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觀后感500字
通過寫觀后感,你可以深入思考電影中的情節、角色和主題,從而更好地理解電影所傳遞的信息和思想。寫擺渡人觀后感500字要注意什么?這里給大家提供擺渡人觀后感500字下載,供大家參考。
擺渡人觀后感500字篇1
今天,我和爸爸在電影院看了一個電影,叫《擺渡人》。開場我一直在想擺渡人到底是什么意思?看了之后,我知道了,擺渡人的意思就是心理醫生,講了一個人叫陳末,開了一個酒吧,那里的副店長管春喜歡上了一個賣餅的老板娘,她叫——毛毛。于是就教他打游戲機。
終于,她學會了。管春有個對手,他經常輸給管春,于是想:在游戲里打不過他,但在現實中,他一定慘敗!他們遇見在了一個電影院,把管春打的滿地找牙。最后陳末和他的兄弟幫了他,最后把他們那幫人給打的屁滾尿流。過了幾天,陳末和幾個酒吧店的老板搞了一個小小的演唱會,就是為了幫一個人重返大咖。
然后過來了他的前女友,和一個暗戀他的一個女的進行了酒吧高爾夫。最后前女友輸,那個暗戀的那個女的贏了。他們倆就天天聯系。陳末在生活中找到了一個女的,他們擺渡了失戀的嘉玲,擺渡了離家出走的李宇春。最后成功保持了世界的和平。
擺渡人觀后感500字篇2
電影《擺渡人》改編自張嘉佳作品《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的一個故事。當觀眾透過預告片看到這竟是一部標準的商業喜劇片時,不由紛紛留言表達不滿。有人說:“預期的是《花樣年華》,看見的卻是周星馳式的《整蠱專家》。”也有人質疑,張嘉佳以明星扎堆搞笑的方式來導演電影,是對自己作品的過度消費。
對張嘉佳而言,轉型當導演,拍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和王家衛合作。因為張嘉佳不想把故事原樣搬上銀幕,從四千多字的“雞湯文”到電影劇本,張嘉佳修改了一百多稿,不光把小說變成了幾十萬字,更把十幾年的人生經歷都放了進去。
這也解釋了為何最后呈現的是一部喜劇。張嘉佳說,《擺渡人》是用周星馳的方式講一個王家衛的故事,他形容整部電影是一個嘉年華:“所謂嘉年華,不是熱鬧就可以,而是當你沖進游樂園,不僅會看到過山車,也會看到小丑摘下面具嘆息,也有小女孩說‘我記不清媽媽的樣子了’……融入所有的悲歡離合才是全部。”
按王家衛的理解,對每個人而言,回顧過往、擊退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一笑而過,而他也想告訴觀眾,所謂“群星賀歲喜劇”不一定就是爛片,“有時候大家覺得賀歲喜劇就是胡鬧,群星云集就是打醬油,但這部電影不是,每個人都有超強的發揮,而且在我看來好的喜劇是高于喜劇,呈現百味人生的。”
雖然王家衛只是該片的監制,但從演員陣容到整體拍攝,好像他承擔的職責不止是監制這么簡單。倘若不是王家衛,憑張嘉佳的首部導演作品,應該很難請到梁朝偉和金城武——兩人上次和王家衛的合作還是20多年前的《重慶森林》。張嘉佳則透露,應他的請求,王家衛花了三年的時間“手把手教他拍電影”。
梁朝偉早年拍過不少耍寶式的喜劇片,但遇到王家衛之后他儼然變成一個新的梁朝偉,帶著一種優雅的氣質站到觀眾面前,“憂郁”了二十多年的他這次為了《擺渡人》再次開啟搞笑模式,而金城武也以漫畫式的人物形象示人。
對如何讓他們找到那份喜感,王家衛的方案是“回去一點”:讓梁朝偉回到拍《重慶森林》時的狀態,讓金城武找回18歲的感覺。
“拍過了《一代宗師》,梁朝偉到《擺渡人》現場的時候腰板還是挺直的。”王家衛說,“我說不是這樣的,能不能回去一點?但他用力過猛,回到《鹿鼎記》里的韋小寶,結果還要再拉回來。”
對梁朝偉來說,本片最大的挑戰是全程使用普通話說臺詞,“基本上每一天都非常難背,剛開始他們都對我很好,說可以遷就我,有什么話不對可以改,結果每天都隨著導演改劇本而重新練臺詞。”
Angelababy和王家衛、梁朝偉合作,一直也是備受質疑,在很多人眼里,Angelababy是個沒有什么代表作的偶像派,不過王家衛不這么認為,強調對她這次的表現非常滿意:“我合作的演員,我認為最拼最努力的是劉德華,但我碰到Angelababy后發現她比他還努力。我相信看過這部電影后大家會覺得她不再是個偶像了,而是一名演員。”
