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城之戀觀后感150字
寫觀后感不僅可以表達我們對電影的感受和見解,還可以提高我們的個人思考和分析能力。怎樣才能寫好傾城之戀觀后感150字?這里給大家提供傾城之戀觀后感150字,方便大家學習。
傾城之戀觀后感150字篇1
《傾城之戀》早被香港人拍成了電影,我沒有看過,這是值得慶幸的好事:倘若之前先看了電影,看書時腦子里就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閱讀的興趣便減了大半。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較早期的一個中篇,也算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個二十八歲的離過婚的沒落大戶人家的女兒——白流蘇,回到娘家,慘遭哥嫂排擠,卻意外地將其七妹的.相親對象——范柳原奪了過來。流蘇和柳原都是精明的人,他們在感情上錙銖必較,不肯輸對方半步,最后由于香港戰爭的爆發,戰世的混亂才使兩個相對無趣的人成就了婚姻。
白流蘇是相當渴望這場婚姻的,正象蘇青所說:一個離過婚的女人,求歸宿的心態總比求愛情的心來的更切,雖然“取悅柳原是太吃力的事”,但她還是“笑吟吟”的。
相對于白流蘇,我本人更喜歡范柳原,他在某些方面還是表現了較天真的一面的,最使我難忘的他在一天深夜給流蘇打了四次電話,前兩個電話是爭吵的,最后一個電話柳原這樣說:“流蘇,你的窗子里看得見月亮嗎?我這邊,窗子上面吊下一支藤花,擋住了一半,也許是玫瑰,也許不是。”
這在整篇小說里,是難能可貴的浪漫。
小說的尾部很耐人尋味。“四奶奶決定和四爺離婚,眾人都派流蘇的不是,流蘇離了婚再嫁,竟有這樣驚人的成就,難怪旁人要學她的榜樣。”令人莞爾。
掩卷之余,我更驚嘆作者的成熟與事故。寫這部小說時,張愛玲只有二十三歲,難以置信!何以一個二十三歲的女子,竟有著如此老辣和冷酷的筆觸!難怪有人說,張愛玲是一個天才,是一個空前絕后的女作家。
不難看出,張愛玲的小說充滿著小資情調和危險意味,王安憶曾說:張愛玲是虛無的。我在讀張的小說時,更多的體會是現實的蒼涼和生命的疑問。
一個浪漫主義者讀張愛玲的小說,將會是一種極其痛苦的折磨:因為要承受從夢想的巔峰跌落至現實底谷的打擊。
于是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傾城之戀觀后感150字篇2
20--年5月6日,寫完論文初稿的我終于有時間再讀了一遍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書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蘇因為被前夫虐待而離婚,帶了財產回到娘家。娘家人因為貪圖她的財產便收留了她,直到娘家人把她的錢都拿去炒股票輸掉以后便開始嫌棄她,用冷言冷語攻擊她。張愛玲說“一個女人如果得不到異性的喜歡,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這是女人們賤的地方。”那個時代的女人被視為男人的附屬品,就連女人自身也是這么想的,正如白流蘇的四嫂不滿她的丈夫嗜賭,但也不敢離婚,因為她看到了白流蘇離婚的下場,可是她并無同情心,自己不敢離婚便對敢于離婚的白流蘇冷言相向。白流蘇因此在家中變得崩潰,但因徐太太的一番話讓她認識到自己還并不老,還有好好重新生活的希望。
