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紅樓夢》觀后感
寫觀后感并與人分享是一種有益的交流方式,可以幫助我們不斷拓展視野和思路,獲得更多的啟示和收獲。接下來給大家分享200字《紅樓夢》觀后感,希望對大家寫200字《紅樓夢》觀后感有所幫助。
200字《紅樓夢》觀后感篇1
《紅樓夢》是一本特別的小說,始一開篇就講述了賈家的未來。元、迎、探、惜不止嘆息著自己的命運,更嘆息著賈家將來的命運。
在曹雪芹的筆下,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出現(xiàn)在眼前。有才華橫溢的黛玉,有心細如發(fā)的寶釵,有活潑開朗的湘云,有溫柔善良的寶玉……在他們身上又會發(fā)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翻開了《紅樓夢》這部巨著。
在《紅樓夢》中有四幅美麗的畫面。我最喜歡的是,在一個“落紅陣陣”的春天里寶黛共讀《西廂記》。哇,多美呀!還有,寶釵撲蝶、湘云醉臥、黛玉葬花。
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林黛玉,“兩萬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美麗動人,才思敏捷,所以贏得了無數(shù)讀者的喜愛。她是一個詩人、一個才女、一個促狹鬼……讓人愛也不是,恨也不是。
《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是一部值得一讀、再讀、終身閱讀的好書,是可以陪伴你一生的經(jīng)典。讓我們一起與經(jīng)典同行!
200字《紅樓夢》觀后感篇2
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被我在三天之內(nèi)啃完了,這一本名著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發(fā)生了一段凄涼但又美麗的故事,讓人不禁淚流滿面。
這本小說講了金陵四大家族之一賈家的興衰史。出自蘇州的林黛玉,失去了媽媽的關(guān)愛,爸爸又工作繁忙,只好寄住在外婆賈母的家中,結(jié)識了表哥賈寶玉,并且愛上了他。而賈寶玉也同樣喜歡上了她。但是賈母卻沒有把林黛玉許配給他,反而將薛家的薛寶釵許配給了賈寶玉。林黛玉不久得了抑郁癥,離開了人世。雖然薛寶釵討人喜歡,但依舊阻擋不了賈寶玉對林黛玉的思念。賈家開始衰敗,而賈寶玉只好去當了和尚。
而書中也有不少我敬佩的人,如林黛玉。她善解人意,多愁善感,還十分富有智慧。他曾為花寫了一首詞,名《葬花詞》,充分地體現(xiàn)出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特點。詩將是她的靈魂,詩將她精神的寄托。我一定要像林黛玉一樣,努力學(xué)習(xí),成為一位多才多藝的人。
200字《紅樓夢》觀后感篇3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chuàng)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huán),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展現(xiàn)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質(zhì)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我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jié)正是她自尊的體現(xiàn),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200字《紅樓夢》觀后感篇4
有一本書世人皆知,讀過它的人都流下了或悲天憐憫或感動的淚水。這本書就是曹雪芹先生的著作,也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
《紅樓夢》這部古代長篇小說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生活為基礎(chǔ),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以及寶玉和寶釵的婚姻悲劇為主線。“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癡男怨女,可憐風(fēng)月債難償。”這副對聯(lián)就已經(jīng)感嘆了寶玉和黛玉的悲劇。寶玉的身材飄逸、黛玉的純潔脫俗、寶釵的通情達理……都仿佛讓我進入了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而大觀園中的每一個女孩都有辛酸的歷史,我好像就生活在她們之中,能感受到她們的純潔也能看到她們的悲苦。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副對聯(lián)足以說明了那時的真實生活面貌。“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真的是讓我哭了許久,為曹雪芹先生,也為《紅樓夢》里的人物。有誰又能真正的讀懂作品的含義呢?
