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觀后感怎么寫
觀后感是觀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將自己的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下面給大家整理一些信仰觀后感怎么寫,方便大家學習怎么寫信仰觀后感怎么寫。
信仰觀后感怎么寫篇1
“信仰”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對于一種精神的崇敬,我始終覺得人總得信仰點什么,信仰感情、信仰艱苦奮斗的革命情誼、信仰周總理為人民服務的無私精神等等。今日,我們也有幸在學校的組織下,跟眾多有志向,有著深深的愛國愛黨情誼的優秀年輕人一齊觀看了《信仰》這部紀錄片。
《信仰》記錄著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的一個發展史,記錄著年輕的中華民族受到了西方的封鎖,要使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要使用國家變的強大,不受強敵所欺,中國共產黨正是憑借著信仰,帶領廣大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在種.種困難之下,把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建設成了一個現代化的強國。實踐證明,我們國家此刻的強大,離不開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的奮斗。最為突出的有鐵人王進喜、雷鋒、焦裕祿、錢學森等,他們用自我的一生為了人民,為了國家,堅持信仰,犧牲自我的一切,有的甚至獻出了自我的生命。
這是我第二次觀看這部紀錄片了,每一次看都有不一樣的感受。一開始在央視看的時候,只是覺得從前的革命烈士,拼搏科學前線的科學家是多么多么偉大,心中飽含著對他們的敬意與感激。而現如今第二次觀看,心中不免有了更多的歸屬感。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必須要明白自我的使命,不是每一天盲目學習,也不是每一天只明白享樂,我們必須時刻向黨組織靠攏,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在中國未建設好之前,是那些先輩用自我的血汗堅持著自我的信仰為我們創造了這個和諧完美的生活。而我們更應當繼承這種“信仰”,努力為國家的未來而奮斗。選擇信仰不難,但為信仰堅守太難,為人民服務是我們共產黨人終身的信仰,共產黨人的勝利是信仰的勝利。所以傳承信仰,貴在堅守,堅守之要在于行動。作為當青年切不能忘記了肩頭職責,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的信仰是強大的,一旦認定了自我的信仰,就要堅定地去踐行。
周總理從小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要向總理一樣,擁有一顆擁護黨,擁護人民的強大內心。這種內心也是一種始終支持著自我前進的精神信仰,帶領著我們拼搏努力,艱苦奮斗,創立更加強大的中國。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苦心志,煉體膚。作為時代的先鋒,我們要勇往直前。
信仰觀后感怎么寫篇2
信仰,是一個民族不斷維持新鮮活力的強心劑,也是每個人都應當具備的思想維度。
吾本向陽,我們就像是早晨八 九點鐘的太陽,充滿青春的蓬勃朝氣使我們不斷的為自我完美的未來而不斷拼搏、努力進取,可同時,也應當不斷的反思自我的行為,有目標不代表有方向,有方向不代表具備不斷前進的信念。
人有了信仰,就有了精神力量。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對信仰的豐富和完善,對信仰的忠誠和實踐始終是我們當代青年人不變的信念,我記得在看《信仰》第二集的時候,就有一位外國友人重走長征路,自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腦海中浮現出紅軍的不畏犧牲,英勇頑強的堅定革命信念,當時的我就在想,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支撐著中國共產黨人征服了兩萬五千里的征途,是一種什么樣的堅定信念使他們覺得中國共產黨是正確的黨。此刻我明白了,那就是信仰的力量,是一種無條件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信念和決心。
從建國到改革開放,再從改革開放到如今,中國共產黨把一個貧窮落后滿目瘡痍的國家變成了幾乎快要擠進全球國力第一梯隊的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一方面來自于國際發展的適宜環境,更多的一方面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帶領我們步入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帶領中華民族走向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
我們的自信來源于我們的血脈,我們的不屈不撓源自于我們的信仰,擁有屬于自身的信仰能夠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糾正自我,以中國共產黨作為信仰能夠讓我們更自信的立足于世界。
信仰觀后感怎么寫篇3
灰色天空中,只有信仰發出微弱的星點,嘴角的笑容隨之逝去,“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我喃喃的說道。我咽喉中的苦澀難以散去,眼眶淚點不停落下,沉痛的心情難以釋懷!
我漫游在街頭,陪伴我的只有泛黃的樹葉。我駐足在熱鬧的廣場,望人群,聽寒暄,思痛楚。這將是我心靈的一抹殘缺。閉上眼,浴陽光的炎熱,任它去灼燒,任它那光芒刺眼。
腦海中浮現一位白衣飄飄的故人,他說:“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人一生不可能圓滿,縱它曲折艱難,他也淡然走過風雨。而我卻看不清失敗,看不清結果,看不清自己的未來。“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是人生的一個點。這就像直線一樣,是用每個點而點出來的。每個點可以說是成功的,也可以說是失敗的,但這個圓點怎么畫,還在于自己怎么畫才會圓。”沒錯,這在于我怎么去看待這個點了。一切都在于自己本身,在于自己的抉擇,它將決定成敗。
有時還需學故人的哪一份坦然。黃庭堅與他在一起吃面,黃庭堅本就心情不好,再加面不好吃,黃庭堅細嚼慢咽,不免唉聲嘆氣,而他狼吞虎咽。他道:“明知不好吃,為何還要細嚼呢?”
