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觀眾更好地了解其他觀眾的評價和看法,從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審美觀點和表達能力。怎么寫好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方便大家學習。
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篇1
母愛,有時候很簡單,但也很溫暖。她常常在你手足無措時,給你指明正確的方向;在你口渴難耐之時,給予你解渴甘泉。
找我的腦海深處,有一個碌碌無為的背影。她默默無聞為為我做的一切,我都銘記在心。在她辛苦工作時,總用那雙飽經滄桑的手抹抹額頭的汗水,又繼續工作。我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總愛惹些禍,做了又怕責罵,便不敢承認。
她看我的目光洋溢著慈愛,而我,卻低下了頭。她總是那般懂我,不做任何糾纏。每一次,當我鼓著勇氣說出事情的禍端。她,只微微蹙眉,說了一些安慰我的話,便恢復了笑顏。但是,為什么我會這般難過?在我眼里,她不罵我甚至比打我還難受。
我忍不住哭了,溫熱的淚珠滴在她手臂上竟有些痛麻,泛起心中的漣漪。而我,始終不懂得她為何這般寬容我?
但是,有的錯誤她是絕對不允許的。記得以前,該我做數學題時,我卻托腮坐在書桌旁,思想卻早飛到了九霄云外神游了。她走了過來,看見我擺在書桌上的練習冊,誤以為我不會做,便極有耐性地給我講明因果。而我則拉慫著腦袋,無視她的聲音。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我挑戰了她的極限。于是,她便硬把我從航班上拉了下來。我恢復了清醒,我都做了些什么
看見她微微憤怒的神情,我愧疚地執起筆,認認真真地做好了書桌上的數學題。
是的,母愛無處不在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飽含深情。只要用心去發現,你就可以看到,它美得是這般無暇。
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篇2
八月八日,一個普通卻又特殊的日子。這一天,在舟曲,天空一片灰暗,下著淅淅瀝瀝的雨。
雨天的空氣,總是給人昏昏沉沉的感覺。凌晨,所有的人都進入了夢鄉。只有窗外,粗大的雨點,狂暴地灑落在屋頂上,黑沉沉的天像要崩塌下來,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仿佛要吞沒這個村子。
雨越下越大,一遍遍的沖刷山上的泥土。每一滴雨珠,打到泥土上,都會陷下去一個小窩。漸漸地,泥土開始松弛,開始往下滑。終于,泥石流來了,混雜著雨水傾瀉而下。轟,半個山體都塌了,泥土朝村子奔騰而去。
一位年親母親被這聲巨響驚醒了,她意識到災難來臨了。母性的潛意識讓她做出最快的反應,保護孩子。抓起熟睡中的兒子,扛在肩上。立馬往墻角里跑,腦海里最基本的安全意識,告訴她,往墻角跑最安全,至少不會塌。可剛經過冰箱,泥漿就破門而入,擠進了屋子。一波又一波,灌進了每個房間。就像一頭發瘋的野獸,肆虐的沖進了房子。
索性有冰箱幫她擋住了泥石流的沖擊力,但她的身子還是有四分之三被淹了。泥漿一波又一波的涌進屋子。泥漿像水泥一樣死死的封住了她,動彈不得。而她的兒子,被她用唯一露出泥漿的左臂舉過頭頂。黑暗中,她強忍手臂的麻木,不停的安慰只有5歲的兒子。
與此同時,整個村子都被泥漿灌滿了。當黎明的第一絲曙光照在瓦礫堆上,人們才發現昨晚的泥石流破壞力有多大。房屋都因承受不了泥石流的巨大能量,塌了。村里一片泥海,泥巴下壓著多少無辜的人哪。
那位母親,她堅持了八小時,堅持到了救援人員來的時候。她用一只手撐了孩子8個小時,在黑暗中,她的手也許顫抖過,她也許真的沒力氣了,但她為了兒子撐下來了。
她被救出來的時候,左臂已麻木得失去了知覺,輕輕曲折一下,便是鉆心的痛。她卻說﹕為了兒子,我什么都能堅持,就算失去一條手臂也不在乎。她又按了按左臂,又是一陣痛,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但看到毫發無損的兒子,又露出欣慰的笑。
就是這一片燦爛的笑,觸動了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篇3
《感動中國十佳人物》,一次次讓我感動,一次次讓我熱淚盈眶。
昨天,我看了《感動中國》,其中,一位叫阿里木的人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從新疆出來后,靠賣羊肉串為生,他的收入不怎么好,每天睡在一元錢一天的大通鋪上,每餐只吃一元一碗的涼粉、一元饅頭,甚至連自己烤的羊肉串,一串都舍不得吃。聽到這,我不禁聯想到了我自己,我們有房子住,有汽車坐,連吃飯都要挑三揀四的。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卻在做慈善活動,一次向一所學校捐款5000元!一所接受善款學校的校長說:“這是一筆最小的善款,可卻是分量最重的。”我再一次被感動了,是啊!這樣的人應該屬于貧困的,可他卻還救濟別人,本應該是我們幫助他的啊!
