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的觀后感
感動中國的觀后感篇1
今天下午的第二節課,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欄目。
在這些感動人物中,讓我最感動的是朱敏才和他的妻子孫麗娜。朱敏才以前是赫赫有名、大名鼎鼎的外交官,退休后,人們認為他們夫婦倆會回北京安享度日,但是他們沒這么做,他們去了貴州山區去教那里的小朋友。朱敏才和孫麗娜在那里教書十年,山里很貧窮。孫麗娜睡覺的小屋連著學校的廁所,一開后窗戶,臭味就從后窗戶里飄出來,臭的晚上孫麗娜帶兩個口罩還睡不著。
他們最快樂的時光是和山區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光,可是這十年里他們卻沒有和自己的親生女兒吃過一頓團圓飯。雖然山里什么都沒有,但是朱敏才和孫麗娜還是去那里教書。他們沒有到北京去安安心心的養老,而是跑到貴州山區里去教書。
讀了朱敏才和孫麗娜的故事,我很感動。比起我自己,我差的很遠:我不愿意到山區那里,因為那里很窮,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玩具、沒有衛生所……那里有可能吃不上蔬菜、那里的孩子臟……
但是朱敏才爺爺和孫麗娜奶奶卻跑到那里主動教書,不畏條件惡劣,因為山里沒有蔬菜,所以孫麗娜奶奶患上了眼疾,朱敏才爺爺因為不適氣候患了很嚴重的病。朱敏才爺爺說過,即使退休了,也要對社會做一些有益的事,這使我很佩服,我要像朱敏才爺爺和孫麗娜奶奶一樣,不嫌棄山區的小朋友,還要做出對社會有益的事情,不管是老人還是青年。
我要像他們一樣,對社會作出貢獻。
感動中國的觀后感篇2
20__年5月17日晚8點,《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四川木里火災中犧牲的27名森林消防指戰員和3名當地撲火人員、我國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生產的拓荒者顧方舟、浙江省嘉興市盲人中醫師朱麗華、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來鳳支行離休干部張富清等人獲得“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榮譽。
感動一座城,感動一個國家,也感動了14億中國人,他們獲得“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榮譽,實至名歸。大半生獻給莫高窟的樊錦詩,“半個世紀的風沙,不是誰都經得起吹打”;“功業凝成糖丸一粒”的顧方舟,載著新中國的孩子渡過病毒劫難,何其偉哉!“逾古稀而不辭,雖千萬人而往”的伍淑清,一顆心愛國愛港,是美心,更是良心;從不放棄,永不言敗,女排姑娘身上的精神激勵了一代代中國人……
《感動中國》節目被譽為“年度精神史詩”,就在于獲獎者展現出了鮮明的時代精神。無論愛國還是敬業,無論誠信還是友善,無論積極進取還是崇德向善……他們身上的價值追求,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的價值坐標,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醒目的精神標識。
看到那一幕幕細節,我們無法不感動。比如,1949年10月1日,杜嵐在濠江中學升起了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澳門回歸祖國當天,已經87歲高齡的杜嵐,放下拐杖親自升起國旗,把對國家的愛傳遞給澳門濠江中學的孩子們。再比如,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畢業后回鄉工作的黃文秀,主動選擇當駐村第一書記,從幫村里引進砂糖橘種植技術,到教村民做電商,帶領貧困戶脫貧,可惜壯志未酬——因遭遇突發山洪不幸遇難,年僅30歲。
每位獲獎者都是可敬的,他們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不只是感動了我們,還溫暖、鼓舞和啟迪了我們。
感動中國的觀后感篇3
相久大醫生是誰?這5年來,他究竟做了什么事情?《 神經外科醫生辭職賣房,5年“收養”了74個植物人 》,這個媒體標題可見一斑。他的事跡可以簡述為:相久大醫生看到了許多植物人家庭傾家蕩產,因病返貧。他希望有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減輕他們的負擔。“安養一個植物人,就是安撫一個家庭。” 2015年,相久大辭去北京某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的職務,創立起全國第一家民間非營利慈善機構的“植物人托養中心”。起步之路艱難且坎坷。為了第一筆啟動資金,相久大賣掉了在密云購置的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資金不夠時,他又將另一套房產拿去抵押貸款。在沒有一絲收益的情況下,相久大累計支出500多萬元。 這是央視官方的表述。在這里,我更愿意從個人角度,來談談我印象里面的相久太醫生。他創業5年,但我們相識交流至少有10年之久。 首先,相醫生很憤青。應該是說,曾經很憤青過。他憤的階段,以筆為刀,怒批國內人氣最高的醫療大V,批公權力辦事機構,專門對準精英,對普通民眾卻無比包容。 但自從操辦這個植物人托養機構后,他基本就再也憤不起來了。
一是沒時間憤,每件事情他總是親力親為,竭力想做好,把寶貴時間和精力幾乎全貢獻給了這些住院的植物人。
二是不能再憤,他說,現在為了這家機構,他也學會求爺爺告奶奶,就是為了”活“下去。在這5年,他數次經歷各種險情和刁難,每一次你都覺得他快堅持不下去了,但他還是咬著牙挺到現在。
其次,他很”笨“,”笨“到什么程度?
