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圓明園簡短觀后感
寫觀后感的過程是一個完整的思考和表達過程,需要運用文字、語言、邏輯等知識,有助于鍛煉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優秀的參觀圓明園簡短觀后感要怎么寫?下面給大家整理參觀圓明園簡短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參觀圓明園簡短觀后感篇1
它,在北京西郊;它,曾經有一段輝煌的歷史;它,曾經可以站在世界建筑和文化史上的巔峰!可是如今它,失去了以前那耀眼的金光,失去了中華民族的智慧!現在,它只剩下幾根橫七豎八的石柱!它就圓明園。
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這三個園組一個皇家園林,這個皇家園林里有模仿北京城的“小城”,在這“小城”里也擁有叫買聲,賣買聲,只不過這些賣買的都是一些官員,不過,買的東西都是貨真價實的。有時,皇帝也會來買東西。還有在水上的“書房”,坐在“水上書房”里下棋,別說是一天,一個月的煩惱都會煙消云散;圓明園中還有西洋景觀,“十二生肖噴泉”就是西洋景觀的一部份,十二生肖就分別是上午的1點、2點、3點……下午的1點、2點、3點……,每到12點時就一齊噴,還有……據說當時皇帝的錢,相當于世界的三分之一,怪不得五代皇帝都在這里居住呢!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的生命就到了盡頭,英法聯軍當打到圓明園時,貪婪,妒嫉,占為已有,他們越看越火,越看越生氣。終于,他們再也忍不住了,他們砸開圓明園的大門,沖進圓明園,逼迫皇帝簽下《北京條約》,然后四處放火,四處搶劫,他們能拉的就拉,能搬的就搬,他們能砸的就砸!到處都是瓷器的碎片,到處都是鮮血在流淌……
看到了這一幕,讓我想到了英國博物館,據說,里面有四分之一的東西全是中國的,在這四分之一里,有四分之三的全是圓明園的……,這此寶物,本來就我們的,本來就是有這我們藝術風格的,而今天卻到了外國人的手里。
這兩個強盜在全世界一二的地方殺人放火,殺了怎么多人,燒的只剩下橫七豎八的石柱,你們,知不知著羞恥?
參觀圓明園簡短觀后感篇2
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有“萬園之園”的美稱,又稱夏宮。
圓明園的毀滅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計的損失。圓明園在18世紀康熙年間(公園1709年至公園1809年)才基本建成的。
圓明園于1860年遭到引發聯軍的.入侵,士兵們手持長槍,面對敵人的先進武器,難以制勝,導致全軍覆沒,英法聯軍把圓明園內的東西統統掠走,統計約有150萬件,上到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年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園林再遭劫難。在抗戰時期,又遭到了不同程度破壞。最后在“文化革命”期間,圓明園也受到破壞。在英法聯軍侵入圓明園是,皇上此刻正在避暑山莊避免戰爭。
火燒圓明園后,英法聯軍又威脅清政府,如果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內,將清宮也焚毀。腐敗無能的清政府馬上簽訂了割地賠款的《北京條約》,以此換得侵略的撤退。
參觀圓明園簡短觀后感篇3
神州大地,幅員遼闊、山川壯麗、水澤生輝,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文化遺產十分豐富。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歷史,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景象驕人、數量眾多的名勝古跡,而我寫的卻是圓明園的遺址。
圓明園位于北京西郊,是清朝幾代帝王調集全國的能工巧匠,耗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耗時150年建造的一座中西結合、豪華壯麗的皇家園林。在圓明園豪華的宮殿里,收藏著難以數計的奇珍異寶、藝術精品、古玩字畫、圖書典籍。因此圓明園被西方譽為“萬園之園”。可就是因為它的壯麗,把外國人吸引了過來,讓圓明園遭受到了一次毀滅性的打擊。
1860年,英法聯軍來到了圓明園,他們剛進門,就被這里富麗堂皇的建筑和琳瑯滿目的珍寶給驚呆了,他們爭先恐后,大肆搶掠。有很多士兵見了好東西就往兜里裝,有的甚至把衣服脫下來包,有的軍隊把炮筒、彈藥箱都裝滿了,實在裝不下的就扔在地上摔碎。英軍的軍官第一次搶到了一個鏤金花盆,盆中栽著一株高一英尺的黃金樹,樹上掛著以紅玉為核的藍寶石果子,他將這金花盆和其它寶物裝了7大筐,歸為己有。第二次,他又搶到了一座7英尺高的金塔,最后強拉了7個中國人將其“贓物”運回兵營。為了掩蓋罪行,他們放火燒了圓明園,就留下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遺址。
當我知道圓明園的歷史后,我感慨萬分。你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你是侵略者罪行的見證,你永遠激勵著華夏子孫為振興中華而奮發向上。
參觀圓明園簡短觀后感篇4
今天,我們學完了這篇文章《圓明園的毀滅》,它使我感到了當時清政府的昏庸無能,軍民的懦弱,更可惡的就是那無恥的英法聯軍!
