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觀后感1000字
觀后感的目的是表達自己的觀點、評價和態度,同時也是一種學習和交流的方式,可以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寫作水平。綠皮書觀后感1000字要怎么寫?接下來給大家帶來綠皮書觀后感1000字,方便大家學習。
綠皮書觀后感1000字篇1
在早春初現的一個下午,觀看了一部奧斯卡得獎的影片“綠皮書”。故事的背景是發發生在20世紀的紐約,一個主人公是剛剛失業還承擔養家責任的白人托尼,他有一個漂亮、溫柔、大體和知性的一個妻子,還有一對活潑可愛的兒子。此時的他,不得不為了50美金的報酬而參加了一個吃熱狗的對賭比賽,26個熱狗的成績贏了這50美金,也給了妻子做丈夫的一份責任—下個月的房租有著著落。另一個主人公是音樂博士正準備找一個司機去南方巡演的黑人雪利。
一個應聘一個找工作,一拍即合,周薪酬125美金,時期2個月。巡演開始,影片的正文也隨著巡演的開始開始了。一輛開往南方的綠皮車載著2個人,車上有一本綠皮車,上面有此次巡演的城市,去時正是10月的金秋,約定的歸來時間是圣誕前夜。
此時的美國,種族歧視非常嚴重,各個州對黑人的歧視程度也不一樣,除各別州外,有些州的酒店不允許黑人酒店入住,有些州的餐廳不允許黑人酒店進餐,故事圍繞著種族歧視,圍繞著2個主人公觀念和文化的相互滲透而展開。
黑人藝術家博士雪利,初使溫文爾雅,衣服西裝革履,吃飯只用刀叉,從來沒有食用過肯德基的雞翅。隨著影片的進程,托尼處處扮演著雪利拯救者的著色,從酒吧處解救雪利2次,一次是酒吧老板要把雪利扣留下來刷盤子,一次是雪利在酒吧點酒時露富,險些遭到搶劫,托尼救了他,托尼有一把槍隨身攜帶。托尼要經常往家里寄信,因為打電話太貴,寫信便宜,但初使托尼寫信時只是流水賬,雪利教會了托尼寫信,從流水賬到詩情畫意到真情流露,托尼的妻子很是享用,在親戚朋友面前讀丈夫的來信,成了可以引以自豪的事情。就這樣一路走來,兩人從陌生到熟悉,各自教給了對方做人的道理,共同面對各種各樣的種族歧視。雪利學會了徒手吃雞,而托尼學會了生活中的細節,不亂扔垃圾,注意小節。
在大雪肆虐的圣誕前夜的晚上,他們開著綠皮車載著綠皮書終于回到了紐約。此時,雪利在開車,托尼在車上睡覺。為了能讓托尼在約定時間回到妻兒身邊,沒有答應托尼住汽車旅館的要求而是替下開車疲憊到已睜不開雙眼的托尼,風雪兼程中回到紐約托尼的家中。
雪利巡演是為了錢嗎?不是,在紐約,一個沒有種族歧視的地方,拿著是巡演三倍的收入,出入高級場所,受人敬仰。而在巡演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不確定的事情,那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影片結束了,2個小時的時間,訴說了一段歷史往事,一段真情,一段美國歷史上與種族歧視斗爭的革命史,雖然只是冰山一角。
綠皮書觀后感1000字篇2
《綠皮書》才上映了幾天,便獲得了一大波好評,并且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最佳影片等多項榮譽。該片主要講訴了一位白人混混托尼.利普,因為原來工作的地方倒閉,不得不為一位黑人鋼琴家唐.雪利當司機,一路上,他們彼此成就,最后跨越了種族歧視,成為親密好友的故事。
劇情不算特別起伏,但也一環扣著一環,緩慢的節奏讓人有足夠的空間思考。影片中,種種對黑人的不公讓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這位著名的鋼琴家因為是“有色人種”所以不能彈奏貝多芬、肖邦等歐洲大家的作品,出來演出不僅要受到別人異樣的目光,還要面對一次次侮辱和欺凌。而相反,他的司機托尼,因為是白人,哪怕是個小混混,到哪都能受到別人的尊重,這顯然十分不公。
但是當我們在譴責電影里社會對黑人的種種約束時,我們也該好好反思:如果非洲地區的國家十分強大的話,還會有人敢當著他們的面叫聲“黑佬”嗎?在人們的印象中,非洲就是窮、臟、落后的代名詞。而問題就在這里,當一個國家落后的時候,就會面臨強國的欺凌。世界本就是弱肉強食,“落后就要挨打!”這永遠是一條不變的真理。