寫到這,我想到了我自己。我們以前也捐過錢,但我餓想到我們不好的地方,就像以前的我二、三年級時,我放學一定會去門口小店,那時的我根本沒有錢的概念,只知道亂花,也許,我一天的花銷,就夠阿里木大叔吃兩三天的呢!現在想想小時候的我太不懂事了。
孝順的孟佩杰做到了“百事孝為先”,即使是養母,在她生病,并且養父也離家出走時,孟佩杰也照顧著養母;最美媽媽吳菊萍,在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孩“從天而降”時,立即想到了母親的責任,伸出雙手接住了孩子;雙手殘疾的劉偉,為著夢想,用腳奮斗著,用腳彈鋼琴,甚至達到了正常人用手彈鋼琴八級的水平……
我有雙手,卻沒有劉偉用腳彈鋼琴好!想到這點,我覺得我自愧不如劉偉。這些事,都讓我感動至極。
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篇4
2月18日晚8時,《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四川省達州市的張渠偉成功當選“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張渠偉,四川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被評為“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情系農村,情系農民,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張渠偉說,這就是一個扶貧干部該做的事。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張渠偉同志自擔任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由于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患上嚴重“耳石癥”和“青光眼”,20__年,張渠偉幾次眩暈在崗位上,視力下降到0.04和0.2近乎半盲,醫生告訴他,必須馬上動手術,否則可能會完全失明。但他不懼怕失去生命和雙眼失明的危險,晝夜戰斗在攻堅一線。而真情的付出是有回報的,渠縣四年減貧136610人,貧困發生率從12.1%降到0.6%。從張渠偉同志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優秀黨員干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樹立一個好榜樣,敢為人先,不懼艱難,乘風破浪。
堅守對工作的激情、對群眾的熱情,張渠偉贏得了贊譽,也感染了身邊無數人。在柏水鄉碾坪村幫扶期間,為了縮減往返交通時間,加快實施基礎建設,張渠偉一連幾天都住在自帶的帳篷里。于是,“帳篷局長”這個“綽號”不脛而走,成為一段佳話。局里有個年輕干部吳靖,新婚剛過也立馬把“家”搬到了村里,他說,佩服局長的干勁,他都帶著帳篷在扶貧一線,自己怎能迷戀“溫柔鄉”。在張渠偉的示范帶動下,渠縣2萬余名公職人員與貧困戶“結對認親”,增強了幫扶工作的實效性。張渠偉笑著說,“以前的群眾煩干部上門,現在的群眾都想干部、盼干部上門,這樣的改變源于真情幫扶,干部做了群眾貼心人。”
扶貧工作不能形式化,我們的幫扶干部一定要擺脫送物送錢的幫扶思想,轉變幫扶思路,根據實際情況創新發展思維,拓寬視野、尋求適合該村民發展的渠道,結合各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做好幫助計劃,力求方案由村而生,計劃因戶而成,做到計劃方案具有針對性,扶貧成果取得真實效。張渠偉為讓產業覆蓋所有幫扶的貧困村,他建議發揮在外渠商的資源優勢、人際優勢、信息優勢,打“親情牌”、“老鄉牌”,引導他們回鄉創業、為家鄉招商引資牽線搭橋。如今,通過他的不懈努力,動員回引“天下渠商”,投身脫貧攻堅,已有20__余名鄉友回鄉進入農業農村,投資項目140個。全縣也引進了萬隆錦繡、碩源果業、德康養殖等企業,帶動12億元工商資本進農村,建成特色種植基地16.8萬畝,建立鄉村“扶貧車間”30個,帶動12500名貧困戶人均增收20__元以上。此外,為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張渠偉還策劃開展了“六個一”愛心扶貧活動。目前,全縣認捐認助社會扶貧資金7.2億元,修路333公里,建橋18座,建山坪塘206口,建房137座,發展種植業9.1萬畝、養殖業34.5萬只(頭),資助孩子1746個。
當前,脫貧攻堅正處于關鍵期和決勝期,作為黨員干部我們應該學習像張渠偉同志身上這樣的優秀品質,應有責任意識,擔當意識,擺正心態,強化擔當實干精神。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始終做到信念如磐、意志如鐵、勇往直前、攻堅克難,真正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經得住磨礪,啃最硬的骨頭、挑最重的擔子、攻最難的關隘。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我們的幫扶干部肩負著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群眾生活水平的使命,一定要強化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強化責任擔當,做好扶貧工作。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我們應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篇5
