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范文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你深化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增強審美能力,從而更好地欣賞各種影視作品。好的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范文要怎么寫?小編給大家帶來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范文篇1
近日讀熊培云的《重新發現社會》,其中多次提到美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熊培云的書是把電影來論述自由的。想起自己的影庫里早就下載了這部電影,礙于該影片屬于兩個小時以上的超長片,一直擱置著想找空閑的時間看,今日忽得空閑,一個人找出影片靜靜地看完。
原來,電影是可以這樣拍,電影是可以這樣看,電影更是可以各人各有各的解讀!
先說電影是可以這樣拍的:劇本來自一個短篇小說的改編,長達兩小時二十分鐘的電影可以把長達二十年的冤案發生、入獄、越獄簡練到總共不到十分鐘的交代,剩下的所有的時間,都交給了人性、自由的描寫!雖然沒有看過原著小說,但是憑借常識,想必靠情節吸引讀者的小說應該無法做到這樣的結構,但是電影做到了。
。再說電影是可以這樣看的:類似題材的電影不少,記得前幾年還有過特別火的美式長篇電視連續劇《越獄》,想必大家記憶猶新,一般此類題材,賣點都是冤案的本身、越獄或者翻案的過程、以及越獄或者翻案后或光明或黑暗的結局,劇情反應的人性、感情之類的,觀眾必須通過情節去了解、理解。可是,熊培云因為《重新發現社會》一書主題的需要,從電影中看到了自由和限制這一哲學的矛盾,如果按照《重新發現社會》一書的邏輯,你的確會把電影中隱含的這一主題放大。可是我相信,熊培云只是出于他的著作論點的需要才這樣寫的,其實他和我,或者和你們大家一樣,從電影中看到了人性,當然也看到了自由和限制的矛盾。
最后說一下,電影是可以各人有各人的解讀。其實這個話題我根本解釋不了,既然命題就是各有各的解讀,我如何替每個人來解釋?我只是想說,我們中國現在的電影,就像中國學生的作文,必須按照老師要求的“中心思想”去寫,文章結構也必須符合老師布置的要求;而老師要求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結構,又必須是按照升學考試的大綱要求來作。
行文到此,大家應該明白,其實我要說的,既是電影,也不是電影。
說的是電影,希望我們不要以為世界上只有好萊塢才有電影,也不要以為好萊塢只有3D大片和“越獄”,好萊塢也有“肖申克的救贖”!
說的不是電影,希望我們的生活不要像我們學生的作文一樣要有“中心思想”,即便要有“中心思想”,也不要有規定表達“中心思想”的格式。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范文篇2
上帝,或者說,更廣義的神,和人類的美德、正義,不是來自外部的對人類的要求,不是紙上的條文,不是為各種利益而打出的旗號。相反,它們產生于人類內心的需要,是對一種永恒價值的追求,是一種對不斷變幻的客觀世界的審視和發現。也只有這樣,上帝,或者說宗教和信仰,才會指引你,完成自身的救贖和突破。我近來在讀佛教的壇經,六祖慧能能夠創立“明心見性”的中國型的禪宗佛教,其根本也是把握了禪不再是一種方式,一種理論,一種清規戒律,不再是外在的東西,而是存在于內心深處的人生體悟,從而體現了宗教合理性的本質。與東方的佛陀追求空靈和超越不同,西方的上帝可能更執著于原罪和救贖,但二者都是人類心靈的產物。
安迪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終于完成了越獄的奇跡,并讓典獄長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出獄后,他為什么不遵循一般好萊塢電影的邏輯去努力證明自己無罪,而是遠走他鄉?
因為,上帝,就存在于內心。罪與非罪,在靈魂的層面,只有不停地審視自已,而無需證明!當瑞德被假釋前再次接受是否被徹底改造的詢問時,他坦然地說:“徹底改造?我不太明白這個詞的含義了。其實我過去每天都在悔恨,不是因為我關在這里,或者你們認為我應該懺悔。我想告訴過去那個犯罪的年輕人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可是他找不到了,只剩下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指出了救贖之路。上帝時刻與人類的靈魂同行!
