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后感青山處處埋忠骨
通過寫觀后感,觀眾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影片的特點和意義,同時也可以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情感和態度。這里分享一些觀后感青山處處埋忠骨下載,供大家寫觀后感青山處處埋忠骨參考。
觀后感青山處處埋忠骨篇1
有個富有智慧的長者,曾經領導紅軍勝利完成了二萬五千里長征,他就是毛澤東主席。今天,讀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一文后,我又看到了毛主席作為父親的另一面。
毛澤東讓彭德懷帶著軍隊去抗美援朝,誰料想兒子毛岸英在朝鮮戰場上光榮犧牲。毛主席十分悲痛。他的面前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將兒子的遺體運回國,另一個是將兒子的遺體安葬在朝鮮。安葬在朝鮮是朝鮮人民的意愿。毛主席尊重了朝鮮人民的意愿,盡管他十分想見一見兒子的遺體。
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光榮犧牲了,毛澤東應理所當然地把遺體運回來。可他答應了金日成的請求,把毛岸英安葬在朝鮮。他既然想見兒子的遺體,為什么不運回來呢?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這句詩一下子表達了毛澤東此時的全部心情。是呀!處處都能埋下忠良的骨頭,那就不需把遺體運回來了。
毛澤東主席失去兒子,他也像平常人那樣傷心,那樣難過。可他為什么不一下子哭出來呢?是要保持尊嚴?還是傷心過度哭不出來呢?
毛澤東,一位偉大的共產黨領袖,也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他擁有寬廣的胸懷和常人的情感,令我感到敬佩。
觀后感青山處處埋忠骨篇2
毛主席是我們的偉大領袖,同時,又是一位平凡的父親。當毛主席的愛子毛岸英因抗美援朝戰爭光榮犧牲時,毛主席以極度悲傷的心情和內心的掙扎中做出了艱難的決定:將岸英葬身異國他鄉!毛主席用最常人的情懷,表現力為人的胸懷。
讀了《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我感到了毛主席——這位平凡的付清,他擁有不同于凡人的情懷。他的偉大在于他那博大的胸懷和崇高的境界。他的平凡是因為他像所有的父親一樣眷戀自己的孩子。如果我是毛岸英,我一定會在天上對父親說:“爸爸,您真是一位偉大的主席,我為父親您而驕傲!”毛岸英從小就勤學好問,小時候用自己辛辛苦苦攢的零花錢買了一本字典,并叫它不開口的老師。這本字典他用了十幾年,我們自己也許連買都不會去買。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呀!周全勤奮的毛岸英如毛澤東一樣,熱賣人民,勇敢堅強。我們祖國的花都要像毛岸英叔叔一樣,應為玉碎,不為瓦全。做未來的中流砥柱!
觀后感青山處處埋忠骨篇3
《青山處處埋忠骨》,這是一個讓人感到忠誠的一個題目。一看便想起一座山上種什么不行,竟然埋尸體,如果你這樣想就錯了,埋的是為祖國光榮殉職的戰士們的尸體,為祖國美好未來的發展殉職身亡的犧牲,才配得上忠骨。一開始沒意思,但是后來越讀越有趣。一讀題目就有問題了,什么是忠骨?青山是在什么地方?發生了什么事?里面寫了什么?誰和誰的事?埋的是什么人的尸體?讀了之后我找到了答案!
毛主席在自己的的辦公桌上看見了自己兒子犧牲了的電文稿時,頓時難受了起來,總理說自己的長子毛岸英在自己生病的時候,光榮殉職了。毛澤東很傷心,毛岸英是毛澤東的長子(有人說是吃百家飯長大的毛岸英),也是毛澤東最喜歡的孩子。
如果你是毛澤東你會怎么樣是上毛岸英的尸體運回國還是在朝鮮?
我們要想毛岸英一樣學習!
觀后感青山處處埋忠骨篇4
讀了青山處處埋忠骨的感受是,我們不能以為自己有地位、有錢,就破壞自然規律,戰場要死人,每人都沒有見到自己的子女,毛主席為了不破壞自然定律,也忍心將兒子葬在了朝鮮,并沒有因為自己的地位高,有錢,破壞自己染定律。
青山處處埋忠骨主要講述了:毛澤東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光榮犧牲了,毛澤東驚悉這個噩耗后極度痛苦的心情和對毛岸英遺體是否歸葬的一個抉擇過程中表現了毛澤東常人的人情感,超人的胸懷,也表現出毛澤東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還表現出毛澤東對兒子毛岸英遺體安葬問題的態度,即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將兒子葬于朝鮮,充分顯示了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青山處處埋忠骨,毛澤東就是不因為自己地位高,自己有錢就破壞了自然定律,毛澤東就是想到了別的孩子們死后,家長都沒見,就搞特殊話。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為大大,我們也要向毛澤東一樣,不搞特殊化,不論地位和錢財,要看自然規律。
觀后感青山處處埋忠骨篇5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我感受頗深。傷心之余,我更敬佩毛主席那寬廣的胸懷。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在朝鮮戰場上,毛主席的愛子毛岸英為了取回作戰圖,被敵人的汽油彈擊中光榮犧牲。噩耗傳來,主席悲痛欲絕。毛主席本來可以把愛子的遺體運回國,可是考慮到朝鮮金日成首相的請求,他毅然決然地在電報上寫下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批示。
當讀到毛主席因為失去愛子“整整一天沒說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著煙”時,我的淚水奪眶而出,深深地感受到了主席作為常人對自己兒子的愛。
當讀到“秘書將電報記錄稿交主席簽字的一瞬間,主席下意識地躊躇了一會兒,那神情分明在說,岸英難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這段話時,我能讀出毛主席不愿意相信兒子已經不在人世了,為父子不能再相見了而傷心痛苦。
主席有常人的愛子情感,更有偉人的寬廣胸懷。兒子死了,他當然很悲痛,但作為一位國家領袖,他必須從大局考慮,做出了將兒子葬于朝鮮的艱難決定。
毛主席不搞特殊的例子也有很多,如:毛主席很愛他的小女兒,可沒有因此放松對女兒的嚴格要求。小女兒上大學時也跟平常的學生一樣上下學擠公共汽車,從不坐小轎車。
我很敬佩毛主席的這種精神。我要像他一樣,做一個胸懷寬廣的人!
