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200字觀后感
通過寫觀后感,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在觀看電影或電視劇時的感受和反應。這里提供優秀的活著200字觀后感,方便大家寫活著200字觀后感參考。
活著200字觀后感篇1
倘若,你只是想擁有生命,那么,活著便足矣;但倘若,你還想擁有生命的韌力,那么你便不能純粹地為了活著而活著。
《活著》這部電影中,皮影戲貫穿了整部影片,這也暗示了某種主題--命運的玩偶,命運的強大力量自始至終都沒有放過福貴一家,也沒有放過每個時代的每個人。劇中有幾幕場景至今令我記憶猶新:第一幕是當福貴和家珍的孩子友慶被他們的老朋友春生騎車撞死時,幾近崩潰的家珍對著春生吼道:"你要記得你欠我家一條命!"第二幕則是當春生意志崩潰想尋短見之時,家珍還是對著春生吼道:"你要記得欠我家一條命!"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被重復兩次,第一次是憤怒,第二次是激勵。縱然心懷仇恨,卻依舊滿懷寬容,家珍演繹出的是人性的光輝與偉大,而她所激勵的,就是希望春生能夠堅強地活下去。第三幕則是影片最后,福貴將小雞一只只放入皮影箱,"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一開始我無法理解小雞怎么會變成牛,后來細細品味,這話其實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小雞本是弱小的動物,只是體格的弱小并不意味著精神的弱小,也不意味著生命的弱小。很多人一開始都只能算是弱小的"小雞",如果不努力,那么"小雞"將永遠無法長大,而如果努力,精神將會強大,"小雞"便將成長,最終長大成"牛"……如果你能夠努力,你能夠不放棄,你能夠堅強地活下去,那么你也同樣能夠將生命的韌力延續!因為只有好好地活下去,才能將生命的韌力延續,將這份生命的偉大傳承。劇末小雞的出現正是新生的象征,它所代表的其實不僅僅是被延續的生命,其實更是生命的韌力!
漫漫人生征途,我們無時無刻不品嘗著酸甜苦辣感受著喜怒哀樂,苦難與挫折也從沒在我們面前妥協或者讓步。然而,很多人選擇了退縮,甚至有人用極端的行為來結束生命,不少與福貴有著相似命運的少爺們大多也只是選擇怨天尤人。可是試問:若連擁有生命的勇氣都沒有了,怎還能擁有生命的韌力,又談何延續呢?只為自己而活就夠了嗎?人與人之間,通過血脈也通過來往締結出感情紐帶,于是有了親情有了友情有了愛情,也正是因為這些感情的存在,讓社會復雜,讓人性美好。一個人,也因為這些感情的聯結,而不能只為自己的活著而活著。你因別人而活,別人也因你而活。有了這般"不賴活"的想法,你將擁有生命的韌力,方可堅強地活下去,為了自己為了為了朋友也為了許許多多關心你的人。
所以,請拓展生命的韌力!
活著200字觀后感篇2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著》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發,讓一根頭發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著》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主人公以前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并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著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杯具接連發生,最后只留下自己活著,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應對自己的過去能夠冷靜的回憶與論述。他在剩下的日子里與老牛為伴,寄托著自己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盡管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慶幸自己以前有那么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遺憾!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那里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一切事物明白之后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后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潛質,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取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著,只要活著,只為能夠活著。
我們此刻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后得到內心的升華,然而我卻能夠透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著就好,只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活著200字觀后感篇3
人生在世,紅塵之間,修行無不是苦澀的。當苦難與挫折磨煉我們的心,有的人在絕望中孤獨地死去,他們終究與修行無緣。而有的人,將一切看淡,承受那些不可能承受的,面對那些無法面對的。如果你問他,“活著”意味著什么,他會說,那意味著修行。
沒錯,他是劉偉,一個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的修行者。
命運無情地奪去他的雙臂,夢想與希望一次次破碎。現實給了他太多太多苦難,而他卻將這些苦難化為前進的動力。我們都在感嘆命運對他的不公,而他只是說“還好”。一個人究竟是擁有了怎樣強大的內心,才會用這樣的輕描淡寫一帶而過那堅強前后的血與淚!
