少恐懼,多少人失去了可親可敬的親人,人們渴望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哪怕是一瞬間,他們也死而無憾!
如今,我們的生活好了,同學們被爸爸媽媽當成“掌上明珠”,有的同學們被爺爺奶奶供得像活“菩薩”,但同學們卻生在福中不知福。假如他們離開了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那么他就什么事都不會做,但是劇中的這對兄妹,雖然沒有了疼愛他們的家人,但是,他們卻自力更生,還是在黑暗的環境下,留下了美好的時光。那些被嬌慣的同學們和這對兄妹是個鮮明的對比,與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還不如學學這對兄妹自力更生,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無論我們生在什么樣的家庭里,什么樣的環境下,只要對自己有信心,即使家里非常的貧窮,我們也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祖國的驕傲!
螢火蟲之墓經典觀后感篇2
最近剛刷了一部電影,名叫《螢火蟲之墓》。影片講述了在二戰后期的神戶,因空襲而失去母親被親戚家領養的哥哥清太和4歲的妹妹節子在臨組的(二戰時期為統治當時的人們而設立的機構)統治下,遠離人們,藏在一個洞穴里生活,但因得不到大人的援助而漸漸走向死亡的故事。
看完這部動漫,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雖然沒法兒體會戰火紛爭帶來的悲慘,但影片中的幾處共鳴深深觸動著心弦。
一,作為家中老幺,有個哥哥確實是一種幸福。不管是吃零食還是平時的家務活,對哥哥撒個嬌,總能吃到更多的糖果,總能成功的把家務活甩給哥哥,然后像個大佬一樣,站在凳子上,拿著雞毛撣子,指揮著哥哥干這干那,滿臉驕傲的模樣。影片中的哥哥清太,對妹妹節子情感是真,也讓人感動,寧為太平,莫作亂離人。
第二,小時候家中突遭變故,有很長一段時間,經濟十分困難,家中日常靠著那幾大缸的腌菜蘿卜過活。可是,母親總能在艱苦的日子里給我們帶來簡單的歡樂,有時候是路邊的一束野花,有時候是菜籃子里變出來的大西瓜,有時候是口袋里掏出的小龍人奶糖。
盡管生活困苦,但母親從沒有怨言,也從不奢求別人的幫忙。別人能幫得了一時,但幫不了一世,自食其力永遠是正解。影片中的哥哥,帶上妹妹前去廢棄防空洞進行艱苦生活的時候,附近的那位農民伯伯給予兄妹兩的幫忙也不算少,不僅僅在開始時免費借用了手推車,還給他們贈予了茅草和悉數鮮蔬,且在哥哥多番前來討要食物而萌生出一種厭煩情緒的時候,還作出了“呼吁影片中的哥哥前去生產小組”以及“回到親戚阿姨家”的提議,只可惜倔強的哥哥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明晃晃的又將這一“工作”和“回家”的提議忽略掉,并作出前去另一家討要食材的行動。在那個年代,又哪有人能夠如此慷慨呢?
