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
寫觀后感不僅可以提升你的寫作水平,還能讓你真實地記錄下自己看完一部作品的感受。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應該寫成什么樣的?快來看看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本文為你提供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寫作技巧和示例!
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篇1
感動是一瞬間的,但留下的卻是一輩子。–題記
試卷一張張發下,我拿著我的試卷,怎么會這樣?我的眼神中充滿著不可思議。“不及格的同學,下次努力啊。”老師的溫馨話語,在我的耳里卻像是咒罵,讓我心中一片寒冷,拒人於千里在外的寒冷……
出了校門,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我卻絲毫不在意,雨越下越大,寒冷的冰雨擊打著我臉,我也感覺不到一絲寒冷。如同行尸走肉般,拖著鞋子一步一步,走回家…。
回到家,渾身已濕透,換衣服、洗澡、吃飯、睡覺,機械般做完一切。
“鈴鈴鈴!”鬧鈴將我吵醒,走到陽臺,耀眼的陽光照在我身上,一絲絲溫暖在身上蔓延,到一個地方卻停下了——心如此溫暖的陽光也溶解不了那片寒冷,毫不留意的一掃,看到了陽臺那棵“小樹”。那是我幾個月前,吃龍眼是,剩下的核,隨意的種了它,沒有精心照顧,沒有肥沃的泥土,沒有充足的水液,有的只是那時有時無的雨水,火熱的陽光,和堅韌的心罷了。而現在卻生機盎然,絲毫不懼哪火熱的陽光,而這生機盎然的綠意,似乎一絲絲溶解了那片寒冷,讓我慢慢的領悟…。——原來這是感動。
這堅強的生命,感動了我,讓我的心慢慢暖和起來,不再寒冷——從前那片寒冷,如今充滿的溫暖,不再寒冷。
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篇2
看了感動中國之后,那些“平凡”的英雄的偉大舉動深深地感動著我。他們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卻做出了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情。一個個人物故事讓人潸然淚下,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鐘揚。
鐘揚在西藏16年,先后采集了4千萬顆種子,這種堅定的理想信念極大地感染著身邊的人。“一個基因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鐘揚始終心系著國家,心里無時無刻不想著為人民謀福祉。
看到這里我不禁想到"立心天地厚"這五個字,鐘揚超越海拔六千米,抵達植物生長的最高極限,跋涉十六年,把論文寫滿高原。倒下的時候,雙肩包里藏著他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讓人敬佩的是為科學研究等作出了重要貢獻以及堅韌不撥做著自己熱愛的事情。 想到這里,內心有著一種愧疚感,因為我如今正處于兩極分化的重要分水嶺,每天的起早貪黑;每天的刻苦學習;每天的習題難度不斷增大,這些讓我頭皮發麻,甚至沒有面對學習的勇氣,這些讓我痛苦的東西與鐘揚的耐力與堅定,使我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有苦澀,有欠意甚至更多。扎心于自己熱愛、自己尊重、自己想要做的事中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仿佛天地都仁慈了許多,也許守著初心,帶上知識的利刃往前沖會是一種別樣的滋味,在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我很懦弱,而鐘揚在面對低溫、高原效應、身體欠佳卻迎難而上,無所畏懼,讓我明白置身于熱愛的事業中,無論狂風暴雨、電閃雷鳴都無法阻擋前進的道路,也無法擋住那顆熾熱的心。
身為初中生的我一定向鐘揚學習。學習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格;學習他“堅不可摧、百折不撓”的精神;學習他“不懼艱難,迎難而上”的氣魄。努力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我相信在此之后,我會更上一層樓,邁步走向新時代,與祖國共進!
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篇3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20_感動中國新聞人物電視片,感動了你我,感動了大家!
能感動全中國的12名新聞人物有:魏青剛、叢飛、李春燕、洪戰輝、邰麗華等。
這里面最讓我感動的是叢飛!在未成為歌手的叢飛就極其喜歡山區里的那些貧困孩子,他成為歌手后又把他所賺的錢都捐給了山區里的貧困孤兒,讓他們從此以后便能上學了。就是孩子讓他心動,所以讓他行動!“無窮的遠方,無窮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這句話是魯迅先生說的,而這句話也正說明了叢飛。而就在這時叢飛被診出胃癌晚期,而他的妻子邢安剛懷孕4個月!在這時叢飛想的并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山區里的178個孩子的未來!在這緊急時刻,一所醫院愿意免費為叢飛治療。叢飛的女兒叫邢小叢飛,意思是他的女兒要比他做得更好!叢飛翁顯出金錢、失業、健康,給與那些懷疑、嫉妒的人肯定回答!他是無私者、忘我者,他把愛都傳遞給了別人。他把所有的時間無私的給了山區的孩子們!
