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的觀后感
寫觀后感不僅可以提高你的文化素養,也可以為你的生活帶來更多的樂趣和享受。想知道如何寫出優秀的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的觀后感嗎?這里為大家分享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的觀后感,快來學習吧!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的觀后感篇1
“感動中國”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感受到親情的可貴,生活的美好,在自己心中培植了一種感恩情感,向身邊的人發出真誠的問候和微笑,幫助我民們樹立了真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了我們自強自立的意識,增強了社會責任感,提升了我們的思想素質。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到處洋溢著喜慶和歡樂,學校也給了我們許多吃的,我邊看“感動中國”的電視,邊吃零食。電視里有許多悲慘動人的情節,但是最令我感動的還是參加救援隊的那位叔叔-----武文斌。
災難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人類的靈魂;災難是一把尺子,量出了生命的寬度和厚度。四川汶川8級大地震,象瘋狂的惡魔,瞬間奪取了8萬多人的生命,吞噬了無數的房屋。面對這樣的災難,20歲,30歲……在這些父母的眼里都是一些稚嫩的孩子,可他們卻表現出常人所發揮不出的力量,武文斌就是其中一個。
地震發生前不久的一段時間,武文斌剛進部隊。地震發生時,部隊才讓武文斌參加救援隊。出發時,他與部隊戰士眾志成城,參加到救援隊中。到了目的地,他為了救別人,嘴里吐出了鮮血,但他還要堅持去救人,最后他病故了。通過觀看《感動中國》,我感受到面對躲不過的災害,我們悲痛,我們哀傷,可是我們更在災難中奮起。我們心手相連,我們眾志成城。那每一次落淚,每一次微笑,每一縷關注,都是抗擊災害的無窮力量。那災害中的堅毅,悲痛中的自持、危難中的凜然向前,永遠鐫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激勵著每一個中國人……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的觀后感篇2
我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獲獎者,有為了國家核潛艇研制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為親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著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么大的正能量。觀后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跡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著。
看著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跡介紹,看后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跡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舍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么,她的一生都在為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跡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斗,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的觀后感篇3
2月__日晚,“20__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已故的都安瑤族自治縣高中原校長莫振高,與屠呦呦、郎平等10人一道當選。“校長爸爸”在感動都安、感動廣西之后,感動了整個中國。
莫振高生前用他微薄的工資,以及向社會各界募捐的3000多萬元善款,資助近兩萬名貧困生圓了上學夢,被學生們親切稱為“校長爸爸”。2015年3月9日,59歲的莫振高因病去世。
莫振高逝世后,自治區黨委追授他為“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下發通知要求全區黨員干部向他學習。將他的事跡作為全區“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重大典型,舉辦主題情景報告會,并在全區部分設區市、高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巡回報告。莫振高還先后獲得了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第三屆廣西道德模范、2015廣西公民楷模新聞人物特別獎等榮譽。
當晚,在都安、在河池市各縣(市、區),眾多干部群眾自發收看頒獎盛典,再次被莫振高感動。
都安高中的許多師生,回到學校收看頒獎慶典。當莫振高的紀錄片播出時,那熟悉的身影出現在熒屏上、熟悉的聲音又響起,不少師生潸然淚下。高三390(甲)班學生吳帥霖對莫振高的最深印象,就是每天早晨總站在教學樓前,讓學生們快點進教室。吳帥霖說:“就像一個父親催促孩子上學一樣。我一定會努力學習,爭取今年高考拿到好成績。”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的觀后感篇4
我最喜歡的電視欄目是《感動中國》,每當聽到那感人肺腑的事跡,每當看到那奮不顧身的壯舉,我的心靈就接受著一次又一次的洗禮,其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一個老人的故事。
他,耄耋之年,以拾荒為生;他,省吃儉用,只為獻出愛心;他,幾十年來資助了百十余名貧困學生,捐款十余萬元;他,隱瞞身世,不求回報;他就是感動中國20_年度獲獎者之一——劉盛蘭。
劉盛蘭爺爺今年92歲,曾是一位工廠工人,月收入只有300元,卻從中捐出六分之一給了貧困學生。可是不久,工廠倒閉了,他失去了工作以撿垃圾為生,盡管生活困苦,但他從沒有停止過對貧困學生的資助,10塊,20塊,30塊,無論省下多少,他總是寄出去。可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一場大火使他失去了在城市的安身之所,他只能回到自己的老家,廢品難賣,為了繼續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他只能從自己的生活費里掏。
一位平凡的老人卻擁有著這樣高尚的心靈,使我深深震撼了:沒有經濟收入,自己都吃不飽穿不暖,但心里想的任是那些學生,幾十年如一日的節省就是為了能讓更多的孩子上學,捐出去100,留給自己的只有10塊,這讓每個人都不得不落淚。,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陳雨露說:“走過古稀。老人沒有更多的言語,獨以無聲的行動,詮釋著對教育的深刻理解。”是啊,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如果像劉盛蘭爺爺那樣充滿無私的愛,做一輩子好事卻無比艱難。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的觀后感篇5
28年運動生涯,徐夢桃第一次奪得冬奧會冠軍,也是中國在該項目上的第一枚奧運金牌,為了這個第一,四次出征,淚灑冬奧。兒時狂言成為追夢之旅,因熱愛而堅持,因夢想而堅定。
1994年,四歲的徐夢桃開始學習體操,12歲時轉學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短短幾年,她的成績突飛猛進,先后收獲了自己的第一個全國冠軍賽冠軍、首個世界新人獎杯、中國第一個世青賽冠軍。
19歲的徐夢桃首次出戰冬奧會,決賽最后一跳,她選擇了難度最高的動作,雖然失誤了,卻讓所有人對她未來可期。這一刻的淚水,更多的是不甘心。
滑行、加速、起跳、空中轉體,整個運動過程不超過10秒鐘。每一個完美動作的背后,都潛藏著巨大的風險,尤其是對于女子三周臺運動員來說,每一跳都充滿挑戰。
此時的徐夢桃已經蟬聯了兩個賽季世界杯總冠軍,同時擁有世界第一的難度動作,總積分排名世界第一。
索契冬奧會,徐夢桃為奪金而來。因為落地時出現一個小失誤,徐夢桃與夢想失之交臂,摘得銀牌,淚水遮不住決心再次沖金的堅定眼神。
平昌冬奧會失利后,徐夢桃做了兩條腿的半月板手術,至今膝蓋里還有兩個鋼釘。
時間來到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年過30的徐夢桃第四次站上冬奧會女子決賽的出發臺,在她之前出發的國外選手剛剛刷新了場上最高分——令人窒息的壓力再度襲來。
無悔追夢,放手一搏!徐夢桃果斷選擇將最后一跳難度拉滿。那一天,又是大風、低溫,但她最終完美落地,不負期望,為中國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實現了冬奧金牌“零”的突破!
