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長津湖個人觀后心得體會
鴨綠江,一江寒水,風波驟起,抗美援朝戰事是讓人難以忘卻的歷史,觀看了《長津湖》電影,心中的感悟頗多。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的長津湖個人觀后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的長津湖個人觀后心得體會1
為什么志愿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看完《長津湖》這部電影,我覺得我才真正地了解了。當千里放下碗筷接受歸隊命令時,當梅生雖然可以退伍但還是騎了幾十公里自行車來報到時,當千里秒懂了同志眼神中的焦慮,說馬上整理裝備五分鐘后出發時,當積雪覆蓋在戰士身上他們一動不動避免偵查時,當他們咬著焦黑的堅硬的土豆時,當無數戰士甘于獻出生命與敵人輸死對決時,他們都是最英勇的軍人,是最值得我們敬仰和愛戴的英雄。
沒有凍不死的英雄也沒有打不死的英雄,有的只是軍人的榮耀,是世世代代中國人血脈里流淌的勇敢與奉獻。他們不為了當英雄而當英雄,不為了勝利而勝利。他們的鮮血灑在戰場上,無畏的精神永遠凝聚在國人心中。這仗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來打……就算只剩一個人也要堅持到最后。真的淚目了,愿國家繁榮富強,國泰民安!
電影的長津湖個人觀后心得體會2
《長津湖》里,看著美國空中武裝對朝鮮的降維打擊、看著美國吃著肉、蔬菜喝著咖啡,而我們最可愛的人吃著凍得硌牙的土豆、看著美國陸軍的重型裝備,我和女兒都哭了,因為我們都理解了這場戰爭又是難打的戰爭、是代價巨大犧牲巨大的戰爭,是建立在無數先輩的血肉之上的戰爭!
《長津湖》里,看著美國的飛機射殺我們最可愛的人,我哭了??粗覀冏羁蓯鄣娜嗽谵Z炸信號塔那場戰斗里奇襲美軍,我也哭了??吹阶詈蟮目偣ノ疫€是哭了。
無論中國人還是美國人,每一名戰士都是有爸媽有家有血肉的個人。本來,我們的戰士該回老家或建房孝養父母或看娃輔導功課,回歸普通的茶米油鹽。本來,美國的戰士該在老家準備圣誕準備團聚。
然而,發動戰爭的美國決策者把美國戰士送到朝鮮戰場,而我們不得不卷入這場戰爭,保家衛國、粉碎美國的野心、粉碎美國接下來長驅直入的幻想。
電影的長津湖個人觀后心得體會3
影片以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全景式再現了這場驚天動地、艱苦卓絕的戰爭。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的重要拐點,此戰之后,不僅將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回了三八線以南,更徹底扭轉了戰爭態勢。同時,這也是中美兩國王牌軍團一場載入史冊的殊死決戰。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為了讓我們后輩不用再打戰,再面對苦難”,電影里寥寥幾句話,已經交代好,我們先輩為什么要打這場戰爭:為了讓外國人覺得中國人不好欺負,給后輩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除此之外,對于我們的先輩在戰爭路上吃過的苦,也都有細節一一展現出來。當看著美國兵吃著炸雞和咖啡,而我們的先輩卻只能在零下幾十度的山頭啃硬邦邦的土豆時,我的心情是難以言表的。
電影的長津湖個人觀后心得體會4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一部紀錄片出人意料的在中國大地風靡一時,擊敗包括《亡命天涯》在內多部進口大片的黑馬,獲得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這就是由中國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制的軍事紀錄片《較量》。這部將抗美援朝戰爭自始至終客觀反映的影片之所以能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僅是因為簡單記錄歷史片段,而在于通過血與火的博殺體現出民族精神之所在。
