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觀后感簡短
寫觀后感是一種情感釋放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宣泄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讓我們更加平靜地面對生活。怎么寫好信仰觀后感簡短?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信仰觀后感簡短,方便大家學習。
信仰觀后感簡短篇1
看了《信仰者》這部講述_、尋淮洲、胡天桃等革命烈士,在革命年代頑強奮戰,心系黨和國家的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全片以“信仰”為主線,譜寫了壯烈的英雄頌歌。
電影真實感人,尊重歷史事實,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革命年代的艱澀與不易,_等烈士在戰爭失利被捕之后,在高官厚祿和嚴刑拷問之間選擇了后者,在生存和死亡之間,毅然選擇為革命獻身。
這樣的選擇,生活在和平年代、不愁吃穿的我們也許無法想象,更無法做到,但正是為黨和祖國不惜犧牲自己,堅定革命一定會取得勝利的信仰才讓革命先烈們放棄所有,包括他們的生命。喬英的跳崖、胡天桃的搪瓷碗、_在獄中為中央紅軍打勝戰欣喜若狂的模樣,總是在腦海中反復回放。
作為_烈士的家鄉人,我們無比自豪!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同樣也該堅定信仰,不能拋頭顱、灑熱血,但是可以在崗位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現如今,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變化,祖國母親也已經和世界上各位母親平等的攜手了。我們也堅信我們可愛的祖國母親,必然會更加強大,更加“可愛”!
信仰觀后感簡短篇2
窗外日光彈指過,席間花影坐前移。轉眼之間,我們步入了摻雜著淚水與感動的雨季。
也許我們迷惘,也許我們茫然,但只要心中有生命的信仰,有自己的`追求,那么我們的人生小路便會在微光中明晰,在圓夢里充滿光芒。
夜深時獨坐在鵝黃臺燈的燈光下的我,突然被莫名的力量拉扯,思緒漸漸流轉
初秋的天氣,依舊下著零星小雨,一種清冷的感覺彌漫了我。心事重重的我皺著眉頭回家。一種名為擔憂的情緒蕩漾在我心頭。為什么?為什么?我拿起自己的作文一遍又一遍的思索著,卻終究沒有找到答案。深深地嘆了口氣,又是篇被退回的稿子,我已經記不起這是第幾次的失敗,但自從自己開始投稿以來,有沒有一次被納用,被賞識。
這只是一個寫著溫暖文字的少年之夢,亦是我的信仰。我吶喊,我不甘。揣著自己的悲傷,執起筆,又再一次潤色文稿,一遍遍反復修改、增刪。若干天后,這封稿子帶著少年渺小卻又偉大的夢想與希冀寄出。
接下來的幾天,我一直在等待回音,內心也不禁焦躁起來。終于,終于有一天,一封信到了我手上,拆開一看,難以名說的喜悅舒展開來,我終于不必為自己的失敗而感到前路渺茫,再也不必憂傷。因為,我的夢想已經實現。終于有一家雜志社肯采用自己的稿子,少年小小的夢被渲染上金色的光彩。一瞬間,心中的負面情緒一掃而光,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充實感和自豪感。此刻,窗外的梧桐樹被清風徐徐的一搖,碎碎的陽光從葉縫中灑落,像夢的碎片一樣。
青春的信仰,可以給予人更大的勇氣以及動力,秉著不懈的恒心,去追逐更高更遠的夢想。
青春的信仰,就如同陽光,我們渴望被它文暖,所以要一直注視,一直奔跑,跟隨它的腳步來汲取生命的能量。信仰,它代表夢想,追求以及信心。它能讓青春如同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燦爛而溫暖。
揮霍青春就是揮霍生命。那么,在生命的大好年華里,我們要明確自己的信仰,在這個季節里追逐信仰,只因青春因信仰而更美。
信仰觀后感簡短篇3
上周日晚,我們在計算機學院黨總支的組織下觀看了大型紀錄片《信仰》,雖然僅有兩個小時,可是卻讓我感觸頗深。
該紀錄片總共有三集,分別是“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當時沒有觀看完,可是因為想要對中國共產黨員有更多的了解,所以我便觀看了剩下的部分。
在共產黨員身上,我學到了很多精神,比如說,于藍的躬身實踐、張秉貴的勞動是一種美德、雷鋒的奉獻精神、王進喜的鐵人精神、錢學森的兩彈一星精神,等等。在他們的世界里沒有自我,僅有國家和人民,為了國家和人民他們能夠付出一切,即使是生命,他們也不會有絲毫的猶豫,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說“我信共產黨,共產黨能領導我們走上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這就是我的信仰。”郭明義說“我的信仰是共產主義,我是共產黨員,我沒有別的信仰。”他們的信仰,就像是寒冷時圍在脖子上的圍巾,乏累時伸過來的一雙手,讓人們感受到了無限溫暖。
