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觀后感簡短
寫觀后感是一個非常有益的練習,可以讓觀眾不斷地提高自己,促進自己的個人成長和發展。寫綠皮書觀后感簡短要注意什么?這里給大家提供綠皮書觀后感簡短下載,供大家參考。
綠皮書觀后感簡短篇1
我一開始看到這部電影時,覺得這個電影一開始這么混亂,那后面不會更亂吧!我提著好奇的心把這部電影看完了。
在以前的美國中有很多的黑人,他們在社會中是沒有地位的,他們經常會受到白人的歧視。在電影的開始托尼是一個街頭混混,他也是一個十分歧視黑人的人,在他妻子請了兩個水電工到家里來修水管,修完后倒了兩杯水給他們喝,被托尼看到了,托尼雖然沒有正面表面表達出來而是在他們走之后把他們喝過的水杯丟進垃圾桶中,他妻子倒垃圾時看到了也只默默地把杯子撿起來。后來因為要賺錢去給黑人唐雪莉博士當司機兼保鏢,一開始唐雪莉一直嫌棄托尼十分吵,在一次演出后,車子在加油站停下時,托尼看到一塊玉石,托尼看了看地上有一塊于是撿了地上的那一塊放在了自己兜里,這一幕被唐看到了,于是他教育托尼去付錢,就這樣托尼在唐的一步步教育下從一個混混變成了一個有著正義感的人,最后一場演出因飯店老板對黑人的歧視,他們沒有演,他們到了橘鳥酒吧,那是一個黑人酒吧,唐在那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快樂和自在。回到那個紐約后,唐和托尼成了朋友。
在唐和托尼的八周的巡演中,都努力去改變對方。唐是一個外表十分溫文,高雅的人,但內心十分復雜的人。托尼是一個外表十分大大咧咧,十分暴躁的人,但內心十分細致善良。他們兩個人都沒有要改變對方原來的樣子,都在默默的改變對方,唐在各方面比如教會他了不能偷東西;在亂扔垃圾時,會把車倒回去讓他把垃圾撿起來,在沖動時要忍住,不要亂動手;托尼會在一些時候給唐一些建議;在唐有危險時去救他;在唐失落時給他開心比如在一開始的唐沒有吃過炸雞,托尼買了一桶全家桶會和唐去分享;在白人酒吧救唐。唐所見證的種族歧視程度遠比他所想的更加過分:只準入住黑人酒店,不被允許上白人衛生間,不允許試穿西裝,不允許和白人同桌吃飯……這一切都在一點點擊垮唐的內心,也在慢慢改變托尼的立場。托尼也從剛開始的煙不離手,臟不離口到后來為唐戒掉了煙,臟話也漸漸變少了。當唐被白人混混在酒吧暴揍著,托尼丟下手中的披薩跑到酒吧救了滿臉傷痕的唐,唐聲音顫抖著說:“我只是想喝點酒。”后托尼開始了對唐改觀和同情,開始覺得種族歧視的可怕也漸漸的開始對種族歧視的淡化。
在最后的圣誕夜上托尼在家庭宴會上唐的突如其來讓托尼感到十分的驚喜,唐一開始覺得托尼的家人不歡迎他,但后面的又是讓位置又是拿盤子讓唐感到十分的開心,可以感受到唐他內心的那種感覺。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種在美國的種族歧視,白人托尼和黑人唐雪莉在巡演中慢慢的改變。唐是一個活得像白人一樣的黑人,知書達理,為了自由行動著;而托尼是一個活得像黑人一樣的白人,油嘴滑舌,卻膽識過人。這部影片中還有一個角色是托尼的妻子,她是一個善良,沒有一點種族歧視的人。
這部電影之所以獲得奧斯卡電影獎在于把固化了的種族人設巧妙的對調了。最后分享一條我在網上看到的一句話格林寫道:“在不久的將來,這套書將不會再出版。到這本書停止發行的那天,我們的好日子就到了。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不必再受如今尷尬歧視之苦。”
綠皮書觀后感簡短篇2
看完后,感觸很大。
影片的故事起伏不大,是僅僅的敘事,卻給人深深的震撼。
兩位主人公的幾次上車下車,預示著兩人之間的微妙改變。
從拿到手的綠皮書開始,肯德基、幸運石、寫信、遇難、化險,在走走停停的過程中,兩個人逐漸敞開心扉,接受自己,解除偏見,互相尊重。