即使在植物人托養機構床位已經注滿的情況下,他依然瀕臨巨大的生存壓力,不能實現營利。用職業經理人的眼光看,基本沒得”救“了,功能已經滿負荷運營,卻不能實現盈利,難道這不是一個糟糕的項目嗎? 我微信上和他聊過很多次這個話題。但我肯定地說,他是我見過的在這方面,最”迂腐“的一個醫生。 這些年來,不斷地有資本機構來他的場所洽談業務,但談來談去,最后基本探崩的居多。為什么? 用他的話說,那些人沖著營利去的,把資本進來,自己的經營理念會受到干預,不能實現初心。我問,你的初心是什么?難道不是創業,產生利潤嗎?你究竟要做公益慈善,還是要創業做商業,你自己要有清晰定位啊!他每次回答都含糊不清楚,一會說要商業,一會說要結合商業做公益。但你看看他做的,基本就是在做公益機構。愿意并且有能力交費的,他只是象征性地收一點點微利的費用。那些沒有經濟能力的,他也來者不拒。住進來后,也從來不催人交錢。這2年來,每次他都欣喜地告訴我,住滿人了,很快就要解決生存問題。但事實上,他還是醫者仁心和俠者心腸,不愿意做高消費項目不愿意拒絕窮人進來。導致的結果是, 延生托養中心時至今日,依然生命力脆弱無比。
從上面這個細節,你就知道這個相醫生”迂腐“和”清高“到什么樣的程度。
因為窮,窮得只剩下理想,他的護士團隊人員流動非常大。但沒辦法,創始人的理想化,決定了這個團隊注定是一個為理想而活的團隊。但這個社會,能夠純粹為理想而活的人有多少?我不知道,但相久大醫生肯定算一個!從商業創業角度看這5年,這一定是一個蹩腳和幼稚的、理想化的項目。很可能換一個職業經理人來打理,不至于落得到今天的清貧,舉步維艱。 但從公益和理想建設的角度看,我們看到了一個醫生的定力、理想、信念,對病人的大愛精神。作為高智商的醫療專家,不至于不懂商業,而是不愿意被綁架而已。為了這個不被綁架,他承擔了驚人的壓力和負擔,默默前行。造福了這數字暫定為74個植物人家庭。
?這就是我認識的相久大醫生,一個堅持醫者理想和俠道心腸的醫生。歲月可以染白他的頭發,可以讓他逐漸老去,但是這個根本是改變不了的。如果改變了,他可能就不是相久大醫生了!
用一幫醫療同行們的心愿來結尾,那就是——相醫生,會好起來的!
感動中國的觀后感篇4
人生中有太多誘惑,如果金錢和權力占據了你的心,那你不防看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它會給你指明方向,照亮你的人生。我和以前一樣,是流著淚看完的,同時又知道了那一個個在平凡中堅持,卻成就了不平凡的英雄人物。
其中,讓我最難以忘記的是年僅十二歲的何玥。她雖小,但她的心,卻這么大。臨走前她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無償捐獻器官,”誰都沒想到,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臨死前不是痛哭也不是絕望。每個人都希望完整的來,完整的去。但這個小女孩,卻在臨死前都不忘對社會做出貢獻,這種博大精神也許是大人們都無法做到的。何玥捐出了自已器官,如同花朵從枝頭落下,但留有一絲清香。
何玥捐獻的器官接著被兩位患有尿毒癥的小伙子采取。何玥的眼睛雖然永遠的閉上了,但她的身體里的某一個器官在顫動,何玥用另一種方式活了下來,活在了每個人的心中。
除此之外,讓我感觸很深的還有奮斗到最后的林俊德、孝敬老母親的陳斌強……平凡的人在不平凡的崗位上,但他們一直堅守這一個信念:“愛國、愛民”。
在嬌艷的玫瑰也有凋謝的一日,只有在惡劣的環境下生長出的野百合才是真正的生命力!
