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觀后感
觀后感可以作為一種交流的媒介,讓觀眾與朋友、家人、老師等分享自己的觀影體驗和感悟。寫《感動中國》觀后感要注意什么?這里給大家提供《感動中國》觀后感下載,供大家參考。
《感動中國》觀后感篇1
昨天晚上,我在換頻道時無意中發現了“感動中國”節目,這里的十大感動中國人物,有對國家做出貢獻和對家庭做出貢獻的,每個人都很讓人感動,其中有無臂鋼琴家“劉偉”,他那堅持到底的精神很值得學習,從小失去手臂的劉偉學游泳的辛苦比別人要多出百倍,不幸的事又在他的身上發生了,他不能做劇烈運動了,但是他也拿到了自己的夢想游泳冠軍,經過辛苦的練習,他用自己的腳來彈鋼琴到了無法想像的“維也納”金色大廳,他曾經說過一句話“活著就值得慶祝”。這句話因他美妙動聽的琴聲而起。他被稱作“隱形翅膀”。
第二個人是“楊善洲”爺爺,他走過的路是我們的百倍,他是一個節約的&39;老人,他在路上撿果殼放到袋子里,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退休后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他卻去植樹造林,而且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經過千辛萬苦把荒山變成一片巨大的綠林,這片綠林共有價值三億元的人民幣,他竟然捐獻給了國家。他經常教育孩子說:“不要以為你的父母是一個大官,就可以在外面依靠父母的關系為你工作,更不能亂花錢”。
還有八歲的小孩子照顧自己的養母,阿里木賣羊肉串的錢給小學生上學,一對小夫妻放棄城市優越的生活條件到高原資教......
看了感動中國,使我也知道了什么是感恩,奉獻。
《感動中國》觀后感篇2
感動是什么?感動就是對生命之美的關注,就是對靈魂之美的悸動,就是對剎那間永恒的希冀。無法預定,無法奢求,但總是在不經意的一瞬,悄悄觸動你的心靈。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然而,在多日的匆匆中,心靈因為生活磨礪而變得堅硬,不再如過往一樣細膩,而漸漸冷漠,習慣了這樣高速運轉的世界,不愿停下腳步去傾聽心靈的聲音,更不愿意去回味感動帶給心靈的慰藉。曾經,我似乎也忘記了感動的滋味。
今天我驀然回首,翻閱著自己的繁雜心靈……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2018頒獎典禮》終于在2018年2月8日晚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了,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獲獎者,有為了國家核潛艇研制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為親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著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么大的正能量。觀后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跡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著。
看著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跡介紹,看后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跡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舍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么,她的一生都在為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看了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跡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斗,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感動中國》觀后感篇3
我一直期待這《__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播出,昨晚在央視這個節目終于播出。聽著那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我不禁淚流滿面,但是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一位是“變身”民工的“臥底局長”陳家順。
在很多被陳家順關照過的農民工眼里,“陳老師”好像什么都不怕。但陳家順說自己有“軟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說你們干部騙人”。
現年45歲的陳家順,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記者在演播室內見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顯單薄,臉上多少看得出知識分子氣息。雖然在舞臺上盡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沒法兒掩飾平日走路頻率很快的習慣。
幾年前,陳家順被派往浙江義烏,擔任義烏勞務工作站站長。麻煩事接踵而來:此前勞務輸出由鄉鎮、村負責宣傳動員,但是鄉親出去后常說外面的情況和聽到的宣傳不一樣。陳家順成了鄉親們的“出氣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頓。
陳家順輾轉反側,問題出哪兒了?為把真實的用工信息傳達給鄉親,也為了更好地給鄉親們維權,他下了決心:以一個普通農民工的身份去求職,實地體驗農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臥底”就是好幾年。他幾次進出工廠和農民工子弟學校,當過組裝工、裝卸工,看過倉庫,當過“豬倌”。“你是農民工嗎?”他說剛開始“臥底”時,別人常直截了當地問他,因為他的書生氣與干活手勢,看著十有
“最受不了難聞的氣味,開始兩天連飯都吃不下去,直到一周后才基本適應。每天早上起來最辛苦的就是清洗豬舍,剛開始時要花3小時才清洗完,后來熟能生巧,只花1小時就能干完了。”一個月后,陳家順在重點收集了工作環境、生活條件、工資待遇、子女上學等“情報”后辭職,推薦了幾位鄉親來這里務工。
為了盡可能多地了解各行業信息,陳家順逼著自己快速學習、上手。比如,剛學會養豬,又得適應工廠流水線上的作業。“臥底”打工時,但凡找到用工條件相對優越的,總會眼前一亮。他曾應聘到一家中等規模的飾品廠,待遇和條件很不錯:保底工資不低,因工作需要加班,廠里會補發加班費,還有免費的工作餐。一個月后,他介紹了20多名老鄉過來,事先鄭重其事和老板談好條件:報銷工人過來的車費,每月的工資按時發,盡量給工人安排技術性崗位……
有人說他這樣做太辛苦了,他卻認個死理:“別總覺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實他們講究的就是實在和信任。你提供的用工信息與實際情況相差十萬八千里,怎么指望大伙兒相信你?你我當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讓老百姓相信你描繪的藍圖?”
