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搜索電影觀后感
《搜索》講述都市白領葉藍秋因為一件公車不讓座的小事,而引發(fā)了蝴蝶效應般的網(wǎng)絡暴力,以致最終被逼到生活的死角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陳凱歌搜索電影觀后感,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p>
陳凱歌搜索電影觀后感1
周末,給自己放了個大假,走進電-,徹底放松一下。
售票處顯示今日影訊:《畫皮2》、《四大名捕》……
“哎,神神鬼鬼的,實在不適宜放松緊張的神經(jīng)。”
陳凱歌的《搜索》映入眼簾。好像看過影評,這是一部關于網(wǎng)絡與人-的影片,而且還有我喜歡的大嘴姚晨。就是它啦,買了票,抱著一筒超級大的爆米花,走進了影廳。
葉藍秋:美麗的高級白領,有錢大佬的“一秘”。被查出癌癥晚期,生命走到了盡頭。
陳若兮(姚晨飾):敏銳老道的電視記者。她和未婚夫及夫妹合租一間狹小破舊的房子。正為婚房的首付浴血奮戰(zhàn)。
楊守誠:一個誠實的攝像師,陳若兮的未婚夫。由于說了句實話導致失業(yè),而且負債累累。
一切從葉藍秋的遭遇開始。被檢查出癌癥晚期的葉藍秋心情憂郁,在公車沒有給老人讓座,還出言不遜,被記者-下來,放到了網(wǎng)絡上。
一石激起千層浪,“不讓座”事件在社會上越炒越熱,媒體不正確地引導、某些人不懷好意地爆料、網(wǎng)絡惡意的人肉搜索,這一切在一起混雜攪拌,渲染發(fā)酵,使葉藍秋成為了一個挑戰(zhàn)社會道德底線的公眾人物,人盡誅之。
葉藍秋沒有回應,她也沒有力量回應,她只是想安安靜靜地走完人生的最后幾個月,甚至是幾天。
正當“不讓座事件”的風暴愈演愈烈,一個小人物出現(xiàn)了。楊守誠,一個膽小而誠實的人,地地道道的小人物。他為還債受雇于葉藍秋,開始,他出于要本本分分地掙到自己的那份工錢,盡職盡責地保護著葉藍秋,后來,他發(fā)現(xiàn),這么一個柔弱的生命被人們毫無顧忌地在網(wǎng)絡上踐踏的時候,他又一次誠實地挺身而出,像勇士一樣地保護著葉藍秋。
影片的結(jié)尾,葉藍秋縱身一跳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一切也終究歸于平靜。
這場驚心動魄的“人肉搜索”由于葉藍秋的死而劃上了句號,讓人傷感,也讓人憤怒。葉藍秋的死是對絕癥的無奈,也有“網(wǎng)絡-、人肉搜索”的推波助瀾。
其實,現(xiàn)代人利用“搜索引擎”在網(wǎng)絡上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任何東西。網(wǎng)絡搜索的“快速、便捷、無所不知”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這是把雙刃劍,它也會把人-深處的欲望、掙扎、丑惡散播開來,并像瘟疫一樣迅速繁殖。
影片中的故事情節(jié)只是藝術化地再現(xiàn)各種沖突,它并不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并不會改變“網(wǎng)絡搜索”在我們的日常學習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我們應該反省,毫無顧忌地在網(wǎng)絡上“嬉笑怒罵”,只會給空虛的精神世界帶來短暫的快感,那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很喜歡影片的最后,楊守誠制作的“藍秋綻放”的網(wǎng)站,那是真善美的綻放,是溫情的綻放。
陳凱歌搜索電影觀后感2
昨晚電閃雷鳴,風雨交加,停電了。我和室友便打開電腦,找了一部電影來打發(fā)時間。是陳凱歌導演的《收索》,沒想到在一個雨夜邂逅了這么一部耐人尋味的電影,興奮不已,總想著要把自己的感慨訴諸筆端為快。
整個故事的起因是高圓圓飾演的葉藍秋偶爾查出自己已是淋巴晚期,由于心情復雜,在醫(yī)院回去的公交車上她不愿給一位老人讓座。這一幕恰被同在車上的電臺實習生拍到了。之后陳若兮在電臺播出此事,并上傳到了網(wǎng)上。一時引起轟動謾罵聲一片,更有好事者進行人肉收索,查到了葉藍秋的,劇情由此展開。
在這部影片中并沒有所謂的反面角-,而當故事結(jié)束時,似乎每個人都成了受害者。這正是該片值得思考的地方。另外,片中人物形象十分鮮明。