剛開始托尼對黑人的成見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影片開場不久就扔掉了兩位黑人員工喝過的杯子。到后來成為雪利的司機,他從開始的桀驁、偏見,到后來見證了雪利的優秀,接受了雪利的優秀,同時被這種優秀所感染。
雪利本身是個足夠優秀的人,一般來說跟托尼這個老粗在一起理應學不到什么,但他卻得到了走出孤獨的勇氣。
在電影中隨著旅途的進行,我們能看到兩人相互影響,不斷改變與成長。我覺得,這種看得見的成長才是最打動人的。
在影片中,雪利博士是一位極富教養的鋼琴家,理智地克制自己所有的情感,將自己訓練成一位優雅而憂郁的貴族。然而這樣的他,是不快樂的。他屬于黑人中的異類,白人中的笑話,他永遠無法融入這個世界。然而托尼出現了,他拿著炸雞告訴雪利:“我父親曾經說過,無論做什么,都要百分之百地做,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飯的時候要像最后一頓。”
最終,雪利博士敞開心扉,接過了托尼的炸雞,走出了寂寞,更是收獲了一段珍貴的友誼。
影片的結尾,雪利敲開托尼家的門,當托尼向家人介紹雪利后,寂靜無聲,面面相覷。而下一秒,眾人歡慶,將雪利擁入房間。托尼的夫人擁抱著雪利“謝謝你幫他寫那些信”與“謝謝你把丈夫分享給我”相呼應,是如此溫馨。
綠皮書觀后感簡短篇3
在昨天晚上的時候,我觀看了《綠皮書》這部電影。使我感觸頗深,一回想起就感慨萬千。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托尼·利普應聘唐·雪利的工作——當一名司機,負責唐·雪利的巡回演出以及宿舍和鋼琴。
可是唐·雪利是個黑人,而托尼·利普則不喜歡黑人,甚至討厭黑人,把黑人用過的水杯統統都丟在垃圾桶里。
但是后來托尼·利普改掉了這種偏見的壞毛病,而唐·雪利也漸漸地從十分嚴肅、不愛說話變成了時常微笑、說話比較多的人。
最后托尼·利普完成了任務,回到了自己家過圣誕節,唐·雪利也來了,因為托尼·利普離家兩個月,所以要寫信。而他不會寫,于是唐·雪利就給托尼·利普指導。所以唐·雪利進入這個白人家庭受到了款待。
這部影片其實很好的揭露了人性的假丑惡。演出了種族之間的歧視,說明了白人在一定程度上看不起黑人,認為他們都沒有什么才能。
舉個例子:唐·雪利就是一位黑人鋼琴家,他彈出來的曲子美妙無比。可是他之所以獲得臺下白人的掌聲,是因為他彈出的音樂是使他們感到高雅。一旦唐·雪利下了表演臺,他就又變成了白人口中的“老黑”和“茄子”。許多商店、餐廳都對黑人有非常大的約束。還有一次,唐·雪利要上廁所,明明有那么好的廁所,他們卻讓他上遠處一個破舊不堪的小廁所。
是啊!一個大師、世界級的鋼琴手,就因為唐·雪利是黑人,那些看似高雅的白人們就開始排擠他。
所以,從現在做起,請大家淡化膚色的不同,看重他們身上的優點。如果你這樣去做了,你一定會被尊敬與受到回報的。
綠皮書觀后感簡短篇4
《綠皮書》這部電影在我看來實在是一部很好的電影。我不僅看過電影,在看電影前我也聽說過《綠皮書》這本書。此書旨在幫助黑人在旅行時為他們提供各種服務的酒店和餐館。就像黑人藝術家唐·謝利給白人托尼·瓦萊隆加的那本綠皮書一樣。充滿了種族歧視,但也充滿了善意。
《綠皮書》共有兩個主角,一個是黑人藝術家唐·謝利,一個是白人托尼·瓦萊隆加。影片的一開始通過種種鋪墊,巧妙的告訴觀影者們白人托尼·瓦萊隆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種族歧視者。然后開始將影片引入正題,使唐·謝利與托尼·瓦萊隆加相遇開始謝利醫生的南下演奏之旅。
白人托尼·瓦萊隆加是一個愛抽煙的意大利裔美國人。他有能力,愛扯淡,自詡為“忽悠大師”,總能耍得別人一愣一愣的。而且托尼是一個負責的人,比如說在小酒吧時,幾個白人小混混正欺辱著他的黑人雇主謝利,他奮不顧身的把謝利救出。雖然他的工作是確保唐能準時到達各個地方和保護他不會遭受到各種麻煩的困擾。但有幾個司機會為一個黑人雇主去招惹數個小混混呢?