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如同典獄長諾頓一樣,冠冕堂皇地打著某種宗教、主義、法律甚至公平正義的名義,為了個人和集團的私利,為了開脫罪責,巧言令色,百般詭辯,失去了作為一個人的最起碼的誠實和品質。當一個人習慣于表演并毫不自省時,已墜入萬劫不復的地獄,就不要再談什么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范文篇3
“我希望太平洋就和我夢中所見的一樣蔚藍。”
“我希望…”
故事的最后,安迪循著心中的光,去往了夢里的太平洋,一葉扁舟載起了他所有的過往;瑞德沒有放棄生的希望,走向了布好的棋盤,找回了最初的夢想。他們不再被那些有罪或無罪的言論所支配,不再為堂而皇之的改造而羈絆。瑞德說:“人,要么忙著活,要么忙著死。而他們也真如此言所講,不僅活,而且活得光亮。
他們始終,向著光亮那方。也許過程曲折,也許人走茶涼,也許不盡人意,但我想,他們一樣,真正得到了救贖。
一、關于自由
真正能關住一個人的。不是鋼鐵鑄造的房子,而是心中矗立的高墻。
談到自由,我腦子里的第一個人,不是精心策劃20年終于逃離苦海的安迪,而是那個會因為你鳥兒受傷而流淚的老布魯斯。他的結局也許沒那么完美,可我想他獲得了真正的自由。我一直都認為,監獄最可怕的地方并不是勞役,也不是危樓高百尺的黑暗,而是在剝奪一個人的自由后,又摧毀了她找到自由的能力。當布魯斯手緊緊攥著電車扶手,宛若孩童時,當他因沒見過如此多的汽車,而差點被撞時,他的身體或許自由了,可他的思想卻被永遠關住了,瑞德說他被徹底“體制化”了,因此他才為了留下,而將尖刀逼向另一個人的喉嚨,他至死都沒有從心靈的圍墻中翻越出去,因此只會永遠被禁錮。
如果人心是自由的,那么即使如安迪一般被關禁閉,也能在心中高歌,真正的自由不是環游世界,而是心靈的解脫,自由,與他人無關,由自己定奪。
二、關于希望
希望,是影片的另一個主題。安迪曾說:“希望是一個人內心的奪不走的東西。”因為心懷希望,才不會放棄活著,因為心懷希望,安迪才能堅持20年的“雕刻”。希望是最可怕的東西,因為它是一切的根源,在暗無天日的日子里,在北風蕭瑟的寒冬里,希望是光明,是暖意。
心懷希望的人不會認輸,因為他相信他肯定,草木頑強,人亦堅韌,一切生命都能創造奇跡,只要心懷希望,就能如安迪一般絕處逢生,活的光明。
三、關于救贖
“主的審判終將到來。”
影片名為《肖申克的救贖》,可單從內容來看,很難發現何存救贖,人性的黑暗,三姐妹的欺壓,典獄長的罪惡,湯米的慘死,無處不折射著一個字――惡。很難想象,五六十年代的社會已如那般污濁不堪,但我們發現,無論何時惡終會被打敗。光明會到來。只要我們相信正義的存在,他就一定會如期而至。三姐妹之手再不會興風作浪,典獄長飲彈身亡,我想,這是上帝對苦厄之人的救贖。主的審判終將到來,有好有壞,何種救贖都取決于一個人的自身。
自由,是安迪的救贖,死亡,是布魯斯的救贖,重逢,是瑞德的救贖,地獄亦是典獄長的救贖。
身處苦難的人,請堅信,救贖終將到來,主的審判終將降臨在黑暗身邊。
四、關于重生
安迪重生了。
瑞德重生了。
故事的結局,每個人都如獲新生。安迪挺過幾百碼骯臟的污水,來到了蔚藍的太平洋。而這新生,來源于他內心的光芒,因為他始終向著光亮那方。心中有光,時刻都能宛如初入世般干凈堅毅。鳳凰涅磐,500年一次,他心存洗滌塵世的微光,獲得了重生,在人生這段長途跋涉的旅程上,或許困苦,或許也有幽暗的小道和骯臟的污水,可只要心中有光,始終向著光亮那方步履不停的走,一定會來到那片蔚藍的太平洋。重生的含義,并不是轉世投胎,奈何橋旁,而是大病初愈,而是如安迪一樣心懷向往,是救贖,也是心中的光。
也許,影片里不乏黑暗橋段,亦有灰白時光,可我想說想看到的,不外乎自由,希望,救贖,和重生。
“我希望太平洋就和我夢中的一樣蔚藍。”
“我希望…”
我希望擁有生生不息的希望和沒有枷鎖的自由,我希望像安迪一樣,擁有永不退卻的夢想。
我希望,永遠向著光亮那方。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范文篇4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經典之作,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雖然我只看過電影。但是卻依舊很受感觸。
“要么忙著活,要么忙著死。”這句話觸動我許久。是啊,人生不就是這么殘忍嘛。人生就是生與死的決擇。也許這句話只是想讓我們堅定活著吧。
我不知道如果自己在電影中的情況下,是否有信心活下來。可生活也不是小說或電影,也還好不是。但是我們有時,也會有置身其中的感覺。生活不易,我們總會遇到,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從作品上講,主要想要表達的是希望,作品中形容希望是美好的,也是人間至善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而在現實中,希望,真的是一種很好的東西。放在現實里,我們要有把現狀變得更好的希望,不是嗎?如果不去往自己想要的地方走,又怎么能到達目的地呢?如果我們連相信到達的勇氣都沒有,又怎么能夠前行呢?