其實每個人都擁有反抗的機會,但就是因為科技的落后和印刻在人們腦中的奴性,將這個原來創造了文明的地區停滯不前。當人類用木棍打鳥獸時,非洲人民用智慧發明了回旋鏢,這樣更方便于捕捉會飛的禽類;當人類無奈于生老病死時,古埃及人民的醫術也是超過當時的所有國家。可當人類發明了手槍、炸藥、飛機、大炮時,他們依舊停滯在這現有的文明上,沒有絲毫革命性的改革和變動,受人打壓時也沒有反抗的能力。
而我們中國,也曾今有過灰暗的時期。清朝末年,八國聯軍在中國領土上燒殺搶奪“滿載而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對我們南京的大屠殺,日本人踐踏在以中國人的尸體筑成的板油路上,狂笑不止……是什么讓這些毫無人性的官兵肆掠我中國的人民?是當時的落后,是落后讓那些滿臉堆笑的日本屠夫,踩在我們中國人的身體上輕蔑地說聲“支那人”。
但不同的是,我們中國人有著強大的信念所支撐!“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千古名句激勵著我們每一代中國人。所以,今天,我們才能夠讀出這樣的句子“在無數藍色的眼睛和棕色的眼睛之中,我有著一雙寶石般的黑色眼睛!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在這部影片中,許多鏡頭都值得生活安謐的人們思考:其實你的自信并不完全來源于你的優秀,更在于你背后那個強大的國家!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沒有誰比誰高貴,多的只是那一點自信!
我覺得《綠皮書》這部電影不僅是讓人們放下種族歧視,更告訴了每一個人:不管你是誰,都有獲得成功的權利!
綠皮書觀后感1000字篇3
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在其作品《白夜行》中曾寫道:“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的確,知人識面人心難測,人與人之間最大最長最深的距離心與心的距離。《綠皮書》這部影片告訴我們:如果人們能擯棄內心的成見,相互交往付之以真誠,就能消除彼此戒備,在種族主義濃重的大背景下,依然可以收獲彌足珍貴的友誼。
故事的主人公——雪莉,是一名著名的音樂博士,穿行在美國各大城市間的各大名流音樂廳、劇場巡回演出。舞臺上的雪莉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為眾多的美國名流帶來高雅藝術盛宴,彼時的他仿佛褪去了自己的黑人身份。音樂結束,雪莉走下舞臺回歸生活,然而此時的他不管是外出用餐,還是生活娛樂,都時不時受到來自周圍人的歧視、冷眼甚至暴力,雪莉感受了前所未有的孤獨和難受。
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白人托尼,故事一開始,兩個黑人到托尼家打工,托尼的妻子見到他們很賣力,于是給他們倒了兩杯水,此時的托尼還未在心中摒棄種族歧視的觀念,于是將那兩個杯子一下子倒進了垃圾桶。可見這種固有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為什么要用這樣的觀念去扼殺那些明明無辜的人自由生活的可能,僅僅憑人種差異,就可以讓一個人失去努力的機會,失去可以有所成就的開掛人生,膚色不能決定人生,人種無法阻絕感情。
后來,托尼事業挫敗不幸失業,迫于生計、緣分使然,他找到了給著名的音樂家雪莉博士做私人司機的這份工作,突然發現這位音樂家正是幾天前去他家打工的黑人之一。在與雪莉博士的日常交往接觸中,托尼看到了一個才華橫溢、正直善良的雪莉。雪莉真誠友善地對待身邊的人(包含他),他目睹了雪莉在舞臺上演奏鋼琴的光輝形象,內心不由升起對雪莉博士的尊敬和贊嘆。
