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觀后感750字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和欣賞本民族的文化作品,從而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這里給大家分享感動中國觀后感750字,方便大家寫感動中國觀后感750字時參考。
感動中國觀后感750字篇1
看完感動事跡,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感動在霎那間匯聚在一起,形成一股無形的力量,強烈的地震撼著我的心靈,沖擊著我的每一根神經。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每一份頒獎詞都是那樣的振奮人心,每一個人后面都承載著一個感人的故事,它們深深的震撼我的心靈,刺激著我的神經。在觀看的過程中,有多次流淚,他們當中的有些事跡是我們大多數人可能無法想象的,但是他們做到了,不是因為他們有什么超強的能力,而是他們有一顆堅強和執著的心!他們中間大部分人都是那樣的普通,但他們用平凡的雙手,高尚的心靈,成就了偉大事跡,深深地感動著我們。
我的內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跡。用心去看世界,浮沉過后,去發現細節的感動!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電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于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感動著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為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么,為集體做些什么,為家庭做些什么,那時的我們雖不能成為感動中國的人,但一定是個讓中國人感動的人。
感動中國觀后感750字篇2
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終于在2014年2月10日晚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了,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獲獎者,有為了國家核潛艇研制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為親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著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么大的正能量。觀后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跡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著。
看著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跡介紹,看后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跡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舍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么,她的一生都在為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看了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跡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斗,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感動中國觀后感750字篇3
其實,我也不知道幫奶奶捶背,她會有那么大的反應。也許是我和奶奶太親了,也許原本我就在期待奶奶這樣的贊賞……不過,我知道,奶奶笑了,我也笑了,大家一起開心才是一件最美妙,最快樂的事情……
我還曾記得那個夜晚,家里只有我一個人在窗臺上看著外面模模糊糊的燈光,看著那被雨洗了的馬路。
突然,家門外傳來了一陣腳步聲,是那么親切,那么沉穩,那腳步聲離我越來越近,我也聽得越來越清晰。接著,我們家的門被鑰匙轉了幾下,奶奶那慈祥的面孔便出現在我眼前。奶奶氣喘吁吁地走到沙發旁,有氣無力地坐上沙發。我心想:“奶奶這幾天一直不舒服,我做孫女的應該盡盡孝心。對了,幫奶奶捶背,也許這樣,奶奶會舒服些。”說干就干,我快速跑到沙發邊,幫奶奶捶起背來。
