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搜索》的觀后感
電影《搜索》改編自唯一一部網絡作品入選 “魯迅文學獎”的小說《請你原諒我》,曾火爆一時。之前只對小說有所耳聞,最近觀看電影后,感想頗深,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電影《搜索》的觀后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電影《搜索》的觀后感1
看完早場的《搜索》,坐在回家的公車上,一路在翻豆瓣上的短評。
“給三星以上的都是狗。”有一條兒是這么寫的。
為什么要拍這樣一部片?這就是一個答案。
似乎陳凱歌一出新作,在離上映還很遠的時候就有一個站得很高的聲音會被無數人附和:《霸王別姬》耗盡了他一輩子的才華,他早就江郎才盡了,又一爛片無疑。
如果非要這么比的話,那恐怕不僅陳凱歌自己的作品,之后的華語電影就沒有好片。李碧華扎實毒辣的故事,陳凱歌的文人情懷,觸犯“禁忌”的題材,踏實做戲的制作團隊,張國榮絕代風華的演技和京戲的神秘與美,少了一樣都成就不了這部電影。現在又有幾個影片有能力囊括這些要素?
所以看客們到底在刻薄些什么?有必要是部電影就和《霸》比較嗎?
我看完《搜索》,覺得這部片很真誠,非常好看。五顆星。
當初拍《梅蘭芳》,明顯可以感覺出來陳凱歌是有意想用自己擅長的京戲題材扳回《無極》的頹勢。卡司也頗費心機。可這種急功近利的動機本身就很難拍出佳作。最后的結果是挖了個坑給自己跳,好好的一個黎明,拉到張國榮面前就什么也不是了。
可是這次《搜索》,陳凱歌算是放下身段,不想挽回什么也不想證明什么了,而是踏踏實實講個故事,頂多爭取講得發人深省一些。前兩天見著他本人,給我感覺他就是一老頭兒,還是沒脾氣沒追求帶點兒童心那種。這么一鬧,倒是成就了一部好電影。
有人說劇本矯情,不讓座這么“屁大點兒事兒”能給人逼死嗎?
我的答案是:好在劇本安排葉藍秋是個孤女,不然她家里人一水兒給逼死也一點兒都不稀奇,若在現實生活中,更有可能的是但凡和她有那么一丁點關系的人都得給牽連進去。
上個月期末考,考到報刊編輯的時候,那些做新聞的準則我只當它們是一行行的字兒,背背就過了,絕不走心。其中第一條就是媒體不要做審判。現在一想,后背發涼。
如果以后真的干了這一行,那些規矩我會違反多少條?甚至是無意的?還覺得是自己干出了什么成績?
看看身邊的事兒吧。一個人開車撞了人,被媒體一報,網友一挖,第二天那人就成了官二代冷血殺人魔頭。輿論立刻一邊倒,絕沒有當事人自己的聲音發出來。再爆出他拋棄過那么幾個女朋友,上學時候打過小抄兒做過弊,和人干過架,開車違過章,能引起全民大討伐就再好不過了。這人被判刑之后,恐怕只能留下一雙永遠抬不起頭的父母四處與人下跪磕頭認錯,從前的朋友也要一律和他劃清界限;很多年前爆發的艷照門,在媒體和網民的集體努力下,讓陳冠希現在還背負著各種罵名,被人追殺,不敢接戲,網友仍然以辱罵他為樂(我也是其中一員……而且還不能保證以后不做這樣的事兒了)。
這就是比電影可怕一千一萬倍的事實。
所以電影的結局也算是溫柔的嗎?