黑人藝術家唐·謝利是一位想要改變種族歧視的世界級鋼琴藝術家,他為此前往南部,承受白人主人家的羞辱。謝利醫生具有良好的修養、高雅的禮儀與強大的自尊。這一切,及他想要改變種族歧視的決心使他在面對任何人的時候都能堅持己見,不屈不撓。
這部電影一共有四種人:謝利、托尼、上流白人、普通黑人。謝利雖為黑人,但儒雅隨和,談吐文明。有一顆高貴的內心,是很純潔的。托尼是一位硬漢,言出必踐,很負責。也有高貴的內心。而那些自命不凡的.白人貴族,所作所為令人作嘔,對謝利嘴上很尊敬,背地里卻議論他。即使他們的禮儀再優雅,也擋不住那陰暗的內心。普通的黑人是粗野的,甚至有些粗鄙。但他們恰恰是單純的,一個勁在酒館里快活。
一個人的膚色并不能決定他的品行,真正決定他的是他那高貴的靈魂。
綠皮書觀后感簡短篇5
當我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時,我想也許是關于一個男人得到了一本綠色皮膚的書,里面有一張藏寶圖。然后圍繞這本書開始尋寶。但是看完電影,我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有著卓越藝術天賦的黑人醫生鋼琴家唐的故事。然而,在擁有自己的音樂廳和每天數百名觀眾后,他雇傭了一個名叫托尼的失業白人作為司機,并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南方之旅。在整個過程中,他幾乎每天都在表演,但觀眾的掌聲,嘉賓的致辭,大家的尊重,只存在于舞臺上。唐下臺的時候,在白人眼里還是老黑,甚至是當時盛行于歐洲的黑奴。
作為他的司機,托尼免費觀看了他的表演,目睹了唐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一個在舞臺上受人尊敬的鋼琴家離開舞臺是進不了白色廁所的,不寫字也能進白色餐廳,甚至進不了正常的更衣室。托尼對其他人對唐的態度感到憤怒,對唐放棄一個穩定而受人尊敬的演出大廳進行巡回演出感到困惑。
最后,在影片的結尾,托尼從唐的一個伙伴口中,明白了唐此行的目的。原來他此行是想用自己的力量,試圖改變白人對黑人的看法,為黑人爭取更多的尊嚴,讓黑人得到應有的尊重!當我知道這些的時候,我尊重唐!