我看著鏡頭中的劉偉,堅毅的目光,淡然的神情,發自內心的微笑。回想起他那句讓無數人潸然淚下的話語:“我失去了雙臂,但感謝上蒼,他只是想讓我擁抱更大的世界。”突然體會到一種強勁的生命的力量,一種無所畏懼的生命氣息。面對這樣一個無所畏懼的人,命運也只能向他低頭,而他,卻登上維也納金色大廳的舞臺,用音樂向世人講述一個修行者的生命旅程,絢爛的綻放詮釋“活著”的意義。
劉偉的鋼琴聲在耳畔回響,一種火辣辣的生命的氣息向我撲來。
不禁想起了一種細莖的藤蔓,它一身掛著銅幣似的葉子向前匍匐,纏繞在蒲葵樹上。從樹根向樹腹再向樹干,為了生命的誓言,不曾在時光中反悔,也不曾在雨季里佇足,像無畏的勇士一路向前,只為尋找枝頭的一縷陽光,在高高的樹枝上頓悟生命,在陽光雨露間平靜地回味自己一路走來的辛酸與幸福。它和劉偉一樣,踏著修行之旅而來,那種對命運的淡然與無畏令我感動。
學習又何嘗不是一種修行呢?我們在文人黑客的文字里思索,在數學與物理的大網中掙扎,這些方塊字,阿拉伯數字帶給我們學習的快樂,同時也制造了太多的苦惱。我們不可避免地犯錯,不可避免地摔了一次又一次,可這都不算什么。當我們克服一個個困難,挺過一道道難關,那些錯誤帶給我們的不再是失意與惆悵,而是難得的經驗。回想起來,似乎一切失敗與失誤都只是為了讓最終的成功變得更絢爛,讓我們變得更勇敢。
那么,就一起勇敢地踏上這趟修行的旅程吧,帶上你的感動與感悟,讓我們出發!
活著200字觀后感篇4
活著!為誰而活著?為什么要活著?《活著》這是一本值得我們反復閱讀,反復去思考的一本書,一本小說。
這本書讓我讀后,難以忘記,至今記憶猶新。
這位中國最享譽世界的作家——余華,他通過這本書敘述了一個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活著》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我們中國人這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明白了人是為活著本生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本書記述了一個名叫福貴的老人和“我”講述自己年輕時無所事事,然后賭錢輸光家產,一夜之間從富人變為農民,脫下綢衣換上麻布衣服,從一個游手好閑的闊少爺變為一個親自耕種的苦丁,然后家人的死不斷的向他襲來,自己的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家珍,萬二喜,孫子一一離他而去,可是他自己卻承受住了這些突如其來的打擊,最終買下一頭老牛,伴自己安度晚年,悠閑的回味自己的一生,看破這滾滾紅塵。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在福貴身上,他被剝奪了許多東西,但唯一不能被剝奪的'也只有活著的意志。這本書暗示著我們每個人無論受到怎樣的災難,都要勇敢的活下去,學會放平心態,看淡一切。《活著》確實被賦予太多的內涵,無疑是一種享受,它讓我能更清晰地了解這個社會,了解人生的意義,也許是終生受益吧。
合上書,我似乎明白了許多,即使不能明白那些大人口中的哲理,但我知道不管發生什么,都要活著,即使不能看淡一切,也要活著,因為我是為自己而活著,即使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別人,也不能對自己失去信心。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活著200字觀后感篇5
活著,是一種無奈,一種得不到滿足的期待。悲苦,磨礪人的意志,富足,虛榮人的思想。命運,總那么捉摸不透,戲耍著人們。
命運是現實的。主人公福貴從小在父親的保護下,不愁吃不愁穿,于是他開始了揮霍無度的生活。他機械化地活著,每天“早出晚歸”,徘徊在賭館和家兩點一線間,就這樣毫無思想地活著。父親的三座房子也被輸得只剩下一座宅子,每天他的歸來總是引得他的父親一頓臭罵:“你個小王八蛋,每天這樣去賭……”他卻不以為然。他的女兒鳳霞也開玩笑似的,對福貴說:“爹,爺爺又在罵你啦。”福貴說:“沒關系,那是你爺爺在唱歌呢。”
終于有一天,福貴把父親的最后一座宅子輸給了別人。就在他一無所有的那一夜,賭館外面,他懷孕的妻子家珍帶著女兒鳳霞執意向他告別。鳳霞的離家出走,無疑是對福貴災難性的生活雪上加霜。他的父親也因此被他氣死,他的父親曾經以為,自己能夠死在這個院子里,也正是債主上門討債的那一天,他真的死在了院子里。但卻是憤恨而終。他的母親也生病。
