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經典觀后感
在寫觀后感的過程中,你需要回顧和總結自己所觀看的內容,并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寫好綠皮書經典觀后感是有技巧的,接下來給大家分享綠皮書經典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
綠皮書經典觀后感篇1
當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時,我在想可能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人得到了一本表皮是綠顏色的書,書中有一張藏寶圖。然后圍繞這本書展開尋寶之旅……但看完電影,我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黑人博士鋼琴家——唐,他擁有極好的藝術才能。可他在擁有了一個自己單獨的演奏廳和每天數百名的觀眾后,卻請了一位叫托尼的失業白人做司機,開始了歷時兩個月的南方巡演。整個過程中他基本上每天都在演出,但觀眾的掌聲,嘉賓對他的稱呼,大家對他的尊重,都只存在于舞臺上。一下臺,唐在白人眼中仍是“老黑”,甚至是當時歐洲盛行的“黑奴”。
托尼作為他的司機,免費看了他的每場演出,也親眼目睹了唐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在臺上受人尊敬的鋼琴家,下了舞臺不能進白人的廁所,不能進白人的餐廳,甚至不能進入正常的更衣室。托尼既為別人對唐的態度而氣憤,又為唐放棄了安穩而受人尊重的演出廳,而來做巡回演出而不解。
終于,在影片的最后,托尼在唐的一位搭檔口中明白了唐這次巡回演出的目的。原來他這次巡回演出是為了用自己的力量,努力改變白人對黑人的看法,為黑人爭取更多的尊嚴,也讓黑人受到應有的尊重!當知道這些,我對唐肅然起敬!
這部電影反映了歐洲嚴重的種族歧視。與此同時,我也慶幸自己生在了一個和平、友好、平等的國家。我們的國家有56個民族,雖然也有語言、相貌、服裝上的差異,但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在祖國的大家庭其樂融融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這是一部引人深思,讓人感動的電影,我把它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去觀看。
綠皮書經典觀后感篇2
總有一些感動,在不經意間進入你的生活,可能是一個簡單地微笑,一次緊緊地握手,或者是一部普通的電影。
電影《綠皮書》一直保存在電腦的硬盤里,夜深人靜的周末,家人孩子已入睡,這時是我自由的時間,打算通過電影放松身心的疲勞,忘記工作上的煩惱。
這部電影,是近兩年來,最讓我感到心情愉悅的一部電影,這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主要講的是:美國黑人和白人的一次旅行。
在電影中我感受到的是,一個是著名的黑人鋼琴音樂家,一個是歌舞廳里游手好閑的白人混混,在這次旅行中,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性格迥異的兩個人之間產生了信任、快樂還有成長。
音樂家教小混混寫情信給愛人,教會混混人生選擇,混混幫助音樂家走出孤獨,并且幫助解決生活上的麻煩,相互影響互相成長。
李笑來的《財富自由之路》中有一句話是這么寫的:
對于朋友來說,真正有用的,不是那種膚淺含混的“夠意思”、“講義氣”,而是幫助對方成長——這才是最有價值的。
朋友在一起應該是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共同成長,這樣的友誼才有意義,才能更持久。
黑色的皮膚襯托出一口潔白的牙齒,在彈奏完畢后獲得大家的認可,這“潔白”的笑容顯得更具魅力。重要的還不是這個笑容,而是黑人音樂家在黑人小酒吧里彈奏時感受到的放松與快樂,遠比在富麗堂皇的別墅為高貴的白人彈奏開心得多。