《紅樓夢》故事中的悲歡離合,一點一滴的進入了我的心中。這本書猶如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心中的.一扇門。
200字《紅樓夢》觀后感篇5
近日,我一口氣讀完了曹雪芹的《紅樓夢》。千愁萬緒纏綿在心頭,剪不斷,理還亂。
《紅樓夢》一書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末世為背景,以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為主線,講述了賈府由繁榮走向衰敗的過程。
書中的人物大都是傷感的。林黛玉的苦戀無果,含恨而終;薛寶釵如愿得償,到頭來卻守了寡;賈寶玉看盡人間悲離,出家當了和尚……仔細品味,那些悲慘的結(jié)局,有當時社會背景的一部分原因,卻也與他們的性情、人格不無關(guān)系。書中最典型的人物要數(shù)林黛玉了。
林黛玉是典型的多愁善感性格。在一次偶然散步的時候,黛玉看到了凋零的花瓣被來往的府人碾作塵土。看著看著,她便想到了自己的身世,自己寄人籬下,受盡苦悶,無人疼愛,不正如這飄零的花兒?不禁悲從中來,為花兒,更為自己惋惜。于是便有了她哭哭啼啼地把花瓣小心地收起來,用泥土掩埋……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正是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往復(fù)循環(huán),我們不必為此悲嘆,而應(yīng)用一種“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積極心態(tài)去贊美它的無私與奉獻。林黛玉正是把這種自然現(xiàn)象看得如此傷情。在對待府中的人時,更因看不慣他們的唯利是圖而顯得高傲孤僻,沒有一個真心的朋友,最后看盡人情冷暖,抑郁而終。
林黛玉,一個標致聰慧、滿腹文采的天才女子。若能心胸開闊,積極樂觀地處事待人,不那么高冷,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業(yè)!
讓我們吸取林黛玉的教訓(xùn),真心對待身邊的親朋好友,寬容他人,收獲友誼,感恩父母。你會發(fā)現(xiàn),退一步便是海闊天空!
200字《紅樓夢》觀后感篇6
今天我又拿起了紅樓夢這本書,這已經(jīng)是我第三次看這本書了,書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總是吸引著我,讓我看了又想看。
書中的賈寶玉是一個含著美玉出生的少年公子,喜歡寫詩游樂、心思純潔,林黛玉聰明清秀、才華橫溢、心思敏感,薛寶釵容貌美麗、舉止嫻雅,史湘云性格開朗、心直口快。大觀園的姑娘們性格都很開朗,她們情趣高雅,才華出眾,經(jīng)常一起吟詩作對、猜燈謎,相處得非常和睦。
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林黛玉了,她生性孤傲,小小年紀父母便先后去世,一個人在賈府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特別是她在葬花的時候,顯得特別孤單。她很喜歡賈寶玉,但是平時對她很好的賈母卻因為她身體不好,讓薛寶釵代替她和賈寶玉成親,林黛玉香消玉殞了,最終賈寶玉也當了和尚。
賈府從盛極一時的大家族到最后的衰敗,每個主人公的下場也都悲慘,我從中看到了古代官場的昏暗以及大家族之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guān)系,而且他們的奢侈浪費也是造成衰敗的原因之一。
讀這本書讓我明白:要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自身更要努力學(xué)習(xí),積極培養(yǎng)獨立能力,不能凡事都依靠別人,還要勤儉節(jié)約,減少浪費。
200字《紅樓夢》觀后感篇7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
曹雪芹筆觸下所創(chuàng)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huán),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展現(xiàn)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質(zhì)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
我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jié)正是她自尊的體現(xiàn),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200字《紅樓夢》觀后感篇8
清高秀麗的林黛玉,豁達明艷的薛寶釵,癡心多情的賈寶玉,望子成龍的賈政,慈祥和藹的賈母,人情練達的鳳姐,他們組成了一場瑰麗奇異的紅樓夢……
毋庸置疑,林黛玉是眾人中最有才情者。她長得真正是傾國傾城、猶若天仙,比薛寶釵還要美上幾分,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拂風(fēng),這也許是對她最好的形容。但為何世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做林黛玉呢?因為林黛玉很清高,不懂人情練達,并且她的身子骨很嬌弱,時不時就大病一場,誰希望自己的孩子老生病?而且林黛玉老對別人猜疑,賈寶玉去看薛寶釵,她就會起疑心、獨自生悶氣,誰希望自己的子女老猜疑別人,跟別人不能友好相處而變得沒有朋友了呢?
薛寶釵,人情練達、七竅玲瓏,用這樣的詞來形容她是最恰當?shù)牧恕K牟徘椤⑷菝惨彩桥c林黛玉并齊的,可最后依舊落了個不被丈夫愛的下場,縱使她豁達、寬容、善良、美麗、有才,可她的結(jié)局依舊是這樣。其實,她比林黛玉還悲慘,林黛玉雖然身死,可賈寶玉深深地愛著林黛玉,為了林黛玉還去出家當了和尚,而薛寶釵愛著賈寶玉,但賈寶玉卻拋棄了她,她又何嘗不苦?