在一次演出中途車壞了,托尼趕忙下車去修,雪莉下車一下子望見了在對面耕地的黑人農民,中間隔著柵欄卻像堵高墻一樣,一邊是西裝革履,而另一邊則是揮汗如雨,粗布陋衣。雪莉意味深長地點燃了一支煙,此時鏡頭是一個特寫,意味深長,引入思考。沿途,二人幽默真誠的聊天,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中間故事一波三折,他們默契配合應對,最后兩人成了最好的朋友。
平安夜,雪莉來到托尼的家中作客,同托尼及其家人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平安夜。故事結尾不禁讓人會心一笑,倍感溫暖。可見,消除心的距離并不是不可能的,而在于你是否丟下成見,坦誠真誠,真心待人。
綠皮書觀后感1000字篇4
前幾天,我看完了這部電影。
和名字不同的是,它并不是一部充滿術語條例的政治片,相反的,在一路向南的旅程中,獨屬于上世紀,野性的,暢快的美國,在黑人搖滾樂和爵士樂明快的節奏中逐漸的成型。
一個社會底層的白人,托尼,得到一個工作的機會,為一位黑人鋼琴家,唐,當巡演司機。一個連黑人喝過水的杯子都要扔掉的白人,會與他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開著車一路南下,從城市到鄉村,從文明到落后。歧視黑人的氛圍越來越濃重,這時《綠皮書》作用,便慢慢提現出來,與其說是綠皮書,不如說是一本黑人的生存指南,上面標注了一路上黑人可以住的酒店,可以進食的餐館,密密麻麻,儼然一部嚴肅的法律條文。無奈的是,更過分的事情不斷發生,鋼琴上被堆滿垃圾,晚上禁止黑人出沒的日落鎮,為黑人提供的“像家一樣”的破落雜亂的旅館,貴為鋼琴家卻只不過是白人消遣的工具,從琴凳起來的那瞬間,所受的尊敬和掌聲煙消云散,與他們而言,他只不過是一個“低賤的老黑”。
看到這里,或許你們會覺得這是個注定悲傷的故事,其實不然。
南下的路途中,托尼與唐在朝夕相處后,漸漸被他的才華所征服。更了解到唐與常人不同的,喜歡思考的,追求平等的,高尚的靈魂,它不會因為深色的皮囊而失色。在這個過程里,與其說是拋去世俗成見的修行,不如把它看成一次互相的救贖。處于社會底層的托尼,在唐的指導下開始寫充滿詩意的信件,開始學會平和的對待別人,開始平等的對待以前所不屑的群體。影片中溫暖的內核也逐漸揭開。
除了相互的救贖,影片更體現出的是一種對平等與自尊的向往。當唐的車經停南部一個農場時,被雇傭的黑人勞動力起身注視這位與他們格格不入的同胞時,他們眼神的空洞和一些看不出情緒的內容,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后來想想,兩個人,一個為黑人開車的白人,一輛車,不正給了那些深色人種以新的希望嗎?
還有一幕,影片快結尾時,唐因為被邀請他舉行圣誕音樂會的地方禁止與白人一同進餐,而勇敢的拒絕演出,我想,這也是追求平等的縮影吧,雖然不能改變根深蒂固的成見,但正是一個不斷向好發展的微光…
一個溫暖,詼諧的內核,救贖的不僅僅是那些深色的外表,更是那些披著美麗外殼卻黑暗的靈魂。
《綠皮書》在當下的社會中,不應該是黑人逃避傷害的港灣,更應變成他們爭取權利的通行證。
希望你們,也看看《綠皮書》。
綠皮書觀后感1000字篇5
綠色,是一種美好的顏色。自然界中的綠色,給人生機盎然的感覺;生活中的綠色,更代表著環保,意味著一路暢通。但是在上世紀中期,一本綠色的小冊子,卻是黑人手里拿著的一份“恥辱”。綠皮書全稱為“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是專門為黑人而寫的一本旅行指南,而電影《綠皮書》片名的靈感正是得益于此。
偶然瀏覽手機網頁,得知《綠皮書》斬獲第91屆奧斯卡三項大獎,3月1日全國公映。于是,在一個周末的午后,欣賞了這部感人的影片。
《綠皮書》是一部喜劇、傳記類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是一部笑中帶淚的溫暖人心的作品。
一名黑人鋼琴家唐謝利博士,為前往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演,找了一個粗暴的白人混混托尼做司機。在一路開車南下的過程里,截然不同的兩人矛盾不斷,引發了不少爭吵和笑料。但又在彼此最需要的時候,一起共渡難關。行程臨近結束,兩人也慢慢放下了偏見......