所以我相信,只要我們帶著希望活下去,總會變好的。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范文篇5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年輕的銀行家安迪誤認為是殺害其妻子與情人的兇手,而被冤入獄,最終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越獄,獲得自由之身的故事。
安迪入獄后,結識了黑人瑞德,瑞德告訴安迪: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的你習慣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體制化。瑞德的這段話無疑是告訴安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可是安迪卻并不這樣認為,希望從來不會破滅,他們可以關住人身自由,而內心的自由與希望是他們所觸摸不到的。
在獄中,因他學過金融管理,最終謀得一份圖書管理員的工作,為了讓身邊的獄友們能喝到冰啤,為獄卒逃稅,最后為獄警洗__。直到后面又送進一批犯人,其中一個犯人告訴他謀殺他妻子與情人是另一個人,當他把這件事告訴獄警,換來的是告知之人的死訊和他被關二個月的禁閉。獄警為了他能繼續洗__而選擇把他永遠的留在牢中,最終安迪明白真正的救贖只有靠自己,他用十九年時間用小鐵槌鑿開了美女圖后的墻壁,爬過了500米的臭水溝,在那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晚上,看著安迪擁抱自由的神情,我深深為他尋求自由希望所震撼。
記得前面老布獲得假釋后,因習慣不了監獄之外的生活,而選擇了自殺,無疑讓我們看到在心靈受到束縛后而軀體回到生活中卻習慣不了自由,精神與希望破滅后,人將走到盡頭。
還有在瑞德獲得假釋前,獄警們問他的一句話:你是否改過了。他的回答是:我沒有一天不后悔,但并非受到懲罰才后悔,我回首前塵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談談,我試圖講道理,讓他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但是我辦不到,那個少年早就不見了,只剩下垂老之軀。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范文篇6
失明,關在黑房子里的不得自由,或許是出于這另樣的“終生監禁”,讓我在可以重新閱讀之后,翻出了《肖申克的救贖》。
安迪,似癡人說夢的站在監獄的小運動場上,在武裝警衛居高臨下的監視中,述說著她希望的彼岸——墨西哥,太平洋,齊華坦尼荷,以及他的小旅館。他說:“這應該不算非分的要求吧。我根本沒有殺格林·昆丁,也沒殺我太太。一家小旅館……不算奢求吧!我可以游游泳、曬曬太陽,睡在一間可以敞開窗子的房間……這不是非分的要求。”。
那么,在我心理的,那個還不算非分的要求是什么呢?
撇開是仗的牢監,我希望自己,也希望能有機會帶給更多盲人朋友這樣的勇氣與遐想~
一份站在經濟獨立上的自由人格,在每一件堅持達成的小事中磨練出的不算虛空的信心,有足夠的勞動報償支持所需要的特別服務,和普通人一樣的為逛街、家務、戀愛、看電影、去哪兒消磨假期而煩惱和開心。這應該不算非分的要求吧?