因為他知道在這里沒有歧視,不管是在臺上還是臺下,他都能獲得尊敬,所以他后來在臺上與其他人合奏的時候,他開心的站起來半蹲著彈奏,臉上堆積著的笑容,讓作為觀眾的我也為他開心歡樂,并且跟著電影里的音樂舞動著我的雙肩。
快樂其實就這么簡單,一部電影,都會讓大腦分泌多巴胺。
黑人音樂家在去別墅彈奏之前,問過小混混:“你要進去嗎?”,小混混沒有選擇進去,而是站在外面聆聽和其它司機賭博玩色子。
音樂家給予小混混選擇的機會,這個機會能夠近距離的欣賞音樂,與更有學識、更有涵養的人接觸,從他們身上學到東西,但他沒有意識到這點。
人生當中,時時刻刻都是在選擇,你選擇與什么樣的人為伍,選擇整天打牌打游戲還是閱讀運動,最終的結果是不同的,時間會懲罰那些自己選擇錯誤的人。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選擇決定命運,是在書籍《財富自由之路》里,印象很深刻。
一部電影,能夠讓觀眾感到快樂與成長,這就是一部好的電影,所以強烈推薦。
綠皮書經典觀后感篇3
天才要學會和孤獨相處。
白人中的底層和黑人中的高層,階層并不是一定固化,人生總有例外。
出生有時會決定命運,但是命運的天平也會向你傾斜。
活著的時候務必淋漓盡致。
也許在明天,你會收獲一份驚喜,或許是友誼,也可能是愛情。
時刻要記住令你立于不敗之地的是你的尊嚴。
人物刻畫生動,畢竟是真人故事改編。
背景是在1963年的美國南部,種族歧視在主人公南下巡回演出時特別明顯,唐是勇敢的靈魂,忍受不公的同時又在維護自己的尊嚴,一位偉大的黑人音樂家,如此的身份成為了那個年代的矛盾體。在享受榮譽的同時也忍受著常人無法觸及的孤獨,時刻都是活得那么正經。有點俏皮的橋段是唐教托尼寫家書,體現出了黑人鋼琴家的才華,骨子里也透露著浪漫。
托尼的性格是極具直男性格,對家人的擔當和責任感會讓你覺得這個有著標準美國胖子外形的人其實也是很帥的,為了補貼家用去比賽吃熱狗,吃了26個,拿到獎金妻子激動地說下周可以交房租了,一個為家奔走的丈夫形象就此樹立。當然為了養家也就接下了為唐開兩個月車的活。
最后的結局也算暖心,唐帶著一瓶酒到托尼家過圣誕節!托尼的職業生涯下回分解。
佳片一部,邀您共賞《綠皮書》!
綠皮書經典觀后感篇4
窗外下著小雨,慵懶地躺在床上看了一部電影《綠皮書》,看完電影整個內心非常地平靜,感覺自己也被治愈了。甚至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想要每周都花點時間看一個電影。
記得很久以前,我去參加一個秋招的面試,面試官是某房地產公司的營銷經理,于是我問他最喜歡的營銷類書籍是什么,他說,我很少看書,但是我每天都看一部電影。
好的電影就是如此,我們通過導演的鏡頭,看到了不同地方的美景,體驗了一把別人的人生的感覺。好了,廢話不多說,進入今天的正題吧。
故事的主要脈絡很簡單,講述了白人司機和黑人音樂家南下巡回演出的故事。為什么強調了黑人和白人呢,因為故事發生在上世界60年代,種族矛盾突出。
影片的一開始,我們的主人公托尼就展現了他非凡的社交能力,很能應付人際關系,博士雪利也體現了他的禮貌優雅和涵養。旅途開始,托尼就被塞了一本《綠皮書》——黑人旅行指南。
雪利不許托尼多講話,不許他抽煙,不許他偷東西,不許他亂扔垃圾。一開始托尼迫于他是老板不得不服,后來聽了雪利的演出后,被他征服。
雪利也開始教托尼寫情書,教他忍耐有禮貌,托尼也幫助雪利走出監獄困境,幫助他減少了內心的自卑感,融入到黑人的生活世界里。
一開始的雪利總是在忍耐,到了最后一場演出的雪利已經建立了自信,他非常堅定地捍衛了自己的尊嚴,拒絕了演出,來到了黑人專屬的酒吧放飛了自我。
電影一直在做反差對比,突出了當時的整個大環境。但又是非常地治愈的,不管是兩位男主之間的和解,還有他們內心與自我的和解。看完電影我非常地寧靜,感覺自己也有一些被自己接納和解了。
綠皮書經典觀后感篇5
在早春初現的一個下午,觀看了一部奧斯卡得獎的影片“綠皮書”。故事的背景是發發生在20世紀的紐約,一個主人公是剛剛失業還承擔養家責任的白人托尼,他有一個漂亮、溫柔、大體和知性的一個妻子,還有一對活潑可愛的兒子。此時的他,不得不為了50美金的報酬而參加了一個吃熱狗的對賭比賽,26個熱狗的成績贏了這50美金,也給了妻子做丈夫的一份責任—下個月的房租有著著落。另一個主人公是音樂博士正準備找一個司機去南方巡演的黑人雪利。