陳家順愛給自己找麻煩,很多農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機號,他早已把自己當成了他們中的一分子。“你我再辛苦,終究背后是有組織依靠的,而農民工呢?他們漂泊異鄉,無依無靠,那是真的辛苦!”隨著在媒體上的曝光率不斷增多,現在陳家順“臥底”越來越難了,但他說,只要心里裝著農民工朋友,即便換個方式,也可以為他們做事。
現在這個社會像陳家順處處為別人著想的人真的不多了。
《感動中國》觀后感篇4
我認真的觀看了《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獲獎者,有為了國家_______的英雄;有________;有___________。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著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么大的正能量。觀后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跡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著。
看著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跡介紹,看后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跡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舍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么,她的一生都在為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看了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跡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斗,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感動中國》觀后感篇5
錢偉長是中國著名的科學家。他尤其在應用數學、力學、物理學等領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誰也想不到。錢偉長高考的時候,文科考得很好。他語文和歷史滿分,共200分。然而,他在科學方面做得很糟糕。他物理只考了5分,數學和化學考了20分。
錢偉長理科考得那么差,按理說要么考不上大學,要么上大學的時候只能選文科。然而,他選擇了科學。后來,他在科學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然后,錢偉長在科學上做的很爛。為什么他反而選了理科,清華大學物理系同意讓他讀?
錢偉長,1912年10月9日出生于江蘇無錫。他的父親叫,是吳越王六世孫的后代。錢智讀書時,學習成績和學識都很優秀。最后被推薦到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深造。然而,因為他必須培養他的三個弟弟,同時支持他的家人,他回到家鄉,創辦了心有小學,并擔任校長。
之后,辛亥革命爆發,清朝滅亡。經過一段動蕩時期,民國初年,錢智在七方橋開辦了七方橋心有小學。然后去蕩口和后宅辦學。因此,錢智是著名的教育家。錢偉長就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然而,當錢偉長16歲時,也就是1928年10月,他的父親錢智因病去世。錢偉長只好跟著叔叔錢穆,去蘇州上高中。
眾所周知,錢穆是著名的國學大師。他在清末民國的歷史研究上頗有建樹,是一位著名的學者。1927年到蘇州中學教更高班語文,于是父親去世后,錢偉長隨叔父錢穆到蘇州求學。
但是,錢偉長以前從來沒有學過數學和物理,尤其是英語。所以他高考的時候,這幾科都考的很差。他英語0分,物理5分,化學數學20分。錢偉長雖然理科考得很差,但是文科考得很好,語文和歷史都是100分。
當時的高考和現在的高考不一樣。那時候的高考屬于不拘一格的人才。只要某一科表現突出,他們就可以上大學,而不是看總分。這也是當時高考非常著名的一個特點。錢偉長因為語文和歷史考試成績優異,同時被清華、交大、浙大、武漢、中央五大名校錄取。錢偉長最終選擇了清華大學。
錢偉長上清華后,準備去清華讀歷史系。他去找和他叔叔錢穆有關系的顧頡剛,表達了自己的愿望。我們知道,顧頡剛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歷史學家。一方面是因為錢偉長是錢穆的侄子;另一方面,由于錢偉長歷史考了滿分,顧頡剛對這位歷史天才非常重視。因此,他欣然同意去清華大學歷史系學習。
同時,顧頡剛還向時任歷史系主任的陳寅恪匯報了此事。陳寅恪聽說有個歷史滿分的學生來讀書。他心里當然很高興,爽快地答應了。
然而,1931年錢偉長剛進清華時,發生了九一八事變。日軍一夜之間占領了東北三省,中國軍隊在東北三省毫無抵抗,被日本打得落花流水。這件事對錢偉長觸動很大。他認為,中國雖然歷史悠久,但中國是唯一一個沒有斷代的文明古國。然而,一旦日本人入侵中國并將其摧毀,擁有燦爛文明的中國可能從此消失。中國可能在他們這一代約會。