圓明園曾經是一座金碧輝煌的皇家園林,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的精華,圓明園不僅美麗,而且聚集著我們偉大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珍貴歷史文物,是舉世聞名的當時最大博物館、藝術館。
然而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來到了圓明園,在園內肆意燒、殺、搶、掠,出園時每個人的腰包都鼓鼓的,甚至還放火將這具有無限價值的圓明園付之一炬。
學完這篇課文,我對圓明園的毀滅感到無限惋惜,而當時無能的清政府,竟屈服在了這些萬惡的洋人的淫威之下,下了不抵抗命令,把洋人做靠山,想依靠洋炮來掃除國內的革命勢力。我痛斥這黑暗的清政府。
可是最可惡的是萬惡的洋人,他們不但隨意侵略中國,還把我國的名勝古跡燒毀或破壞,他們還讓我們簽下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使我國的國格受到了莫大的悔辱。
英法聯軍為什么來侵略我們呢?原因就是我們太落后了,要是當時我們強大,他們能敢嗎?所以落后就得挨打。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后為祖國效勞,讓祖國永遠列強國之首!
參觀圓明園簡短觀后感篇5
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經歷了5位皇帝150多年的改變與建造。凝聚了數百萬勞動人民日以繼夜辛勤的勞動與數萬畫師的一精一美設計。
圓明園中匯聚了各地的風景名勝,還 有歐洲的水色,12生肖一起向中央花池噴水,場面非常壯觀。還 有一處正大光明殿,皇帝每次去圓明園的時候都會在那里管理政事。圓明園不比故宮遜色,五位皇帝在宮里住的時間都沒圓明園住的時間長,可以說圓明園是每一位皇帝的`摯一愛一。它也是無所不有: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詩畫和各種奇珍異寶,怪不得英國特使來的時候乾隆皇帝在炫耀了。
但是在英國特使走了不久,英法聯軍就來攻打大清帝國,雖然大清在當時有世界的三分之一的財產但是在軍事方面不但沒進步反而在倒退,而此時的英法聯軍已經備有連環槍和遠程大炮等等,而中國只有腰刀和洋槍(只能發一炮的槍)還 有那種攻擊力又差射程又近的大炮,所以英法聯軍很快的就攻打下了天津,沒有一位戰士犧牲。這座軍事要塞就這么簡單的就被英法聯軍攻打下,這足以反應出我們的軍事武器很弱不夠先進,在后面的戰爭中英法聯軍只有5人受傷,而大清就至少有3萬以上的人陣亡。而當時的咸豐帝聽到這個消息立刻逃往避暑山莊,為了保護圓明園簽下了不平等的條約,但最后圓明園還 是被破壞。
當年的奇恥大辱我們永遠都不能忘記但是現在唯有振興中華才能讓中國不再受到這樣的恥辱。
參觀圓明園簡短觀后感篇6
圓明園這個令國人既自豪又痛惜的名字,以前讓多少人為之魂牽夢繞……它匯集了當時江南若干名園勝景的特點,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以園中之園的藝術手法,將詩情畫意融化于千變萬化的景象之中。圓明園也是一座異木奇花之園,名貴樹木多達數萬株。遺憾的是,經過法國聯軍和八國聯軍的兩次洗劫圓明園,園中的建筑被燒毀,文物被劫掠,奇跡和神話般的圓明園變成一片廢墟……一向想去了解這段歷史,可僅剩的斷垣殘壁卻令我無法想象……記錄片圓明園將這段歷史清晰的展此刻我面前!