擺渡人觀后感500字篇3
最近我讀完了一本書,叫做《擺渡人》。我讀這本書是因為書中的資料簡介很搞笑和有好處。這本書的作者是克萊兒。麥克福爾他是一個美國人,而且這一本書是從英文翻譯成中文的。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十分短,結構也很簡單,但是有一個哲學的感覺。寫的是從一個女孩的第一人稱的觀點和角度,那個女孩死了而且她是試圖穿越未知的土地去天堂,在擺渡人的幫忙下她成功到達,但那女孩在天堂不開心因為她愛那個擺渡人所以她離開了天堂去找到她的愛人。
心緒到此刻還悸動不定,好像自己和書中的迪倫、崔斯坦一齊穿越每一座山,一齊被惡魔追殺,一齊到達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倫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誠,快到達邊界時,決定在一齊,卻因現實而不得分開,本以為故事在那里就遺憾的戛然而止了,卻不曾想到勇敢的迪倫因為愛,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回到之路,尋找崔斯坦。每當迪倫到達一個小屋,我心里都默默的勸阻迪倫就在這個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險了,崔斯坦肯定會過來的,但是迪倫每次都無畏的往下一個安全屋趕,去找尋崔斯坦,這讓我既害怕又個性期望崔斯坦趕緊出現,激動的是迪倫和崔斯坦最后相遇了,也一齊跨越了所有的障礙,回到人間,在一齊。當看到最后,“原先你在那里”“我在那里”時的那種感動與幸福,那種好像經歷了所有的幸與不幸,我們依然雙手緊握,不曾松開,還好,你一向都在我目所能及之處,這已足夠。
看過了很多本書了,這是第一次個性強烈的想寫書評吧,《擺渡人》是一本十分棒的書,看完之后,你會思考很多,反觀自己,說是勇敢,但是我明白我從來沒有勇敢過,說會為自己喜歡的東西堅持下去,但是每次到半路我都會恐懼的回到,找各種借口回到,忘記初衷,我明白,這以后我想成為叫迪倫的這個女孩,為喜歡的人與事,勇敢的走到終點。我要大圓滿。
我十分喜歡這一本書,當我在閱讀時我放不下這本書因為真是太好看了。我也喜歡這書的神秘感,讓我一心只想書中會發生什么事。
擺渡人觀后感500字篇4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在踏上尋找父親的那列火車前,迪倫的生活孤獨而混亂。母親的瑣碎嘮叨,好友凱蒂的轉學,一幫同學的冷嘲熱諷,以及腦海的荒誕夢境來斷閃過,使她看不到任何希望,壓抑到無法呼吸,于是他開始想念父親,想念自己成長道路上缺失的那份溫暖與陪伴。所以她懷著忐忑的心情出發,渴望改變的感受比任何時候都要強烈。無論等待自己的將會是什么,迪倫都愿意去嘗試和尋找,不幸的是,列車出了意外,她的靈魂被迫離開了自己在車禍中變得支離破碎的身體,開始走向漫無邊際的荒原。
小說中這樣寫道:“她一邊低聲啜泣,一邊轉身面對荒原,渴望發現一絲文明的痕跡,免得她重回隧道。就在這時,她看到了他。”沒錯,他就是迪倫靈魂的擺渡人,崔斯坦。上帝幫助孤若無依的靈魂找到回家的路,為每個靈魂安排了一個擺渡人,陪伴他們一起走過這段艱難的路途。崔斯坦的笑容第一次令迪倫感受到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就好像無倫發生了什么,他都會陪伴在她身邊,不離不棄。他們一起躲避惡魔的利爪,艱難的攜手走過泥濘的沼澤地,他們從彼此陌生到相互依靠,一切的溫暖在危險的荒原中顯得那樣彌足珍貴。