這是一個感人故事,他讓我大徹大悟,當我在看愛父母篇時,一開始并沒有覺得怎么樣,可在主講提到父母的勞累和辛苦是為了誰時,我被驚醒了,眼淚便不由自主的掉了下來。
這篇演講里精彩的故事,讓我親身感受到母愛和父愛的偉大,而現實中我還經常不顧及爸媽掙錢的辛勞跟他們賭氣,現在想來,是多么的慚愧,和無地自容啊,眼淚浸滿了我的面頰,讓我知道了爸爸的嚴厲,媽媽的嘮叨都是對我深深的愛,他們把全部的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我覺得我再不好好讀書的話,真的會辜負爸爸媽媽對我的深切期望。
看完我第一篇,老師又接著給我們放第二篇—愛老師,我明白老師是位無私奉獻的人,老師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我們身上,為了讓我們考上更好的學校,老師把我們當成自己的孩子,無私無畏的照顧著,她公平地對待著每一個人,雖然我們還有一年才畢業,但是我們初二生物和地理兩門學科要進行會考,它關系著我們初中畢業的升學成績。盡管我們不努力學習,但老師始終對我們都是不離不棄的,沒有放棄任何一個同學。老師的愛使我感動,老師的愛把我們的心靈凈化,讓我們擁有一顆善良的心,一顆感恩的心。我想對老師說一聲:老師,您辛苦了!我們永遠愛你。
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篇6
“感動中國”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感受到親情的可貴,生活的美好,在自己心中培植了一種感恩情感,向身邊的人發出真誠的問候和微笑,幫助我民們樹立了真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了我們自強自立的意識,增強了社會責任感,提升了我們的思想素質。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到處洋溢著喜慶和歡樂,學校也給了我們許多吃的,我邊看“感動中國”的電視,邊吃零食。電視里有許多悲慘動人的情節,但是最令我感動的還是參加救援隊的那位叔叔-----武文斌。
災難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人類的靈魂;災難是一把尺子,量出了生命的寬度和厚度。四川汶川8級大地震,象瘋狂的惡魔,瞬間奪取了8萬多人的生命,吞噬了無數的房屋。面對這樣的災難,20歲,30歲……在這些父母的眼里都是一些稚嫩的孩子,可他們卻表現出常人所發揮不出的力量,武文斌就是其中一個。
地震發生前不久的一段時間,武文斌剛進部隊。地震發生時,部隊才讓武文斌參加救援隊。出發時,他與部隊戰士眾志成城,參加到救援隊中。到了目的地,他為了救別人,嘴里吐出了鮮血,但他還要堅持去救人,最后他病故了。通過觀看《感動中國》,我感受到面對躲不過的災害,我們悲痛,我們哀傷,可是我們更在災難中奮起。我們心手相連,我們眾志成城。那每一次落淚,每一次微笑,每一縷關注,都是抗擊災害的無窮力量。那災害中的堅毅,悲痛中的自持、危難中的凜然向前,永遠鐫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激勵著每一個中國人……
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篇7
為厚植家國情懷,引導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同學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同學們的思想道德素質,3月3日,我校組織全體學生觀看了《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
通過觀看感動人物頒獎盛典給全體學生進行了一次關于忠誠、信仰、善良、責任、奉獻、堅定為核心的主題教育和時政教育,讓學生的心靈得到了深深的洗禮。感人淚下的故事,崇高威嚴的靈魂激勵著這群青少年集聚力量、明晰責任、堅定夢想,做時代奮進的好青年。
每年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都是十九中學子的一頓精神大餐,正如學生在觀后感中寫道“自己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禮;要以實際行動向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學習,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社會傳遞正能量;要把感動延續到學習和生活中,做感恩之人;做有愛與責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