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釜山行》觀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電影《釜山行》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釜山行》觀后感1
這是一部最初令我非常害怕到不敢看的喪尸片,也是一部看過后令我流淚,非常感動的情感片。最初這部電影出來的時候,身邊的人說非常的恐怖,是一部喪尸片,我便沒有想看的想法。而且高中的時候,有一次在校門口的小吃店里買炒飯,等著拿炒飯的時候,店里面便正在放這部電影,而且是電影的開頭,就是那個在火車車廂里面,一個受病毒感染、尸變的女人爬出來開始在整個車廂里咬人的畫面。一個接一個的人被咬破脖子后,身體扭曲著尸變的畫面,而且配著急迫、嚇人的聲音,我被嚇得趕忙提著飯從店里沖了出去。而且之后回到學校的幾個小時,我的腦子里都依然是那個畫面,感覺整個世界都黑暗了,我被嚇得不輕。可能是因為當時高度學習下的我有很久沒看恐怖電影了,以至于被嚇成那樣了,后來看了電影后的我,都看不起之前那個被嚇的自己。
這部電影里面,深刻體現溫情畫面的一句話,就是“我給你的愛,是我最后的理智”。在席卷整個韓國的病毒疫情爆發中,整個韓國陷入緊急狀態,全國大范圍的尸變,滿地的喪尸,正常的人所剩不多,這其中就包括那些乘坐火車從首爾前往釜山—那個成功避免病毒爆發的城市的人們,而車上進入了一個感染了病毒的人,這個時候,他們必須為了自己和家人朋友的生存而戰。
尸變的速度非常的快,一個人被喪尸咬了之后,幾秒鐘之內就迅速尸變了。所以,車廂內的所有人,面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和陌生人尸變后,有想要營救的,有迅速保命逃離的,這是一場人性的考驗。不同社會階層在災難面前的人性,這中間有許多令我感動的情感,也有令我深惡痛絕的惡人。有年輕的大學生之間互相救助的感動,一群大學生最后只剩下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女生在不小心被喪尸咬了之后,即將尸變,而男生毅然選擇在她失去意識之前抱著她,最后被她咬了脖子;有做了幾十年的姐妹的兩個老人,妹妹在姐姐尸變后,不愿意跟一群惡人待在一起,毅然打開車廂,跟姐姐待在一起,讓惡人受懲罰的大義凜然;有丈夫全程保護懷孕的妻子,最后為了剩下的人能活命犧牲自己的大男人;最令我感動的是男主人公,他是這場災難的兇手之一,因為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同意了病毒的擴散,他在火車上,原本是為了互送女兒到釜山去他的妻子那兒,一開始冷漠無情的他只顧自己和女兒的命,悄悄打探活命的辦法,善良的女兒一度勸他要救大家,可是他不聽,可是最后在自己被困,即將喪命的時候,面對陌生人的營救,他被感化了,一路和其他人并肩作戰,然而到了電影的最后,留下他和女兒還有孕婦即將到達釜山的時候,他被喪尸咬了一口,面對即將尸變的自己,他對女兒說他愛她,最后從火車上跳了下去,那一刻,我哭了。
被那些人在失去意識前的最后一刻拼命保護身邊的人所感動。每個人都有活下去的理由,但是選擇死亡也有理由,大義凜然的奔赴死亡比什么都令人感動。
這不是一部喪尸片,這是一部溫情的電影。
電影《釜山行》觀后感2
《釜山行》這部電影,講述的有兩條線,一條是人性的救贖,另一條是則人性的泯滅。
一、災難與秩序
亞洲影片的傳統觀念中,鮮有用大規模喪尸的爆發作為影片背景的,《釜山行》的耀眼,不難看出在亞洲視角下,大規模喪尸與秩序混亂的吸睛程度是值得肯定的。在目前的喪尸片中,喪尸的出現普遍代表著一種秩序的混亂或破壞,在社會秩序的破壞中,作為社會中的個體,形形色色的人便成為描寫的重點所在。更準確的說,《釜山行》中的喪尸,是一種災難元素,類似于《1942》中的饑荒,《后天》中的洪水,這種瞬間性的災難元素,是一種不可抗力,政府與法律是不可能短時間控制的,在沒有救世主的情況下,對人性的細致刻畫是影片最大的亮點。
