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觀后感
寫觀后感需要我們對電影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這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思考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寫好《我不是藥神》觀后感有什么技巧?這里給大家整理《我不是藥神》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篇1
今天,我和我表哥看了場電影,叫《我不是藥神》,這一場電影的主要內容是:
影片的主人公程勇,一個賣走私印度神油店老板,面臨著爭奪孩子的撫養權與支付不起父親醫藥費的雙重壓力,在隔壁老板的介紹下,認識了一位慢粒白血病病人,呂受益。在巨大利益下,他選擇了走私藥品,并認識了群主等人,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但因害怕坐牢,把代理權賣給了假藥販子。幾年后,假藥販子了
被人舉報。呂受益沒有藥品而進入急變期,最終不想拖累妻兒,而自殺身亡,程勇幡然悔悟,毅然決定虧本賣藥救助其他病人,雖然最后被抓入獄,但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政府針對此情況做出了許多有效措施。
在這一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主人公如何從一個利欲熏心的老板變成了一個一心一意救助他人的“天使”,也了解到了慢粒白血病的危害。
這場電影主要講了人性的覺醒和良心的發現。當我們面臨金錢和人性的選擇,我們應該恪守內心的底線。即使我不是藥神,但我們依舊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篇2
《我不是藥神》上映幾天了,影評不錯,不過對于一個剛畢業的學生來說對社會還很懵懂。也是第一次來北京正式加入北漂一族的一個南方小菇涼。因為剛從學校保存出來,大家好像都是膽子不大,脾氣不小;個子不高,要求不小;所以室友因為比我早在北京待四個月給我的建議是要我先不要看這部電影,因為我正在找工作每天都焦頭爛額的。但最后我一個人還是看了這部電影。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因為經歷了這些年的社會的打磨你終于也要變得世俗,你也會因為錢做你認為你一輩子不會做的事情。劇中的程勇就是起初也是一個世俗的人,賣著不怎么賺錢也可以勉強過的保健品,但現實就是這樣,你明明這樣渾渾噩噩過著可能覺得也不錯的時候突然一根棒子重重的打在你身上,劇中程勇因為妻子離婚、長輩生病需要錢的時候他終于被現實打敗了。
起初他對白血病患者好像也沒什么概念,目的就是賺錢。所以他走上了法律不允許的也就是犯法的路上,但他的目的是賺錢。對于犯法我想每個人心里都是不愿意的去觸犯的,劇中的程勇也一樣。所以他賺夠錢收手做個正正經經的良民多好,不用每天提心掉膽,也沒有要當大英雄這么大理想。對就是現實把我們變成外觀看起來最好的自己。雖然人性被成長的歲月磨平但并不會消失,
所以只要還存在在骨子里他依然會被喚醒。程勇因為看到自己兄弟經歷病痛折磨而死的過程終于還是在風口浪尖上為了這些遭受病痛折磨而吃不起高價藥的患者放棄自己所有世俗的東西鋌而走險了。也許在法律的角度程勇觸犯了法律,但是他做的事情已經超意義的存在,甚至可能已經影響到法律甚至相關部門的政策,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患者可以勇敢并快樂的面對生活,因為生活最終是美好的。
這只是我代表個人從某個角度的看法寫的,文筆不好請見諒。最后想說因為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所以我們應該謝謝編劇可以把這個故事寫出來告訴我們大家。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篇3
什么叫作神藥,人世間真的有神藥嗎?如果有,它的價格人民可以負擔的起嗎?什么又是藥神,現實中真的有這樣的神嗎?如果有,他們愿意大發慈悲的幫助患者嗎?