可是,再遠的路途,終有離別。迪倫終于來到了天堂,那是傳說中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然而對她來說,失去了崔斯坦的陪伴,天堂不過是座荒涼的城堡。她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再華美的生活,也抵不過崔斯坦一個溫暖的微笑,有他的地方才是天堂。于是,他推開天堂之門,重回到那片險象迭生的荒原,只為了找到崔斯坦。每當迪倫安全到了一個小屋,我都會默默的想:迪倫,就在這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險了,他一定會回來的。可是迪倫依然無畏地繼續向前,最后他們終于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礙,返回人間。最后那句“原來你在這里”,“我在這里”的溫暖讓一切都變得值得。
迪倫用生命與靈魂的不懈追尋,完美地詮釋了愛的含義。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你最終的選擇,如果生命進入再次的輪回,你又愿意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或許這個問題離我們很遙遠,可是人生就是充滿了未知。有時候會想,當我們離開了這個世界,會不會出現別外一個世界,來彌補我們這一生遺憾呢?答案當然不會,與其去選擇,不如生活得不留遺憾。最讓人感動的,當迪倫穿過那面墻時,她的擺渡人卻不見了。迪倫用盡所有力氣摧毀這堵墻,讓自己重新回去,他成功了。受盡危難,她終于和她的擺渡人一起穿回到了出事的那輛列車上,面對選擇,迪倫選擇了愛,用她的執著得到了幸福。
那么,也請你懷揣著愛與勇敢前行吧!每個荒原的轉彎,都會遇到你的擺渡人,因為你的擺渡人,來源于愛,存在于溫暖。
擺渡人觀后感500字篇5
我說我是個理性人,因為學經濟學學成了腦殘。開口閉口都是這句話,然后在生活中點滴滲透。結果卻發現在工作中得到的成就,在生活中卻失去了許多。我總是說,人活著是為了開心。賺的少與多,終究要回歸到生活。如果生活不開心,那工作也將失去很多意義。那么,理性工作和理性生活就變成了矛盾的事情。
我懂音樂,所以我不懂女人。因為我熬夜成癮,卻換不來你一句晚安。我夜里情感豐富,所以我看起來像個身邊不缺女孩的男生,即便我長的丑,即便也許因為我自認為有內涵。我喜歡說冷暖自知,是因為太多人不懂我。而我不是太難懂,而是朋友把我想的太復雜。
我喜歡看電影,然后喜歡自己一個人看電影。或是因為我認為按部就班是工作需要做的事情。結果我就以工作的習慣為借口,說著我不知道哪一個當下會有怎樣的心情為理由,做著一些由著性子來的故事。或是因為我想靜靜欣賞每一個被評價的作品,不想被同行者所打擾,甚至被分享一些莫名的心情。這會讓我的情緒更加純粹。
擺渡人,不到8分的影評,強大的明星陣容,不乏跨界歌手。那些被描述出的心聲和貫穿全戲的雞湯,不知道會被不愛的噴子說成啥樣。我發現我在生活中也充當這一角色,因為我習慣感同身受,然后我也有大碗雞湯。擺渡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感同身受。但彼岸煙波流轉,可有人尋我?對岸繁華三千,可有人渡我?世事如書,我偏愛你這一句,愿做個逗號,呆在你的腳邊。但你有自己的朗讀者,而我只是個擺渡人。我們終會上岸,陽光萬里,到哪里都是鮮花開放。時間一直向前走,沒有盡頭,只有路口,擺渡人,渡的是你,留下的是我,上岸的人各奔東西,完結每一段不得不完結的關系。
有人說,十年太長,什么都有可能會變。一輩子卻太短,一件事也有可能做不完。從開始到現在到未來,不是所有的往事都很美好,也不是所有的回憶都應該被留下。所以我說我不會做太長遠的規劃,我會先制定一個小目標,比如把一個禮拜或者一個月的事情做好。計劃趕不上變化,但也不能不做計劃,因為這樣的生活會變得盲目,然后沒有計劃的活在當下,最終會變得迷茫。
也許是缺一個歸宿,也許是少一個方向,也許是冬日里的陽光不知道會溫暖多久。我期待一個合適的緣分,可以是愛情或親情。前幾天和朋友聊天,說兩個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合適和理解。除此之外,就是虛榮和需求更多一點了。緣為冰,將冰擁在懷中,冰化了,才發現緣沒了。然而真正適合你的不是一個傷人的冰塊,而是一杯溫暖的熱茶。人生呢,就是不斷的送死,不斷的重生的游戲,你得不到的是因為不屬于你,放不下,是因為你不甘心,失去所愛雖然傷心,但失去不愛你的人,又有什么可惜,你還可以愛上別人的。