一個個感動人物,一個個感動事跡。它們會讓你知道:“總有一種感動會讓你淚流滿面。”
感動中國的觀后感篇5
我熱心地看了《感動中國》20__年度的人物頒獎儀式,一次流下了感動的小故事,我的心也久久收不下來。我禁不住要問:大家應當要做如何的人呢?
我們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愛的表達方式方法各式各樣,能夠像劉盛蘭爺爺那般崇仁德潤;能夠像姚厚芝大姐那般以遠大的母親的愛、令人震驚的恒心織就《清明上河圖》;能夠像段愛平奶奶那般以不求回報的大愛無疆恩德鄉鄰,無私奉獻青春年少;能夠像格桑德尼教師那般扎根基層,鑄造中華民族的將來;能夠像龔全珍奶奶那般心里裝滿世間的真心,甘于奉獻;能夠像胡佩蘭奶奶那般生命不息,無私奉獻不僅。
我們要成為有責任感的人,像黃旭華爺爺一樣照顧大家,前進國家,為戰略核潛艇工作默默工作,發誓無言。像陳俊貴爺爺那般義薄云天,心比金堅。
我們要做一個持之以恒的人,像沈克泉、沈昌健父子一樣,不達目地,絕不罷休,為完成心里的理想勤奮努力。
我們要做一個打抱不平,見義勇為的人,像方俊明大伯那般危難時刻沖鋒在前,不計得失。
總而言之,我們要做一個對社會發展有效的人,惟其艱辛,才更顯勇毅;惟其博學篤行,才難能可貴。雖然我的翅膀還未豐腴,雖然我的工作能力還比較有限,可是伴著理想化的羽翼,汲取著楷模的營養成分,暢游在書海中,堅信沒多久的未來我是一個正氣凜然的小男子漢。
感動中國的觀后感篇6
劉伯明,籍貫黑龍江依安,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66年9月17日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90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中隊長,安全飛行10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劉伯明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20_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行任務備份乘組。20_年9月,執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同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獲“航天功勛獎章”。20_年進入北京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_年12月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
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正師職,少將軍銜。
北京時間20_年6月17日9時,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7月4日,航天員劉伯明出艙。8月20日,航天員劉伯明第二次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20_年9月17日13時30分許,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反推發動機成功點火后,安全降落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順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0_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給劉伯明頒發“二級航天功勛獎章”。
感動中國的觀后感篇7
2月18日,在央視播放的“感動中國”的頒獎盛典上,我們的杜富國同志——傷情牽動國人心的排雷戰士,在邊境的掃雷活動中,面對復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他沒有退后,而是勇敢的向前邁進腳步,導致嚴重負傷,并把自己的雙眼和雙手奉獻在這次的邊境掃雷活動中,杜富國同志面對危險,舍己救人,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
平凡的軍人擁有一顆不平凡的心。在此之前,杜富國先后進行掃雷1000多次,拆除雷2400枚,每一次的掃雷活動無疑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但之前的每次掃雷活動都安全渡過,最后一次掃雷活動卻讓他永遠的失去雙眼和雙手,再也無法擁抱自己的父母和妻子,再也無法看見那一片由雷區變為綠油油的莊稼地。
他不僅是一名軍人,還有另一個身份——共產黨員。在入伍之前,杜富國還不是一名共產黨員,但加入掃雷大隊一年后,他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因為他看見出任務時,在前面的戰友都是共產黨員,他們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身后的戰友,他把前面的戰友當成自己的榜樣。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無數像杜富國這樣優秀的共產黨員為黨和國家的事業犧牲小家,犧牲自我,他們的肩上扛著黨和國家賦予的責任,不能在危險面前退縮,要做鐵骨錚錚的漢子。
國富則民強,民強則國盛,國盛則民安,民安則天下太平,杜富強以血肉之軀擋住危險,用鮮血證明這句話的重要性。他敢于擔當,無私奉獻,用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