所以錢偉長認為讀歷史在當時并沒有太大的作用,至少對當時的現實沒有幫助。要有很大的幫助,你必須學習科學,尤其是物理。只有學好物理,造好飛機大炮,才能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把日本人趕出去。
于是,錢偉長一夜之間改變了之前的想法。他不想學歷史,他想學物理。
錢偉長先去找顧杰剛,向顧杰剛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不僅如此,他還希望顧頡剛能夠幫助他,說服他的叔叔錢穆,希望錢穆能夠支持他的決定。
雖然顧杰剛覺得錢偉長物理成績不太好,畢竟只考了5分。但是,年輕人有這樣的遠大志向,當然要積極支持。于是他主動幫錢偉長勸說錢穆,說我們國家首先要站起來。不站出來,就會因為科學落后而被欺負。優優資源網的年輕人有一個學理科的志向,我覺得應該支持他。
本來錢穆是堅決反對的。但在顧頡剛的勸說下,錢穆最終同意了錢偉長的決定。
錢偉長想轉清華物理系,物理只考了5分。優優資源網科技部部長吳對此表示強烈反對。一個考試只考了5分的孩子怎么可能在清華大學物理系學習?顧杰剛因此幫助錢偉長說服了吳。顧頡剛對吳說,年輕人有選擇志向的權利,他愿意為國家學習,所以他一定能克服困難。雖然他考試只考了5分,但主要是因為他學習晚。只要他有堅定的志向,我相信他能考上。
為了顧頡剛,也為錢偉長的愛國熱情所感動。最終,吳勉強同意錢偉長去物理系學習。不過,他也提了一個要求。如果一年后,錢偉長的數理化成績不能達到70,那他就不能繼續讀下去了。
這邊,顧頡剛又和錢穆商量,要錢穆給陳寅恪解釋。畢竟陳寅恪一直在等歷史和語文都得了滿分的高材生來這里讀書。然而等了很久,這個人遲遲不來。最后,經過錢穆向陳寅恪解釋,陳寅恪也明白了錢偉長的意思。
經過錢偉長一年的努力,所有的理科科目終于達到了吳主任的要求。于是他繼續在清華大學物理系讀書。此后,錢偉長致力于科學的深入研究,最終成為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并在許多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所謂“有志者事竟成”。正如顧頡剛所說,錢偉長之所以能取得這么好的成績,正是因為他有遠大的理想,有明確的愛國情懷,有自己的努力,所以最后才能成功。
《感動中國》觀后感篇6
今天,我讀了《感動中國》這本書。這本書里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的心,讓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這本書里有許許多多的感人的故事,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人是《三輪車上的大愛》里的白芳禮。
他是個蹬三輪車的老人,自己的生活幾近乞丐;他沒有文化,卻資助300多名貧困學生。有一次他回老家探親,他看到了因為家里窮,上不起學,在田里干農活的孩子。隨后白芳禮找到兒女和他們商量,把自己的5000元養老金捐給了家鄉的小學。為了繼續資助貧困學生,后來他又開始蹬三輪車的舊業了,他把自己每個月600元退休金加上每天辛苦掙來的幾十元錢湊成整數,一次一次捐給貧困學生。82歲時,他做出一個驚人的舉動,把自己家里的兩間老房子賣了一萬多元,捐給了孩子。到了最后,老人把飯盒里的500元交給老師,無奈的說:“我干不動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
20__年9月23日,93歲的他,靜靜地走了。我們永遠記住他那顫抖的聲音:“錢哪!我沒有數。掙多少錢,我沒數,捐多少錢,我也沒數……”
《感動中國》觀后感篇7
國測一大隊長、黨委副書記李國鵬是位性格開朗、身體壯碩的“70后”,愛好是每天早晨出門行走3公里。作為國測一大隊的中堅力量,隨著中國測繪事業的不斷發展,他們這一代測繪人的足跡更是遍布祖國的山川沼澤、河流荒原,從珠峰之巔到東海之濱,從炎熱的南海到酷寒的北疆,從地溫高達70攝氏度的火焰山,到最冷時零下45度的北疆阿勒泰地區……無不留有他們負重前行、縱橫千里的身影。
“我們在一個標注自己去過哪兒的APP上做標記時,別人都是標注去過的地方,我們都是標注沒去過哪兒。”李國鵬聊天時自豪地說,“我們現在很多人就中國臺灣沒去過了,希望有機會也能去那里進行測繪工作。”
國測一大隊成立64年來,共產黨員發揮著無法替代的先鋒模范作用。荒漠高山,抑或激流險灘,國測一大隊承擔的每一個重大測量任務中,臨時黨支部總是建在最前面,黨員總是沖在最前面,走得最遠、爬得最高的都是共產黨員。作為黨委副書記,李國鵬介紹說,目前國測一大隊隊員50%都是黨員,他們組成了測繪隊最可靠的中堅力量。我們要繼續像習近平同志回信中說的那樣,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
《感動中國》觀后感篇8
5月17日晚8點,《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四川木里火災中犧牲的27名森林消防指戰員和3名當地撲火人員、我國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生產的拓荒者顧方舟、浙江省嘉興市盲人中醫師朱麗華、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來鳳支行離休干部張富清等人獲得“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榮譽。