對啊,失敗是痛苦的,為何要沉浸其中而不加覺醒呢?面對磕絆,為何不能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呢?有人說情緒可以影響人對事物的看法,我想這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使人感受萬物的溫暖,也可以讓人如墜冰窖,難道不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嗎?
“回首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我想,他將會成為我的信仰吧——一代文豪蘇東坡。
信仰觀后感怎么寫篇4
在上個星期天的晚自習,學院組織我們觀看了影片《信仰》,它講述了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故事;也講述了令人敬佩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不怕流血犧牲、不怕艱難困苦、開拓創新的故事。
看完《信仰》,讓我感到能夠堅持這個信仰,是一件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十分難的事。這個難,有多少人能夠體會到?當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了朝鮮人民的反侵略和保衛世界和平,偉人毛澤東犧牲了包括妻子在內至親至愛的六位親人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難;當年僅15歲的劉胡蘭應對鍘刀,寧肯選取光榮的犧牲而不選取卑鄙的“自白”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難;當錢學森放下優厚待遇,不畏艱難險阻,毅然回到祖國,建立中國的導彈航天事業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難。還有很多很多的中國共產黨員,他們能夠堅持這個信仰,也就意味著他們選取了一種常人不能理解的難,不能做到的難。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經過觀看《信仰》,我更堅定了自我的信仰。影片中,吳孟超老人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人信宗教,有人信佛教。我說,我信共產黨,共產黨能領導我們全國富強,領導我們走上幸福和富裕的道路,這就是我的信仰。”老人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告訴我們,為什么中國共產黨從一個僅有50多人的小黨發展成為今日擁有了8000萬黨員的大黨;為什么中國共產黨能得到13億中國人民的擁護,因為她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帶領中國步入了世界強國之林,更帶領中華民族走向了偉大的復興。
整部影片及資料對于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多年來的點點滴滴描述的十分清晰,雖然影片時間不是很長,可是其中反映出的問題卻十分深刻。很多情節都使人潸然淚下,那些堅定地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不慕名利,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遠離家鄉,甚至不能見父母最終一面。對于他們來說,除了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沒有別的力量能夠要求他們如此。那我們作為青年學生,務必心存信仰,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扎實理論,以便為祖國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獻出自我的一份力量。
信仰觀后感怎么寫篇5
今日我院組織各黨員,預備黨員,進取分子共同觀看歷史紀錄片《信仰》,我作為進取分子也參與了此次活動,觀看結束后我感觸良多。
《信仰》是以黨的90多年歷程為背景,以夢想信念教育為主題,經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三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堅持夢想信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堅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故事。
“富二代”黨員彭湃在大榕樹底下焚燒自家地契房契為農民宣傳他的信仰,最終因叛徒出賣,在龍華英勇就義,年僅33歲。
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誓為蘇維埃流盡最終一滴血,被俘后自行斷腸。
年僅15歲的預備黨員劉胡蘭為了堅守自我的信仰,而毅然放棄生命。
“鐵人”王進喜帶領1205鉆井隊用人力將重60噸的井架豎立在大慶的荒原上,靠著破冰取水用臉盆端的方式人力取水50多噸,為新中國填補了石油的空缺。
林縣人用鐵鍬和小推車劈山修渠,歷時五年零兩個月,成功將紅旗渠修建成功,灌區有效灌溉面積到達54萬畝。
……
無數共產黨人譜寫了無數悲壯事跡,給我們后輩們留下了數不盡的先進精神。
作為進取分子的我倍感壓力,先輩們為共產主義事業付出太多太多,中國共產黨的信仰于他們而言重于生命,我很害怕,害怕自我以后難以成為一個合格的黨員,畢竟這不是一個流血流淚的時代,我怕我的黨不需要我,更害怕我的黨需要我時我無能為力。可是環顧四周,無數的青年黨員奮發圖強,不畏困難,勇于創新,努力提高自身價值,為祖國和人民的偉大事業奉獻自我,他們是我的學習榜樣,是我前進的方向,更是我人生路途上的燈塔。
將近一個世紀過去了,以往令人心潮彭拜的信仰的故事,不會變得平淡,以往光芒閃耀的信仰真諦,將繼續做為我們矢志不移的精神家園。