雷德,一個從“肖申克”里走出的無期徒刑假釋犯,一個被剝奪自由受了38年監獄制約,自認為已經無法適應外面世界的體制化的人。對于安迪的打算,她也曾無法想象,也不敢想象,無論前景可能多美好,或者現狀有多糟糕,只要在所熟悉了解的地方,一切便是安心。他說:眺望太平洋的念頭聽起來很棒,但是我害怕有朝一日,我真的到了那里時,浩瀚的太平洋會把我嚇得半死。
……
不過,雷德,終于還是以一個自由人的心步上了漫長的旅程,她帶著從未有過的“希望”說
我希望安迪在那兒。
我希望我能成功跨越美墨邊界。
我希望能見到我的朋友,和他握握手。
我希望……
“肖申克”高而厚的圍墻,真的只是在故事里嗎?是什么,讓我們在生活中無形的縱橫中一再的卻步,束縛心的自由?
希望就像落在心理的種子,只要堅守,忠有陽光語錄后的破土發芽,若泯滅了最后的念想,生活才是真的黑暗。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范文篇7
今天,語文老師極力推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監獄里的生活好像另一個國度似的,一包煙就可以辦成好多事,不需要貨幣。同樣也說明了沒有賄賂,好像只能默默無聞。有才華的人就是不一般,到哪里都鋒芒畢露。只是監獄里為什么總是打架,難道這也是一種娛樂方式?坐50年監獄的人突然獲得假釋,原來是那么痛苦?由開始恨圍墻到適應到不舍得。世界在巨大的忙碌之中,確實難以適應,只有穿著體面的離開。“老布到此一游”幽默的傷感。音樂也是一種精神力量吧。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消遣方式,安迪選擇拋洞找出口。五百個足球場那么遠的臭水,他都受的了,服了。有希望是一件好事!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范文篇8
肖申克是美國一家監獄的名字,《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很早就想推薦給學生看,一直舍不得那一兩節課,但總覺得有些犧牲是值得的,尤其是看到日復一日,不知為何的伏背勞作的孩子們。慶幸碰到很年青也很思想的李研老師,她讓出了自己的英語課。
影片一共142分鐘,從第三節課看到12點10分。重溫劇情,總是有無數個片斷沖擊著我們的視野。影片講述了發生在銀行家安迪身上的故事:1946年,年青的銀行家安迪被冤枉殺了他的妻子和其情人,這意味著他要在肖申克的監獄渡過余生。銀行家出身的安迪很快就在監獄里很吃得開,他懂得如何幫助獄卒逃稅,懂得如何幫監獄長將他收到的非法收入“洗白”,很快,安迪就成為了獄長的私人助理。一名小偷因盜竊入獄,他知道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興奮的安迪找到了獄長,希望獄長能幫他翻案。虛偽的獄長表面上答應了安迪,暗中卻派人殺死了小偷,只因他想安迪一直留在監獄幫他做帳。安迪知道真相后,決定通過自己的救贖去獲得自由!
安迪、瑞德,湯姆、老布、同性戀的姊妹花、還有那個冷血虛偽的監獄長;磨得只剩一點的錘子,美女畫報,安迪刻的石頭象棋;革命性的監獄圖書館、監獄上空的歌劇、修葺房頂時,安迪為朋友們換來的啤酒……太多的畫面,大氣的場景,以及最后唯美的理想生活都讓看了又看。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范文篇9
安迪從來沒有禁錮過自己,前期的計劃,中間的冒險執行,20年如一日,在身體的煎熬精神的折磨時,希望隨時都會變成絕望,所有的付出都會白費,包括生命。
我看到的他其實早已突破最牢固的監獄,飛向遠方去追尋那個沒有記憶的地方,他每天的堅持,艱難度過20年大大小小的磨難,就因為這個雖容易破滅但卻美好的希望。
安迪給瑞恩一句話,一個希望,后來安迪的希望成了安迪的承諾,剛好瑞恩缺少一個希望,這個希望是帶著安迪,他最好的朋友的承諾的。突然對照我們現在想想,因為一句話可以給對方帶著希望去活著,如果不是為自己而活,那至少為了朋友的.承諾而活著。這種情感就算是親兄弟也不過如此,這種真摯感情電影最后只能定格當時他們相遇的場景來表達,言語那么的單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