無論我做過什么,遇到什么,迷路了,悲傷了,困惑了,痛苦了,其實一切問題都不必糾纏在答案上。我們喜歡計算,又算不清楚,那就不要算了,而有條路一定是對的,那就是努力變好,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做自己,然后面對整片海洋的時候,你就可以創造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世界。
擺渡人觀后感500字篇6
世事如書,我偏愛你這一句,愿做個逗號,呆在你的腳邊。但你有自己的朗讀者,而我只是個擺渡人。
第一次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它還只是個睡前故事,靜靜地躺在張嘉佳的微博界面。世事難預料,有一天它就被張嘉佳搬上了電影院的銀幕。故事被改編了很多,但依舊感人。
電影被各位明星表演得充滿了無厘頭的喜感,梁朝偉依然風度翩翩,金城武還是那個溫暖的大男孩,熊黛林的氣質足夠鋪滿整個屏幕,而BABY的演技還是令人不忍吐槽。可是,當初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讓我落淚的是小玉,如今看電影的時候,讓我落淚的依然是小玉。那個像女漢子一樣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女孩子,卻將所有的溫柔和包容都給了馬力。
曾經有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本不是個溫柔的人,卻為你做盡了溫柔的事。
我對B便是如此。他是我求之,不得的人。是我空窗4年深藏的秘密。我還記得他說,你要是高一點瘦一點白一點,脾氣再好一點,就好了。那樣你就會愛我了嗎?我沒有問過,也沒有勇氣去問。我害怕聽到他的答案。無論是與不是,我都害怕。有時候我們心甘情愿地付出,并不是想要一個答案,只是為了不辜負自己的青春。我曾經說過,一個看上去很花心的人,要么是還不懂愛情,要么是心里有一份很堅定的愛情。我說的不是我自己,是他。我認識的他,曾經放縱不羈像個登徒浪子,我很討厭他,鄙視他,嫌棄他,直到他告訴我他很想她,很想很想。很多個失眠的夜晚,不知是他陪伴我還是我陪伴他,我感受到他的難過和心痛,卻不知道自己能為他做些什么。我只知道,我難過著他的難過。
仔細想想,似乎應該感謝她,給了我接近他了解他的機會。只有他難過的時候,疲憊的時候,才會想要從我這里得到一些安慰。我就像小玉一樣,像一輪超級大的備胎一樣存在在他的世界里,他失眠的時候和我說的話,原本都是想要告訴她的吧,他從鳳凰古鎮寄來的明信片,原本也是想要寄給她的吧,盡管他說他選了很久卻最終沒能寄到我的手上,他說想來成都陪我過情人節也不過是因為和她吵架了,他說他媽媽很想見我其實他更想他媽媽能喜歡她吧
我去過很多很多城市,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寄一張明信片給他,我所見的風景都只想和他分享,沒有他,我寧愿一個人走遍千山萬水。直到有一天,我決定不再給他寄明信片了,我告訴自己,該放下了。可是我放不下我自己。我們都只是一個冬夜送奶茶的傻瓜,感動了自己,卻改變不了世界。何況他根本不會想要一杯冷掉的奶茶。
李宇春緊緊握著冰塊的那個鏡頭讓我差點哭到崩潰。回想4年間的所有,我何嘗不是握著一塊冰,以為緊緊握住就不會失去,其實根本就沒有擁有過。盡管身邊的朋友都安慰我說,我只是來晚了,如果沒有她,他會愛我的,可是世界沒有給我們如果,是與否都無從求證。馬力送江潔回家的時候,我心里很暖,我知道劇情應該是這樣子才對,不然他又怎么會被小玉珍藏在記憶里。就像他無數次地告訴我,他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給她一個更好的未來,哪怕是吵架哪怕是分手他也從沒想過要放棄她。我告訴自己,我放不下他,是因為我得不到他。于是我就那樣把他放在那里,等待自己變心,死心。
我不能否認,和他做了多年朋友,他偶爾的一個電話還是足以讓我心痛。只是我想,那種心痛,已經無關愛情。
擺渡人觀后感500字篇7