感動一座城,感動一個國家,也感動了14億中國人,他們獲得“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榮譽,實至名歸。大半生獻給莫高窟的樊錦詩,“半個世紀的風沙,不是誰都經得起吹打”;“功業凝成糖丸一粒”的顧方舟,載著新中國的孩子渡過病毒劫難,何其偉哉!“逾古稀而不辭,雖千萬人而往”的伍淑清,一顆心愛國愛港,是美心,更是良心;從不放棄,永不言敗,女排姑娘身上的精神激勵了一代代中國人……
《感動中國》節目被譽為“年度精神史詩”,就在于獲獎者展現出了鮮明的時代精神。無論愛國還是敬業,無論誠信還是友善,無論積極進取還是崇德向善……他們身上的價值追求,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的價值坐標,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醒目的精神標識。
看到那一幕幕細節,我們無法不感動。比如,1949年10月1日,杜嵐在濠江中學升起了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澳門回歸祖國當天,已經87歲高齡的杜嵐,放下拐杖親自升起國旗,把對國家的愛傳遞給澳門濠江中學的孩子們。再比如,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畢業后回鄉工作的黃文秀,主動選擇當駐村第一書記,從幫村里引進砂糖橘種植技術,到教村民做電商,帶領貧困戶脫貧,可惜壯志未酬——因遭遇突發山洪不幸遇難,年僅30歲。
每位獲獎者都是可敬的,他們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不只是感動了我們,還溫暖、鼓舞和啟迪了我們。
我們有理由向他們衷心感謝。“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每位獲獎者都在所處的領域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他們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讓我們生活的社會更有溫度,讓我們更有動力前行。比如朱麗華,她因傷失明,遭遇不幸,但不被命運擺布,而是自學成為當地唯一盲人中醫師,從事推拿工作30余年,開創了自己的診所,為100多名殘疾人提供工作崗位。非常了不起。更可貴的是,朱麗華堅持做慈善,截至目前已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為希望工程捐款達373萬元。
恰巧,17日是第30個全國助殘日。朱麗華本身是殘疾人,靠雙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又為殘疾人提供了巨大幫助,不僅推動了殘疾人事業發展,也讓這個社會更美好,可敬可贊。
我們有責任用感奮回饋他們。每位獲獎者身上都蘊藏著“精神富礦”,他們用數年乃至數十年的堅守,詮釋和定義了平凡中的不平凡,那種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具有強大的感染力。特別在當下,更有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力量。
新冠疫情突如其來,面對這場大戰和大考,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舉世矚目。比如,廣大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指戰員以及各方面人員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廣大科技工作者展示了拼搏奉獻的優良作風、嚴謹求實的專業精神。同樣的邏輯是,從獲獎者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我們就更有勇氣走過苦難,走向勝利。
我們也有必要感悟人生。獲獎者中,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共同點都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有些人的高度,我們永遠無法企及,比如在戰爭年代立下赫赫戰功的張富清,再比如拿了十個世界冠軍的中國女排。但是,他們對國家的熱愛,他們的責任感,他們的拼搏精神,具有普遍性的意義。換言之,我們達不到他們的高度,但可以像他們一樣頑強奮斗,可以像他們一樣把個體命運與國家需求結合一起。
獲獎者中有一名美國人,名叫潘維廉,1988年起在廈門大學管理學院任教,后來成為福建省第一個拿到“中國綠卡”的老外。潘維廉令人感佩之處在于,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他熱情地為廈門、為福建代言。他帶給我們的啟發是,無論在哪里,能夠做推動社會進步、推動國際合作的事,就是有價值的。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是無盡的。”如果說主流媒體發力道德模范宣傳報道,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體現了媒體責任,那么從中不斷獲取精神的力量,把這種力量融進工作崗位中,則是我輩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