愛,是人生的最大幸福。多一份愛心就少一份自私;多一份愛心就少一份苦惱;多一份愛心就少一份斗爭;多一份愛心就多一份奉獻!你的愛能換來更多的愛,這個團隊就無限美好,人生就充滿了樂趣,充滿了幸福,充滿了一種希望!
讓我們一起顯出一份愛心,那這個世界將會多么美好!
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篇4
《感動中國》讓我明白:因為愛祖國,有了“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跟隨將軍回鄉務農,扎根并奉獻農村一生的龔全珍以及中國航天團隊,因為愛職業,因此有了98歲高齡依舊工作在第一戰線的“良心醫生”胡佩蘭;因為親情之愛,有了身患絕癥,為了孩子未來的'苦繡《清明上河圖》的姚厚芝。
中國古老的美德,包括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位列第一。
愛,超越年齡,階層、民族,在這些不同的職業,不同背景下的普通人,身上折射出光輝,它是人類最美的語言。
愛還可以傳承。當我們看到90多歲的劉盛蘭老人老有所養,當我們看到殘疾的方俊明背后的母親和女兒,當姚厚芝年幼的兒子那樣動情地出“我愛你”,我們不僅能夠理解現場的眼淚,還收獲了對社會的信心。
都說中國夢,中國夢其實源于每個人普通的夢,關鍵在于有愛,在于堅持愛,傳承愛。
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落實到具體的行動。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我們的明天會截然不同。
讓我們伸出我們的雙手,去擁抱那些讓我們感動的人,讓愛的力量充滿整個中國,讓愛充滿千家萬戶,讓每個人都生活在愛中,讓愛傳萬家。
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篇5
開學第一天,我們就上了生動的一課。我眼含熱淚看完了《感動中國2014年度人物頒獎典禮》。
2014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有:舍己為人的最美教師張麗莉;有為了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傾盡心血的林俊德;有主動捐獻器官的十二歲女孩兒何玥;有為農民工著想的父母官陳家順……
我被這十個人的善舉深深地打動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最美教師張麗莉。
2014年5月8日,放學時分,張麗莉老師正在引導學生放學。突然一輛客車失控了,撞向學生,危急時刻,張老師向前一撲,四個孩子成功脫險,但是她卻被車輪碾碎了雙腳,被高位截肢。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像張麗莉這樣無私奉獻的好老師。我的語文老師張老師就是其中的一位。去年她生病很厲害,但還是帶病堅持上課。我們已經退休的數學老師楊老師為教育事業默默付出了三十多年。還有很多老師,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讓我們向這些可敬的人們學習!
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篇6
在現實的生活中,有一種“人”讓人感動,在歲月的滄桑中,這種感動讓人為之震撼,就像風的力量,這種力量足以讓整個民族為之動容。
我情不自禁的一次次落淚,被他們的精神所感動,被他們的人格魅力所征服,被他們的行為所激勵,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靜靜的觀看感動人物的事跡,我認為有一個特質是相通的,那就是“職責”二字。扛起一份職責,獻出一份愛心去詮釋和諧、詮釋人類的理性。
他們也都是普通人,和我們大多人一樣。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很普通的工作,是他們份內的事情,甚至自我也能做到。可是在我們中不少人往往有始無終,中途因自身或外在的一些原因而不得不中斷,堅持不下去,所以,很多人往往難以到達類似感動人物的事跡或境界。
陳俊貴,只因風雪之夜的一次生死相托,他在天山守墓幾十年。還有格桑花開的最美鄉村教師,一位西瑪拉雅山下的園丁。她在一米多寬的山路上來往,下頭就是懸崖,每一天護送孩子回家,堅守在雪山和河流之間,與危險相伴。姚厚芝,一位慈祥母親,在自我患有乳腺癌的情景下,她想的不是自我而是她的孩子,想到他們將來的生活,將來的學費。病壓垮了她的身體卻沒有摧毀她,她用她僅存的生命,日日夜夜的去完成清明上和圖刺繡,為的只是自我死后,孩子以后困難了能夠買些錢得以生活,如果是我以后會有她這般堅持與付出嘛。還有一位龔全珍老人,在__接任之時就認識了,__親切的稱她為老阿姨。當時我很疑惑,心想她到底有什么來頭。此刻明白了,原先是一名將軍夫人,放棄高官厚祿跟著將軍當農民,讓我看到了感情的堅貞,將軍離世了卻留下修好的水渠,大橋,良田。老阿姨繼續把溫情留給鄉村百姓。她說,日子雖清苦可是心里歡樂,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真心誠意對大家付出,大家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我也會牢牢的記住這些話。
一曲道德禮贊,一篇精神史詩,一年一度的"心靈收成"。在這個簡單卻又內涵豐富的舞臺上,閃現出這么多感人的事跡和值得感動的人。這些感動,不是因為脆弱,不是因為悲傷,而是“感動”激發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夢想,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跡,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些人物襯托著我們中華民族的禮貌,放飛追逐著我們的中國夢。感動中國,感動我們的心靈。中國夢,凝聚中華兒女的百年期盼,讓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烘托我們完美的中國夢,支撐我們完美的中國夢。
