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
寫觀后感不僅可以提升我們的寫作水平,還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記錄下自己看完一部作品的真實感受。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怎么寫,這里給大家分享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篇1
今晚,我觀看了20_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在這次的頒獎典禮中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大家,感動中華兒女。
在感動中國節目中,帶領科學家團研究科學家于敏;已退休外交官、放棄在城市生活、到貴州山區支教朱敏才、孫麗娜夫婦;帶領鄉親們啟程為南水北調工程做出巨大奉獻的趙久富;為災區捐款不愿意留真名的普通市民張記清;為了自己兒子跟其他小朋友一樣能唱歌、跳舞,付出了很多母愛陶艷波等。我印象最深的是陶艷波。
陶艷波每天從早到晚,幾乎都要陪伴在兒子楊乃彬一起學習。因為有一次發高燒導致耳膜出血,失去了聽力能力。這給陶艷波和一家人很大打擊。為了給孩子治病,他們走過很多的地方,但醫生的結論始終讓他們失望。她給兒子去學唇語,然后一點點地教兒子說話、識字。就這樣,陶艷波辭職陪著孩子一起上學,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母子一起學習。經過不斷學習,楊乃彬也能比較正常地和人交流。現在他希望通過自己努力來回報幫助他們的人。
看完這頒獎典禮,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個平平凡凡的人,經過一點一滴,也能變得很偉大,我們要向他們學習,應該做出對社會有用的事,貢獻出自己一份力量。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都是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
這些人物襯托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放飛追逐著我們的中國夢。感動中國,感動我們的心靈。中國夢,凝聚中華兒女的百年期盼,讓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烘托我們美好的中國夢,支撐我們美好的中國夢。
用十大人物去感染中國夢,感染我們視覺,給我們心靈上的洗滌,精華我們的心靈。為了中國夢的實現,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讓我們實現自身解放和自我超越。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感動中國夢。
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篇2
今年《感動中國》中最使我感動的是張桂梅的事跡。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她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膝下無子,但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母親”、“中國好人”,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為“媽媽”;她疾病纏身,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堅持把畢業班的學生送進考場;她放棄優越環境,選擇了艱苦,因為她覺得“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為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走,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同志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我想是因為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正因為如此,張桂梅同志對黨無限忠誠和熱愛,她牢記初心使命,心甘情愿為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為如此,她毅然決然選擇了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女孩實現人生的夢想!張桂梅同志踐行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張桂梅同志所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我想,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同志,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她心系困難群眾,投身教育扶貧,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人民教師的驕傲;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在黨愛黨、在黨為黨,是我們基層共產黨員的驕傲。
的確,我們要走群眾路線,就必須情系群眾、一心為民;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落地落實、做事做實。張桂梅同志,始終沖在最前線,敢與時間賽跑,敢和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托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
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也一樣扎根山區農村,面對的一樣是貧困的孩子,他們也一樣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知識、學科學,我們一定要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斗優良傳統,用心來工作,用心來教書。記住,這里—更需要我們!
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篇3
有一種溫暖,不需要語言,就能傳遞,叫感動;有一種力量,不求驚天動地,卻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動,
看了感動中國后,總覺得那些評選出來的人物都讓人敬佩感動。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臺上,閃閃發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_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雖然感動我的人有十個,有……;有……;有……但是在這些人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
講述人物事跡……
還記得那撼動心靈的頒獎詞(今年還有每個人7個字評價):……
是他(她)讓我感受到了……
看過《感動中國》之后,我的內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跡。
用心去看世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吧!