奪冠后,徐夢桃身披國旗、淚流滿面,在風雪中豪邁吶喊。這是激動人心的淚,是實現夢想的淚,一路拼搏,永不放棄,徐夢桃終于站上了冬奧會的最高領獎臺,創造了歷史。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的觀后感篇6
昨天,學校里組織我們去看“20_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其中,我對其中三人的映象十分深刻。
第一個,是好醫生吳孟平。對他的感動,源于他作為一個醫生要擁有的''醫者人心"。他的頌獎詞,是;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張手術臺,到今天也沒有離。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膽,依然精準,心中一團火,守著誓言,從為熄滅。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馬,要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過河。
是呀!他都九十歲了,卻仍在手術臺前忙碌,設生處地為病人著想,全心全力拯救病人的生命。他要求醫生用最簡單,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為病人治療。雖然這些,僅僅是最基本的醫生的守則呀。不過,現在能有幾個醫生能做到這點呢?對病人冷言冷語,開藥能貴則貴,真不知道他們的良心去哪兒了。
我又想起吳孟超的話:“作為醫生,沒有能力為病人治病,是一種遺憾。”這才是真正的醫者啊!
另一位,是張平宜。她是一個臺灣人,卻拋棄年薪百萬的工作,來到海峽另一邊深處——大營盤麻風村,只為履行自己的承諾,為這兒的孩子建一所學校。“蜀道難,蜀道難,臺灣娘子上涼山。跨越海峽,跨越偏見,跨越懷疑,她抱起麻風村孤單的孩子,把無助的眼神柔化成對世界的希望。她看起來無比堅強,其實她的內心比誰都柔軟。”她讓麻風村的孩子看見了世界對他們的溫柔笑容,讓他們燃起了對未來的希望。
最后,是孟佩杰,她只二十歲,同樣是“90后”。但是,她卻沒有同樣出生在這個年代的我們對物質的熱切追求,對親情的極度冷淡。“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植恍?在艱難里,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著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了四千多個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不知為何,看著她燦爛的笑容,我的胸口總有種壓抑之感,覺得這個姐姐太不容易了,心中淡淡的酸澀漸漸膨脹開來,想哭。她的笑容,很美麗,很從容,但也充滿了艱辛。看著她,我心中那塊最柔軟的地方,被深深地觸動。
那些無私的人啊,他們用青春和生命換來我們良心的譴責,用他們那顆不為回報的赤誠之心,點燃了我們心中的感動之花。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的觀后感篇7
昨日,20__“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央視播出。程開甲、鐘揚、王繼才王仕花夫婦、馬旭、杜富國、呂保民、劉傳鍵、其美多吉、張渠偉、張玉滾紛紛當選,他們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20__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其中有6組人物都跟軍人有關,他們有的是現役軍人,有的是退伍軍人,有的是民兵;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程開甲,有排雷英雄杜富國,有中國首位空降女兵馬旭,有退伍軍人呂保民,有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有英雄機長劉傳鍵。
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股豪邁的軍人氣概,這與年齡無關,與性別無關,與現役非現役無關,只關乎那顆熾熱的兵心。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在頒獎典禮上,有兩位獲獎軍人已經去世了,分別是程開甲和王繼才。遺憾的是,他們都于20__年去世。
王繼才,一名再普通不過的民兵,但他也是“最美民兵”,他與妻子王仕花將32年的歲月都獻給了開山島哨所,一生清貧度日,在環境艱苦的孤島日復一日地堅守,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民兵之歌。20__年7月27日,王繼才在巡邏時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58歲。
程開甲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獲得者,被授予“八一勛章”,并獲得“世界因你而美麗”—20__至20__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是我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之一。程老一生淡泊名利,隱姓埋名40年,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科研事業。20__年11月17日,程老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
雖然程老和王繼才都已經遠去,但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普照中華,激勵一代代人在建設強大的中華民族的道路上不畏艱辛,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