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觀后感500字
觀后感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對影片的看法和感受,從而促進人們的相互交流和理解。最后一課觀后感500字怎樣寫才正確?接下來給大家整理最后一課觀后感5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后一課觀后感500字篇1
“人們啊,愛自己國家的語言吧!”讀完都德的《最后一課》,我禁不住從心靈深處發出疾呼。
小弗朗士,原本是一個貪玩厭學的孩子。甚至覺得普魯士士兵在阿爾薩斯的土地操練的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看著他的結果吧——那些普魯士人會有理由地說:“怎么?你還說自己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雖然小弗朗士內心無比懊悔,然而,時光匆匆,不會倒流,阿爾薩斯人淪為了亡國奴,不懂祖國的語言成為他們最大的不幸。
聯系現實生活,在我們當中,不也有很多似小弗朗士的學生嗎?他們討厭學語文課,不愿學習語法、造句,作文漏洞百出,寫字馬馬虎虎;有的人竟然還將這樣的作文作為“得意”大作展覽呢;我也有這種習慣。一些學生學社會上那種流里流氣的模樣,經常口出臟話,造出荒謬的詞匯、句子罵人。這是什么行為?這是對祖國語言的褻瀆!一個人,不愛自己的國家、不愛自己國家的語言,該是多么可恥、可恨而又可悲啊!如果我們每人都能夠學習,懂得自己國家的語言,正確地運用自己國家的語言,那么站在外國人面前,我們就可以當之無愧地說:“我們是中國人,是炎黃子孫!”我們的祖先創造的文字,比任何國家的都要科學。
人們啊,愛自己國家的語言吧!只有這樣,你才能無愧地說:“我屬于自己的祖國!”
最后一課觀后感500字篇2
我很同情小弗郎士那小鎮上的人們,或者說,是很同情“阿爾薩斯”和“洛林”的人們。失去學習祖國語言的機會是痛苦的,成為亡國奴的日子更是痛苦。
這痛苦,來自于失去。
小弗郎士不久前還對法語頭痛不已,然而,短短的時間內,他便覺得“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亡國當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他的轉變使我驚訝,他的愛國熱情讓我感動,同時,他的情感也給我一些啟示。
為什么人往往在失去某種東西時,才會感受到它的重要,才知道后悔,才知道責怪自己?或許有些東西,失去還可以再尋回;然而,有些東西是永遠也無法尋回的。
就像小弗郎士,他一定會責怪自己當初為什么要貪玩,為什么不認真學習,為什么那么討厭韓麥爾老師,為什么……其實這種感受不一定在當亡國奴之后才會深有體會。比如,和形影不離的朋友爭吵以致友誼破裂;因為虛偽而失去身邊人的信任;為追逐名利而失去生活的快樂……這時后悔已來不及。
有小弗郎士的前車之鑒,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而不要經歷痛苦的“最后一課”。
最后一課觀后感500字篇3
有一種愛叫大愛,有一種永恒叫千秋。
千秋精神是一種勇于擔當的精神。誠如原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所言,在重大災害面前,譚老師舍我救人的境界是高尚的,其精神不死,是個偉大的英雄,正如他名字那樣,千秋流淌。
千秋精神是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他在教育事業上默默耕耘了27年,把自己寶貴的青春和畢業的精力無怨無悔地奉獻給了黨的教育事業。千秋的這種感人壯舉不僅是對中華民族舍生取義的偉大精神的生動詮釋,也是共產黨員為人民利益奉獻自己的完全展現,更是崇高師德的生動寫照。
什么是人生的價值?就像譚老師在最后一課向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一樣,它始終縈繞我心,讓我久久地不能平靜,但我找到了答案:我的`人生價值就是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我知道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只要心中有信念,我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為祖國而努力,為人民而奮斗!