白流蘇的命運也因徐太太的出現而發生轉機,徐太太本想給年齡不小卻仍待字閨中的七丫頭介紹對象,這個對象正是男主人公范柳原。他是商賈在英國的私生子,回國繼承了家產。在常人眼中性格古怪的范柳原并沒有看上七丫頭,反而看上了同去的白流蘇。他看中了白流蘇的冰清玉潔與挑逗性,冰清玉潔是對于其他人,富于挑逗性則只是對他自己。在他眼中,這是一個好情人的標準,因此,他托徐太太借故把白流蘇帶到香港,自己也偷偷去了香港。
白流蘇在去香港之前便疑心這是范柳原的詭計,但她決定拿自己的命運賭一賭。到了香港見到了范柳原,自然知道了這是范柳原的安排,但故意裝作不知道,不愿失了身份,跌了身價。在香港的這段時間,范柳原想辦法和白流蘇一同出入,讓別人誤認為他們已成夫妻,甚至消息傳到了上海的白公館,目的就是要白流蘇不得不向流言妥協,乖乖做他的情人。可白流蘇偏偏頂住流言,離開范柳原回到了上海。她覺得范柳原只要還沒得到她便有可能再回來找她,這樣便有了更優的議和條件,就有可能靠婚姻抓住范柳原。
不出白流蘇所愿,范柳原果然又請白流蘇到了香港,這一次,他們第一次接了吻。之前那么多次合適的場景、合適的情調,他們都沒有邁出那一步,都是為了對自己更有利。這一次的重聚只有一個禮拜,范柳原便要出海到英國。不曾想到,香港發生了戰爭,范柳原經歷一番周折來接白流蘇到了淺水灣,在那里他們共同躲避槍林彈雨,直面死亡的威脅。在死亡面前,那些如意算盤打得都毫無意義。他們在不能選擇的事情面前決定了可以他們可以選擇的事情——他們結婚了。正所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傾城之戀觀后感150字篇3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看小說,不過比較喜歡看言情小說,我喜歡跟著筆者去經歷主任給的那些愛恨情仇,體驗他們的喜怒哀樂。看到主人公快樂,我會比他們更快樂,看到他們難過,我會比他們更難過。沉浸在那些美麗的愛情故事里,自己也會變得很快樂。
初看《傾城之戀》是初二的時候,那個時候剛剛開始迷小說。那個時候看《傾城之戀》什么都不是很懂,就只是看故事,只知道女主角是白流蘇,男主角是范柳原,白流蘇是個離了婚的女人,她在守舊的白公館里沒有地位,后來為了替自己爭一口氣,白流蘇便搶走了原先要介紹給妹妹的范柳原,后來兩人在一起,可是他們對愛情抱持著不同的看法,在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時,因為戰爭踏上婚姻這條路。之后隨著年齡增長,慢慢的懂得了很多,后來了又看了幾遍這本書,也漸漸的看到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東西。
關于這篇文章有幾個部份我先講一下:像白公館代表的是舊日的一切,包括生活方式。像書一開始就有提到像他們的時鐘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從這邊就可以看出來它是一種很守舊、很舊日的。跟當時的中國其實是很像的!另外,張愛玲在描寫男女感情是很含蓄美感的,和現在的文學所描寫的是差異很大的,例如像在描寫范柳原的動心時,讀后感《傾城之戀讀后感500字》。從三奶奶講的話可以看的出來:三奶奶嘆了口氣道:“跳了一次說是敷衍人家的面子,還跳第二次第三次!”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說范柳原對白流蘇有一見鐘情的感覺,我跟你跳了一次舞還會想跟你跳第二次第三次,就表示我對你其實是有感覺的。這種寫法多么的含蓄,一個“愛”字都沒有提到,可是,從一些事件的敘述卻可以描寫出人心中感情最細膩的部份,真的是很令人佩服!