在我看來,藥到病除、藥到人心的神藥就像仙釀一樣可遇不可求,就算世間有這種藥,那也是富貴人才有權利享受,上等人才有能力享用。正可謂人生實苦,底層人的苦苦掙扎換不來同情,得不到救贖,只好逼得好人作惡,逼得藥販走私,逼得人性險惡,逼得人世動蕩。
懸壺濟世、慷慨無私的藥神就像神仙一樣是一種虛無的幻想,不切實際的追求,即便人世間還有這樣的神醫,那也是上流社會的專屬,權力人士的專用。正可謂物欲橫流,窮苦人的步步維艱換不來生命,偷不來安樂,只好輸得一敗涂地,搞得頭破血流,攪得天翻地覆。
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像程勇一樣甘愿幫助病人的藥販,我也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多少泯滅人性、拋棄良知的“神藥”代理商,我只知道,現如今的社會,看病成為了一種窮苦人民負擔不起的重大開支;我只知道即使有的人很幸運,得到了藥物的支持,得到了醫生的救助后,除了一個傷痕累累的軀殼之外,除了一個殘破不堪的靈魂之外,除了一個不堪重負的家庭之外,到頭來什么也沒剩下,什么也沒得到……
我知道自己太過悲觀,可是現實就是這么不堪,這么殘酷,這么叫人無可奈何。有些像白血病一樣的患者深陷在痛苦的泥潭里,得不到求生的希望,找不到生存的出路。他們其中,有的只能依靠程勇這樣的藥物代理商來支撐自己的生命;有的麻木的待在醫院里,一次又一次進行沒有邊際,沒有盡頭的治療;有的卻因為昂貴的藥物費用和治理費用,只能麻木的一天天感受著自己的生命消逝而去。
面對這樣的窘境,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患者能做些什么,藥販能做些什么,我只知道,針對這樣的現狀,國家應該加強治理和管制,政府應該加強執法行政的力度,醫院應該加緊創新制藥的效率,醫生應該加強仁心、愛心的培養。只有這樣萬眾一心,齊心協力,才能使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患者的盼頭越來越高。
藥販絕不是藥神,“格列寧”也絕不是世間唯一的神藥,我堅信,我們國家就是藥神,我們的國家就是神藥。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篇4
今天,媽媽帶我去電影院看電影,我們看的電影是:《我不是藥神》我問媽媽為什么要帶我來看這部影片。媽媽回答:“這部影片評分是9。7,這是一部很震動人心的電影。”這部影片的主角叫程勇,程勇是個保健品店的老板,為了父親的醫療費和供養兒子生活費。他絞盡腦汁地想著掙錢的方法。隔壁店的老板給他介紹了一個人,那個人說要陳勇去印度走私治療白血病的假藥回來賣,剛開始程勇不同意這樣做,因為會觸犯法律。后來因為父親的病情加重,不得不馬上手術,于是程勇就走上了販賣印度假藥的道路……
看完這部影片,我想說,藥的價格太高了,很多生病的窮人都吃不上藥,所以應該把藥的價格降低一些,藥生產多一點,這樣所有人都可以買上藥啦。剛看到那個老太太,哭著求警官的時候,我也哭了起來。我說不清楚這是一種怎么樣的心情,總之很難過:是對老太太生病的同情,也是對藥價提高的無奈,更是對法律規定的不理解,為什么能夠治病救人的藥要被稱為假藥?為什么程勇幫助病人還要坐牢?
我和媽媽說“我太不喜歡大人的電影了。”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篇5
利用閑暇時間看完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很多場景一直在我腦子里回蕩。《我不是藥神》里有很多長鏡頭,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角沖擊,我被這部影片徹底感動了,同時也引起了我的反思。
有一個片段是那個黃昏,暖黃的色調下,程勇站在江邊,可能是后悔之前為什么因為害怕放棄印度格列寧的渠道,也有可能是在回憶愛吃橘子的呂受益——他膽小又有點懦弱的,卻很愛自己妻子和兒子,跟病痛抗爭了那么久,最后就走向了不一樣的路。當然也有可能是思考怎么才能把更多的便宜藥送到病友手里。這個時候他抽著煙,看著江面沉默著,然后黃毛來了,兩人展開了對話,黃毛訴說現在對趙勇的看法。這個時候背景音樂舒緩而悲涼,忽然長鏡頭拉開了,他們在岸邊追逐,黃毛的頭發幾乎跟這個黃昏融合到了一起,背景音樂跳躍起來了,一切那么美好,很想讓時間留在這一刻。又那么悲傷,其實大家心里都知道這件事情繼續下去會是個什么結果。害怕?畏懼?怎么會不怕?怎么會不懼?但是想到那一雙雙渴望活著的眼睛,他們選擇繼續下去,直到有一天自己干不動為止。想要變革必然要流血,觸犯法律必然要受到懲罰,相比于現實中的真實事件,電影里用更慘烈的形式展示到了我們面前。在了解到這個病患群體后,主人公完成精神的蛻變,這深深的感染了我,這不是常人能做到的,程勇做到了。