這部電影反映了歐洲嚴重的種族歧視。與此同時,我很高興我出生在一個和平、友好、平等的國家。我國有56個民族。雖然語言、外貌、服飾都有差異,但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幸福地生活在祖國大家庭里。
這是一部發人深省、感人至深的電影。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看。
綠皮書觀后感簡短篇6
如果有兩種人生讓你選擇:
一種是擁有高雅的氣質,優雅的談吐,天生的音樂才華,衣食無憂的生活,出口成詩的情思。但卻也有著被歧視的膚色和孤獨的內心。白天坐擁澎湃的掌聲,享受他人的肯定,夜晚卻回到空無一人的大房子里獨自喝酒。
一種是有著簡單的思維,發達的肌肉,無所畏懼的灑脫,粗枝大葉的快樂,難捱于胸的正義。但卻也有著沖動帶來的懲罰和生活的拮據。因為沖動打了人,丟了一份工作,回到家還是有妻子溫暖的懷抱和孩子們的咿呀快樂。
你怎么選?
很多人說,這兩種人生我都不喜歡。我喜歡將它們二者中和一下,那就是我的完美人生。可是,人生,真的很難完美啊。
電影《綠皮書》講的就是這兩種人生的故事。過第一種生活的是個黑人音樂家唐雪莉博士,有才華,有錢,但是沒有朋友,充滿了孤獨。過第二種生活的是托尼,沒有錢,沒有地位,卻有家人,有歡樂。
我們大多數人過的都是托尼的生活,雖然我們沒有住城堡,有時還為了房租而出賣體力;我們也沒有光鮮亮麗的身份,走在大街上,沒人敬仰。可是,我們也沒有那么多的條條框框,活得簡單而快樂。
一開始,我是向往唐博士的那種生活的,有自律,有尊嚴。可是,看到他在大雨中崩潰的瞬間,我發現,他并不快樂,他活得太拘束,太苛刻。有時,我們自以為擁有越多的頭銜,我們越能快樂,殊不知,有時,一種身份也代表著一個枷鎖。有時,正是因為一無所有,可能才更輕松,更灑脫。
放下我執,也許才能看到更廣袤的世界。如果不是給唐博士當司機,托尼不可能知道挑剔的音樂家也有背后的孤獨,唐博士也不會了解一個世俗享樂主義者的快樂。
存在即合理,我們認定的不一定是最正確的,試著去改變,去接納,去包容,可能才能體驗更多,享受更多。真的有些明白了造物主的偉大,它給了玫瑰花的芬芳,也給了玫瑰花扎人的刺。
卞之琳說,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還有句更俏皮的話,所謂的人生,就是笑笑別人,被別人笑笑。
也許就是這么一回事吧,這是部很溫暖的電影,大家可以去看看哦!
綠皮書觀后感簡短篇7
近來常聽人說起電影《綠皮書》,叫好的人很多。所以我也找了個時間去看了一次。看了以后有一些感想,其實看的時候就很受感動,所以來寫一寫觀后感。是否高大上不必管,能夠直抒胸意足已。
沒看電影之前,我見過幾次宣傳海報,我以為畫面上的兩個人是父子關系呢。真是的,我怎么沒注意到一黑一白呢?我以為影片講的是父親如何開導孩子的故事。結果,看了才知道那兩個人之前是陌生人,兩個人是老板與打工仔的關系,并且是黑人雇用了白人,而故事發生在種族歧視還很嚴重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發生在種族歧視相對嚴重的美國南方。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國內戰爭(American Civil War),就是南北戰爭(南方與北方的戰爭)。