遺憾的是,限于時長、資料等各方面原因,影片只能提供通覽式的描述,而無法提供更多的細節。更令人好奇的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做為朝鮮戰爭主要參戰國的美國與中國盡管對50年代那場局部戰爭時有回顧,但惟獨對于長津湖這場戰役很少提及。這一堅冰在2012年終于被打破,先是傳出美國投資上億美元拍攝的《嚴寒十七日》即將上映,隨后在2012北京圖書訂貨會媒體最期待10本好書的名單里出現了《長津湖》的身影,鮮為人知的長津湖戰役此番以小說的形式再現,無疑是于塵封的歷史中尋求民族精神構成的一種嘗試。
《長津湖》一書由解放軍作家王筠創作,據說作者花費十年時間收集資料,尋訪多位長津湖戰役幸存者,歷時三年才寫成此書。小說以1950年11月志愿軍9兵團麾下某前衛營入朝參戰的全過程為敘述主導,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國王牌陸戰一師,通過上至兵團首長下至吳鐵錘、歐陽云逸、孫友壯等基層戰士在戰爭進程中的種種經歷揭開長津湖戰役神秘的面紗,全景式的解讀與刻畫將那場幾乎被遺忘的殊死較量帶至讀者眼前,譜寫一曲蕩氣回腸的冰與火之歌。
血肉筑就的故事必定悲壯感人,《長津湖》畢竟是一部既定背景下的軍事題材小說,戰斗場景與戰事進程無疑必不可少,而且必須與歷史事實相近。因此作者王筠借前衛營入朝作戰的日日夜夜,借敵對雙方人物于長津湖的遭遇,采取虛實兩條線索平行推進,在文字書寫上完成細節與情感貼近真實,演繹出動人心魄的傳奇.據歷史資料所示,志愿軍9兵團原本駐扎華東地區為解放臺灣而組建,隨著戰爭規模日益擴大被臨時調赴朝鮮,而此時正臨寒冬,后勤補給的缺陷致使9兵團十多萬部隊穿著單衣邁入冰天雪地的戰場,食物短缺、物資匱乏以及對戰場態勢缺乏了解等諸多不利因素始終伴隨著他們。這一切因素是歷史事實,同時也為小說的延伸撒下一片陰霾。小說中的前衛營多為南方人,他們有些人甚至連雪都沒見過,卻不得不在零下30-40度的極度凍餒中廝殺,以血肉之軀迎戰裝備先進的美國軍隊,甚至以人力去追擊美軍的機械化部隊。
長津湖之戰志愿軍給予美軍陸戰一師沉重的打擊,一次戰斗就消滅美軍一個建制團-北極熊團,徹底改變朝鮮戰場的態勢,更改變了全世界對于中國以及中國軍隊的印象。但無法否認的是,志愿軍三個軍十多萬人攻擊美軍一個師,自身損失慘重的事實。小說結尾的悲劇性刻畫,讓人很容易就聯想到歷史中真實的存在,小說中前衛營的原形無疑在歷史中是真實存在的, 長津湖一役中27軍某部在總攻擊之前潛伏,結果所有的干部戰士呈戰斗隊形全部凍死在陣地的事跡早已流傳甚廣,以至1952年9兵團回國時,兵團司令宋時輪思及戰況慘烈,主動停車向長津湖方向脫帽鞠躬,并淚流滿面。
因此無論從小說的角度或是歷史的角度,都不能將長津湖之戰視為普通的戰役,或許作者本身也意識到這一點,因此在書寫時更著重于人性的勾勒,試圖在不同種群的軍人世界尋找答案。驕橫的麥克阿瑟、厭戰的麥卡錫、果敢的史密斯、滑頭的吳一六、投機者凌子林、敢愛敢恨的歐陽云梅;志愿軍也好,美軍也罷,因為價值觀的不同導致彼此面貌各異,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使戰爭不再那么機械,軍人之間的友誼與尊重隨情節延伸的同時無聲滲透,彼此各有立場的行為舉止也證明作者并沒有區別對待或是抱有成見,字里行間透露出對戰爭親歷者所寄予的敬重、贊賞和同情,同時也吸引讀者跟隨傳奇的文字延伸去近距離體會歷史的感動。如果說真實殘酷的戰場歷史描寫體現出兩個對立世界的較量,那么,作者演繹下的前衛營所遭遇種種則足以印證如拿坡倫曾說,中國睡獅已醒所展示出的強大精神力量。