影片的序以生動的口吻向觀眾們提出構建一個夢,一個由大理石,漢白玉,青銅,和瓷器構建的夢,以一副副生動的而真實繁榮水墨畫為背景,將那個美麗的夢展此刻觀眾的面前,音樂激昂而雄厚,深深的吸引著觀眾,調動了我們的心弦。這是一個人類幻想中的仙境——圓明園
在地圖中的廣闊疆域上透過鏡頭的拉近讓北京一點點成為畫面的中心,隨即切入一匹匹奔騰的戰馬,向我們講述公元1644一個北方民族的故事,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帝國—清,這個圓明園的主宰!然而半個多世紀后的羅馬傳教士-朗士寧,在中國50年的經歷,見證的圓明園的興衰變遷。只能故事他的一封封書信一點點記錄給了我們回顧著段歷史的依據。本片便是以一個外國人的經歷為主題進行講述的,這種手法在觀眾的眼中真實生動而吸引我們,不僅僅僅了解圓明園,更了解的這段歷史,這個帝國,以及這個帝國背后的故事!
這個故事便叢他第一天沖忙的進宮開始了。這是以一個外國人口吻敘述開始的,畫面與這種聲音相協調一致,幾個演員出此刻熒幕里,那一切真實的出現了,仿佛就在昨日!透過外國人的口吻提出問題,隨即切入旁白,對關于圓明園的問題進行回答,這些問題往往也是圍繞在我們心中的種.種問題。郎士寧的經歷是那么戲劇性,是許與圓明園無關,但是這卻暗含著明園內在的變遷,康熙的愛好天文,寵愛小孩,投其所好進入皇宮。康熙,一個獨一無二的皇帝,在數學和天文學方面有著極大的成就,他對科學的態度在古代帝王中絕無僅有。牡丹園主孫三帶的相會,影響了清帝國一個多實際的歷史。這個園林就和大清帝國的命運緊緊的聯系在一齊。
雍正即位,對圓明園進行擴建,圓明園的設計既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積淀了幾千年的審美情趣,又處處銘刻著總設計師雍正自我的理想和意志。圓明園的盡管來自中國南方迷人的自然風景和在先中國詩歌與繪畫中的意境。這些圖紙在此刻看來已經不能成為現實,而這樣一個建筑世家創造了這樣的奇跡,一個雷姓的家族。這天我門只能從這些圖紙來想象當年皇家原先內的建筑盛況。雍正將圓明園建成了一個帝國的縮影,充滿了帝國象征。每座宮殿都有著他不一樣的含義,建造因為是獨特,這些也反映出統治者的統治方式!一幅幅圖象是圓明園真實的寫照!
乾隆剛剛即位就下令擴建圓明園,擴建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圓明園的東面,擴建工程持續了9年!燦若白玉的臺階依水而建,碧輝煌的宮闕憑水而立,乾隆將東海的龍宮移到圓明園,雍正時期宮殿的外觀都比較樸素,而在乾隆心中,不管是人間還是仙境,所有的美麗和奇跡他都就應擁有,圓明園越來越豪華,圓明園追求的和諧境界正在喪失。圓明園中有一個小城,太監們扮演著各種各樣繁榮主角,集市上貨物琳瑯滿目,絲綢,瓷器,古董。影片透過演員的表演將這一幕搬上了熒屏,著一切真實的出此刻我們的面前。中國式在歐洲成了時尚的代表。在圓明園建造西洋建筑,用動物12生肖來代替西洋的人體噴泉。透過電腦特技將圓明園的景色重現,一切是那么真實,美麗!羅馬式立柱,巴洛克式拱門,勒洛特式的植物造型,五彩斑斕的琉璃瓦,這座中西合璧的花園能夠和歐洲任何一座園林媲美。然而在乾隆時期,制度僵化,政治腐敗,閉關鎖國,使大清在鼎盛的外表下,潛藏著巨大的憂患和災難!只忙著建筑園林的皇帝不明白,世界以及功能變了,當乾隆陶醉于自我的豐功偉業時,以科學為先驅的西方禮貌蒸蒸日上!西方列強開始了依次有一次的侵入中國,大清帝國陷入風雨搖曳之中,有一個歷史的口吻向我們講述這個故事!