19世紀工業革命傳到美國,美國經濟迅速發展,同時美國獲得了西部的大片領土,在西部接連成立新的州。每當新州成立之際,就在該州內發生容許或禁止奴隸制存在的斗爭。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要求在西部地區發展資本主義,限制甚至禁止奴隸制度的擴大,要求解放黑奴;南方實行的是種植園黑人奴隸制度,力圖在西部甚至全國擴展奴隸制度。這是美國南北戰爭的背景。
影片從男主角做保鏢的夜總會開始,那熱鬧、隨意的氣氛令我向往。后來男主角打工的夜總會要停業兩個月,男主角就需要另找工作,因為家里下個星期要交的房租還沒著落。急迫的時候,男主角甚至要把手表當掉。這也許就是真實的美國人的生活,他們沒有多少儲蓄。但是從影片上看,他們并不焦慮,他們不過是聊一聊、想一想再去哪里掙錢而已。男主角后來經朋友介紹找到一份做司機的工作,幫一個三人組合的室內樂團開車,但要走很遠、要走很久,因為這個小樂團要從美國的北方到南方去做巡回演出。
在他們出發之前,組織巡回演出的唱片公司給了男主角一本“綠皮書”(Green Book)——美國黑人出行指南,上面列有黑人出行時可以吃飯睡覺的地方,因為那時的美國南方有很多旅館和餐廳是只限白人使用的。影片的名字由此而來。而他們使用的是兩輛綠色的凱迪拉克轎車,那綠色很鮮艷、很醒目,似乎是在述說著什么,或是在抱怨著,或是在抗議著。這也是本片的高明處之一。它并不高聲的吼叫,它只是用藝術的手法述說。綠書(Green Book),是源頭,是罪惡,是該被指責和攻擊的,但它只是書那么大的一個東西,從視覺上沒有綠車(Green Car)更有表現力。我很懷疑這部電影的原型故事中使用到的汽車不是綠色的,而影片中的綠車完全是編劇設計的。他們開著兩輛綠色的小車出發了,而影片的情節隨之一路展開。
那個雇男主角開車的黑人是個鋼琴家,他還有三個博士頭銜;而受雇開車的男主角是個粗魯率性的白人。黑人鋼琴家,雖然皮膚黑,但受過良好的教育,有修養、守規矩;白人司機,盡管窮,但很隨性、很快樂。兩個人要呆在一輛車里,要一起長途旅行,由此就有了很多文化上的沖突,產生了很好的故事。
當他們到了肯德雞的故鄉,男主角非常開心,因為可以吃上最新鮮、最正宗的炸雞。他買了一個全家桶帶上車,然后一邊開車一邊美美地吃起來。他不光自己吃,也勸鋼琴家吃,好東西要大家分享嘛,他就是這樣的大大咧咧、這樣的講義氣。而鋼琴家一臉嚴肅,他很拘謹,他要講究斯文,他又有些無助,因為他不知道在沒有餐桌、沒有盤子、沒有刀叉、沒有餐巾的情況下如何吃東西。在男主角的堅持下,鋼琴家不得不用手指接住一塊炸雞翼,小心翼翼地吃起來。他小口小口地吃,吃著吃著似乎也感受到了炸雞的美味。他吃完了,又不知怎樣處理剩下的雞骨頭。男主角就搖下車窗,把自已吃剩的雞骨頭扔出窗外,示范給他看。鋼琴家學著做了,讓自然的東西回歸自然。他沒想到生活還可以這樣隨意、這樣放肆、這樣開心。這時,電影院里發出了很多會心的笑聲(觀看這部影片,這種情況常有。這是一部喜劇,一部可愛的輕喜劇)。當然,向車窗外仍可樂杯還是不可以的,所以鋼琴家堅持讓男主角把車倒回去,把仍出去的可樂杯撿起來。
鋼琴家克制、努力、事業成功,他有成就、有錢、待人彬彬有禮,但并不快樂,也不幸福。他說:過著演奏家的生活,到處走,難以安定,難以成為好的丈夫。他沒有家人,沒有親人。他高傲、刻板,看上去也沒什么朋友。而男主角雖然窮,雖然沒有大出息,但生活在他長大的地方,那里有他的妻子和孩子,有他的長輩和親戚,有一起長大的伙伴,還有很多熟人和朋友。當圣誕節來到的時候,男主角的家里(House)人頭涌涌、熱熱鬧鬧,充滿人間的溫馨的煙火氣。生活過得是否幸福,不是有錢沒錢所能決定的。人除了需要錢,也需要愛情、親情、友情……,需要人之間的關愛,需要溫暖。
影片以音樂家巡回演出為線索,所以影片中有許多音樂表演的場景,其中的音樂都很棒,有的是低語,有的是傾述;有的是憤懣,有的是狂歡;有精湛的技巧,也有真摯的情感……;代入感極強,讓人感悟生活、感悟人生,讓人痛快。
