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心比心》觀后感
寫觀后感的過程中,你需要將你的思考和感受表達出來,這有助于激發你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如何撰寫優秀的《將心比心》觀后感?這里分享一些《將心比心》觀后感寫作案例,供大家參考。
《將心比心》觀后感篇1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8課《將心比心》,這篇課文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事時,一定要為他人找想。
課文講了兩件事:一件是“我”的奶奶對我講,有一次她去商店,一位阿姨為她開門,那位阿姨說自己的媽媽和“我”奶奶差不多大,希望也有人為她開門。第二件是“我”和母親打針,扎了兩針也沒扎進血管,母親說:“不要緊,再來一次!”結果果然成功了。護士說:“如果沒有阿姨的鼓勵,我就不敢再扎了。”母親說“我”也將面對第一個患者,希望我也能受到鼓勵。
課文的道理是:如果我們能將心比心,人與人之間就會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就像,我做公交車時,總喜歡坐在前面,但是如果上來年齡大的爺爺奶奶,或抱著小寶寶的叔叔阿姨,我總會第一時間給他們讓座。我想多年以后,我希望有人為我的爸爸媽媽讓座。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將心比心,人與人之間就會少一些爭吵,多一些溫馨。
《將心比心》觀后感篇2
最近,我們學習了《將心比心》一課。讀了課文,我受益匪淺,想寫一寫感受。
課文中,阿姨與母親在生活中將心比心,讓大家感受到了溫暖與幸福。如果在現實生活中,大家都能夠將心比心,那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在公交車上,一位年邁的老媽媽上了車,如果在這時,你想到了自己的母親,會怎么樣呢?在公共廁所,一位天真的小男孩憋得尿急,在這時你想到了自己的孩子,會怎么樣呢?
在生活中,處處都需要我們幫助。如果在這時,大家能夠將心比心,拿自己的心去比較別人的心,世界會變得多么美好啊!
不會發生慘烈的戰爭,因為在這時,戰士想到了自己的親人;不會出現貧困的孩子,因為大家伸出了援助之手,在這時,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不會……
作為我的感受,我多么希望在生活中大家能處處將心比心,對白發蒼蒼的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活潑可愛的孩子增加一份關愛,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美好、和諧!
《將心比心》觀后感篇3
近兩天,我們學習了第二單元的課文,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是《將心比心》。
《 將心比心》一文主要寫了兩件事,一件是奶奶去商店買東西,有位阿姨主動幫她推開了沉重的大門,直到等奶奶走過去了她才松手,當奶奶向她道謝時,那位阿姨卻說了一句讓人值得尋味的話語。這件事是經過奶奶的講述我才得知的。還有一件事,我陪患病的母親去醫院輸液,年輕的護士為母親扎針,扎了兩針也沒有扎進血管里,我正要抱怨護士,可是母親平靜眼神讓我收回了這句話,護士在母親的鼓勵下終于扎進了血管里了,當護士道歉的時候,母親也只是說了一句話。這是作者親身體驗過的。
這讓我也想起了一件事,星期五那天我在公交車上面,車上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很想找一個位置坐下,可是沒有人給老人讓座,而且沒有空位子了,老人掃了好幾個人,可都沒人理睬,我看在眼里,心想,我的爺爺也是這么老了,假如他坐公交車沒人讓座給他,我會多么心疼啊,將心比心,想到這兒,我急忙起身扶著老爺爺坐到我的位子上。這正好用了我們才學過的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這篇課文讓我也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多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社會就多一些和諧。
《將心比心》觀后感篇4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名叫《將心比心》。我在預習時,問媽媽將心比心是什么意思,媽媽說,就是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的意思。
課文內容主要講了兩件事。第一件是:一位阿姨為老奶奶推開沉重的大門,直到老奶奶跟上,阿姨才把手松開。第二件是:一天,我陪患病的母親去扎針,護士小姐扎了兩針也沒扎上,我要抱怨幾句,母親卻平靜的安慰小護士,第三針果然成功了。這讓我想起了我平時的做法,有一次,我和家人去酒店吃飯,我進了電梯就按下了關門鍵,眼看有人要上來,可電梯已經關上了,他們只能等下一班。如果我進去后,看還有沒有人要上,他們就不用再等了,以后,我一定改掉這個壞習慣。
這些事情正如文章里說的:如果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也正如孟子所說的“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將心比心》觀后感篇5
前幾天我們剛學完《將心比心》這一課,這篇課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的奶奶在去商店時,一位阿姨幫奶奶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奶奶走進商店那位阿姨才松手。還有一次是作者陪患病的媽媽去輸液,那位實習護士在兩針都沒有扎進血管的情況下,作者的媽媽不但沒有責怪那位護士還鼓勵她再來一次,第三針果然扎進去了。說真的看到幫媽媽推開大門的那位阿姨和媽媽對待護士的行為,讓我感到很溫暖。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伸出愛心之手來幫助他們。當別人失敗的時候,我們應該多鼓勵他們,而不是嘲笑他們。我想這將會給他們很大的勇氣,讓他們走向成功。
欲求幫助先助人,欲得寬容先容人。如果生活中每個人都能努力做到將心比心,互相理解和尊重對方,少一些抱怨,那世界將變得多么美好!