槍支,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清軍是那么不堪一擊,一面是大炮的狂轟猛炸,一面卻是皇帝悠閑的沐浴著,畫面是多么另人辛酸,難受。清軍的士兵在一個一個的到嚇,這是橫掃歐洲的蒙古騎兵最后的挽歌,也是大清帝國最后的一道防線。英法聯軍的進攻隨著地圖上紅色的箭頭一點一點的接近圓明園,當進入圓明園的那一刻,它的豪華另人震驚,再也找不到與之媲美的花園了。當英法聯軍走入花園內,那一個我們的心在滴雪,這是一個怎樣的花園,無法形容。占領圓明園的第二天聯軍們變開始偷走圓明園中的東西,一件件珍寶就這樣失去了,這樣的場景慘不人睹,凡是能拿走的,一件也沒有留下,拿不走的,毫不留情的毀掉。圓明園就這樣消失了……
悲清帝國的腐朽無能,痛民族的冷漠和衰落,恨蠻夷的野蠻和無恥……留給我們的只是那一處處的殘巖斷壁雜草叢生……
參觀圓明園簡短觀后感篇7
圓明園是人盡皆知的一座皇家園林,對于她以往有過的輝煌的藝術成就,我們雖然不曾親見卻也是從來不吝溢美之詞的,然則我們又都大概明白如今的圓明園是怎樣的一番景象,英法聯軍的野蠻行徑無情地摧毀了這件人類禮貌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圓明園的興衰是一個縮影,而英法聯軍給她畫上的這個句號仿佛早已注定。
紀錄片《圓明園》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間穿插的多次在圓明園現時的廢墟景象與效果復原圖之間的切換,讓人頓覺滄海桑田,深深地感受到歷史洪流之無情、盛世之無常。雷家負責建造的這座園林,當時可謂是集我中華文化與建筑藝術之大成,以我國南方的眾多風景為藍本,又化入幾多中國傳統的詩歌、繪畫、神話傳說,宛如仙境自是相當足信。想來那時候中國特色的木制結構也比如今的鋼筋混凝土溫軟不少,比歐洲那些象征著皇權、教權永恒壓迫的石頭建筑結構更是親近太多。
乾隆時期的大清朝GDP冠絕全球,國庫富得流油,藝術上的造詣也是讓人嘆為觀止,既然沒有向外擴張的意圖,修建這么一座奢華的皇家園林昭告大清之強盛實在是義不容辭之舉。然則,1860年英法聯軍的長驅直入讓這一切最終復歸瓦礫,經濟如此繁榮的大清朝何以如此不堪一擊,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是大清朝在軍備上的劣勢。想來也奇怪,火藥好歹也是我國堂堂四大發明之一,不知怎樣到了最終還是英國人和法國人擁有了比我們更為先進的熱兵器,究其原因恐怕是大清領導者的危機意識的欠缺,沒有富有預見性地搞好國防建設。而根據紀錄片中所述,英法聯軍打入圓明園時,發現園中已然藏有英國特使馬嘎爾尼贈送的先進武器,也就是說當時大清早就已經明白了外國的軍備水平,但即便是如此,皇帝們卻并沒有想到過這樣的武器能夠被用來對自我實施侵略,于是清朝軍隊的武器裝備便還停留在兩個世紀以前的水平,我不禁要感到清朝統治者淳樸天真的可愛了。
時至今日,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先強國防,已是人人都明白的真理了,朝鮮的“先軍政治”便是其中代表。核武器的出現讓人心惶惶,而就實際情景來看,即便不使用核武器,擁有現代武器的發達國家能夠肆意敲打任一一個不聽話的落后國家,于是那些預感到可能會被敲打的國家要想在各方面獨立,發現眼前的路僅有建立核威懾一途,于是人心越發惶惶。