哥哥攜伴妹妹于廢棄防空洞生活的這幾個月時間,事實上就變成了逐漸將妹妹引領向死亡的不歸旅途。而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照顧好自我,照顧好親人,我們都想做正取,但其實連堅持鍛煉都做不到,怨恨別人和這個世界,獲取別人的仁慈作為生活的支撐是要餓死人的,困難到來,總有人熬可是去,也總有人熬過去,而我們,應當追求做一個有本事的人,起碼有自食其力的本事的人。
螢火蟲之墓經典觀后感篇3
下午和小A一起看了宮崎駿的電影,《千與千尋》、《天空之城》,看得不夠盡興,就隨手搜索了一部格調相近的動漫--《螢火蟲之墓》,這部動漫沒有曲折的劇情,也沒有火爆的看點,卻出乎意料打動了我。
故事的開頭是“__×年×月×日,我死了”. 影片講述了二戰后期,美軍與日軍作戰,在廣島和長崎兩個島上投下原子彈后,一個家庭在整個社會大背景下的凄慘遭遇。清太和節子的母親在爆炸中死去,失去母親的兄妹二人帶著所有的東西去投奔西宮的嬸嬸,然而卻受到嬸嬸的百般奚落,最后忍無可忍,哥哥清太帶著妹妹搬入防空洞住下,為了填飽二人的肚子,哥哥學會了偷東西。
美機來襲,眾人躲進防空洞,清太則進入無人的房子偷東西;夜深人靜,四下無人時,清太則在田間地頭偷蔬菜,不知有多少次,他被人發現后毒打,又被扭送到派出所,但是只要能讓妹妹吃飽,哄妹妹開心,哥哥什么事都愿意做。可妹妹的健康狀況仍是一天不如一天,終于在一天下午,當哥哥滿心歡喜的把母親留下的錢全部取出,買回他們渴望已久的美食時,飽受饑餓折磨的妹妹卻口含西瓜,躺在地上安安靜靜地睡了,再也沒有醒來。
火葬了妹妹小小的尸體,清太心中再無牽掛,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大饑荒仍在肆虐,饑餓和疾病一天天地奪去他的生命,最后在人來人往的車站,骨瘦如柴的清太懷揣著盛有妹妹骨灰的糖果盒,離開了自己的身體,和妹妹手拉著手向遠處走去。
影片中每一個細節的描寫,每一個事件的發生,每一個人物的塑造都細致入微,在平靜的氣息中撥動著我的每一根神經。這里沒有絕對的壞人和好人,清太的嬸嬸,種菜的老農,漠然而行的路人,他們都令人氣憤,但僅是氣憤而已,他們所表現的不過是人的本性,自私、冷漠,雖可恨卻無法稱其為絕對的壞人。
現實就是這樣殘酷,好人在患難中未必總有貴人相助,惡人也未必一定受到懲罰,生活不會在你吃著苦藥時,立刻塞給你一顆糖,這才是真實的生活。 節子是個懂事的孩子,但她仍會在夜里哭鬧,她會把泥團當飯團,她會披著床單瘋玩,她會跟水中的倒影猜拳,她會在不高興時轉動手指,用腳在地上畫圈,她會把彈珠當糖含在嘴里玩……這就是孩子,天真是她的保護傘,苦難無法觸摸她的靈魂。
螢火蟲之墓經典觀后感篇4
《螢火蟲之墓》是一部看過一遍不忍心再看第二遍的杯具電影,影片講述了戰爭受害者孤兒艱難求生的悲傷故事。
日美戰爭期間,敵機狂轟濫炸。14歲的清太背著年幼的妹妹小節到處逃命,躲進防空洞,可是母親卻被炸傷而死。他們二人被迫居住到嬸嬸家。清太瞞著妹妹,說媽媽在醫院。嬸嬸得知清太的母親已死,就給清太的父親寫信要錢,但他的父親沒有回信。嬸嬸嫌棄他們兄妹二人吃閑飯,就越來越苛刻。最終,清太與小節搬到了一個舊防空洞生活。
懂事的清太十分能干,他和活潑可愛的妹妹把防空洞變成了樂園。夜晚,無數螢火蟲漫天飛舞。可是螢火蟲只能存活一個夜晚。清太看見小節在埋死去的螢火蟲,清太問小節:“你在干什么”小節難過地說:“我聽嬸嬸說的,媽媽死了,也是這樣埋得。”他們都哭了。
惡劣的環境使4歲的小節嚴重營養不良,并且起了濕疹,他們沒錢看病買藥。清太聽說當海軍軍官的父親早已經戰死了,他心如刀割,悲痛欲絕。可憐的小節躺在防空洞里餓死了。不久,清太也餓死了。