主人公葉藍秋被輿論推到了風口浪尖。在她面前,似乎人人都可以義正言辭地朝她唾棄。整個社會以一種無情的方式把她貼上了異類的標簽。在這種強大的整體勢力的排擠面前,她只能選擇逃避。壓抑、孤獨、恐懼、無助。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她痛苦地掙扎著。幸好還有楊守誠在她身邊。她以一種歇斯底里的方式來發(fā)泄對生命的感受。最后她又安靜了。她想看日出——帶給人無限希望與寄托的象征。可是她在這唯一真實的世界里,已經(jīng)看不到希望了。所以說她選擇自盡的結(jié)局其實是一個必然。她無力與未來和現(xiàn)實作抗爭,未來是絕望的,現(xiàn)實是殘酷的。而在她面前其他人似乎都成了面目猙獰的儈子手。話雖這樣說,可我又要為這群儈子手辯護。他們顯然不是成心要把她逼上絕路的,他們也是平凡的普通人,也由于摻和這件事而付出了代價。所以我很困惑——我們的社會怎么了?時代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到今天,帶給我們的卻是一副千瘡百孔的面目。
影片中塑造了各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就我個人而言,我較喜歡莫小渝。作為沈太太的她過著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奢華生活。她的世界大概只有兩大主題:一是美容,二是丈夫。在婚姻中,也由于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規(guī)則,導致她一直處于劣勢地位。但她是心甘情愿的,她對沈的愛是真摯的。這也導致她犯了一個錯誤。她誤會了葉藍秋與沈流舒的關系,打電話到電臺告發(fā)葉藍秋是小三。這確實有落井下石之嫌。不過再聰明的女人,醋壇子打翻了也會變得蠢頭蠢腦。(陳若兮也如此)更何況莫小渝其實很單純,并且她之后一直都有悔改之心。作為全職太太的莫小渝表面略顯庸俗,而內(nèi)心卻很高貴。你會發(fā)現(xiàn)別人都忙于追求名,追求利,而她追求愛情,追求自由。這是當今許多寧愿坐在寶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的小妖精們望塵莫及的。她品質(zhì)中的閃光點在諸多細節(jié)中體現(xiàn)出來。在沈流舒策劃的結(jié)婚紀念日晚宴上,沈流舒當著商業(yè)合伙人的面,鄭重其事地給沈太太帶上價格不菲的項鏈秀恩愛。這時她顯然很不自在,她知道丈夫在演戲,而她并不擅長裝腔作勢。在她心里,她和沈流舒的感情分量很重,而沈流舒卻將此作為生意場上的過招。并且她了解到在沈流舒心目中最重要的是成功,而不是他們的感情。這時她顯然很不平衡。因為自己的世界全是他哦!既然這份感情不如她看重的那樣珍貴,那她的付出就沒有了意義。那她就選擇了放棄,這樣她也獲得了感情上的自由,再不會患得患失。走時她把那條項鏈留了下來。她是在提醒他:這條價格很高的項鏈,在她眼里是沒有價值的。這不過是他演戲時的道具而已。鏡頭中莫小渝描著口紅開著車子的神情是決絕后的灑脫!我為她設計了一句潛臺詞:”nnd,離開你我照樣過!”我很能理解她的選擇。然而自認為很成功的沈流舒是怎么也想不到會有這種結(jié)局的。影片中的感情也可以作個對比。陳若兮與楊守誠也分手了。如果以菜肴作比喻,莫小渝與沈流舒的愛情像是一道精心熬制的湯,讓人回味無窮;那么陳若兮與楊守誠的愛情頂多算一份快餐,吃過后啥味道都忘了。你瞧陳若兮分手時,前一分鐘還在為愛糾葛,下一分鐘就做好了重新上路的準備。翻篇也忒快了吧!這倒不是說現(xiàn)在的年輕人沒心沒肺,而是大家都懂得風花雪月不能當飯吃。這是一個空前的物質(zhì)化的時代。
當然,這并不是一部以愛情為主題的影片,有更深的主題值得探究。
故事是以一種大悲劇的形式結(jié)尾的,究竟是誰的錯呢?在這個百無禁忌,沒有信仰可言的社會,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有所為有所不為。沈不該把自己的婚姻當做生意場上的過招。莫不該不分青紅皂白地告發(fā)葉是小三。小華不該不顧同事之情發(fā)送葉的詳細資料。陳不該利用職務之便對葉打擊報復。楊應當把與葉的交往與陳溝通。甚至葉當初也不該那么拽。當然媒體也不該只為追求利益而隱瞞事實。似乎只有涉世未深的楊佳琪保持著一份難得的純潔,可是這又能撐多遠?