一個應聘一個找工作,一拍即合,周薪酬125美金,時期2個月。巡演開始,影片的正文也隨著巡演的開始開始了。一輛開往南方的綠皮車載著2個人,車上有一本綠皮車,上面有此次巡演的城市,去時正是10月的金秋,約定的歸來時間是圣誕前夜。
此時的美國,種族歧視非常嚴重,各個州對黑人的歧視程度也不一樣,除各別州外,有些州的酒店不允許黑人酒店入住,有些州的餐廳不允許黑人酒店進餐,故事圍繞著種族歧視,圍繞著2個主人公觀念和文化的相互滲透而展開。
黑人藝術家博士雪利,初使溫文爾雅,衣服西裝革履,吃飯只用刀叉,從來沒有食用過肯德基的雞翅。隨著影片的進程,托尼處處扮演著雪利拯救者的著色,從酒吧處解救雪利2次,一次是酒吧老板要把雪利扣留下來刷盤子,一次是雪利在酒吧點酒時露富,險些遭到搶劫,托尼救了他,托尼有一把槍隨身攜帶。托尼要經常往家里寄信,因為打電話太貴,寫信便宜,但初使托尼寫信時只是流水賬,雪利教會了托尼寫信,從流水賬到詩情畫意到真情流露,托尼的妻子很是享用,在親戚朋友面前讀丈夫的來信,成了可以引以自豪的事情。就這樣一路走來,兩人從陌生到熟悉,各自教給了對方做人的道理,共同面對各種各樣的種族歧視。雪利學會了徒手吃雞,而托尼學會了生活中的細節,不亂扔垃圾,注意小節。
在大雪肆虐的圣誕前夜的晚上,他們開著綠皮車載著綠皮書終于回到了紐約。此時,雪利在開車,托尼在車上睡覺。為了能讓托尼在約定時間回到妻兒身邊,沒有答應托尼住汽車旅館的要求而是替下開車疲憊到已睜不開雙眼的托尼,風雪兼程中回到紐約托尼的家中。
雪利巡演是為了錢嗎?不是,在紐約,一個沒有種族歧視的地方,拿著是巡演三倍的收入,出入高級場所,受人敬仰。而在巡演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不確定的事情,那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影片結束了,2個小時的時間,訴說了一段歷史往事,一段真情,一段美國歷史上與種族歧視斗爭的革命史,雖然只是冰山一角。
綠皮書經典觀后感篇6
前幾天,我看完了這部電影。
和名字不同的是,它并不是一部充滿術語條例的政治片,相反的,在一路向南的旅程中,獨屬于上世紀,野性的,暢快的美國,在黑人搖滾樂和爵士樂明快的節奏中逐漸的成型。
一個社會底層的白人,托尼,得到一個工作的機會,為一位黑人鋼琴家,唐,當巡演司機。一個連黑人喝過水的杯子都要扔掉的白人,會與他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開著車一路南下,從城市到鄉村,從文明到落后。歧視黑人的氛圍越來越濃重,這時《綠皮書》作用,便慢慢提現出來,與其說是綠皮書,不如說是一本黑人的生存指南,上面標注了一路上黑人可以住的酒店,可以進食的餐館,密密麻麻,儼然一部嚴肅的法律條文。無奈的是,更過分的事情不斷發生,鋼琴上被堆滿垃圾,晚上禁止黑人出沒的日落鎮,為黑人提供的“像家一樣”的破落雜亂的旅館,貴為鋼琴家卻只不過是白人消遣的工具,從琴凳起來的那瞬間,所受的尊敬和掌聲煙消云散,與他們而言,他只不過是一個“低賤的老黑”。
看到這里,或許你們會覺得這是個注定悲傷的故事,其實不然。
南下的路途中,托尼與唐在朝夕相處后,漸漸被他的才華所征服。更了解到唐與常人不同的,喜歡思考的,追求平等的,高尚的靈魂,它不會因為深色的皮囊而失色。在這個過程里,與其說是拋去世俗成見的修行,不如把它看成一次互相的救贖。處于社會底層的托尼,在唐的指導下開始寫充滿詩意的信件,開始學會平和的對待別人,開始平等的對待以前所不屑的群體。影片中溫暖的內核也逐漸揭開。
除了相互的救贖,影片更體現出的是一種對平等與自尊的向往。當唐的車經停南部一個農場時,被雇傭的黑人勞動力起身注視這位與他們格格不入的同胞時,他們眼神的空洞和一些看不出情緒的內容,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后來想想,兩個人,一個為黑人開車的白人,一輛車,不正給了那些深色人種以新的希望嗎?