傾城之戀觀后感150字篇4
有人說張愛玲的小說除了《傾城之戀》以外,都是杯具的結尾。在我看來,《傾城之戀》雖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緣,但實則以世俗的表象虛掩了真正的悲涼,越發比杯具更像杯具。
白流蘇,一個離過婚的女生。在那個曖昧的時代和同樣曖昧的舊上海,離婚是要受道德譴責的。而白公館無疑屬于守舊的那一派,“他們家用的是老鐘,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離了婚的白流蘇,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應錢財盤剝凈盡之后,她的存在無疑成了拖累和剩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生的懷抱以外,恐怕再無其他了。
范柳原,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加上生活的紙醉金迷,便把“女生看成他腳底下的泥”。感情和婚姻原是他不堅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內心深處是渴望安穩的。
感情總是發生在自私的男生和自私的女生之間。就這樣,兩個各懷鬼胎的人遇到一處,展開了一場相互試探的感情攻防戰。白流蘇的目的顯而易見,她期望他能承諾她一紙婚姻。一個男生。而柳指望的是那個安穩于是兩人各自為了捍衛那一點自由或者追逐物質上的算計,相互不妥協。當最后有一天,精神上追求再尋不到現實的依托時,兩個人方始彼此親近。
在連續的試探之后,流蘇沒有尋到半點進展,索性有些氣急敗壞,遂惱了起來:“你干脆說不結婚,完了!還繞得大彎子!什么做不了主?連我這樣守舊的人家,也還說‘初嫁從親,再嫁從身’哩!你這樣無拘無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誰替你做主?”之后更是賭氣狠下心來從香港輾轉回到上海。家里是早容不下她的,這次又加上了“淫蕩”的惡名。可見她不惜為爭取婚姻冒了極大的險。此時,心跡更是表露無疑,思忖再尋個職業,也怕自貶了身價,被柳原瞧不起,“否則他更有了借口。拒絕和她結婚了。”權衡的結果是:“無論如何得忍些時”。這是在和自己打賭。她并不見得有多大勝算的把握。如果柳原還再來找她,就算贏了一步,這是她此時的底線。果然,過了些時日,香港來了電報。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許多,也將自己放開了些,同他上了床,雖然不見得是主動,但也并沒有拒絕。然而,此時,“他們還是兩個不相干的人,兩個世界的人”。
人說“若能以婚姻的形式理解一個女生,心里必定會沉潛下來很多東西”,也許這就是白流蘇期翼的那一點點“真”。
在《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只是一個生長在大家庭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女子。她離了婚,在一個特定的機會下結識了范柳原。我一向很喜愛這段話:“在日常世界里,他們間存在一場征服的戰爭,他們內心明爭暗斗。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她只喜愛他用更優厚的條件前來議和。但是在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誰知道是什么因,什么果?誰知道呢,也許就是正因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也許流蘇是幸運的,一場陷落讓她等到了一個男生,一段婚姻。然而這終究是偶然的,正如張愛玲所說“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么圓滿的收場。”一個女生,把命運當作賭注,想來沒有什么比這更可悲的了。
傾城之戀觀后感150字篇5
“上海為了“節省天光”,將所有的時鐘都撥快了一個小時,然而白公館里說:“我們用的是老鐘。”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流蘇在這樣的老鐘下, 本也是安安靜靜過活的, 可惜只過也過不去, 于是只好傾城…
我說, 我向來景仰寫字的女子, 因為只有女子, 才知道怎樣寫女子. 或許雪芹是個例外, 或者還有別的, 但我依舊執拗地習慣從女人的文字中, 去尋找屬于女人的靈魂, 才氣, 智慧, 善良, 包容, 炫耀, 做作…只有女人才懂女人矯情矜持的小伎倆, 或是若即若離的小把戲, 或是僅僅是滿足一下虛榮欲|望的小動作. 男人說一句話做一件事, 果決到不過是眨眼間, 女人心里已彎彎繞繞了不止九曲十環…
流蘇與范柳原的拉鋸戰, 贏得是流蘇, 贏得很險. 如果不是那一次適時的轟炸, 失之毫厘, 謬的也就沒有了邊. 流蘇心思細密, 就算扔在大清后宮里, 也是個配的上戲的角色, 可惜偏偏遇上一個耐得下性子, 陪她玩心理戰的人. 也是幸運, 如果沒有這個有意思的對手, 流蘇這輩子, 恐怕也就遇不上什么有意思的事了. 一輩子受點小氣, 安心被老鐘敲打著, 做她的碧玉去了. 但恐怕她出場跳舞那一刻起, 她是明白了, 就連碧玉也沒得做, 又何妨放手一博呢. 不成功, 便成仁, 女人的賭注, 無關家國, 都下在感情上了.
何況, 女人的勝, 即使勝了, 也沒有那么光明英武, 勝便勝了, 不必聲張. 日子長了, 柳原也難免覺得撿了個便宜, 當時是非, 也便不那么重要, 俏皮話自是要放到外面說, 家里有個不惹人厭的賢妻, “也宜墻角也宜盆”, 未必不是快意.
所以, 愛玲寫出的勝利, 細嚼嚼, 發現原來有苦澀的滋味. 之前不信如她這樣高傲,感情看的這樣透徹的人會因為胡蘭成而”低到塵埃里去”, 現在信了—薇龍在對喬琪喬說:”我跟她們不是一樣的嗎”的時候, 臉上是沒有表情的.
哀莫大于心死.