千秋精神永不滅,千秋精神照萬代,只要我們人人都能舍小我為大家,相信我們可以把災區建設得更好,把祖國建設得更強大。
最后一課觀后感500字篇4
今天,我讀了法國作家都德寫的《最后一課》,我的心被深深觸動了。
文中的小都德開始沒有好好學習法語,結果不久就得知了一個壞消息——這將是他所學的最后一堂法語課,明天將由新老師來給他們上德語。他和他的同學們都學得十分認真,老師也教得很賣力。雖然這是他們的最后一節法語課,明天或許改變的是語言,但是永遠不改變的卻是他們對國土,對法語的敬意!
這些貪婪的德國人,不但踏出國門隨意侵略他國,還逼迫他們丟棄喪失自己的文化。實際上,一個國家失去了文化就相當于失去了整個國家的意義,失去了整個民族存在的意義,只能成為外國侵略者的走狗!
再轉念一想,臺灣、香港、澳門不也曾經被外國人占領了嗎?明明是自己國家的領土,卻不能說中文,不能學母語,甚至完全不知道國內的任何消息,仿佛被囚禁在一個無形的監牢里,不斷地遠離自己的母親,不斷地吸收外國侵略者的文化,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但是,他們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改變的可能是語言,是觀念。但是不變的是一顆中國人的心,心中洋溢的是一種中國人的情懷!
想到這里,我的心中涌起一股對侵略者的痛恨,同時也涌起一股對那些雖然失去文化但仍然愛國的人的贊佩!
最后一課觀后感500字篇5
今天,我是流著淚看完電影《最后一課》的。一出電影院,我就讓媽媽幫我給我的班主任劉老師打一個電話,媽媽問我有什么事情……我未開口,淚水止不住地又流了出來,媽媽一遍又一遍地問我:“怎么了?”……望著媽媽著急的表情,我思緒萬千,心很久不能平靜……
媽媽牽著我的小手往家走,一路上,在地鐵里,穿走在華農大的校園里,直到進了家門很久,我的淚水才逐漸地止住,譚千秋老師為了救四個鮮活的生命而光榮地犧牲了……四個平時表現不“好”的學生在同譚千秋老師一起等待救援的時刻,幡然醒悟,譚老師平時對自己的批評和嚴格要求原來就是對自己的愛和付出,他們為自己對譚老師的誤解和報復而后悔……。
在譚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我班主任劉老師、英語賴老師、數學鐘老師……的身影,記得剛轉到這個班,不是很適應,最晚一次,我做完作業已是深夜2點了,我的姑婆很關心我,詢問劉老師我跟的上嗎?劉老師回答道她對我有信心。劉老師,您知道嗎?是您的鼓勵讓我一點一點地又找回了信心,劉老師,賴老師,鐘老師……謝謝您們這些天來對我的關照,謝謝您們給了我這么多耐心。
劉老師,賴老師,鐘老師……您們對我的點點滴滴的付出,像久旱逢甘露,滋潤著我的心田,我會用我的行動報答您們的。
《最后一課》看完了,但它永遠留在我的心里,印在我的腦海里……
最后一課觀后感500字篇6
今天,我讀了陳新寫的一篇文章名字為《最后一課》,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了里氏8。0級強烈地震,地震發生時,與汶川僅一山之隔的綿竹市漢旺鎮東汽中學教學樓轟然坍塌,兩百多個正在上課卻未來得及逃生的學生被埋在了廢墟之中。在地震發生的時候,該校教導主任譚千秋老師再次沖進教室為了救援剩余未逃離的學生時被堵在了教室里,在最后時刻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死死地護著課桌下的四個學生,并告訴學生們要堅強、堅持、永不放棄,堅強、堅持,是成功獲救的基本條件,哭和喊沒有任何作用。震后,四個學生在譚老師的保護下獲救了,譚老師卻不幸遇難了,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壯歌!