這部電影十分感人,我悲痛得流出了眼淚。戰爭真是太可惡了,它讓幸福美滿的一家人全部死去。如果沒有戰爭,清太和他的妹妹小節就會像我們一樣無憂無慮的生活。
影片最終,無數螢火蟲在空中飛舞,照亮了夜晚,可愛的小節拉著哥哥的手,歡樂的吃著糖果,漫天的螢火蟲在飛舞,仿佛祝愿他們在天堂找到了幸福。
螢火蟲之墓經典觀后感篇5
最近剛刷了一部電影,名叫《螢火蟲之墓》。影片講述了在二戰后期的神戶,因空襲而失去母親被親戚家領養的哥哥清太和4歲的妹妹節子在臨組的(二戰時期為統治當時的人們而設立的機構)統治下,遠離人們,藏在一個洞穴里生活,但因得不到大人的援助而漸漸走向死亡的故事。
看完這部動漫,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雖然沒法兒體會戰火紛爭帶來的悲慘,但影片中的幾處共鳴深深觸動著心弦。
一,作為家中老幺,有個哥哥確實是一種幸福。不管是吃零食還是平時的家務活,對哥哥撒個嬌,總能吃到更多的糖果,總能成功的把家務活甩給哥哥,然后像個大佬一樣,站在凳子上,拿著雞毛撣子,指揮著哥哥干這干那,滿臉驕傲的模樣。影片中的哥哥清太,對妹妹節子情感是真,也讓人感動,寧為太平,莫作亂離人。
第二,小時候家中突遭變故,有很長一段時間,經濟十分困難,家中日常靠著那幾大缸的腌菜蘿卜過活。可是,母親總能在艱苦的日子里給我們帶來簡單的歡樂,有時候是路邊的一束野花,有時候是菜籃子里變出來的大西瓜,有時候是口袋里掏出的小龍人奶糖。盡管生活困苦,但母親從沒有怨言,也從不奢求別人的幫忙。別人能幫得了一時,但幫不了一世,自食其力永遠是正解。影片中的哥哥,帶上妹妹前去廢棄防空洞進行艱苦生活的時候,附近的那位農民伯伯給予兄妹兩的幫忙也不算少,不僅僅在開始時免費借用了手推車,還給他們贈予了茅草和悉數鮮蔬,且在哥哥多番前來討要食物而萌生出一種厭煩情緒的時候,還作出了“呼吁影片中的哥哥前去生產小組”以及“回到親戚阿姨家”的提議,只可惜倔強的哥哥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明晃晃的又將這一“工作”和“回家”的提議忽略掉,并作出前去另一家討要食材的行動。在那個年代,又哪有人能夠如此慷慨呢?
哥哥攜伴妹妹于廢棄防空洞生活的這幾個月時間,事實上就變成了逐漸將妹妹引領向死亡的不歸旅途。而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照顧好自我,照顧好親人,我們都想做正取,但其實連堅持鍛煉都做不到,怨恨別人和這個世界,獲取別人的仁慈作為生活的支撐是要餓死人的,困難到來,總有人熬可是去,也總有人熬過去,而我們,應當追求做一個有本事的人,起碼有自食其力的本事的人。
螢火蟲之墓經典觀后感篇6
故事一開始在一個荒涼頹敗的小小的車站里,匆匆而過的行人頭也不回的往前走。鏡頭徐徐拉過,一個穿著破敗的人影出現銀幕上,絕望而疲憊的眼神,臟兮兮的臉頰,蓬亂的頭發,傷痕累累的肌膚,卻不停的念著媽媽、節子……
昭和二十年,
九月二十一日的夜晚,
我死了。
銀幕上出現了這些話。我有些怔住了。我想,這不是個平凡的故事。
車站的管理員收拾著他的尸體,嫌惡的搜著他的`口袋,口袋里掉出一個裝水果糖的鐵皮罐子,另一個管理員漫不經心的說扔了吧,于是這個臟兮兮的鐵皮盒子被扔到了夜幕下也臟兮兮的草叢中,驚起一片漫漫螢火蟲……
一向很喜歡宮崎駿的動畫片,淡淡的溫馨,淡淡的感動,久久的回憶。雖沒有激動激昂的情景,卻讓人久久不能忘懷,那一絲一毫的溫暖在觀眾不知不覺的時候卻也早已刻在了心里,等你徹底醒悟時,確是沒有邊際的感動,會為主人公的善良所打動,為那不可言喻的情感所流淚。