新華書店的一次活動讓我第一次接觸到了擺渡人這本書,而在聽到好友對它的評價后更是引起了我對這本書的興趣,迫切地想要讀這本書。幾天后,書到了,我也立刻開始了書中遨游。
書中講的是一位叫迪倫的倔強小姑娘在火車上意外身亡,于是開始了從人間通往冥界的旅途。而在這途中保護她的是帥氣而又冷若冰霜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途中,他們墜入了愛河,而在迪倫走到終點后才知道自己可能再也無法見到崔斯坦了,于是,她冒著靈魂被毀的危險,重返荒原,踏上了尋找崔斯坦的旅程。最終,迪倫成功地找到了崔斯坦并帶著他一起來到人間,變成了真實的人。
文中的崔斯坦是個很典型的形象,生活中有時也會碰到這種人。他們冷若冰霜,不容他人靠近他們的情感半分,使人不由得想遠離。但是這種人并不都是天生的,大多數都是因為之后情感的培養或受了較大的心靈創傷才會這樣。文中的崔斯坦便是如此,開始時他會盡力去安慰死者,同情死者,但是每當這些靈魂死去或者離開,他就感覺自己內心的情感失去一部分,之后便不再去同情他們了。
俗話說“心病還得心藥醫”,文中的女主人公——迪倫便給了崔斯坦這心藥。她不像其他死者,得知自己死后放聲大哭或是抱怨一定是哪里出錯了,而是堅強地忍了下來,反而對崔斯坦之前的經歷而同情,對他不是一個“人”而難過。她把崔斯坦過去對死者的感情通過愛的方式還給了崔斯坦,用愛把崔斯坦的內心填滿,感化了崔斯坦,從而使崔斯坦最終也像人一樣學會了去愛。
我明白了,生活中的人更是要去愛別人,用愛感化他人,因為只有愛才是最好的心藥。
擺渡人觀后感500字篇8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題記
在驕陽似火的炎夏中,窗外不斷地蟬聲讓人煩躁,撲面而來的熱浪讓空氣灼熱,人們的耐心和定力在其中消失殆盡。可當我們捧起克萊兒的《擺渡人》時,當我們看見迪倫被陰險瘋狂的黑煙惡魔拖入地獄時,我們身上的寒意早已湮沒了燥熱。
迪倫是一個父母離異,性格敏感又有點自卑的十五歲少女。她與母親無法正常溝通,在學校常受到同學的捉弄和嘲笑,唯一的好友又因轉學而離開。當她只身坐火車去看望多年未見的父親時卻遭遇車禍,她一醒來便看見了崔斯坦,她的擺渡人,就此開始了一段驚險的旅程,只為平安到達另一個世界。
初讀這本書并沒有多大感慨,內容無非是少年少女一起經歷了一段魔幻的奇遇,它并不是一個多么令人潸然淚下的故事。可細讀時才發現這部小說別具一格的魅力。它雖然情節并不跌沓起伏但錯落有致,雖然辭藻并不華麗多姿但樸實細膩,娓娓道來了對友情、親情和愛情的美好勾勒。
當迪倫得知自己不是事故中的唯一幸存者,而是唯一一個沒有逃出來的人時,她沒有哭哭啼啼、悲嘆抱怨,只是默默思考著所經歷過的一切不合理的事情,最終懷著沉重又寧靜的心淡然接受了事實。她能勇敢地面對殘酷無比的真相,能樂觀地面對瘋狂魔鬼的追擊,正是源于她一次又一次地鼓起勇氣和信心面對未知的前方。自稱“職業是生病,業余是寫作”的史鐵生正是如此,青年時便遭受病魔纏身,但他卻用殘缺的身體寫出了最為健全的思想,這正是源于他對寫作的熱愛。這種充滿了活力的斗志或許正是我們所缺少的,若我們能擁有它,也許能換個角度去發現世界的美。
英國首相丘吉爾說:“高尚、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而崔斯坦的責任則是在這條曲折道路上引導和守護要穿越的靈魂們。為了引導靈魂穿過荒原,保護他們免遭惡魔毒手,平安到達另一個世界,他會變成那些靈魂想要的容貌,而這都源于他對自己使命的責任感。他因靈魂們的需要而存在,又因對使命的責任感而愿承擔惡魔給予的一切傷痛。他告訴迪倫身體只是心像的投射,眼前困難重重的荒原只是幻覺,鼓勵她保持樂觀心態,在那時他的責任感便轉化成了迪倫擁有堅定信念和正能量的來源。
列夫·托爾斯泰說:“有生活的時候就有幸福。”當迪倫跨越分界線時,崔斯坦卻因本質只是一束光而消失,但迪倫的生活卻不能沒有他,她決定重回荒原,在千千萬萬個擺渡人中尋找崔斯坦,尋找她的幸福。
如今七月流火已過,蟬聲也已無,那誰又是我們靈魂的擺渡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