觀后感青山處處埋忠骨篇6
讀了這篇《青山處處埋忠骨》讓我感受到了偉人毛澤東的博大胸懷。
抗美援朝戰爭剛剛開始,毛岸英就報名參戰了。1950年11月25日美軍轟炸機出現在志愿軍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幾十枚凝固汽油彈,致使毛岸英光榮殉職。毛澤東知道了這個不幸的消息后非常痛苦。毛主席想,活著不能相見,那就見見遺體吧。但是毛澤東最后還是尊重了朝鮮人民的意愿,在電文稿上寫下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批示。
有人說:晚年喪子是人生三大悲痛之一。毛澤東晚年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一定是非常悲痛,他身為國家主席,完全可以把孩子葬在中國。但是他想到了朝鮮人民的感情,于是忍痛割愛將毛岸英葬在了朝鮮。毛岸英既然把整個身心都獻給了祖國,至于死后是否回到家安葬,那倒無需考慮,即使葬于異國的土地又怎么了?
如今,我想到毛岸英的烈士墓,就想起了毛澤東那寬廣博大的偉人胸懷。
觀后感青山處處埋忠骨篇7
今天,王老師帶我們學習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課,然而,我的心情卻無法平靜,這篇文章給了我太多感受,以及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奔赴朝鮮,抗美援朝的故事。毛主席日夜盼望著兒子勝利歸來。而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鮮戰場上光榮的犧牲了,周恩來總理在第一時間收到消息后,并沒有馬上告訴主席,因為當時主席正在感冒。知道1951年,毛主席才知道實情。不過,他卻說道:“打仗總要死人的。”然而,當天晚上,毛主席的淚水就打濕了整個枕巾,還打下了一副字帶: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換。從這不難看出毛主席有多么悲痛。
毛主席已經是年過半百的老人啊!對于岸英同志的犧牲他該是有多么的傷心和難過啊!毛主席雖然沒在眾人面前傷心,但他卻在床前默默流淚,這些舉動都可以證明毛主席是一個慈愛的父親啊!既然毛主席那么愛自己的兒子,為什么,還要讓自己的兒子上朝鮮戰場呢?因為主席心中有一個堅定:光讓別人的兒子上戰場,不讓自己的兒子去,那還算什么主席?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雖然沒有戰爭,但這和平的生活是用毛岸英和那些無名先烈的生命和鮮血換取的,我們應當珍惜現在的生活和美好光陰。
《青山處處埋忠骨》這課給我的感受還不僅這些,但是,我希望,希望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毛岸英的愛國主義精神,也應該有熱愛家人的品質。
觀后感青山處處埋忠骨篇8
合上書,我閉上眼睛。心情遲遲不能平靜。此時我又了解了一位中華人民而犧牲的英雄:毛岸英。
事情是這樣的:毛岸英在指揮部取作戰圖時不幸被汽油彈擊中致死。當父親毛澤東知道時,心情悲痛到了極點,想把毛岸英接回國,但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毅然決定把毛岸英葬在朝鮮。
文中有幾句話讓我感受深刻:從收到這封電報起,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一支地吸著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次,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我體會到:毛主席心情悲痛,心里只想之岸英,茶飯不思。一個人在發呆,忘記了身邊得一切只想讓岸英回到自己身邊。內心受到了重大的打擊。
還有就是:“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喃喃著。說明主席十分想念岸英,心中如似風浪中行駛的小船不能平靜。心如刀割,想用呼喚喚回自己最心愛的長子。
主席下意識地躊(chóu)躇(chú)了一會兒,那神情分明在說,岸英難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示意秘書將電報稿放在上面。這句話寫出了主席仍不接受岸英死亡的現實仍相信自己的兒子還活著。
然而,這種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說道:“我的兒子死了,我當然很悲痛,可是,戰爭嘛(mā),總是要死人的。朝鮮戰場上有我們多少優秀兒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父母難道就不悲痛嗎?他們就不想再見一見兒子的遺容嗎?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著句話突出了主席寬大的胸襟,把自己置身在普通人位置上,有著常人的情感,偉人的胸懷。
主席一切從大局出發,讓我深有感觸,讓我明白了主席寬大的胸襟。不因為自己是主就為自己開通一條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