影片的畫面也很美。美國有很美的自然風光,駕車長途旅行可以很自然地把它們攝入畫面。那秋天的樹林,色彩斑斕,讓我想起在吉林長白山腳下從南坡向北坡穿行時駛過的公路。當男主角去鋼琴家的住處應聘的時候,他誤入了鋼琴家樓下的音樂廳。畫面上沒有觀眾的音樂廳,在明亮、柔和的燈光的照映下,是那么的寬敞、整潔、溫暖、寧靜、美好,那就是藝術的殿堂,是心靈的居所。
這部電影好,不在于高科技、大場面,它是一部簡單的2D片(在當前科技高度發達的情況下,它只是一部傳統的有聲彩色片),它只是在細膩地用情節、用語言、用動作和表情在講故事。它講得是那樣自然,講得入情入理。影片也不靠俊男靚女作招牌,男主角是個中年大叔,大腹便便;其他角色也像是生活中應有的樣子,絕不刻意夸張。所以讓人看著感覺親切和真實,就像身邊的人、身邊的事。
影片中的鋼琴家在面對白人的歧視時說:不要以貌取人。這個也是很重要的觀點。黑人與白人,膚色不同,很容易區分。但是否有教養,是善良還是邪惡,是正直還是詭詐,是溫和還是暴躁,是達觀還是乖戾,是樂天還是心胸狹小……,就很難一眼看得出來了。影片所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了,美國的種族歧視狀況應該改善了很多了吧。黑人已經可以當選美國總統,可以領導一大幫白人,就是明證。但以貌取人的問題,應該依然是普遍存在的,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現象。有些國人對白人總是高看一眼,其實白人也未必就高貴、就有教養、就優秀。我第一次出國去澳洲,飛機一落地,我跟著大家向外走。在過道邊,我看到十幾個白人等在那里,手里拿著什么東西,眼睛望著我們,似乎在等著我們走完。我當時很納悶,她們在等什么呢?后來想明白了,她們是清潔工,準備為客艙做清潔。澳洲當然也需要清潔工,像中國一樣;白人也可以做清潔工,像黃種人一樣。膚色并不能決定一切,外貌也是。
一個人的相貌當然也重要,賞心悅目總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內在的東西。一個美女,可能空有其表;而長相怪異的馬云,卻能干得不得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此言不逮。
走到哪里都會有人要的。
電影給我最大的收獲是懂得了一些道理--要工資高,受點苦也愿意。既然做了工作,我只做工作職責內的事,并盡力做好。
綠皮書觀后感簡短篇8
聽朋友推薦新上映的美國電影《綠皮書》,就拖家帶口的去影院看了一場,回來大人小孩都眾口一詞的說好看,故事情節曲折生動,演員表現自然真實,感情表達細膩溫暖,連路上的風景都秀美迷人,確實值得一看。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彼時的美國還處在白人至上、黑人備受歧視的時代,當時專門出版了一種小冊子“綠皮書”,指明哪些旅店和餐廳可以讓黑人入住和就餐,電影名《綠皮書》就來源于此。男主一唐雪利是一位著名的黑人鋼琴家,為了到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回演出,要雇傭一名白人當司機兼保鏢。男主二托尼是一位來自底層社會的白人,脾氣暴躁,舉止粗魯,為了掙50美元生活費,一口氣吃掉了26個漢堡。一個是工作所需,一個被生活所迫,兩人搭檔開始了一段為期數月的南下之旅。