還有一幕,影片快結尾時,唐因為被邀請他舉行圣誕音樂會的地方禁止與白人一同進餐,而勇敢的拒絕演出,我想,這也是追求平等的縮影吧,雖然不能改變根深蒂固的成見,但正是一個不斷向好發展的微光…
一個溫暖,詼諧的內核,救贖的不僅僅是那些深色的外表,更是那些披著美麗外殼卻黑暗的靈魂。
《綠皮書》在當下的社會中,不應該是黑人逃避傷害的港灣,更應變成他們爭取權利的通行證。
希望你們,也看看《綠皮書》。
綠皮書經典觀后感篇7
如果有兩種人生讓你選擇:
一種是擁有高雅的氣質,優雅的談吐,天生的音樂才華,衣食無憂的生活,出口成詩的情思。但卻也有著被歧視的膚色和孤獨的內心。白天坐擁澎湃的掌聲,享受他人的肯定,夜晚卻回到空無一人的大房子里獨自喝酒。
一種是有著簡單的思維,發達的肌肉,無所畏懼的灑脫,粗枝大葉的快樂,難捱于胸的正義。但卻也有著沖動帶來的懲罰和生活的拮據。因為沖動打了人,丟了一份工作,回到家還是有妻子溫暖的懷抱和孩子們的咿呀快樂。
你怎么選?
很多人說,這兩種人生我都不喜歡。我喜歡將它們二者中和一下,那就是我的完美人生。可是,人生,真的很難完美啊。
電影《綠皮書》講的就是這兩種人生的故事。過第一種生活的是個黑人音樂家唐雪莉博士,有才華,有錢,但是沒有朋友,充滿了孤獨。過第二種生活的是托尼,沒有錢,沒有地位,卻有家人,有歡樂。
我們大多數人過的都是托尼的生活,雖然我們沒有住城堡,有時還為了房租而出賣體力;我們也沒有光鮮亮麗的身份,走在大街上,沒人敬仰。可是,我們也沒有那么多的條條框框,活得簡單而快樂。
一開始,我是向往唐博士的那種生活的,有自律,有尊嚴。可是,看到他在大雨中崩潰的瞬間,我發現,他并不快樂,他活得太拘束,太苛刻。有時,我們自以為擁有越多的頭銜,我們越能快樂,殊不知,有時,一種身份也代表著一個枷鎖。有時,正是因為一無所有,可能才更輕松,更灑脫。
放下我執,也許才能看到更廣袤的世界。如果不是給唐博士當司機,托尼不可能知道挑剔的音樂家也有背后的孤獨,唐博士也不會了解一個世俗享樂主義者的快樂。
存在即合理,我們認定的不一定是最正確的,試著去改變,去接納,去包容,可能才能體驗更多,享受更多。真的有些明白了造物主的偉大,它給了玫瑰花的芬芳,也給了玫瑰花扎人的刺。
卞之琳說,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還有句更俏皮的話,所謂的人生,就是笑笑別人,被別人笑笑。
也許就是這么一回事吧,這是部很溫暖的電影,大家可以去看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