劇中的兩位角色把人種之間微妙的反差感演繹得十分到位,一個舉止粗魯的白人司機,坐在后排尊貴座位上的則是舉止優雅的黑人鋼琴家。一個大老粗和一個優雅的藝術家,一個白色上等人和一個黑皮膚的受歧視的下等人,在觀念與生活習慣方面迥異的兩個人,因善良、純真而彼此改變,最終真情相擁。其中有那么一刻,對于劇中歧視黑人的行徑,讓人心生酸楚,但最終圣誕節之夜鋼琴家與司機的擁抱,讓冰雪消融,頃刻春暖花開。
在上個世紀中期,黑人還不能受到平等對待。1936年出版的第一本綠皮書里,標注了每個城市黑人可以進入的旅店或餐廳,如果沒有它,黑人到了美國南方出行甚至會遭到羞辱和危險。直到60年代中期,平權運動有了進展,才漸漸淡出了歷史舞臺。了解了這樣的背景,就不難理解劇中黑人演奏家唐博士的苦與痛。
劇中的唐謝利博士是一位出色的鋼琴演奏家,但是,要命的是,在那個年代,他擁有黑色的皮膚。在比較發達的北方,他有一定生活空間。被邀演出,生活富足。但是,骨子里的歧視,使他脆弱,只想隱藏。
比如,他的家中,用極盡昂貴的奢侈品裝飾,需要展示的是一份“浮華”。他接待客人的座位,是“高高在上”的座椅,需要的是身體上的“高貴”。他明明是一位演奏家,可就是喜歡別人稱他為“博士”,且擁有多個頭銜。比如,生活中的他,不在車上吃東西,不吃(只有黑人才吃的)炸雞,不隨便撿拾他人物品,不在公共場合吸煙,白色垃圾絕不隨便丟棄,他雖然是黑色的皮膚,但是在行為修養上已經完全達到了白色上等人的水準。甚至于“超越”。而這一切,都是他極其渴望擁有真正的尊嚴的脆弱表現。
綠皮書觀后感1000字篇6
《綠皮書》,作為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的獲獎作品,我滿懷期待的觀看了這部電影,它講述的是意裔美國人保鏢托尼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黑人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唐將從紐約到黑人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舉辦巡回演奏,倆人根據綠皮書指南進行的友誼之旅。
我原本以為它會是特別高深難懂且富含哲理的影片,看了后才發現并不是。全片以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黑人歧視為背景,但沒有過于沖突激烈的矛盾表現,而是平白直敘的,還有點輕松幽默,更容易讓觀眾接受。影片中托尼最初在一家酒吧當保安,一個富商將對他最重要的帽子放在服務員那里,托尼將帽子藏了起來,當富商找不到帽子而著急時,托尼又將帽子還給了富商,因此和他結為了朋友,托尼很擅長處理人際關系,或許唐就是看中他的能力。后來托尼在酒吧打了有背景的人而被開除,之后才給唐開車。唐十分高雅,非常有修養,兩人在旅途中相互學習,彼此都需要對方。
唐教會了托尼很多事情,例如托尼給妻子寫情書方面,不再記流水賬了,懂得如何浪漫的表達自己的情感。類似的例子還有,托尼發現地上有一塊綠色的漂亮石頭,隨手撿起來揣在兜里,并沒有付錢,這被唐的朋友看到了,唐認為托尼的行為是偷竊,要求他去付錢,這讓托尼不能理解,在他看來,撿的并不算偷。最后托尼還是妥協了,付了錢。不過唐給托尼印象最深的是,不是所有麻煩都可以用拳頭解決,只有尊嚴才能讓你獲得別人的尊重。唐就像托尼的老師一樣,幫他慢慢改變自己的壞毛病。
托尼也幫助了唐很多,每當唐受到種族歧視時,他都愿意站在唐這一方,幫助唐。在托尼的眼中唐是孤獨的,時常夜里一個人喝著悶酒,他舉止得體,身著西裝,而他的同胞卻言語粗暴,衣衫襤褸,優秀的他使得自己格格不入,他有個哥哥,卻沒有主動聯系,托尼希望他給他哥哥寫信,但他好像在等待他哥哥聯系自己,托尼說“人之所以孤獨,是不敢勇敢地邁出第一步。”我很喜歡這句話,感覺自己沒什么朋友,可能就是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不過影片最后結尾唐本來拒絕托尼和自己去他家過圣誕夜,但他回到家中,卻發現只有自己孤獨一人,他勇敢邁出第一步,去了托尼的家。這也是托尼教會唐的一件事。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學會了很多,這個世界始終都存在著歧視和偏見,當我們遇到時,不要用暴力去解決,只有尊嚴是必勝的,維護自己的尊嚴才是解決辦法。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要勇敢邁出那一步,你會收獲很多。我們也要多學習身邊人的優點,成為更好的自己。