在對他人評頭論足的同時,我們也要自我反省一下。生活中,我們也難以把握好處世的尺度。因為我們沒有一個公認的理想的準則來規(guī)范我們的言行。這讓我想起西游記中的一個橋段,孫悟空要去化齋,就用金箍棒給師傅及師弟畫了一個圈。只要待在這個圈里,便是安全的了。我們的社會就少了一個這樣的圈,少了一種體現(xiàn)文明與進步的尺度。這又讓我想起前幾天看的伊朗電影《一次別離》,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信仰對于一個民族的影響力。也許這個民族也有著這樣那樣的紛擾,但他們內(nèi)心是充盈的,信仰便是力量!而我們卻注定了漂泊與茫然,我們該如何畫好圈讓我們的心靈有所棲息呢?
這期間看了很多部電影,有的電影印象還算深刻,有的電影看完之后便忘了。期間沒有寫觀后感。看完搜索,心里非常很沉重,僅僅一句話,讓我心如-絞。“你什么時候開始愛上她的?”“當我知道再也見不到她的時候。”
陳凱歌搜索電影觀后感3
這電影是昨晚看的,帶著想念和期望。從楊守誠待在葉藍秋家偷偷的拍她,兩個人不說話在家待了一天開始,我變得很難過,是的,我想起一些事情。面對自己愛的人,僅僅是呆呆的看著,哪怕是背影,只要在他身邊,在視野范圍內(nèi),做什么都可以。楊守誠就那樣看了葉藍秋一天,那個時候他不知道他已經(jīng)愛上她了。
第四天葉藍秋和楊守誠去蹦極,和你一起蹦極的那個人,必定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否則,還會有誰能讓你的心跳的那樣厲害?葉藍秋愛上楊守誠了,即使蹦完極兩人不再見面,這個回憶也永遠不會被任何人超越。
第五天,葉藍秋讓楊守誠陪她去找保姆,我相信,她那個時候并不想死,楊守誠不愿意和她一起進小屋,她非常失望,我知道,她那個時候一定愛上他了,葉藍秋不會和一個無關緊要的人生氣,她生氣他不敢和她站在一起,站在一起,這多么重要,你只要站在我身邊,我就什么都不怕。
楊守誠回到家,頓時發(fā)現(xiàn),原來和一個人去蹦極,就可以愛上這個人。但是,若曦對他那么好,他擔心害怕,不知道自己怎么交代。所以他在看日出的時候?qū)χ~藍秋大聲咆哮,他有那么生氣嗎?沒有,他緊張,擔心,愛葉藍秋卻要和若曦在一起,對自己背叛若曦感到羞愧和不安,所以他大聲咆哮。或許就是這咆哮讓身患淋巴癌晚期的葉藍秋覺得楊守誠并不愛自己。她沒有選擇原本好好治療的打算,而是選擇離開這個世界。
葉藍秋留給楊守誠一封簡短的遺書,她是個驕傲而脆弱的女子,只要楊守誠知道,我愛上你了,可是我的愛,來的太晚了。遺書的語氣并不勇敢,她生前甚至不敢問一句,她怕聽到不愿意聽到的-。她的遺書里僅僅是拜托楊守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以為楊守誠和若曦會一直走下去。
楊守誠沒有,他向若曦坦白了一切,雖然你對我好了三年,但是,我愛上別人了,雖然她已經(jīng)死了,但是我不能欺騙你。這是我最欣賞的一點。愛就是愛,不愛真的不愛。不相愛的兩個人不應該捆在一起。世界那么大,時間那么長,每個人都有尋找自己幸福的權(quán)利。
還有一肚子話想要講,可是張開嘴,就像魚一樣,只是吐了一串省略號……
陳凱歌搜索電影觀后感4
葉藍秋,一個正處在詩意年齡的女子,卻被堅決地告知身患絕癥,雖極不情愿相信,但是冷冰冰的診斷書將現(xiàn)實與幻想隔斷得清晰而透徹。
她的生命長度,僅剩一周,以天計。
繼而,她在恍惚中接連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我以為,這只是在錯誤的地點,由混沌的心緒引發(fā)的一場悲劇。可是,悲劇遠沒有如此輕易落幕。接踵而至的是,媒體的肆意曝光,老板夫人的誤會,社會各界的良心譴責。瞬間,她被湮沒了。
絕決地,她辭職了。出于厭惡、壓力,又或是參雜著其它原因,她只能逃離那個勾心斗角的職場。她也曾澄清、解釋過,可結(jié)果又是怎樣的呢?媒體為了所謂的收視率,果斷地延播了,殊不知一個人的榮譽與尊嚴,就像是一張平整的紙,一旦弄皺,就很難恢復原狀了。然而,更可悲的在于,她是個孤兒,在這個城市是個單純而干凈的存在。所有的苦痛與委屈,她只能深藏于心。僅此而已。
幸而,她遇到了楊守誠,一個同病相憐的男人。也許是因為相似的遭遇,她內(nèi)心的警戒相對地放松了。陽臺上漫不經(jīng)心的一瞥,冥冥之中注定了他們沁人心脾的一生。