這便是成功的電影了吧,只要你一聽到名字便能想起那夭夭桃花林或是漫漫螢火蟲……
一開始看完這部《螢火蟲之墓》總覺的天空都是灰暗的,標準的杯具,情節也不夠精彩,不免稍微有些失望。隨著時間的推移卻發現,再也忘不掉了,每一個情景。真的,是真的,再也忘不掉了,一想起便是微微的苦楚溢滿胸口,卻泛著一點點淡淡的溫馨。
看了這部電影我對日本的態度有所改觀,想罷戰爭真真是無情的,不論哪個國家,人民卻是無辜的。這部電影講述的便是日本與美國打仗的時期作為背景,以相依為命的兄妹兩艱苦度日的故事為資料的。空襲時,大家都躲到防空洞中避難,炮火連綿不絕,一幢又一幢的房屋被摧毀,到處充斥著著哭聲喊聲。炮火過后,到處都是遇難的人民,死前痛苦的表情還未曾變過……
哥哥叫清太,妹妹叫節子。他們活了下來,可他們的媽媽在戰火中再也沒回來。
他們寄人籬下于姨媽家,起初姨媽的態度還能夠,到后面卻越來越惡劣,人的自私與貪欲暴露的淋漓盡致,清太將家中埋藏在地下的食物和衣物都給了姨媽,才換來完全不等的白米飯,每一天只能喝稀稀得咸粥,而姨媽一家卻吃著用清太家東西換來的白米飯做的飯團,妹妹很是不高興,哥哥卻讓妹妹忍耐。半夜妹妹因為想媽媽而做著夢哭鬧著,姨媽狠狠拉開門怒吼著要不要人睡覺了之類的,哥哥還是沒說什么,只是帶著妹妹到屋外散步,看看漫漫螢火蟲。最終一天清太也忍不下去了,帶著妹妹搬出了姨媽家,住在了破舊的防空洞中,過著自由的的生活。可好景不長,妹妹的身體一天比一天虛弱,身上長出了痱子一般的的疹,看著連走路都成問題的妹妹病成這樣,哥哥立刻帶妹妹去了醫院,可醫生只是不耐煩的說了聲是由于營養不良造成的就打發他走了。
我想,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戰爭造成的,原本有些富裕的清太家,因為戰爭,一切的幸福都化為泡影,無影無蹤。因為電影最終,節子也死了。
她手中拿著還未吃過的一塊西瓜,安靜的死去了。我想,她是再沒力氣去吃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戰爭,有戰爭的地方就有杯具。期望這個世界再不要有戰爭,再不要有杯具了。
抹抹眼角,不知什么時候已經醞釀好的眼淚,滑落了下來。
放映到最終的最終,還是那一片漫漫的螢火蟲,和牽手而去的兄妹倆……
螢火蟲之墓經典觀后感篇7
午時和小A一齊看了宮崎駿的電影,《千與千尋》、《天空之城》,看得不夠盡興,就隨手搜索了一部格調相近的動漫--《螢火蟲的墳墓》,這部動漫沒有曲折的劇情,也沒有火爆的看點,卻出乎意料打動了我。
影片講述了二戰后期,美軍與日軍作戰,在廣島和長崎兩個島上投下原子彈后,一個家庭在整個社會大背景下的凄慘遭遇。清太和節子的母親在爆炸中死去,失去母親的兄妹二人帶著所有的東西去投奔西宮的嬸嬸,然而卻受到嬸嬸的百般奚落,最終忍無可忍,哥哥清太帶著妹妹搬入防空洞住下,為了填飽二人的肚子,哥哥學會了偷東西。美機來襲,眾人躲進防空洞,清太則進入無人的房子偷東西;夜深人靜,四下無人時,清太則在田間地頭偷蔬菜,不知有多少次,他被人發現后毒打,又被扭送到派出所,可是只要能讓妹妹吃飽,哄妹妹開心,哥哥什么事都愿意做。
可妹妹的健康狀況仍是一天不如一天,最終在一天午時,當哥哥滿心歡喜的把母親留下的錢全部取出,買回他們渴望已久的美食時,飽受饑餓折磨的妹妹卻口含西瓜,躺在地上安安靜靜地睡了,再也沒有醒來。火葬了妹妹小小的尸體,清太心中再無牽掛,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大饑荒仍在肆虐,饑餓和疾病一天天地奪去他的生命,最終在人來人往的車站,骨瘦如柴的清太懷揣著盛有妹妹骨灰的糖果盒,離開了自我的身體,和妹妹手拉著手向遠處走去。