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篇4
儀式開始前,__讓戰友幫他脫下病號服,換上軍裝,刮凈胡須。而他的.父母、妻子,也特意換了衣服、打理了頭發。“這是我們一家人的驕傲。”父親杜俊說。
據在場的戰友們描述,大隊長和為__頒授證書和獎章后,希望他更加堅強,爭取再立新功時,__用洪亮的聲音回答“是,首長”,并挺直了身板,舉起殘缺了的右臂,敬上特殊的軍禮。
此前,__舍身保護的戰友艾巖,也到了醫院。這是他在__受傷后,第一次到醫院探望。“現在才來,是我覺得應該替富國掃完沒有掃盡的地雷。”他說,幾天前,壩子雷場已掃雷完畢。
掃雷英雄,直面未來說“加油”
今年27歲的__,20__年冬天入伍,20__年主動申請前往臨時組建的掃雷大隊。在他受傷后,出于對他的傷情醫治和心理疏導的考慮,醫生婉拒了更多的探視。
11月25日,__的身影,出現在央視多個頻道播出的節目中。這是在他受傷后,第一次公開亮相。__講述了申請加入掃雷大隊、負傷的經過。他說,主動申請到掃雷大隊,是邊境村民一個人被炸三次的故事,讓他深感作為軍人的使命和責任。而在負傷前,他確實考慮到身邊戰友艾巖的安全,“腦海里有閃過一兩秒鐘”,往艾巖一側傾了身子。__在講述中,談到讓艾巖退后時,說“與其兩個人都受傷,還不如我一個人傷”。
據了解,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__目前身體恢復較快,并在得知真實傷情后,表現得很堅強,沒有哭鬧。據他的戰友們說,他在沉默了一陣后,主動要求加強鍛煉、增加營養,希望身體能早日康復。
談到未來,__說“我會勇敢面對”,為自己喊出“加油”。
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篇5
體育老師曾經說過,最高尚的道德是什么,我們說過:“孝敬父母””保護環境“”關愛他人“……但體育老師都搖了搖頭,說出了一個驚人的卻又合情合理的答案:愛國!
愛國對人們來說是十分簡單,卻又難以做到,從古代開始,就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奸臣,背叛國家的人,如秦檜等,但同樣也出現了愛國的人,如屈原,黃繼光,邱少云等英雄豪杰,我認為最具有代表性的還是“精忠報國”“抗金名將”的岳飛,包含深深的愛國之情寫下了《滿江紅》,在朝廷準備議和時,岳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置個人榮辱安危于度外,對趙構、秦檜的投降活動進行堅決斗爭。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使“秦檜銜之抱恨”。和議達成后,高宗趙構得意忘形,頒下大赦詔書,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岳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的爵賞和三千五百戶食邑的封賜。他在辭謝中,痛切地表示反對議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并再次表示收復中原的決心,“愿定謀于全勝,期收地于兩河,唾手燕云,終欲復仇而報國。”這無異于給宋高宗當頭潑了冷水,從而更使趙構、秦檜懷恨在心。“但岳飛不顧個人得失,堅持抗戰到底的立場,率領軍隊,聯絡北方義軍,卓有成效地從事抗金戰爭,籌劃收復中原、統一祖國,成為全國抗金民族戰爭中的有力支柱。在岳飛心中,國家已經大于任何東西了,已經成為一種信念。
在如今的社會中,人們似乎心靈被蒙蔽,只會批判自己的國家,愛國只是成了人們的口頭禪,總是指點國家哪里做的不好,卻從未從自身找過問題,垃圾太多總是抱怨國家不過情節,卻忘了這究竟是誰扔的,說國家政治不清明,卻從來沒有找過自身做錯過什么。
魯迅說過:俯首甘為孺子牛。他們已經把最好的給了我們,我們只有拼命學習才能明白愛國之心。
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篇6
華麗的屏幕映在我的心中,為他們的事跡感動。
在這些人群里,有的是為了國家事業而忘我工作,直到自己的生命結束,令人敬佩,有的為家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有的為了孩子,失去雙腳,但她卻擁有了一雙隱形的翅膀。
高淑珍今年56歲,是河北灤縣司各莊鎮洼里村的一名普通農村婦女。因為她的兒子王立國4歲那年落下了殘疾,不能上學,便想在家里辦個小學堂,后來她發現也有一些因殘疾不能上學的孩子,便在家里舉辦了學校,自己的女兒王國光是老師。
這學校一開就是14年。在這十幾年的時間里,她收了近百名得殘疾孩子,但卻未收過一分錢。接受的孩子越來越多,雖然高淑珍精力有限,負債累累,但她卻從未對那些慕名而來的孩子們說“不"字。無論有多困苦,她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只為能讓孩子們的生活過得好一點些。“我一天出去掙十塊二十塊,給孩子們買點好吃的,我心里頭歡喜,騎著車子都有勁。”她說。
像高淑珍那樣的人還有很多:林俊德、陳斌強、何玥、高秉涵、陳家順、張麗莉、李文波、周月華、艾起、羅陽。記住這些名字吧,正是因為這樣的人,才讓我們的家園,這個世界,充滿光明,充滿濃濃的,甜蜜的,感動人心的愛。
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篇7