觀看之前,我反復問自我什么是信仰、而我的信仰又是什么?在觀看之后我得到了答案。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一個人最高的操守,是一個人在應對艱難險阻時永不言棄的精神支柱,是一個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了信仰,再難的事也有堅持下去的動力;有了信仰,即使再苦也有坦然應對的勇氣;有了信仰,才能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扛得起職責,才能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今日,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遠離了戰火硝煙,也很少有面臨生死抉擇的考驗,可是在共產黨人信仰的號角聲中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音符依然嘹亮。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有這么一個人,用自我的血肉之軀護住了幾名學生,這個人便是我們偉大的譚千秋教師,在危難關頭將自我的生死置之度外,這就是共產黨人,因為有信仰,所以毫無畏懼,可見信仰的力量如此之大。
無論歷史如何變遷,我們都要有自我的信仰,我信仰共產主義,更愿意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信仰觀后感簡短篇4
自電影《信仰者》在鉛山上映以來,城西小學陸續組織黨員干部及全體教師積極觀看,主動接受革命先輩精神信仰的洗禮和熏陶。
電影《信仰者》(原名《第十軍團》)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制片廠、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弋陽縣人民政府聯合攝制,著名導演楊虎執導。電影取材_烈士的人生最后一個階段,通過倒敘、口述的方式帶我們走近_和他并肩作戰的同志們,走進那段苦難卻又輝煌的年代。影片并沒有停留在戰爭的表面,而是直抵人物的內心。_、劉疇西、尋淮洲、胡天桃、吳天來……每一個人物呈現出來,都那么生動鮮明,可愛、可親、可敬。這些錚錚鐵骨用年輕的生命成全各自的信仰,從悲壯的歷史深處一步步走來,也一步步走到我們的靈魂深處。
_曾深情地談起:“我多次讀_烈士在獄中寫下的《清貧》。那里面表達了老一輩共產黨人的愛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窮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什么是革命者的偉大信仰,人到底怎么活著才有價值,每次讀都受到啟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革命先烈_等老一輩共產黨人的寧死不屈,堅持斗爭的形象深深的烙在了每一位黨員干部的腦海里。他們留下的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是千千萬萬共產黨人要共同傳承的信仰。
通過觀看影片《信仰者》,進一步激發了廣大黨員干部內心的一腔熱情,堅定信仰,砥礪前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各自的崗位上貢獻出自己的熱情與力量。
信仰觀后感簡短篇5
在抗日戰爭勝利73周年、“九一八”事變發生87周年之際,為緬懷無數為民族解放做出貢獻和英勇犧牲的人們,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2018年9月18日晚,__地產黨委組織全體黨員、積極分子和中干觀看了愛國電影《信仰者》。警惕大家要銘記歷史,不忘初心。
《信仰者》是“四個意識”“兩學一做”的活教材,是“堅守崇高信仰,煉就金剛不壞之身”的真實寫照。通過觀看《信仰者》,接受紅色愛國教育,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_等烈士為信仰而生,為信仰而戰,為信仰而死的精神,更好的洗滌我們的內心,同時也讓我們深切地感到,生活在新中國,在祖國母親的庇佑下,我們是多么的幸福。這不禁讓我想到遙遠的敘利亞人民還在被戰火荼毒,敘利亞這個曾經平靜的文明古國,如今,城市滿目瘡痍,古跡摧毀殆盡,萬千生靈涂炭,百姓流離失所。國破家自亡,一寸山河一寸血,作為青年,我們不能、不該也不敢忘記曾經的苦難,吾輩當居安思危,自強不息,發奮圖強,沿著先烈的足跡,堅定信仰的力量,聽黨指揮、履行使命,用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努力做創新實踐的探索者,做民族復興的先鋒者,努力實現我們強國夢、強軍夢。
信仰觀后感簡短篇6
隱藏在生命“本質”的面具下的,是什么?佛說是欲與不可動搖的信念,基督說是暗與無法洗刷的罪孽,安拉真神則說是魂與謙卑寬容的態度。哲說生命的本質是有態度的活著,文說生命是一條奔流的河。——但,“不可說”所隱含的,奔騰的河水所掩蓋的,到底是什么?生命也許是樹,但樹無法行動;生命也許是河,但河卻沒有痛苦。——劃爛文字的盾,我想看到持盾者的手臂與臉。
我想活在人剛誕生的時代,一切都尚未命名,在文字的外表下顯露出真相,我在那時是什么,我的本質是什么?
