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觀后感200字
今天,望著這題目,我不由的想起,在今年發生了一件令我感動的事,那是從書上看到的,可我仿佛就在現場,使我難以忘記。
那是佳佳上幼兒園時,佳佳吃過晚飯,便去附近的工地上去玩,哪知,“人有旦夕禍福”,一不小心,佳佳的手被一輛手推車的車條狠狠的擠了一下,再看時,右手無名指鮮血淋漓,連骨頭都露出來了。佳佳“哇”的一聲大哭起來。這時,小路上過來一個騎自行車的叔叔,聽到佳佳的哭聲,刷地跳下了車,然后三步并作兩步跑了過來,檢查了佳佳的傷口,便抱這佳佳,奔向醫院。
到了醫院,叔叔便忙開了,上樓,下樓,取藥,交款……都已經人的速度進行著,因此,佳佳很快被治療了,可叔叔卻累得滿頭大汗。
《感動中國》觀后感200字篇2
《感動中國》對“年度人物”的定義是:人物事件發生在本年度,或者人物在本年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而有資格推選為“感動中國”的人物須具備以下一種或幾種特點: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推選標準
①為推動社會進步、時代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獲得重大榮譽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②在行業中具有杰出貢獻或重大表現,國家級重大項目主要貢獻者;
③愛崗敬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
④以個人的.力量,為社會公平正義、人類生存環境作出突出貢獻;
⑤個人的經歷或行為,代表了社會發展方向、社會價值觀取向及時代精神;個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現特別感人,體現中國傳統美德和良好社會風尚。
《感動中國》觀后感200字篇3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就算是米粒般微小的苔花,也要像牡丹一樣肆意綻放。哪怕是平凡的普通人,只要胸懷理想,志存高遠,也定能完成目標,綻放光彩。張順東、李國秀夫婦用一手雙腳相濡以沫29載,辛勤勞作,把兒女養大成人,他們用堅強的意志,甩掉了貧困帽子,繡出了幸福花,書寫了“踏出脫貧路,撐起半邊天”的感人故事。
愿以寸心報華夏,且將歲月贈山河。擁有13項諾貝爾級別成就的楊振寧,精心資助數百名中國學者深造,協助清華建高等研究中心,為中國重大科學工程赤誠諫言……幫助中國人克服了不如別人的心理。平凡造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他們將涓滴之力匯聚成磅礴之力,讓時代強音響徹中華大地。
《感動中國》觀后感200字篇4
在別人追逐個人名利與權勢時,他們卻在為改善這個世界而努力,不單為了自己,更多的是為了將來的那些熟悉的和陌生的.你我他,哪怕力量微小,但仍在堅守真正的高興,唯有發自內心的喜悅才給得起,付出后的喜悅更持久。要相信那些美好,相信它們,你和我也會變得更加美好!都說中國夢,中國夢其實源于每個人普通的夢,關鍵在于有愛,堅持愛、傳承愛。“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大家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斗,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感動中國》觀后感200字篇5
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浙東海域上,矗立著12座燈塔。這里留下了葉氏家族五代燈塔工的足跡。
自1883年白節山燈塔建成,漁民葉來榮帶著一家老小上島,成為中國第一代燈塔工,一守就是五代人。
年復一年的守望,必須冒著風險,克服無邊無際的孤獨。燈塔工要在孤島上連續工作11個月才有20來天的休息,這11個月時間里,只有海風,只見海水。
在茫茫大海里,燈塔就是希望,就是家的方向,葉家人為燈塔付出了很多,葉家有三口人因為燈塔失去了生命,但他們沒有氣餒,一直堅持下來。
《感動中國》觀后感200字篇6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今天(3月_日)播出,本年度《感動中國》的特別致敬環節聚焦了一個特殊的群體——_
從1970年中國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到今天,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從近地走向深空、從無人走向有人、從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蒼穹攬月,不畏艱險啟航,豪情問天,壯志報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道路上,中國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強,用一個個堅實的腳印,把夢想化作現實。
《感動中國》節目制片人、總導演告訴我們,中國航天近年來的發展成績斐然,給中國人帶來了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將榮譽獻給中國航天人,實至名歸。
《感動中國》觀后感200字篇7
景海鵬,50歲,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1998年1月,景海鵬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2008年9月,執行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同年11月,被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2012年6月,執行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擔任指令長,同年10月,被授予二級航天功勛獎章。2021年6月,入選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擔任指令長。
陳冬,38歲,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2010年5月,正式成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2021年6月,入選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