我開始捶得很輕,奶奶似乎很不高興,奶奶說:“捶重點。”我想:“我的天啦!奶奶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怎么一點都不怕疼啊,連我都承受不了,奶奶怎么能?……”我不敢按奶奶說的去做,還是象剛才那樣輕輕的捶。后來,奶奶的臉色越來越難看,她無奈的喊了一句:“乖孫女,捶重點”。我再忍不住心里的想法,只好疑惑的問:“奶奶,這樣不會覺得疼嗎?您一個70多歲的老人家,能受得了嗎?”“傻孫女,”奶奶拍拍我的頭,面帶微笑,“怎么會呢,我會覺得很舒服的。”聽了這句話,我心里好象掉了一塊大石頭,輕松多了,接著,我就用力地幫奶奶捶背。
捶完背之后,奶奶的臉色好多了,心情也好多了,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奶奶還說:“如果你大哥二哥也有你這份心意就好了。”
其實,我也不知道幫奶奶捶背,她會有那么大的反應。也許是我和奶奶太親了,也許原本我就在期待奶奶這樣的贊賞……不過,我知道,奶奶笑了,我也笑了,大家一起開心才是一件最美妙,最快樂的事情。
感恩奶奶,就應該為奶奶多做一些事情;感恩奶奶,就要讓奶奶開開心心。現在,我一定要盡力,多做些家務,讓奶奶的病盡快好起來,笑口常開。
感動中國觀后感750字篇4
1941年秋天,葉嘉瑩懷著夢想進入了她的象牙塔,在輔仁大學,是葉嘉瑩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然而人生總是在喜從天降時禍也不請自來,1941年9月,十七歲的葉嘉瑩正沉浸在大學開學季的歡喜里,同時,也迎來了她人生當中第一個厄運——母親的去世。
母親的去世給葉嘉瑩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打擊,17歲的她,已經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已經對萬事萬物都有了深深的情感,她不再是懵懵懂懂的孩子,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所以母親的離去對她來說,無疑上天給了她一顆甜棗,又打了她狠狠地一巴掌,同時也斷了她一條路。為了祭奠母親,她寫下了八首哭母詩,這段痛苦的日子是詩陪她一步一步走了出來。
此后,葉嘉瑩與伯父、伯母及兩個幼弟一同生活,北京家中她是長姐,還要照顧兩個弟弟,她一下子長大了,懂得了責任是什么,彼時淪陷區物質條件艱苦,度日很是艱難,但幸運的是,她情感并不孤寂,她還擁有賢惠慈祥的伯母,母親去世后,伯母就擔當起為兩家人做飯的責任,每當葉嘉瑩要幫忙時,伯母總推開她讓她去專心讀書。
走出母親去世的陰影后,葉嘉瑩把心思放在了學習上,因為才華卓然,容貌清麗,很快就成為了學校里的名角兒,也就是在這期間,她遇見了人生的伯樂顧隨老師,1942年秋季,葉嘉瑩正值大二,在唐宋詩課程上,遇到了她生命中的貴人——恩師顧隨,顧隨既是她的文學教父,又是她的人生導師。
兩人成為師生關系后,因為共同的愛好,對詩書的追求,使得兩個人成為了高山流水之情,顧隨的授課方式飄逸自然,從不刻板,因為對詩詞有著很深得研究,所以很多東西信手拈來,葉嘉瑩成為了顧隨的小迷妹,顧隨也非常欣賞這個極具天賦的姑娘,所以經常一起討論詩詞,一起做文學研究,這段日子是葉嘉瑩最充實最快樂的日子。
感動中國觀后感750字篇5
感動!《感動中國》令我一次次落下了熱淚,一滴滴的淚水源于無限的力量與奉獻。《感動中國》不只是一個單純的電視節目,它更代表了中國人的心聲。朱光亞對科學的熱愛,胡忠對孩子們的深厚感情,吳孟超的精湛醫術,劉煒的身殘志堅,楊善洲對大自然的熱愛,阿里木的愛心,張平宜的善良,孟佩杰的孝心,吳菊萍對生命的呵護,劉金國的臨危不懼,白芳禮的無私奉獻……他們不禁讓我們捫心自問:現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能擁有這種無私大愛的奉獻精神?他們不但是好人,而且是偉大的人,更是真正的中國人!
感動!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感動,令人們感動的不是從電視上或者報紙上看到的一些片段或文章,也不是某些人做過的n次好事。學會感動,就會知善惡;學會感動,就會無憂慮;學會感動,讓我們更加堅強;學會感動,讓我們中國人團結一致攜手前進;學會感動,創造屬于我們自己的美好家園!《感動中國》中被提名頒獎的并不是天生就決定要做一番大事業的人,也不是為追求名利而揚名的人;他們只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只是他們做好人好事幾十年如一日,甚至終生,才會成為世人學習的榜樣,令人矚目的焦點,才會真正地煥發出耀眼的光芒。人的一生不在于自己的銀行卡里有多少鈔票,不在乎自己富貴或貧窮,最重要的是對自己一生充滿信心和力量。學會感動,用一生的時間去奉獻自己的所有。無論是金錢,還是精神,分享給大家才是最快樂的。面對人生的一次次挫折,我們應該相信風雨過后會有彩虹。“活著已值得慶祝”這句話同樣是我的心聲。劉偉雖然在困難面前曾失意過,但他沒有雙臂照樣活得多姿多彩,殘疾人是值得任何人尊重,可某些健全人卻失去了被別人尊重的機會。從現在開始,我們學會感動,真正面對面的對待人生!