"你要是想讓他愛上你,你就帶他去蹦極。"這是楊守誠告誡她妹妹的一句話,更是他自己和葉蹦極之后的感受。蹦極,一項對身體和心理都頗具挑戰(zhàn)的運動。置身其中,整個世界都是虛無的,只有你身邊抱著的那個人才是實實在在的。這種穩(wěn)穩(wěn)的幸福,是真正可以用雙手去碰觸的。
去郊外看日出。郊外遠離了都市的喧囂,浩蕩的蘆葦,初生的青苔,靜謐的湖面,風起,微瀾泛開。日出,大自然演繹新生的特有方式。紅日,那噴薄而出的熱烈,定會溫暖她內(nèi)心最陰冷的“濕地”。“我要過好每個小時,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天。”葉這樣說道。
只是,她不知道,災難也步步緊逼。
又是媒體,無處不在的便衣,隱形的殺手。
面對楊的咆哮,她沒有想到自己生命里最值得信任的人,竟然是這樣。她再也按捺不住了,含淚揭開了“傷疤”。
真相,就這樣赤裸裸地擺在了楊的眼前,他可能是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對于身邊這個女子的責任是有多重大。此刻,他不再躲閃,他說,“我要讓所有人都看到我每天都陪你治療。”
然而最終,葉以自己的方式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的遺書是這樣寫的:“我知道你會在玫瑰旅店等我,可你再也等不回我了。謝謝你這些天陪我。我一直在掙扎,終于明白,與其在恐懼中等待死亡,不如直接面對。請把本該給我治病的那一百萬,和我賬戶中所有的錢,都捐給更需要的人。我在家鄉(xiāng)一套房子賣的錢,也一起捐了。替我謝謝沈總。楊守誠,我愛你,遺憾的是,為什么這個愛來得這樣遲!”
即使世界以痛吻她,他也要報之以歌。她就這樣走了,留給世界最后一絲溫存,留下了茫然不知所措的我們,需要思考的太多。
關于她和楊,只一句遺憾,卻將多少不舍與依戀悉數(shù)掩埋。他們之間沒有承諾,可能有的時候,有些東西因為摸不著看不見,最后也就隨時間消失不見了。像這樣,簡單而純粹,挺好。
藍秋綻放,生命絕唱。
陳凱歌搜索電影觀后感5
七月份在家中看電視時,在電影頻道無意中看到一段預告片,片名叫《搜索》。當時得知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在人生這條路上會遇到很多人和事,我們真正愛的是人是誰,我們該珍惜的到底是什么。我一直希望在網(wǎng)上能找到免費的觀看地址,但兩個月過去了,這部電影還是沒對外免費開放,在控制不了自己的好奇心之下,很想知道我們一直在搜索,到最后真的找對人了嗎?什么才是我們?nèi)プ非蟮?什么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珍惜和擁有的?于是我花費了五元錢在優(yōu)酷上觀看了這部電影,時長116.5分鐘。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士在公交車上不給老人讓位置,剛好被一位記者拍了下來,放到了網(wǎng)上。于是網(wǎng)上頓時砸開了鍋,人們各執(zhí)己見,多數(shù)人對這位女士更是惡言相擊,甚至還進行人肉搜索,把這位女士的姓名:葉南秋,工作地點:一家大型企業(yè)老板的秘書,甚至連這位女士的中學老師都找到了。葉南秋“出名”后,這位記者也自然風光了,爆料的事件也越來越多,傳出葉南秋是老板的小三。于是葉南秋走到哪里都被人們指指點點,甚至被當作反面教材。這位記者的表妹找到葉南秋,葉南秋也作出了反應,說她那天真的不是故意不讓位的。但是這段視頻沒有放到網(wǎng)上,因為記者認為網(wǎng)上爆料的是葉南秋的丑事,她的認錯會被人們誤認為是媒體炒作,影響媒體的聲譽。這時一位男士和葉南秋在一次巧合中相遇,這位男士正是記者的男朋友。葉南秋出五萬塊錢雇傭了這位男士陪她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后,葉南秋墜樓身亡,是誰殺死她的呢?沒有誰,是自殺。其實就在公交車上的那天,葉南秋去醫(yī)院查出了她患有癌癥晚期,她在留下了一封遺書給這位男士:我愛你,但這愛卻來遲了。后來,這位男士和女記者分手了,他明白自己愛的人是葉南秋。企業(yè)老板也和太太離婚了,不是因為小三,而是企業(yè)家最珍惜的是成功,而不是同床共枕幾十年的夫妻。