這篇文章給我的感受是譚老師不顧生命危險保護了四位學生,自己卻遇難了,他真是位學高身正又偉大的好老師!譚老師用自己的的鮮血教會了學生們要在危急時刻要堅強、堅持、永不放棄。同時我也學會了要堅強、堅持、永不放棄,在困難面前不逃避,要去勇敢的面對它,戰勝它。
最后一課觀后感500字篇7
我們永遠也無法忘記,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縣發生了強達八級的地震,當地震發生時,與汶川縣僅一山之隔的四川省綿竹市漢旺鎮東汽中學教學樓轟然坍塌,兩百多個正在上課卻未來得及逃生的學生被埋在了廢墟之中。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該校的教導主任譚千秋本來是能夠脫離危險的,但他為了保護幾個沒有逃難的學生,又重新回到危險萬分的教室里,并在危急時刻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身體死死的護住學生。震后,四個學生全都獲救了,而譚千秋老師卻不幸遇難,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壯歌。
譚千秋老師是偉大的,他在極度危險的情況下用身體保護了學生;譚千秋老師是值得敬佩的,他用自己的死,換回了學生的生;譚千秋老師是成功的,他用自己的行動,喚回了人類的靈魂和學生的信念……
譚千秋老師的事跡感動了所有的人,中國人民手拉著手,心連著心,互相鼓勵,互相安慰,團結一致,頑強的堅持著、抗爭著。終于,我們戰勝了災難,戰勝了艱難。
我們雖取得了勝利,可是,譚千秋老師呢?他卻永遠不會對我們說話了,他只能在我們的淚水中傳遍五洲四海……
最后一課觀后感500字篇8
今天的&39;大禮堂顯得格外熱鬧,因為老師要為我們放一部電影——《最后一課》。我們的心情也異常激動!
這部電影取材于汶川大地震,它的主要情節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潭老師正在為學生上政治課——人生的價值。突然,地面晃動起來,“是地震!”潭老師迅速組織學生“逃離”教室。細心的潭老師發現班趕時里還有幾位同學沒走,趕緊回到教室,但這時樓梯斷了,他們無法脫身。潭老師讓學生躲到講桌下面。自己卻一下子撲到講桌上,張開雙臂,保護著學生,這樣樣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四名學生得救了,而潭老師卻永遠地離開了人世,離開了他摯愛的事業與學生。潭老師的尸體被抬出后,她幼小的女兒跪在地上,拿一瓶水,送給自己的爸爸喝,這無疑是最感動人心的一幕。
可以想象,潭老師撲在講桌上時,是經過思想斗爭的:一方面是學生,一方面是家人;一方面是師生情,一方面是親情。但是他卻選擇了犧牲自己,保護學生,自己的一個完整的家被“拆散”了。
潭老師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他那舍己為人、勇于犧牲、自我奉獻的精神,會一直鼓舞著我們。
我想,這四名被救出的學生,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定會好好活著,因為是潭老師給了他們重生的機會。如果他們還是碌碌終生,又怎么對得起潭老師呢?
請讓我們為這位偉大的人民教師——潭千秋默哀三分鐘……
最后一課觀后感500字篇9
小《最后一課》是法國著名作家都德的作品,講了當普魯土軍隊占領了的家鄉并剝奪他們學習本族語言的時候,法語老師韓麥爾講的最后一節法語課,老師刻意換上了平時不穿的禮服講課,從來不識字的市民也來參加這最后一堂課,就連愛逃課的頑皮學生小弗郎士也認真的參加了這堂課,他們都聽得萬分認真,萬分激動……,等到這堂課快結束的時候,韓麥爾老師深情的在黑板上寫下五個大字,“法蘭西萬歲”,這堂課就這樣結束了。
我一口氣讀完了這篇小說,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忘不了韓麥爾先生在失去教授母語機會時那張慘白的臉,我忘不了調皮不懂事的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課上的痛徹心扉。這是怎樣一種愛國精神呀!雖然沒有為國捐軀的悲壯情景,但比激昂壯烈的場面更加有震撼力。
我們中國在晚清時期也淪為殖民地,于是許多愛國的人都站起來,奮勇反抗,不畏強敵為祖國拋頭顱撒熱血,才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快樂的生活和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的今天和小弗朗士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呀!
我想,是祖國養育了我們,祖國把我們當作掌上明珠一樣對待,給了學生力所能及的保護,我們更應該熱愛我們的祖國,更應該從現在開始要珍惜良好的學習環境,不能虛度光陰,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更加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