隨著人類的科技發展,人類到底在不在提高也成為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階級沒有消除,還更有愈演愈烈的架勢,最要命的是,此刻的人們還學會了偽善,深藏其后的是多數人的暴政和霸權主義,城市面無表情化,文化庸俗化,人類的生命在現代科技的裹挾下失去活力,在現代武器的精確制導下愈顯脆弱,一顆原子彈就足以讓數萬條鮮活的生命在瞬間蒸發,還有能源問題,環境問題,恐怖主義,我們仿佛生活在一個最糟糕的時代,不禁要開始懷念那逝去的吟詩作對、刀耕火種的年代。英法聯軍妄圖用燒毀圓明園來顯示自我的勝利,這個想法是多么的可笑:靠武力從來不能夠真正地征服什么。英法聯軍所作所為的唯一意義在于,它告訴我們,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掌握了更強大的力量,人性的陰暗面也就更多地被展現出來,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是一個能夠赤裸裸將欲望述諸武力而置禮貌
于不顧的時代。
紀錄片里提到,在當時清朝,皇家子弟上午學習滿文、蒙文、漢學,這些都是人類禮貌中創造的最精華最完美的部分,而午時的軍事訓練則是古老的騎馬和射箭,是滿族人的傳統,是大地的意義,雖然在戰場上基本是無法與新式武器相抗衡的,但無疑比扣扣扳機更能體現生命的活力。工業革命之后,人類禮貌向前飛速發展,甚至到了飄飄然的程度,而尼采教育我們要回到大地。離開大地,意味著我們在失去一種品質,失去一種心態,失去一份鄉愁,失去創造美的本事。科學技術在我看來確實可是是奇技淫巧,只是為了滿足欲望制造舒適,卻從來不曾帶來內心的平靜,而藝術才是人類真正的創造,是人類禮貌中最完美的部分。
荷爾德林說,人要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而圓明園在物質上、在精神上都能夠說是一處詩意的棲居了,是人類最完美的部分,而英法聯軍的暴行無疑是人類最陰暗的部分,在那三天三夜的大火中,完美的部分被證明是脆弱的、是能夠被無情地摧毀的,人的陰暗的部分終究戰勝了完美的部分。圓明園的殘垣斷壁,也許是一個民族的恥辱,又仿佛昭示著人類的未來。
參觀圓明園簡短觀后感篇8
今天我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心中充滿了惋惜和憤怒。惋惜那美麗無比的圓明園變成如今的廢墟,憤怒那可惡的強盜把我們中國的寶物都占為己有。
當時,漂亮的圓明園是我國最棒的皇家園林,也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修建圓明園,耗費了150多年的時間。但是,中國人民的心血,在1860年10月6日,遭受英法聯軍的破壞。此后,恢弘而又神奇的圓明園就只留幾根殘柱了。
當我讀到“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走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就任意破壞,毀掉”時,我的五臟六腑都絞在了一起,腦子里一邊想象那種悲慘的場景,一邊自言自語:“這些侵略者真是太該打了,這樣欺負當時的中國,這種以強欺弱的野蠻行徑,真是可恨。明明是我們國家自己的寶貝財產,怎能讓別的國家想拿就拿,想毀就毀呢?”
這篇課文使我想起,在一則資料上看到強盜們搶走我們中國的寶物后,進行拍賣的場景,他們利用我們的珍寶得來大量的金錢。原本是我們中國的寶物,如今想要從他們手里再拿回來,還得支付昂貴的費用。唉,這些都是強盜們的罪惡呀!
以前的中國確實太弱了,不過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為我們的中國做貢獻,讓我們銘記國恥,振興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