信仰觀后感怎么寫篇6
自電影《信仰者》在鉛山上映以來,城西小學陸續組織黨員干部及全體教師積極觀看,主動接受革命先輩精神信仰的洗禮和熏陶。
電影《信仰者》(原名《第十軍團》)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制片廠、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弋陽縣人民政府聯合攝制,著名導演楊虎執導。電影取材_烈士的人生最后一個階段,通過倒敘、口述的方式帶我們走近_和他并肩作戰的同志們,走進那段苦難卻又輝煌的年代。影片并沒有停留在戰爭的表面,而是直抵人物的內心。_、劉疇西、尋淮洲、胡天桃、吳天來……每一個人物呈現出來,都那么生動鮮明,可愛、可親、可敬。這些錚錚鐵骨用年輕的生命成全各自的信仰,從悲壯的歷史深處一步步走來,也一步步走到我們的靈魂深處。
_曾深情地談起:“我多次讀_烈士在獄中寫下的《清貧》。那里面表達了老一輩共產黨人的愛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窮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什么是革命者的偉大信仰,人到底怎么活著才有價值,每次讀都受到啟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革命先烈_等老一輩共產黨人的寧死不屈,堅持斗爭的形象深深的烙在了每一位黨員干部的腦海里。他們留下的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是千千萬萬共產黨人要共同傳承的信仰。
通過觀看影片《信仰者》,進一步激發了廣大黨員干部內心的一腔熱情,堅定信仰,砥礪前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各自的崗位上貢獻出自己的熱情與力量。
信仰觀后感怎么寫篇7
近日,由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上饒市委宣傳部監制、弋陽電影公司發行的《信仰者》在全國各大影院熱播。8月27日晚,我校黨總支也組織全校老師觀看了這部影片。觀影后,我不免心潮澎湃,感慨不已。
影片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二十一師師長胡天桃被俘后與敵旅長王耀武的那段對話情景。胡天桃衣衫襤褸,腳穿兩只草鞋,干糧袋內只有一個破洋瓷碗,他沒有家人,卻與敵人談論著國家命運與個人生死,“沒有剝削壓迫的社會,才是最好的社會,我愿意為共產主義犧牲。”這是怎樣的信仰者?他雖然被槍殺了,但他的思想卻永遠綻放光芒。那場談話,表現出來的共產黨人堅定的意志與決心,令世人景仰,他與王耀武的思想交鋒,宣揚了共產黨人的革命信念,彰顯了共產黨人的本色,他是真正的勝利者!
近代以來,沒有哪一個政治團體像中國共產黨這樣,擁有如此眾多為了胸中的主義和心中的理想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義無反顧、舍身忘死的奮斗者,他們不為官、不為錢、不怕苦、不怕死,只為信仰。他們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展現了空前頑強的生命力和戰斗力,影片正是展示了這樣一批堅定踐行信念之路的信仰者形象。
如今,全黨在_的黨中央的帶領下,反腐倡廉,精勁創新,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為全面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不斷砥礪前行!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信仰就沒有未來,不管在革命時代還是經濟建設時代,都需要有堅定的信仰者,他們是民族的脊梁、國家的砥柱、時代的先鋒!
信仰觀后感怎么寫篇8
信仰,對于人類來說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的東西。它像是精神糧食,像是黑暗中的指明燈,引導著迷惘的我們走向目標。人們的信仰都各有不同。有的人的信仰是那些可以寫出令他欣賞的文學家;有的人的信仰是對于這個世界來說是毫不起眼的人,但對于他來說基本可以算是他的全部的人;還有的人的信仰是一種植物,一處風景,一個物品甚至是不存在的虛構的人物。而我的信仰,就是那最后一類,一個作家筆下的一個虛構的人物。
我的信仰,他既不偉大,也不渺小。既有很多的人認識并且很喜歡他,也有很多的人連聽都沒有聽說過讓他。他是一本小說中的一個角色∶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中的小哥張起靈。張起靈他只是一個名氣不算很大的作家筆下的一個虛構的人物,怎么看我都沒有什么理由將他認為是我的信仰。或許是在小說中看到他為了朋友不惜生命的挺身而出;或許是看到他承擔著天大的責任和光陰的洪流,卻毫無抱怨之言,依舊默默地付出;還是看到他為摯友入青銅門整整十年的黑暗獨自一人闖。我不知道是為什么,或許都有一些原因,但是,現在我明白的是,張起靈就是我的信仰。
我的信仰,是盜墓筆記中張家最后一個起靈。是盜墓筆記中的靈魂人物。他有失憶癥,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遺忘之前的記憶,為此他一直穿梭于各大古墓之中尋找著被自己遺忘的記憶,永不停歇的這樣輪回著。應該是命中注定,他遇到了改變了他命運的摯友—吳邪和王胖子。他可以為了他們而去做那些極具危險的事情,甚至不惜犧牲生命。正也是這種為朋友可以付出一切的精神打動了我,他成了我唯一的信仰。
我的信仰,他很強大,知識也很淵博。可他雖強大,卻很容易讓人感到心疼。他沒有家,也沒有家人,確切的說,張家只剩他一個人了。他獨自一人在時光的洪流中苦苦掙扎,努力的尋找著過去。他從沒抱怨過生活,沉默寡言的他時常望著天空發呆,不知是在想他逝去的家人還是在拼命回憶著過去。
我還想說很多很多,但是千言萬語也終歸不過一句話∶你是心臟,也是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