他離開了他的家,過上了貧苦的生活。這個時候家珍帶著鳳霞和他新生的友慶回來了。福貴從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戲的名聲,卻被國民黨軍隊拉了壯丁。在國民黨軍隊的那段時間,他們親身感受了死亡的悲哀,殘酷的寒冷環境。有一天,共產黨軍隊打來了,原本就無意打仗的他們終于可以回家了。
春生因為喜愛汽車而留在了共產黨軍隊。福貴平安回到家,卻發現母親已經去世,女兒鳳霞也因為發燒變成了啞巴。一家人過著幸福的日子。可是有一天,平靜的生活受到了強烈的撞擊,繼而破碎。春生不慎開車撞死了友慶,一家人悲痛欲絕,誰也不愿相信這個事實,家珍更是不愿意原來春生,她滿懷悲痛地對春生說:“你記著,你欠我們家一條命。”春生受到迫害,妻子被逼自殺。正當春生有了自殺的念頭了的時候,家珍又勸他說:“春生,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呢。你可得好好活著。”鳳霞認識了工人階級的二喜,兩人喜結良緣,命運還是不肯放過他們。鳳霞即將生產的時候,把生命交給了幾個衛校護士革命小將幼稚的手里,福貴他們去找深受迫害的三天沒吃飯的王教授。而王教授則因為福貴給他吃了七個饅頭又喝了一點水,撐暈了。結果,鳳霞大出血,死掉了。她的兒子,就叫饅頭。
命運總是由一頭牽著另一頭,如果福貴沒有讓友慶去學校,春生沒有開上汽車;如果福貴沒有給王教授那么多饅頭,沒有讓他喝水……那么,現在的他們該是多么幸福的一家。命運是美麗的,它讓人笑,讓人哭,幸福和 悲慘交織在一起,誰也不能分離。悲哀,是現實的特色,而夢想,永遠只存在于心中。
面對命運的捉弄,坦然接受吧,勇敢活著吧!
活著200字觀后感篇6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活著》
余華說“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因此,忍受與苦難造就了活著。
看書過程中對作者文筆無比佩服,用第一人稱講述他在田間遇到的這個叫福貴的老人的一生。卻又恨他,恨作者一次次給我們一點點美好,一點點希望,卻更把我們推向更大的深淵。
第一次大哭是有慶突如其來的死亡,那個早上還迷迷瞪瞪就跑去給羊割草,中午放學又光腳跑三四十里地回家割草,急急忙忙扒了飯回學校的有慶就這樣,被抽血死去。怎么能讓人接受呢?等看到鳳霞有了美好的家庭,卻又因為生孩子大出血而死。好不容易生下的苦根,卻又因吃豆子而死。騙我的,生活還是這樣狗屎。
我無法再像一開始那樣批判福貴,將他不幸的開始歸結于自作自受。魯迅先生說人與人的悲歡并不相通,這個世界上也從未有過“感同身受”這回事。沒有經歷過,其所言所行都十分蒼白而無力。
如果有人問我如果你是福貴,你能挺過這么多苦難,繼續活著嗎?我想我是不能的,但是如果我真的成了福貴,可能也是這樣活著。
我以前也總覺得為了活著而活著沒有意義。有一段時間心理上出現了很強的抑郁情緒,其實什么也沒有發生,卻感覺自己在泥潭里。在深淵,在低谷,甚至對生活失望,對人際交往無感,其實活著就是活著沒有任何意義。我的經歷跟福貴相比不值一提。
現在我只想好好的活著,有意義的活著。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活著200字觀后感篇7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
福貴正是這樣一個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實是幾萬萬人的縮影,中國近百年來經歷的所有苦難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來,他有著傳奇般的人生,但你絕對不會希望擁有那樣的傳奇。
福貴當年是個二世祖,每日揮霍家里的積蓄,不知哪修來的福氣討了個賢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貴依舊吃喝嫖賭,不僅輸光了家產,還氣死了爹,老婆連同肚子里的孩子也被娘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兒鳳霞相依,這時的福貴才第一次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萬幸的是,家珍在產下福貴的第二子之后帶著兒子有慶回到了他身邊。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福貴在為病重的母親抓藥的途中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聾啞,兒子雖機靈活潑,后來也因為縣長夫人輸血而意外死去。