就算是錯覺, 抓住那么一點點的希望, 又何必求全責備?
傾城之戀觀后感150字篇6
張愛玲的書適合一個人的時候看看品味,給自己一壺熱氣騰騰的茉莉花茶,在點上一盤檀香,悠悠的翻開書,一行一行的細讀。
這是第一次看傾城之戀,一目十行,只略了一個大概,理順了故事的梗概,如果你現在叫我說出個人名也許我會想很久,可你提起也許我會記得這個故事,這個主人公。
看完最后一個故事是在春分,下著雨,因為才看完的原因我現在還記得這場景,只是忘了這題目是什么了,霓喜,其實是一個很美的名字,當然女主本身應該也是一個吸引人的美人兒,只是落得最后的結局無非是為了生存,人的出生好壞無論是在以前還是在現在其實都受著不公等的對待,只不過現在沒那么嚴重而已,霓喜也不過是為了生存,她想要的就只有一個家,一個溫馨的家,從小沒受過家的溫暖,但內心卻無比向往著一個家,老公,孩子,一家子的其樂融融。可正因為身份,是她無法有一個安定的家,男人只當她是一個被買來的小丫頭,說情,也許動過,可收了受了身份的隔閡,終究無法娶她,一個女人,如果生了孩子沒有一個光明的身份,難免不了受到外人的斜眼,這才導致了霓喜悲哀的一生。
也許有些人覺得霓喜前后跟了幾個男人,會很蕩。可是每一段情她也都有過真情的時候呀,只不過這真情最后都被金錢的誘惑所打壓,好的生活好的壞境誰不喜歡,只不過太癡迷于金錢也不會過的太好,因為你的眼里除了金錢就沒有任何東西,包括最開始的向往與幸福。
傾城之戀的每一篇都不是完美的結局,也許跟她自身的經歷有關,可正因為這不完美才使我們這些讀者看著心疼,但這也從另一方面體現了現實,現實不過如此。
一盞茶的時間很快,但這一本書,是需要反復閱讀,才能悟出更多的道理。
傾城之戀觀后感150字篇7
有人說張愛玲的小說除了《傾城之戀》以外,都是悲劇的結尾,在我看來,《傾城之戀》雖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緣,但實則以世俗的表象虛掩了真正的悲涼,越發比悲劇更像悲劇。
白流蘇,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在那個曖昧的時代和同樣曖昧的舊上海,離婚是要受道德譴責的。而白公館無疑屬于守舊的那一派,“他們家用的是老鐘,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離了婚的白流蘇,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應錢財盤剝凈盡之后,她的存在無疑成了拖累和多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人的懷抱以外,恐怕再無其他了。
范柳原,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加上生活的紙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腳底下的泥”。愛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內心深處是渴望安穩的。
愛情總是發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間。就這樣,兩個各懷鬼胎的人遇到一處,展開了一場相互試探的愛情攻防戰。白流蘇的目的顯而易見,她希望他能承諾她一紙婚姻。一個男人。而柳指望的是那個安穩于是兩人各自為了捍衛那一點自由或者追逐物質上的算計,相互不妥協。當終于有一天,精神上追求再尋不到現實的依托時,兩個人方始彼此親近。
在連續的試探之后,流蘇沒有尋到半點進展,索性有些氣急敗壞,遂惱了起來:“你干脆說不結婚,完了!還繞得大彎子!什么做不了主?連我這樣守舊的人家,也還說‘初嫁從親,再嫁從身’哩!你這樣無拘無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誰替你做主?”接著更是賭氣狠下心來從香港輾轉回到上海。家里是早容不下她的,這次又加上了“淫”的惡名。可見她不惜為爭取婚姻冒了極大的險。此時,心跡更是表露無疑,思忖再尋個職業,也怕自貶了身價,被柳原瞧不起,“否則他更有了借口。拒絕和她結婚了。”權衡的結果是:“無論如何得忍些時”。這是在和自己打賭。她并不見得有多大勝算的把握。如果柳原還再來找她,就算贏了一步,這是她此時的底線。果然,過了些時日,香港來了電報。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許多,也將自己放開了些,同他上了床,雖然不見得是主動,但也并沒有拒絕。然而,此時,“他們還是兩個不相干的人,兩個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