有名物體的名字只能給命名者帶來一種探索的慰藉,但人在被命名前,他是什么?
我曾經問過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人死后會是什么樣子?”
他莞爾一笑,因為探索死亡即為擁有信仰的前提。“了悟者升入西方極樂世界,孽障多者則墮入無間地獄。”他如數家珍地講著西方里的各種奇珍異寶鋪天蓋地,有繪聲繪色的講了地獄里的各種刑罰輪回不已。
“我們因為罪而被削去能夠飛翔的翅膀。”他說。
于是我問他:“倘若當你死時,你發現根本沒有極樂與地獄,佛陀與鬼王,你會怎樣?”
他的嘴角微微揚起,“不可能,我堅信會有,我堅信會有使者引渡。”
我暗自無語,原來質疑被頑固被艱辛所取代,這便是信仰。
他每日凌晨便起,只為在靜寂中獨自尋求佛學禪理。——他每日吃齋修心,身體也一天天消瘦下去。——在某種意義上,信仰或許與海洛因無異。我暗自嘲笑過他的執著與可悲,但現在我才發現我遠比他可憐且可笑。——有的人在堅定的信仰中獲得了生活的意義,而我,卻不知道什么應該相信。
信仰觀后感簡短篇7
今日我院組織各黨員,預備黨員,進取分子共同觀看歷史紀錄片《信仰》,我作為進取分子也參與了此次活動,觀看結束后我感觸良多。
《信仰》是以黨的90多年歷程為背景,以夢想信念教育為主題,經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三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堅持夢想信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堅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故事。
“富二代”黨員彭湃在大榕樹底下焚燒自家地契房契為農民宣傳他的信仰,最終因叛徒出賣,在龍華英勇就義,年僅33歲。
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誓為蘇維埃流盡最終一滴血,被俘后自行斷腸。
年僅15歲的預備黨員劉胡蘭為了堅守自我的信仰,而毅然放棄生命。
“鐵人”王進喜帶領1205鉆井隊用人力將重60噸的井架豎立在大慶的荒原上,靠著破冰取水用臉盆端的方式人力取水50多噸,為新中國填補了石油的空缺。
林縣人用鐵鍬和小推車劈山修渠,歷時五年零兩個月,成功將紅旗渠修建成功,灌區有效灌溉面積到達54萬畝。
……
無數共產黨人譜寫了無數悲壯事跡,給我們后輩們留下了數不盡的先進精神。
作為進取分子的我倍感壓力,先輩們為共產主義事業付出太多太多,中國共產黨的信仰于他們而言重于生命,我很害怕,害怕自我以后難以成為一個合格的黨員,畢竟這不是一個流血流淚的時代,我怕我的黨不需要我,更害怕我的黨需要我時我無能為力。可是環顧四周,無數的青年黨員奮發圖強,不畏困難,勇于創新,努力提高自身價值,為祖國和人民的偉大事業奉獻自我,他們是我的學習榜樣,是我前進的方向,更是我人生路途上的燈塔。
將近一個世紀過去了,以往令人心潮彭拜的信仰的故事,不會變得平淡,以往光芒閃耀的信仰真諦,將繼續做為我們矢志不移的精神家園。
信仰觀后感簡短篇8
在沒有看《信仰者》之前,就對這部電影充滿了期待。從開拍就一直有關注,也許是因為我家在漆工,“_”這個名字非常熟悉,從小就聽著他的英雄事跡長大,也多次去他故居游玩,感覺有這么個偉人很是自豪,但是今天在電影《信仰者》里看到他,心情卻很沉重,那年他才36歲。
他本能突破敵人的圍剿線,卻為了接應同志毅然決然返回;他可以投降求生,但他不僅嚴辭拒絕,更是在獄中為我們留下了《清貧》、《可愛的中國》等一大筆精神財富。正是堅定地信仰讓他“以身殉志”、偉大地赴死!
而如今,_所期盼的,用生命換來的可愛的祖國就在我們眼前,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苦,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殺,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凄涼的荒地!我們是這份信仰的傳承人,定要將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和這份堅定的信仰代代相傳!
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更加堅定自己的信仰,保持蓬勃朝氣、高昂的工作激情、充足的干勁,做一個新時代的信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