敦煌,這一名稱人們并不陌生。可誰知這被譽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地方,在幾十年前是個沙海茫茫、人跡罕至的荒漠。是誰改變了它?這一年的《感動中國》就為我們揭開了謎底。
“寸草不生,滿目荒涼……”故事由樊錦詩一句對敦煌的初印象開始。從她口中得知,那時的敦煌,房子是土砌成的,連喝的水都是被污染過的。可見當時在這兒實習的北大科考隊,生活條件是多么艱苦。因為嚴重的水土不服,她們不得不停止工作。但在樊錦詩回鄉調養身體之后,敦煌又急需專業學考古的人,她又被北大分配到莫高窟工作。這一去就是大半輩子。為了敦煌,樊錦詩和丈夫聚少離多,兩個兒子出生后也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照料。而樊錦詩,卻將這一切置之身后,卻視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斷代、構建“數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護工程。樊錦詩一直為敦煌忙碌著,從未間斷。
這些事跡,不只是向我們展現了樊錦詩老人為敦煌作出的貢獻,更是她不言放棄的品質。57年,這可是一個人大半輩子的光陰啊!但在她眼里這只不過是白駒過隙。敦煌的歲月里,每一次學術的研究,每一幅修復的壁畫,每一場艱辛的旅程,她似乎都歷歷在目。她甘愿用生命守護敦煌,正如她說:“我的心好像一直就在敦煌,要去守護好敦煌,這就是我的命!”是啊,“敦煌的女兒”樊錦詩,用一生的執著和堅守,譜寫了一個文物工作者的平凡與偉大。如今73歲的她已滿頭白發,還始終為敦煌的文物事業殫精竭慮。從她身上我能深刻地感知,一名“莫高窟人”所獨有的甘于奉獻、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
在獻給樊錦詩的頒獎辭中寫的,半個世界的風沙,不是誰都經得起吹打,又讓我聯想起了我們剛學過的一篇課文《青山不老》中那位化沙漠為綠洲的山野老農。他也同樊錦詩一樣,用打造一條綠波蕩漾、宛如山南的山溝,來實現自己的價值。老農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就如樊錦詩把生命留給敦煌,供后人所永遠銘記。
看完《感動中國》之后,我備受鼓舞。雖然成功總是伴隨著重重困難,但歷史總以樂觀的態度寬慰著我們,這一路坎坷,終不會辜負堅守的力量!
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篇8
感動中國后,總覺得那些評選出來的人物都讓人敬佩感動。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臺上,閃閃發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這世界才會永恒------”這歌詞多么讓人感動。是啊!一縷陽光讓你燦爛,一絲關懷令你溫暖,一片愛心使你感動萬千。世界上無時無刻都在有人獻愛心,溫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動著--中國。
春天是美麗的,人是受感動的。我的耳邊又回響起了那首歌:“感動中國,感動你我,這世界才會永恒。”
感動中國后,總覺得那些評選出來的人物都讓人敬佩感動。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臺上,閃閃發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_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雖然感動我的人有十個,有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筑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有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干部山西村官段愛平但是在這些人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試飛員——梁萬俊。
梁萬俊是一名試飛員。一次,一架新型戰斗機誕生了,梁萬俊接受了這個任務。
半路上,戰斗機突然發生狀況,飛機失控了!飛機帽出了黑煙這時的梁萬俊完全可以打開降落傘跳機,但這樣的話,人是保住了可飛機卻會墜毀。梁萬俊心里也很清楚,一旦他跳下去了,這個科學家們辛辛苦苦制作出來的新型飛機就會墜毀,將會成為一堆廢鐵。為了保全飛機,為了保全國家財產,梁萬軍毅然決定迫降。但這樣很容易機毀人亡------雖然梁萬俊心里知道這一點,但他依然沒有動搖這個決心。總部以為迫降做好了準備,梁萬俊小心翼翼的駕駛著飛機著陸了,飛機在停機場上劃了好久才停下來。算算看的話,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就用了八分鐘!這緊緊握著一條火熱的生命的八分鐘啊!你又孕育了一顆生命種子。
公共財物是國家的財產,這是由許許多多的人創造出來的。梁萬俊把戰斗機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他的不顧一切,感動了總部,感動了全中國人民,同時,也感動了——中國。
看過《感動中國》之后,我的內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跡。
用心去看世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