隨著網(wǎng)絡發(fā)展的今天,人們是不是對網(wǎng)絡利用價值失去了方向?別人的事隨便在網(wǎng)上爆料,暴露別人的真實姓名,暴露別人的身份,暴露別人的隱身,這算什么?網(wǎng)絡什么時候成了人肉搜索最有效的工具?我承認網(wǎng)絡的確是一個最具有輿論發(fā)言權(quán)的地方,也是一個最有效的監(jiān)督腐敗、道德敗壞的地方。但能不能不要把這種本身能促進社會進步的高科技,變成一個針鋒相對的網(wǎng)絡世界?一個相機咔嚓一下,網(wǎng)上一傳,別人的丑事,別人的個人隱私就在網(wǎng)上曝光了,我真的不知道這些爆料者是在尋找一種刺激,是在尋找一種社會關注感,還是他們真正的具有正義感、具有高尚的情操?如果他們真的具有正義感,試問影片中的葉南秋會在人生的最后一個星期還要承受社會的輿論壓力嗎?社會沒有一個人同情她,反而更多的是諷刺和責怪。在現(xiàn)實社會下,生命與八卦,孰輕孰重?
有時我會感覺這個社會很冷漠,有時又會覺得很溫暖,當在電視上看到北京遭遇洪災時,網(wǎng)友們自發(fā)組織去幫助那些無處可去的外地人;當在網(wǎng)上看被氣槍的噴氣沖入12歲男孩的體內(nèi)時,網(wǎng)民們更多的是關心和愛心接力;當釣魚島事件導致中國人打砸日貨時,能有那么一群人在網(wǎng)上提出要理性愛國。這一切,讓我很感動,當人類面對危難,面對生離死別時,大家眾志成城,一起渡過難關。可是怎么在八卦面前就管不了自己的嘴,管不了在鍵盤上跳動的雙手。不知大家是否想過因為你的所謂的立場就會傷害一個本來能夠充滿陽光的心靈?因為你的一張毫無來龍去脈的圖片,就把這個人的人生價值否定了大半?因為你的道聽途說,一個鮮活的生命也許就沒了。網(wǎng)上的輿論都能對一個人造成這么大的傷害,更何況是在現(xiàn)實呢?我曾經(jīng)發(fā)表了這樣一條說說:“祈禱大家閉上八卦的嘴,讓這個小姑娘堅強的站起來。請尊重她,不要用言語去重傷她,不要用異樣的眼光去刺傷她。請知情的人,就讓議論在你那里截止!我們希望她露出燦爛的笑臉,而不是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在這個花開的季節(jié)里,我們祈禱這個美麗的生命在經(jīng)歷暴風雨以后,能夠堅強的開出最絢爛的花朵。”這是一個受傷害的朋友,當時其他人的第一反應是怎樣去安慰她,我想的卻是如何才能讓大家閉上八卦的嘴。可是我的一個人能力卻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大家的傳言是那么的荒謬,是那么的嘲諷。可我覺得我盡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去幫助她,我相信一定會有人和我站在一起,我相信至少全世界的人都在議論紛紛,她知道還有人相信她,她的人生還有一盞燈為她照亮。
人生在世,誰能不犯錯,希望大家的輿論監(jiān)督是積極的,是能幫助別人走出黑暗的,是能幫助一個在邊緣的人回頭的。而不是一味的去嘲諷、打擊。換個立場想一下,如果是你成為社會斗爭的對象,你會作何感想?
人生這條路,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朋友總愛批評我,罵我不會看人。我說我真的不會看人,朋友說見的人多了,就會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其實世上本無好人壞人之分,而是我們怎樣去看待這個人。八卦的人就遠離一點,真誠的人就靠近一點,虛假的人就躲著一點,懂愛的人就走近一點。
人生是一條搜索的路,希望每個人都能搜索到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和最珍惜的事物。別去搜索那些無聊而又乏味,沒有任何意義的瑣事,別讓自己成為八卦的人。人生如此美好,生命如此短暫,給自己多留一點美好的回憶,讓自己的靈魂能超脫世俗,讓自己散發(fā)出人性本身具有的美,不枉走一回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