還有一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送別程勇的長鏡頭,病友們并排站著,緩緩摘下口罩,黃毛和呂受益混跡在人群里。他們眼里是對趙勇的感謝與尊重,他們身患,卻依舊對生活、生命充滿了希望。看到這里,我流淚了,我同情他們的生活遭遇。他們這個群體需要整個社會去關注,而我相信這部影片能起到這樣的作用。
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同時也伴隨著陰暗的一面。只不過我們有時候沒有關注過這些群體,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生活壓力可想而知。我們強大的祖國需要推動一些政策的完善和落地,這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做出努力,我相信我們的將來會越來越好。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篇6
我前幾天去看了《我不是藥神》。從我個人的觀影感受來說,在電影里,主角團體,病人,藥廠,醫院,警方,每一方都沒錯。病人為了生存,藥廠要維護利益,警方要捍衛法律。
電影后段印度仿制藥的藥廠關門了,進貨價從出廠價的五百一瓶,變成了兩千一瓶的零售價,主角仍然決定以五百一瓶的價格出售。從這時起,主角不僅僅是為了盈利而進貨,他是為了更多地幫助病人,支撐他們,讓他們有信念繼續活下去。主角不再是那個為了賺錢給長輩治病鋌而走險的粗俗小商人,他真正為別人的病痛而揪心難過,是一個靈魂透明的人了。
團的設置很有意思,一個長輩急需手術的印度神油商販,一個兒子剛出生的病患老呂,一個跳鋼管舞獨自撫養生病女兒的母親,一個慈眉善目的患病神父,還有一個生了病不想讓家人擔心離開家鄉的小黃毛。除了主角以外,其他幾人都是自己患病或者親人患病,所以會有主角中途退出的結果。電影中,對于藥物的作用并沒有神化,即便主角重新買到了藥,也沒有救回藥石無力的人。
電影中,有幾個細節很戳中淚點,我所有醞釀的眼淚,在看到那張回家的機票時爆發。電影的最后,曹警官說,正版藥納入了醫保,不會有人買仿制藥了。還有最后的字幕,真的充滿了人文關懷。還有一個細節就是一個老奶奶對曹警官說:“警官,你救救我們吧!我們因為吃藥吃光了所有家產,這種藥跟正品藥藥效是一樣的。”
整部電影,雖然是現實題材,但卻以溫柔結尾,推薦觀看。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篇7
去看了最近大熱的《我不是藥神》,看完之后感觸頗多,希望以后可以由更多這樣高質量的國產電影。
首先說一下大概的故事情節吧。主角程勇,開始時只是個印度神油的油膩中年男子。離婚、愛走小關系、落魄到交不起房租等等,最終為了給父親湊治病的錢,答應了白血病患者呂受益去印度廉價藥,印度格列寧。一瓶正版格列寧售價4萬元一瓶,而印度仿制版成本價500元一瓶,程勇到國內賣5000元一瓶。而白血病病人幾乎每個月就要服用一瓶來穩定病情。在正版藥的天價壓力之下,印度格列寧的程勇搖身一變,成為眾多白血病患者的救世主,同時也賺了個盆滿缽滿。而到了電影的后半段,程勇逐漸在與這些病人的相處中,感受到了他們生活的不易,以及對于生命的決心。
而他跟其中的一些病人,也逐漸成為了至交好友。其中一開始找他的白血病人呂受益的死亡,也讓他下定決心為病人,且只要500元的成本價。電影最后,他因違禁藥被抓,判刑。在去監獄的路上,大家都來送他。白血病人們拉下了層層口罩,讓自己暴露在有菌環境下,只是因為程勇說過,“戴著口罩不禮貌。”也以此表達自己的尊敬。而電影的原型,也來自于真實的案件,陸勇案。他自己就是個白血病人,正版格列寧雖沒有電影里的4萬元那么夸張,但在當時也有2萬多元。陸勇幫助病友代購印度格列寧,最終因為金額巨大,被司法機關查抓。引發了眾多病友聯名,希望他能無罪。
這件事中到底誰有罪?我想這也是看完電影之后很多人心中都有的疑問。我認為制藥公司沒有罪,司法沒有罪,病人更沒有罪.那為什么所有人都沒罪?卻所有人都在受罪?其實問題最根本的癥結不在于藥從做出來到給到患者手中的過程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而是在于即使去掉了中間的那些問題,即使任何一個環節都沒有黑幕,這種大病、絕癥無論在哪個年代,無論在哪個國家,都只有有錢人才治得起.