這些人物中我最痛恨的是鳳姐,表面上看她溫柔善良、善解人意,其實,她心思歹毒,不能容忍自己的丈夫娶別的女人,通過種種手段不留痕跡地殺了尤二姐;又用掉包計首先讓傻里吧唧的傻大姐中計,再讓她“碰巧”告訴林黛玉,使林黛玉含恨大病。當賈寶玉稀里糊涂迎娶薛寶釵的時候,林黛玉已經(jīng)灑淚逝去,而賈寶玉卻以為自己娶的是林黛玉。太荒.唐了,這樣的鬧劇都是鳳姐一手促成的。雖然鳳姐最終沒落得好下場,但我還是痛恨她,為何要讓兩個才情品貌俱佳的女子傷心一生,薛寶釵生不如死,林黛玉抱恨仙逝,而使得最終賈寶玉也萬念俱灰做了和尚。我怎能不恨她?
看完了《紅樓夢》,我就猶如做了一場夢般,把它給悟透了。將來我絕不做黛玉,也絕不做寶釵,但我要學(xué)林黛玉的才情和薛寶釵的豁達,做一個現(xiàn)代的幸福“小林黛”!
200字《紅樓夢》觀后感篇9
看了很多遍的紅樓,以前總是覺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涼,總也不忍看后幾回中的黛玉焚稿,寶玉成親。覺得那么殘忍的結(jié)局,知道就夠了,不想一遍遍去復(fù)習(xí)那種傷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紅樓續(xù)補,以前對于這種書,我總是排斥的。覺得那些人搞出一個個大團圓,或死而復(fù)生或仙境重逢之類的結(jié)局,實在是沒有意義。這么粗劣的改續(xù),無聊的緊。不過這次去圖書館,見到書架上好幾個版本的這種書,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卻使我萌動了重讀紅樓結(jié)尾幾章的想法。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終,依然那么難過。可待到讀完,聽甄世隱說著什么“蘭桂齊芳”我不由黯然。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一樣,將一生都葬在這片冷酷的園子里么?
以前的我,是很討厭薛的。從蜂腰橋撲蝶到最后的成親,我一直都覺得她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現(xiàn)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實細想起來,她的悲劇也許比林的更令人嘆惋。
薛寶釵家境富足,從小飽讀詩書。接受的是極為全面而正統(tǒng)的教育。賈母總是夸她“沉靜寬厚”。沒錯,這正是她從小被教育過的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應(yīng)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應(yīng)形于顏色,否則就是“不尊重。”綜觀全書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些束縛。只有一次寶玉將她比做楊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話反諷過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橋下陷害林的一段。現(xiàn)在想來,其實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惡毒舉動。她從小生長在皇商家庭,這種“趨吉避兇”的法門應(yīng)該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雖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許認為人理所應(yīng)當就該這樣應(yīng)對。其實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著。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也沒有誰真正的關(guān)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為世界本就如此。認為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舉案齊眉”的尊重;認為母女間有的不是血濃于水的親情而是服從的孝道。這樣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的麻木著。
她的作為,其實并沒有多少是自由的選擇。她只是一個典型的循規(guī)蹈矩的服從者。她是聰慧有才的,卻被教育著認為女子讀書也是無用,香菱和湘云談詩她說道“一個女孩兒家,只管拿著詩作正經(jīng)事講起來,叫有學(xué)問的人聽了,反笑話說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劇作戲曲,卻認為這些淫詞巧句是不能為端莊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評寶琴的詠古詩;她像任何人一樣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當母親為了賈府的權(quán)勢而把她嫁給癡癡傻傻的寶玉時,因為母親告訴說她已經(jīng)應(yīng)承了,也就只有流淚接受。直到最后寶玉出家,她的悲劇達到高潮。即使在這時,她依然是不能由著本性而為的。王夫人說“看著寶釵雖是痛哭,他端莊樣兒一點不走,卻倒來勸我,這是真真難得的!”可想想寶釵如此人物,又這樣年輕,此時想起自己的一生將如何結(jié)束,她的痛苦其實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著,這是她的“尊重”!
與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許更為可悲,林至少還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誠的感情,最終一死解脫了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終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生命吧!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jīng)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枉凝眉》
《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chuàng)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huán),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展現(xiàn)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質(zhì)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我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jié)正是她自尊的體現(xiàn),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紅樓夢》中她葬花的一段情節(jié),是她的個性體現(xiàn)的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捧凈土掩風(fēng)流。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