影片中每一個細節的描述,每一個事件的發生,每一個人物的塑造都細致入微,在平靜的氣息中撥動著我的每一根神經。那里沒有絕對的壞人和好人,清太的嬸嬸,種菜的老農,漠然而行的路人,他們都令人氣憤,但僅是氣憤而已,他們所表現的可是是人的本性,自私、冷漠,雖可恨卻無法稱其為絕對的壞人。現實就是這樣殘酷,好人在患難中未必總有貴人相助,惡人也未必必須受到懲罰,生活不會在你吃著苦藥時,立刻塞給你一顆糖,這才是真實的生活。
節子是個懂事的孩子,但她仍會在夜里哭鬧,她會把泥團當飯團,她會披著床單瘋玩,她會跟水中的倒影猜拳,她會在不高興時轉動手指,用腳在地上畫圈,她會把彈珠當糖含在嘴里玩……這就是孩子,天真是她的保護傘,苦難無法觸摸她的靈魂。
螢火蟲之墓經典觀后感篇8
同樣,深受戰爭之苦的一個家庭,也因此受到傷害,并且家破人亡。這就是本篇觀后感所要講述的電影——《螢火蟲之墓》。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家庭因為戰爭,家破人亡的故事。采用了倒敘的方式,由一個男孩的尸體延伸他的回憶。先是母親去世,接著受到姑姑的冷淡,帶著妹妹過艱苦生活。唯一的精神支柱是父親,可就在妹妹生病之時卻得到父親壯烈犧牲的信息。得到噩耗之后,又發現妹妹的病已嚴重到出現幻覺,隨后妹妹也離開了這個少年。孤獨活在世上的他,最后也英年早逝。
一連串的遭遇,一個不幸的家庭,這些悲慘的故事讓我們深感凄涼。在悲痛的同時,我們是否應該做出深思?是什么讓這個家庭遭到如此凄慘的待遇?在戰爭的背后,是老百姓的悲哀,是平民的不得已,是長官的兇狠,是人性的泯滅。千萬百姓的苦衷只能歸到一個點——勝利的必需品。
螢火蟲,是散發著微弱光芒的昆蟲。那微弱的光芒,卻讓人倍感溫暖。這星星點點卻又讓人倍感溫暖的光芒,是希望,是點亮遠方的火種,是激勵勞苦大眾的使者。這百姓的希望,卻被戰爭的殘酷給掩埋。這溫暖人心激勵大眾的光榮使者,就被這樣送進了墳墓。螢火蟲之墓,就是希望之墓。螢火蟲之墓,就是熄滅火種的暴風雨。螢火蟲之墓,就是為領導人們暖人心扉的好領導設計的陷阱!
螢火蟲之墓經典觀后感篇9
《螢火蟲之墓》是講在戰爭時期,有一家人不幸遭到了空襲,結果只有哥哥和妹妹存活了下來。他們無家可歸,只好躲到阿姨家里去。可后來又被趕出了家門,他們倆只好躲到一個山洞里。山洞很黑,晚上,他們去捉螢火蟲,給山洞,照明。可是到了第二天,螢火蟲都死掉了,妹妹很傷心。后來,妹妹因為營養不足,患了一場病,哥哥為了妹妹,花光了家里的錢,為妹妹買有營養的東西吃。沒錢的時候,哥哥甚至跑到別人家里去偷一些蔬菜,為妹妹補充營養。可是這些食物也不能為妹妹補充足夠的營養。過了幾天,妹妹病死在山洞里,哥哥非常傷心,哭了一個晚上。
看了這個故事,我覺得非常感動。哥哥和妹妹在晚上見到螢火蟲,就像見到了在逃脫戰爭的希望。那小小的螢火蟲竟然能發出閃閃的光芒,即使它只有一個晚上的生命,但它也要展現一個希望給哥哥和妹妹。要是沒有戰爭,哥哥和妹妹就不用整天在戰爭的環境中躲來躲去,日子就可以在家里高高興興、平平安安地過下去。可如今戰火的硝煙彌漫,害得哥哥和妹妹成天躲來躲去。我們不要戰爭,不要戰爭的惡魔。我們要和平,要讓我們的.日子像春天的花朵那樣美麗,那樣鮮艷。比起我們,我們的生活比他們幸福多了,要是他們能像我們這樣生存在和平的年代,那么,他們就不會受到這么悲慘的環境,他們還能快快樂樂、幸幸福福地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