唐雪利很有修養,待人做事優雅有禮,希望通過音樂改變人們對黑人的不公正看法。托尼大大咧咧,不拘小節,習慣于靠拳頭解決問題,并且對黑人也存在歧視心理。兩個不同膚色、不同階層、不同性格的人同乘一輛車旅行,鬧出了許多時而讓人心酸、時而讓人捧腹的橋段。
兩人經過路邊小店,托尼去買東西,順手牽羊拿走了一塊擺在門外、供游客自行付錢購買的精美石頭。唐非常生氣,嚴詞要求托尼返回歸還。托尼雖然理虧,卻嫌唐小題大做,一邊答應一邊悄悄地把石頭藏了起來。
兩人經過炸雞店,托尼興奮地買了很多炸雞,邊開車邊大快朵頤,還熱情地邀請唐一起享用。習慣于在餐桌前規規矩矩就餐的唐,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直接用手抓著油乎乎的炸雞吃。但托尼執意相勸,一只手握著方向盤,一只手舉著炸雞遞到唐的面前。唐扭扭捏捏翹著手指吃起了炸雞,驚喜的發現味道還不錯。
兩人南下到達一所豪華的莊園。莊園主人熱情地接待了唐的樂隊,賓客們也都很有禮貌地欣賞了音樂家們的精彩表演。表演結束后,唐想用洗手間,莊園主人卻拒絕他使用客用洗手間,只讓他用院子里一個簡易棚子搭建的茅坑。為了維護尊嚴,唐寧愿長途折返回賓館如廁。
巡演的最后一站是伯明翰。演出規格很高,賓館富麗堂皇。然而,作為演出主角的唐,卻被安排在一間狹小的儲藏室休息,并且因為是黑人不能進入餐廳用餐。讀后感·唐忍不住想中斷演出拂袖而去。但是,完不成巡演任務,按照合同,他們將拿不到尾款,托尼也會遭受損失。唐對托尼說,“我聽你的,你讓我留下我就留下。”幾個月的朝夕相處,托尼已經被唐的高尚品格和勇氣所折服,此時的托尼,不再計較拿不拿得到錢,他帶唐憤然離去。
圣誕夜,兩人風雪兼程趕回紐約。唐遣散了管家,獨自呆在家里,看著托尼“撿”回的石頭若有所思。托尼和家人歡聚一堂,想起孤單一人的唐,悵然若失。影片的最后,唐鼓起勇氣來到了托尼家,受到了托尼一家的熱烈歡迎,托尼的妻子悄悄地在唐的耳邊感謝他替托尼潤色代筆家書。這一刻,白人、黑人,窮人、富人,精英、草根,彼此達成了和解,同時,他們每個人也和自己達成了和解,和這個世界達成了和解。
綠皮書觀后感簡短篇9
簡單的故事如果講好了,好到極致的時候,就會非常簡單的打動人心,從簡單變成充滿藝術感,成為經典。我并不完全沖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頭銜去看的它,更多的是因為這部電影的主題。在美國歷史里,種族歧視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能把這樣大眾的話題拍到拿最好的獎,那這部電影一定非常非常好看,因為越普通的主題越難拍的吸引人。
《綠皮書》所講述的故事非常簡單,一個頂級的黑人鋼琴演奏家唐納德,需要找到一個靠譜的司機負責他南方巡演的接待工作,而白人托尼成功了獲得了這個工作。影片所處的時間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那個時候的美國南部存在非常嚴重的種族隔離和歧視,因此這個南方巡演的過程中肯定會發生許多故事,電影里的大部分戲劇沖突均來自于此,并且我覺得是正好分為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這三部分,簡單但是很有力度,下面我就會以這三次觀點的沖突展開對影片的分析。
影片一開始通過托尼的工作及家庭生活片段,展示了他的主要性格、技能以及對待黑人的態度,他把黑人喝過的玻璃水杯直接扔進了垃圾桶。因為他所在的酒店需要裝修,接下來的幾個月他需要工作維持生活,因此接受了唐納德的招聘,成了他的專職司機,在出發前,他看到了準備物品中有一份綠皮書,里面詳細介紹了能接收黑人的酒店及服務場所,至此,黑人鋼琴家唐納德與白人司機托尼的南方之旅正式開始。