《將心比心》觀后感篇6
最近,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名叫《將心比心》,這篇課文使我感觸頗深,終身難忘。
回憶過去,我才多么后悔,就拿一些簡單的例子來說吧。我每次坐公交車的時候,有老人上車,我也不肯給他們讓座位,我心里總想:公交車上有這么多人,為什么偏我給他讓座位?還有幾次我過馬路,看見了正在過馬路的爺爺奶奶,我也視而不見,不管不問,我心想:他自己又不是不能走,為什么非要有一個人來幫忙,再說了,馬路上有這么多人,又不是只有我才能幫助他。現在想來,我是多么不懂事呀!
這就正像本文的最后一段說得那樣:“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將心比心就要以心換心。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善待自己,殊不知“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假如我們每個人不是被動地等待被愛,而是主動地關心愛護他人,那么,你就會處處得到別人的關愛。
如果我們人與人之間能將心比心,就會使人與人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就會讓煩惱遠離我們。
《將心比心》觀后感篇7
孔子說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就是將心比心,我學完了《將心比心》這一課,知道了這課的主要內容是: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當我讀完一、二自然段時,要想得到別人的幫助和理解,就得先給予別人幫助和理解。
前段時間,有節美術課,我的同桌沒帶水粉,我就主動把自己的水粉借給她,她謝過我后,就畫了起來,若干天后,我在寫作業時,鉛芯斷了,我同桌見了,立刻把自己的筆借給了我,我正要謝,他卻說:”不用了,你不是也幫過我嗎。“天哪!這件事我早已望到九霄云外了,她竟然還記得!就在那時,我覺的幫助別人是快樂的。
還有一天,我去哥哥家,看見他桌子上有一本書,我就去翻了翻,結果不小心把書翻破了,但哥哥卻寬容的原諒了我。幫助別人等于幫助自己,就是說能幫助了別人,就會得到別人的幫助,我以后要多幫助別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一些事,關鍵是能不能將心比心,對別人多一份尊重,自已也會得到別人的尊重,那我們這個社會就會和諧,生活就會多一份歡笑。
《將心比心》觀后感篇8
最近,我們學完了第二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主要講怎么做人。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將心比心》。
《將心比心》這篇課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講:奶奶去商店,有一位阿姨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奶奶跟上來。當奶奶向阿姨道謝時,阿姨只說了一句話。第二部分講:“我”陪患病的母親去輸液,年輕的護士扎了兩針也沒有扎上,最后在母親的鼓勵下第三針扎上了。
學了《將心比心》這篇課文,我懂了一個道理,我們都想讓別人善待自己,卻不知“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我們要先善待他人這樣別人就會善待你。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就是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讓別人去做。生活中我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有一次我在公交車上看見一位老人站著,年輕人都沒有給老人讓座,我便把座位讓給了這位老人。可是,后來又有老年人上車,這時年輕人也主動給老人們讓座了,我為給老人讓座這一舉動感到光榮。正如課文中最后一句話說的那樣: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我喜歡《將心比心》 這篇課文。
《將心比心》觀后感篇9
昨天,我學習了《將心比心》這篇課文,讓我明白許多人生哲理。
我讀過這篇課文后我知道了奶奶去商店的時候,走在她面前的一位阿姨推開了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奶奶跟上才松手。還有一次是我陪患病的母親去輸液,護士阿姨給母親扎了兩針都沒有扎進去,媽媽卻鼓勵阿姨,第三針果然成功了。讓我明白了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別人的心,遇事設身處地得替別人著想,要有寬大,有氣量,不計較不追究的心。把一件事做的不好,要想得到別人的寬容和鼓勵,就要自己先去寬容鼓勵別人,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宣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日常生活中,在我們乘坐的大巴時看見老爺爺和老奶奶要主動讓座,這就是一件好事,為他人著想。
當你看見一位老奶奶要過馬路的時候,你就應該扶著老奶奶過馬路。或者是你看見一年級的小妹妹摔倒了,你就要主動把下妹妹扶起來,就是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的意思。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善待自己,殊不知”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那么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添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