綠皮書觀后感1000字篇7
今天去電影院看了綠皮書,回到家后,感覺猶如男主回家時發生了很多,電影給我了很多啟發。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
電影讓我看到了1960年代的美國和現在的中國自己。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問題和需要提高的地方。這些地方并不會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而得到改變。這個世界有很多其他的方面,是物質和金錢不能夠解決的。比如人的觀念,國家的政治民主,開放,和自由。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美國社會的物質生活已經非常豐富,汽車,冰箱,電話,電視直播和住房。已經是一個十分發到的社會。但是在社會階級中還存在很多很多問題。特別是對黑人的公平對待方面存在嚴重歧視。電影中這位鋼琴師,盡管他社會地位高,收入豐厚,但是由于膚色原因,還是被各種刁難和歧視。這并不會由于他的收入而改變。1960年代的美國,社會階級方面真是非常非常糟糕。
反觀我們現在的中國,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人均GDP即將突破1萬美元。但是在人文,宗教,民主,言論自由,法制等等方面還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做。我們的互聯網和言論還在遭到嚴格的管控。這部電影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和鼓勵。美國人民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他們的國家和社會做出了很多的貢獻,他們的努力真正的改變了國家和世界。正如片子中這位黑人鋼琴師所做的一樣。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要做的也是努力改變自己的社會和世界。不要埋怨或怨天尤人,要想辦法努力為社會正義公平,法制民主做貢獻。美國人是值得驕傲的,因為回看到現在,他們在種族階級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盡管他們在種族歧視方面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我們確確實實可以看到,他們取得了巨大進步。黑人在美國已經得到了更公平和平等的對待。美國也已經選出了第一位黑人總統。中國也需要努力,改變人的觀念和想法,創建更法制和民主的社會。
同時,片中的鋼琴師給我了很多的啟發。記得以前有一句話叫做:主要看氣質。影片中,無論這位黑人鋼琴師面對多少的刁難,他總是很坦然的去面對。從來不怨天尤人,從來不抱怨。就猶如他選擇了去美國南部去巡回演出,路程中遇到了各種困難,但從來沒有聽他抱怨為什么要來這里,早知道我就不來了云云。或許他心中懷著更大的理想。或許這就是他的氣質。我們生活和工作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有時候我們可以控制,有時候我們并不能。如果發生了,我們會怎么面對呢?主要看氣質。
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么,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