電影里的第一次沖突的地方,是唐納德想帶托尼去演奏現場,擔心他說話用詞不夠禮貌,于是想給他提出建議,顯然,在雙方都還不了解的情況下,托尼斷然拒絕了唐納德的請求。但當他在窗口聽著主持人的介紹,才發現原來唐納德是這么有名的人,不僅僅是擁有心理學、音樂學、禮儀學三重博士的身份,而且還曾經在白宮演出兩次,而反觀托尼自己呢,長期在酒吧里摸爬滾打的社會老油條,隨口臟話,隨地小便,言行舉止十分粗鄙。唐納德沒有因為他的經歷瞧不起他,反而對他十分有禮貌并給他接觸上流社會的機會,時刻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言談及形象,我覺得這里就讓托尼的內心產生了觸動,畢竟誰不想活的更有尊嚴一點呢,這次的沖突就是人生觀的沖突,唐納德在上車前讓托尼撣掉自己膝蓋上的灰產,在我看來,這也是讓他撣掉心靈上的灰產,給人的感覺又多了一點禪意。
第二次沖突,則是在一家商店門口,托尼看到商店門口的地上掉了一塊玉石,于是將它偷偷的放進自己的口袋里,但是唐納德知道后,強烈要求他把玉石還回去,如果不還也必須付錢給商店,托尼覺得掉在地上的東西是無主之物,自己發現了占為己有是天經地義的事,這種市儈心理我覺得在中國也是比比皆是。唐納德覺得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不能拿,更不能去偷去搶,這點瞬間讓我想起了周星馳的那部《長江七號》,也是反復的強調這種觀點。托尼面對唐納德的要求,表示非常不理解也很生氣,但仍然將玉石還回去了,這里的沖突是兩人價值觀的沖突。
其實故事發展到這,我看的有點奇怪,為什么托尼可以忍受唐納德,按理說他討厭黑人,也打過自己的老板,完全沒必要對唐納德那么順從,但接下來的一個故事解開了我的疑惑,商店沖突結束后,托尼發現演出現場的鋼琴不是唐納德的指定品牌,他堅持要求工作人員換來了唐納德指定的斯坦威鋼琴,從這里看出托尼是一個有契約精神的人,不管雇傭他的是什么樣的人,但是他做了承諾,就一定會做到,影片后面也多出印證了這一點,契約精神同樣也是現代社會極度缺乏的。
接下里就事第三次沖突了,托尼因為襲警導致他和唐納德都被關進了監獄,在牢房里,唐納德對托尼說,“暴力永遠無法取勝,堅持尊嚴才會贏,因為自尊總能讓人占理”,而他兩被釋放后在車里吵架,唐納德憤怒的在雨里對著托尼咆哮,“我不被白人接受,也不被自己人接受,我甚至不夠男人,那么我是誰?”這一段是非常震撼的,托尼總是覺得唐納德高高在上不能理解底層生活,但唐納德真的不理解嗎?他是一個兩邊都不給接受的人,不為賺更多的金錢只想用音樂巡演的方式去改變人們對黑人的看法,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唐納德看世界更大,并不局限于自身,而托尼只看到自己生活的苦,自顧自的掙扎,但是經過這次以后,我覺得唐納德已經徹底讓他改變了他內心的想法,而這種改變甚至從托尼擴散到看過這部電影的我們。
沖突過后,影片的結尾就溫馨多了,托尼最后在唐納德的幫助下順利回家,跟自己的親人們一起過圣誕節,但回家后的托尼并沒有那么的開心,總是若有所思的樣子,直到唐納德拿著香檳出現在他家門口,他才喜笑顏開,并且在驚詫的家人面前非常開心介紹唐納德,此時再聯想影片一開始,除了他妻子外,其他人包括他自己都流露出對黑人的厭惡神情,這個首尾呼應真的并不高明,但是讓人感覺非常美好。總的來說,這是一部看完后能給人非常多思考空間的電影,能做到這點真的很不容易,也非常推薦大家去認真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