感動!人間處處充滿大愛,我們面對無私奉獻的人們,應該學會尊重,把每份愛傳遞給世界上的每個人!
感動中國觀后感750字篇6
有這樣一些融入年輪的人,我們在他們身上感受到了從容,彷徨的時候,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堅定,懷疑的時候,他們告訴我們什么叫相信。2020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頒獎盛典將于今晚(2021年2月17日)20:00在CCTV-1綜合頻道播出,2月19日央視新聞頻道21點30分重播。從2002到2021,感動中國走過19個年頭。時代在變,感動不變,人們對善的向往不變,對美好的渴望不變。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
如果問過去這十來年,中央電視臺原創了哪些成功的電視品牌,我想《感動中國》一定可以名列前茅,甚至排名榜首。《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打造的一個“給人以力量,給人以鼓舞”的主旋律精神品牌欄目,多年來堅持鮮明的價值導向,彰顯了深切的人文關懷,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我們從“感動中國”收獲了什么
《感動中國》是一種呼應,它呼應的是人們心里本來就有的向善之心。《感動中國》的兩個多小時,對于每個普通的觀眾來說,可能意味著無法被擦干的淚水,或者是心靈的一次凈化。但對于這個社會與時代來說,《感動中國》的走紅意味著什么?
詩人顧城曾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在感動的同時,我們有時是不是也該有點兒憤怒。我們要做的和該做的事還很多,只有感動、憤怒都不夠,我們必須擦干眼淚后行動,站到一個又一個曾經感動過我們的人身后,然后憤怒才會真正減少。
看感動中國,最吸引我們眼球的還有里面的頒獎詞,這些頒獎詞語言凝練,富有文采,魅力十足;精華濃縮,內涵豐富,短小精悍。我們讀之,品之,手不釋卷。我們仿寫,撰寫,受益匪淺,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收獲呢。
感動,真的有用嗎?
感動,無用!是的,感動不能改變什么,行動才有用。很多像《感動中國》一樣優秀的電視作品,都在傳遞一個思想——利他,是境界的利己。
每一年,《感動中國》的那些年度人物,都帶來一種啟示、一種力量。今晚,誰將讓你落淚,誰將動你心魄。感動中國的典范,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行動起來才能凝聚力量,向上,更好,創造未來!
感動中國觀后感750字篇7
在生活中,往往有不少“活雷鋒”在我們身旁。也許你毫不知情,其實,生活中,人人都是“活雷鋒”!在你做作業做到很晚時,貼心的媽媽會為你盛上一碗熱乎乎的粥;在你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時,身邊的同學就像一本教科書為你詳細解答;在你在路邊摔倒,一位和你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向你伸出雙手把你扶起。你會不會都有一股暖流涌上心頭!這就是——感動!而讓我最記憶猶新的是那一次,20____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
在20____年5月12日時,在汶川發生了8級大地震,在這個時候,汶川的一所中學亂成一片。吵鬧聲、驚恐聲、哭聲、喊聲都混雜在一起,產生了極為難聽的噪音。誰也沒發現,在一所中學,一位老師在用他的身軀扛下了倒塌的房檐,把奄奄一息的學生護在懷里,讓他們有機會逃生。原來,這名譚千秋老師只是這所中學的一名普通老師,他疏散大部分同學逃生后,發現教室里還有幾位學生還未逃生,他不顧一起,直沖教室,在他剛踏進教室,天花板倒了下來,他用自己的瘦小的身軀扛住了比他身體大幾倍的天花板,雙手張開緊緊地護住沒逃生的學生,在挖掘出他的尸體時,他的雙手還是張開的。他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和這幾名學生根本就沒有任何關系,他卻在危機時刻,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他的學生!他完全可以不顧自己的學生,自己逃生!可他卻用那并不強壯的身軀護住學生,用雙臂保護他們。
雖然我不在汶川現場,但當我在電視上看見這則新聞時,就覺得到了汶川,親眼看到了這名偉大的老師!他舍己為人,英勇獻身,難道不值得人感動嗎?他做這些,不是為了什么,他只是為了保護他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