營長吳鐵錘是小說當仁不讓的主角,這個家世傳奇出身皖南的打鐵漢子自加入新四軍后身經百戰,進入朝鮮時已是前衛營的營長?!皩拧弊植浑x口,性格沖動卻又心思敏捷,戰斗勇猛果敢,戰場上職務數起數落,這樣的人物事實上在近幾年的影視與文學作品中已經屢見不鮮了,往往第一時間就會聯想到《亮劍》中李云龍之類的軍人形象上。所不同的是,特殊的歷史背景與經歷卻促使他化身悲劇人物,獨自擔當無法承受之痛。這個看似簡單的人物形象在作者王筠筆下被塑造的有血有肉,他時刻想念家鄉的老母親,卻不得不履行軍人的天職遠離家鄉;驍勇善戰,卻對現代化戰爭一無所知;一方面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下不惜拼完全部人馬試圖完成任務,一方面卻又在行軍做戰中收留朝鮮族孤兒,好勇斗狠卻不乏鐵漢柔情的一面。然而這一切都不足以使之豐滿,因此我們會看到,在急轉直下的殘酷搏殺后,在前衛營全軍覆滅后,家傳之寶云龍紋銅鑼在兩通”急急風“與”慢三錘“之后裂為碎片四濺,隱含玉碎之意的悲愴壯烈傳遞出令人動容的人性魅力。這一刻的吳鐵錘拋棄了平常人最為原始的認知與渴求,甚至已經超越了自我,意外的幸存與戰友毀滅所形成的雙重打擊并沒有將之擊倒,反到將斗志燃燒到極至。我想這樣舍生忘死的堅強力量并非偶然,追求尊嚴、堅定的意志以及對信仰的堅貞是其源泉,從而鍛造成中華恒古不滅的軍魂。與之相對應的,歐陽云逸與藍曉萍的知性愛情、孫友壯與李桂蘭淳樸的情感等等線索加強了這種人性的感染力。
戰爭的結局已然是無法改變,而戰爭帶來的影響卻至今存在,尤其是對于中國的統一大業已經從軍事可能演變為遙遙無期的政治口號,至今分裂的朝鮮半島依就動蕩頻頻,《長津湖》一書的出版或許無法影響如今的世界,卻足以喚醒國人對于那段歷史的回憶,并驅使國人重新審視當下的生活。宋時輪將軍去世前曾說過:記住歷史,因為那是我們的輝煌。誠如斯言。
電影的長津湖個人觀后心得體會5
抗美援朝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抗美援朝中,中國涌現出了許多許多的英雄,他們的感人事跡至今還讓我深深感動,其中給最令我感動的兩位英雄是邱少云和黃繼光。
有一天,邱少云和他的戰友們從5點多開始一直埋伏在“391”高地邊上的草地里,等待時機發起進攻,拿下“391”高地。這時,敵人已經感覺這里不安全了,有我們的伏兵,就派飛機向周圍有草的地方投下燃燒彈。這時,燃燒彈迸出的火濺在了邱少云的身上。剎那間,邱少云的身上燃起了熊熊大火,他疼痛難忍。如果他在后面的泥潭里打個滾,火立馬就能被弄滅。但是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動不動。為什么呢?原來邱少云知道,他如果一打滾就會引起敵人的注意從而暴露目標。他一動不動,一直到犧牲。黃昏時刻,我軍沖向了“391”高地,敵人全部被殲滅。從沖鋒到結束,才40多分鐘。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所在的營奉命再次反擊。當他們連續攻下敵人許多處陣地后,部隊在零號陣地的半山腰被敵人的火力壓制點壓制,根本就無法前進。危急情況中,黃繼光請求去擔任這次爆破任務,領導同意了。他勇敢地沖向了敵人的碉堡,用手榴彈炸毀了幾個重要的火力壓制點,可是敵人還有最后一個火力壓制點,但是敵人還在頑強地抵抗著,部隊前進依然特別困難。此時此刻,黃繼光的身上受了七處傷,而且手榴彈也沒有了,他已經沒有一點戰斗力了。但是,為了完成這次任務,他忍著巨痛,英勇地沖向了敵人的碉堡前,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敵人正在掃射的機槍孔。在黃繼光壯烈犧牲的精神鼓舞下,部隊迅速殲滅敵軍。
這兩位英雄的感人事跡,令我深深感動。為了戰斗的勝利,這兩位英雄和他的戰友們,為了祖國的和平和安全,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那些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和平時光,好好學習,長大后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