“做一輩子的好人不難,只要每一天檢查檢查自我”,我要向他們看齊,用實際行動為社會貢獻自我的微薄力量,從我做起,從此刻做起!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向都在傳遞著和發揚著,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有一首歌這樣唱道:“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完美的人間”。讓我們一齊高舉正義之旗,讓這種“正能量”灑遍整個神州大地。
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篇7
2月8日上午,在英雄王鋒的家鄉——方城縣廣陽鎮古城村,村部里一派忙碌,村支書姚金嶺正在準備村里晚上集體收看“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頒獎晚會的事宜。人們以這樣的方式表達對王鋒的懷念。
5月18日,王鋒三入火海救下20余名鄰居,自己卻被燒成重傷,當年10月1日,不幸在北京離世。英雄雖已離去,但他舍生取義的精神感動了中原大地、感動了全中國,王鋒再次為“河南好人”書寫下濃重的一筆。
俠肝義膽河南人再次感動中國,“面對一千度的烈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帶血的.腳印,刻下你的無私和無畏,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在人們的心中永生。”這是“感動中國”給予救火英雄王鋒的頒獎辭。晚會錄制現場,王鋒的遺孀潘品接過了丈夫的獎杯,并再次表達了對社會各界的感激之情。
“代替王鋒站在感動中國的領獎臺,我悲喜交加,但更多的是為我的丈夫感到自豪,他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是全社會對他的支持和認可。”堅強的潘品說。
盡管對王鋒的事跡早已經耳熟能詳,但錄制現場再次播放的短片還是讓在場的觀眾感慨不已。當潘品出現在領獎臺上,觀眾用熱烈的掌聲給予她敬意。
“看到王鋒燒傷的那一幕,我心里還是猛地咯噔一下。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人性中最大的善良,令人敬佩。”觀眾張藝藐說。
王鋒此次當選,已是河南人連續四年榮登“感動中國”領獎臺。自“感動中國”推出以來,河南人已15次站上這個舞臺,“河南好人”的品牌愈加響亮。
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篇8
今天,我觀看了“20__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孫麗娜夫婦和“炎黃”張紀濤。
朱敏才,是中國外交官一位風度翩翩的一位官員,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間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后,人們以為朱敏才會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樣與老伴過上安逸舒適的生活,但現實卻不是這樣。在一個特殊的機遇后,朱敏才放棄了安逸的生活,與老伴孫麗娜一起當起了一名鄉村教師。他們一起在教師這個崗位堅持了十年,期間幫助了許多孩子,他們的出現,使許多孩子改變了命運。但是,在這個時候,朱敏才老師因勞累過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腦出血,倒在了教學的路上。幸運的是,在妻子和學生們的期待下,朱老師戰勝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卻還惦記著上課。這是多么偉大的一個人啊!感動中國給予朱老師和孫老師五個字:為霞尚滿天。是啊,他們寧愿為了鄉村里的小孩子能學習,放棄了安逸的生活;他們寧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華的房子……他們是為了什么?他們是為了讓更多山區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個城市里,“炎黃”是大家熟悉的一個人的名稱,但大家卻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錢資助幼兒園、敬老院等機構。他使用“炎黃”這個名稱來掩蓋自己,自己卻默默地資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張紀濤。他與妻子住在一棟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將自己的錢毫不吝嗇地捐出,張老人一生也不知道捐贈多少人,多少個機構了。感動中國給予了他五個字:涓涓見滄海。
我看完后,心里有說不出的感動,以及對這些偉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沒有這些默默為社會奉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些舍己為人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們的社會將沒有了生機,沒有了希望。這些偉大的人,我敬佩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