葉藍秋臨死之際,拉著楊守誠來到一片蘆葦地看日出。
我覺得大概是這樣——站在人一樣高的蘆葦地里頭,吹著風,終于沒有質問和謾罵。
于是在那么一瞬間里,誰也就不能再傷害誰。
對于一個愛生活的人來說,會有很多愛好,例如電影。
電影《搜索》的觀后感2
觀影時,我隔壁有個姑娘在看到葉藍秋寫給楊守誠的遺書時哭了,我很想盡量理解一下這淚點從何而來。葉藍秋對楊守誠的愛大約是寂寞孤單中的最后守候,她擁有了7天的幸福,雖然也許這幸福與楊無關,但因為他參與其中,所以她彌留之際產生了一種依賴般的情感,但楊守誠的愛來自于哪里,7天的相處除了色相上的吸引還能是什么?當然這楊陳兩口子還真是般配,愛與不愛都是信手拈來,片尾陳若兮得知自己相處3年的男友愛上已死的葉藍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算是間接害自己飯碗都丟了的罪魁禍首之后,居然立刻就從冰箱里拿出一罐啤酒和EX冰釋前嫌互相祝福了,這里,批判沒有了,諷刺沒有了,暴力沒有了,葉和楊的愛情卻陡然間升華了,最后再順便給新浪微博做個廣告,靠著對逝去愛人的思念了卻殘生,在網絡中盡情意淫。
沈流舒的妻子莫小渝最后的出走更叫人莫名,電影的前半段一直不遺余力地在表達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個不省事女人這一真理,莫小渝的愚蠢和對丈夫的唯唯諾諾在任何細節里都得以展示,結果卻在影片后半段搖身一變,成了一位坦然面對的勇者,離婚協議一扔就駕著自己的靚車絕塵而去了,而沈流舒在書中的精明與沉穩在電影里也變成了不止一點點的二,他和下屬的一系列對話雷得人風中凌亂,是想幽它一默呢還是想反諷呢,我已經看不清陳凱歌想表達的是什么了。
其實并不想每次都拿《霸王別姬》去說事兒,每一位導演可能都有他的巔峰,那么就同樣會遭遇他的低谷,就算想厚重卻不再厚重,想人文卻不再人文,就算那半調子的《趙氏孤兒》都好,我卻怎么也不忍心看到這樣的作品冠上陳凱歌的名號,但之所以每次還對他抱有希望走進電影院,正是因為他的態度,很像哥哥歌里唱的那樣“那份熱度從來未退”,哪怕廉頗老矣。
電影《搜索》的觀后感3
這是一部揭示人類無知的影片、這是一部譏諷人類盲目的影片、這是一部幻象重疊的影片、這是一部導人錯誤的影片、這是一部誘人深思的影片---------《搜索》
電影《搜索》講述了都市白領葉藍秋,在醫院續醫保的過程中一次檢查,意外查出淋巴癌晚期。從而讓其沒有在公車上為一位老大爺讓座,徹底改寫了牽連其中的數人的命運。上市集團老總——城中富豪沈流舒因此陷入不安的漩渦;闊太太莫小渝勇敢地從被人羨慕嫉妒恨的婚姻家庭中落荒而逃;媒體新鮮人楊佳琪因此看透職場冷漠并借機成功上位;資深電視人陳若兮因此紅極一時卻又急轉直下職場情場兩失意;失業且負債累累的楊守誠因此獲得一筆意外之財,卻也因此經歷了一場靈魂的“意外旅行”。七天時間,因為一件公車上發生的小概率事件,十幾個人被卷入其中,生活被迫推離既有的軌道,甚至命運都被徹底改寫。
不得不承認,社會發展所帶出來的鬧劇、新聞傳媒的瘋狂炒作、不明真相市民的瘋狂轟擊、迫于周圍無數輿論平地而起,對一個癌癥晚期的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他們,一昧的相信網絡,一昧的不分真假。受到網絡的迷惑而不能自我,被扭曲事實而看不到真相。
他們,一昧的為了自己,為了名利,受到報復心的左右,捏造事實,無中生有,為了一己私心,不惜把一件小事成千百倍擴大,添油加醋,使得本來小事,經過一番調味,偏離了原本的軌跡,任由私心操控而不能自己,更致使民眾不明真相,盲目信從。
他們,借著錢財滿貫,肆無忌憚。她,為了點小事而爭風吃醋、胡亂猜忌,為了自己所謂的名譽而造謠他人,看到了由嫉妒而引發的幻象,捏造一些所不存在的事,導致了事件的進一步惡化。他,被社會輿論沖昏頭腦,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任由人胡鬧,而后,又為了一己私欲而報復他人,使得事件橫生錯節。
事情的真相原本很簡單,但被人包裝過后你便看不見它了。
《搜索》之所以成功,那是抓住了人的本性,這也這是我所喜歡的一點。它將人性幾個側陰暗面活靈活現、淋漓精致的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的世界。
電影《搜索》的觀后感4
電影里的女主人公自信而驕傲,卻因一次體檢意外得知自己身患癌癥,在從醫院返程的公交上,她雙手緊捏著診斷單坐在窗邊,巨大的墨鏡掩蓋了她的眉眼。這時,恰好一位大爺站在了她旁邊,乘務員讓她讓座給大爺。復雜的心情,使她并沒有站起來讓座。這時,車上的人開始指責她,各種謾罵聲也蜂擁而至。公交車的另一邊一位實習記者悄悄用手機記錄了這一幕,并把視頻發到了網上,事件在媒體的炒作下越來越變得復雜......結局是一周后女主人公心理徹底奔潰,,無法承受輿論壓力和病魔降臨的事實而選擇了自殺。
女主人公的遭遇在我腦海中久久不散,讓我覺得觸目驚心!我想為何她不能對人生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信心,為何不能對生命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不遺余力?為何她會這樣輕易地放棄生存的權利。可我又想想,社會輿論的影響力可能要比疾病或是其他因素大得多。試想如果你有同女主人公一樣的經歷,當你每天出門就碰到記者跟隨,問你一些尖酸刻薄的問題;當你接到父母的電話說記者去家里了,擔心你是不是犯了事;當你努力澄清誤會,記者反而添油加醋地說你是為了蹭熱度……當你面臨種種輿論壓力和社會曝光時,作為一個普通人,你該何去何從?社會媒體能夠曝光暗箱,伸張正義,社會輿論對人們的約束甚至超過法律,試想如果社會媒體和社會輿論偏離了公正的角度,成為一種“道德綁架”,那我們的生活又會變成什么樣?莫讓“你眼中的事實”掩蓋了真相!莫讓“所謂的真相”毀了一個人的人生!