正如電影中假藥販子,對主角說的那句話那樣:“我發現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人是平等的,但是在死神面前,富人比窮人享有了更多的資源,窮人因為經濟原因看不起重病、大病,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這問題在全球哪里都一樣,這很殘酷,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不過,這個世界并不是完全絕望的,如果整個社會都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可以讓情況變得稍微好那么一些。現在國家在進行醫療改革,雖然醫藥改革的這條路道阻且長,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在路上,就總有一天能夠到達!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篇8
我前幾天去看了《我不是藥神》。從我個人的觀影感受來說,在電影里,主角團體,病人,藥廠,醫院,警方,每一方都沒錯。病人為了生存,藥廠要維護利益,警方要捍衛法律。
電影后段印度仿制藥的藥廠關門了,進貨價從出廠價的五百一瓶,變成了兩千一瓶的零售價,主角仍然決定以五百一瓶的價格出售。從這時起,主角不僅僅是為了盈利而進貨,他是為了更多地幫助病人,支撐他們,讓他們有信念繼續活下去。主角不再是那個為了賺錢給長輩治病鋌而走險的粗俗小商人,他真正為別人的病痛而揪心難過,是一個靈魂透明的人了。
團的設置很有意思,一個長輩急需手術的印度神油商販,一個兒子剛出生的病患老呂,一個跳鋼管舞獨自撫養生病女兒的母親,一個慈眉善目的患病神父,還有一個生了病不想讓家人擔心離開家鄉的小黃毛。除了主角以外,其他幾人都是自己患病或者親人患病,所以會有主角中途退出的結果。電影中,對于藥物的作用并沒有神化,即便主角重新買到了藥,也沒有救回藥石無力的人。
電影中,有幾個細節很戳中淚點,我所有醞釀的眼淚,在看到那張回家的機票時爆發。電影的最后,曹警官說,正版藥納入了醫保,不會有人買仿制藥了。還有最后的字幕,真的充滿了人文關懷。還有一個細節就是一個老奶奶對曹警官說:“警官,你救救我們吧!我們因為吃藥吃光了所有家產,這種藥跟正品藥藥效是一樣的。”
整部電影,雖然是現實題材,但卻以溫柔結尾,推薦觀看。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篇9
20年9月26日,電影《我不是藥神》獲得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讓這部曾經一夜之間占據各大熱搜榜,上映三天票房超過十億,十多年來第一部豆瓣評分高達9分的這部國產電影,重新火了起來。
電影是取材于一個真是的故事,講述了一個通過走私進口抗癌藥,救活很多患者,但最后被司法處理的爭議人物與爭議故事。
這部電影為什么這么火?因為他觸動了中國人最敏感的神經,揭示了一個深層次的社會問題,悲慘和幸福的距離只是一場病,中產和底層的距離只是一場病,一個北京中產的流感故事已經觸動了一次國民的神經,這次大家的小心臟再次有點受不了,是不是感覺到脖子后面在嗖嗖地冒冷氣?
進口抗癌藥國內的價格是國外的數倍,我們可以解釋各種稅呀費呀如何如何,但患者要的是實際結果,我們的外匯儲備超4萬億美元,進口一些國內患者需要的救命藥是毛毛雨呀,我國的財政收入在13年就超過了10萬億,放棄了救命藥的那點稅影響應該不會太大,其實拋開進口藥來說,即使很多正常的治療費用又何嘗不是天價?那年北京的中產一次流感已經證明,你辛苦半生,你小有成就,一場病就會將你打入地獄。
還有多少患者由于無法支付醫藥費被拒之醫院門外,又有多少患者被終止治療,在得知孫子患病消息后,患病的爺爺選擇自盡來為孫子省下醫藥費,這樣的故事起止是心酸可以形容的!
問題是,我們的國家已經很富強了,我們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20年我們外投資已經超120億美元,我們的飛船已經上天,我們的航母已經下水,我們確實已經不是40年以前的中國了。
我們的醫療資源也是很豐富的,我們造房子的的能力世界第一,多造幾個醫院應該不是問題吧,我們的醫學院在校人數400萬,每年畢業生超100萬,醫療人員也不應該缺吧,我們生產的藥物及醫療器械還能大量出口創匯,20年我國醫藥出口達607.99億美元,20年我們的醫療器械出口達217.03億美元,保證自己國家的患者享受這些資源應該不是問題了,老百姓的生存權是壓倒一切的。
值得欣慰的是,這部電影以后,我們終于實現了很多種抗癌藥進口零關稅,并將大量抗癌藥納入醫保,這些進步的取得,不能完全否認沒有《我不是藥神》的功勞。
《我不是藥神》的火爆已經超出了電影本身,不是因為它的藝術成就,而是因為它讓社會產生了共鳴,并推動了一些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