之后福貴經歷--、大躍進、自然災害,鳳霞和其丈夫先后死去,鳳霞產下的一子苦根也沒有逃過命運的魔爪,最后只剩下福貴一個人,和一頭與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遠,頗有些孑然一身的蕭瑟。夕陽的余暉里,已然垂暮的老人駕著牛漸遠,沙啞的歌聲在土地的盡頭緩緩升起——
“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合上這本沉重的藍皮書,淚已濕眼眶,讓我感慨萬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經歷的種.種悲慘,更因為他經歷了這么多,卻依然卑微地活下來,他所承擔的已遠遠超出普通人能夠想象的范圍。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但是,正因為如此,生者才要更堅定地生活,那是因為他們背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明天。
活著200字觀后感篇8
余華說,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除活著以外的一切事物而活著。
《活著》作為一部影響幾代人的文學作品,的確發人深省,耐人尋味。在新中國成立前后的特殊階段,時代特征突出,時代氣息濃厚,活著是一分痛苦也是一分快樂。書中主人公福貴的人生便是整個社會的縮影,他的身上折射了整個底層民眾的興衰禍福。
人為何而活著。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認為,人是為了思考而活著;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則認為,人因自愛而活著;中國武俠小說家古龍則堅持,人為承擔責任而活著……而福貴卻說:“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福貴早年玩物喪志,家道中落,妻子背離,父親慘死。年少的福貴因貪圖享樂而活著,一步一步走向生活的陷阱,不得自拔,最終落得茍活之地。而立時的福貴,家境清貧卻自得,生活艱苦而自樂,在一切漸入佳境之時,迫入壯丁,背井離鄉,烽火連月,茍且偷安。這時的福貴為了重回故鄉而活著,在拂塵間摸爬滾打,在硝煙里破繭重生。中年時的福貴,白發人送黑發人,喪子的悲哀貫徹了整個家庭。這時的福貴必須為了支撐家庭而活著,作為唯一的男人,是家的希望。老年的福貴,終于有一點安穩的幸福,卻造化弄人,喪女,喪婿,喪妻,再喪孫,活著便是與一頭黃牛相依相隨。活著了無牽掛,活著僅僅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無論山河如何變遷,時代以何種速度繼續更替,生存對于人的價值卻始終如一。我們生來就為活著,為了活著而打拼,為了活著而承受生活各方面的有形與無形的壓力。在夜深人靜,愁思萬千的時候,我們何嘗沒有盤問自己,活著的意義在哪里,生存的價值在哪里。
形形色色的人生小則為了家庭,為了金錢,為了事業,大則為了社會,為了國家,為了和平。每個人活著都有一個目標,都有一股推動自己進步的力量。但在某種程度上看來,與其說是目標支持著生存,不如說是為了活著而不斷地找尋目標。生活是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串聯起來的有機整體,這些目標的一個又一個地現實,則是人生的終極大目標。而這些目標的實現歸根結底是為了活著。
我們太常見因為人生中的一個小目標一兩次失敗而灰心喪氣的人,他們失意,他們墮落,他們失去自信,有的甚至失去活著的勇氣。但凡是這樣輕生或者只是有輕生念頭的人,他們都還沒有完全看透目標與活著的本質聯系。而這樣的人太多太多。他們嘴上追求活著的意義,追求生存的價值,愿以死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這樣的行為的確令人肅然起敬。而這樣的人生,卻沒能體會到生活的真諦。以死的方式來實現價值并不是一個好的途徑。請記住,以生命的形式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為了活著而活著才是生命的本質。我們是為了活著而努力生存,死亡只是生命道路上不得已而為之的小插曲。
為了活著而活著的人生,簡單明了,泰然自若。只有我們把生活的思想簡單化,把生存的意識強烈化,才能真正地體會到活著的意義——以笑的方式代替哭,在死亡的伴隨下努力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