影視界和華語樂壇的巨星張國榮、陽光男演員喬任梁、韓國演員及主持人崔雪莉等人都是自殺身亡,他們都被確認患有抑郁癥。每個明星都承受著比普通人多很多倍的曝光率,他們的影視作品、專輯、個人信息、感情、私人生活等都受到大眾關注,他們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稍有不慎就會被媒體推向風口浪尖。相對于普通人他們所承受的輿論壓力更是大得多!競爭大、節奏快的社會讓我們小心地活著,放松成為了一種奢侈。想要點一杯茶,靜靜的坐在椅子上讀一本書似乎也成為了奢望。
我們需要放慢腳步,靜靜地擁有一些屬于自己的時光,不受任何人的關注;也希望每個人都能做好自己,不要一味地指責別人,不要盲目跟風。
電影《搜索》的觀后感5
陳凱歌曾拍了部狗血的《無極》,看過后真是應了那句話:無聊至極。當看到這部《搜索》出來的時候,也是報著打發時間的目的看看,沒想到卻給我很大深思,搞得我一晚上腦子里都在反復出現--葉藍秋、陳若兮這兩個女人的名字。
葉藍秋---一個公司老總的秘書,漂亮、能干,卻得了淋巴癌,因此在最后的時光放縱自己;陳若兮---一個報社記者,因報道葉藍秋在公車上不讓座事件而徹底顛覆了愛情與生活。兩個不同的女人,兩種不同的命運,卻都詮釋了一點:人性的本能。葉藍秋選擇在最后的時光放縱自己,那是渴望生命的本能;陳若兮不擇手段的報道葉藍秋事件是一種生存的本能。我們不能說誰好誰壞,因為她們都是可憐人,是人的本能使然。
不可否認葉藍秋是美麗的,如果在她沒有得知患淋巴癌的情況下,她或許是高傲的,不可接近的,可在她最后時光找不到可以依靠的人時,她慢慢的喜歡上了陳若兮的男朋友,與其說是喜歡,倒不如說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只有這一個救命稻草可以依賴,出于對生命的渴望,她不管那個男人是不是有女朋友,是不是愛自己,是不是只為可憐自己,她可以在他肆無忌憚,也許正是這種真性情,讓她得到他的愛,在最后選擇死亡,不是不想生,而是想要自己死的有尊嚴吧。
人們總申討陳若兮是個壞女人,其實這個女人只是很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她只是想在這個社會上求生存而已,陳若兮在葉藍秋事件上的確是做得有些過了,可是這種過卻有那么多人關注,那么多人附和,造成葉藍秋那么壞的影響,其實公眾起了很大影響,不完全是陳若兮的錯。有一段特別讓人感動,她抱著男朋友和表妹說:買房子的錢有了,想買哪兒買哪兒。讓人覺得這個女人真的不容易,自己奮斗的那么辛苦,換來的是男朋友的背叛,別人的指責。誰不愿意做個道德高尚的人,可是生存讓人不想選擇。
選擇生命還是生存,這是個艱難的選擇,也許在我們不必要面臨這樣的選擇時就該珍惜----珍惜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擁有不必在道德和生存間取舍,珍惜現在,過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