導演在影片加入了很多對社會的批判,對人性的嘲諷。這不難理解,災難片里真正危險的從來都是人類本身,是人類自己破壞了原本存在的秩序,使得整個社會在極短的時間內變得混亂。在災難與恐怖元素中雖然在劇情上多多少少有點硬傷,但本片絕對能夠讓人感覺到溫情與感動。本片的設置精巧之處,就是在災難由發端到高潮時展開故事敘述,使得秩序停留在破壞中并無法重建的基礎上,人對自身未來的預期促使了故事一步步發展。
二、駛往人心的列車
韓國電影中,列車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元素。其中成就最高的莫不數《雪國列車》,《雪國列車》中故事圍繞世界永恒的一輛列車開始,列車就是全世界,革命與平衡就在列車上周而復始。不同階層,不同價值觀的人在列車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為了更好的生存,掌握更多的資源和制定規則的資格,開始了對本來秩序的沖擊和重建。
封閉的空間少了很多的其他因素的影響,使故事發生在一個狹小的場景里,氣氛恐怖但人性更加單純。韓國災難片一貫帶有人文主義情懷和社會批判,本片導演并沒有急于求成的效仿好萊塢喪尸片的末日危機感,也不刻意制造群尸屠城的大場面,而是從一個受感染的少女出發,使得喪尸突然蔓延。但列車這一場景卻并不局限,反而這種場景是刻畫的必然要素。車廂里的洗手間、推拉門隔離了幸存者與喪尸,隔離生死,也隔離過善良與邪惡,成為一道人性的門檻。
無力的人群在列車中躲避,甚至依靠“多數人的暴政”保衛自己的安全,這里沒有拯救世界英雄,只有向往生存的個體。難以做到舍己救人的平凡者,也許是在災難面前人類最真實的寫照,因為在這里,明眼人都看到,自私往往是有效的,偉大和付出并不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這種對“去英雄化”、“無能自私”的刻畫,正是給觀者最強的感受的地方。
三、“善惡”個體解讀 災難到達前的人的形象都是西裝革履,發型一絲不茍,干凈整潔的,與大混亂后的形象完全不同,但人的理性并不是隨災難出現立刻消失的,在混亂中,小女孩還在為老人讓座,孕婦和老人都和孩子進行友善的交流并非拒絕溝通。汽車公司的高管以一個油膩中年男子的形象示人,邪惡至極,其外表與內在正是人性的差別變現。兩位老姐妹的命運與列車緊緊聯系在一起,在一生勞苦的姐姐變異后,妹妹的心靈崩塌,不僅自己走向死亡,也危及全車廂人的命運,打開門時,這并不僅是她對命運的`選擇,更是對壞人們的審判。片中最值得稱道的`角色是孕婦的丈夫,外表粗獷但內心堅強善良,為了救人不惜犧牲自己,正是為公眾所稱道的善良所在影片中有悲情的愛情元素,有淚目的親情之旅,惡與善都表現的淋漓盡致。
主角是冷漠的人設,不會與女兒交流,連禮物也買重了,教導女兒保持自私,不用善良,而在災難接踵而至時,漸漸地不再自私與冷漠,保護自己身邊的人成為了自己一個普通人的的使命。他明白自己的工作與病毒蔓延不無關系,這恐怕也是他自己對自己的救贖。對弱小者的庇護,對同行者的援手,對陌生人的信任,乃至于對人類陰暗面的失望,它們共同組成了人類集合的豐富面貌并集中于主角的身上,非英雄而英勇。
片尾可使人深思,人還可以作為人,配作為一樣活物,生存在一個崩壞的、末日來臨前的恐怖環境當中。當士兵在分不清來人的真實身份時,貿然開槍會使得人們相信:秩序的保持可以草菅人命。而小女孩的歌聲傳來,又讓人意識到了:人權高于一切。但這種人權是在黑暗的隧道里出現的,而非光明下的產物。
電影《釜山行》觀后感3
比喪尸更可怕的是人心,當欲望開始侵占身軀;毀掉的,不僅僅是肉體、意志,更多的是生而為人的道德。一列火車就像一個微型的社會,折射出人們的善惡美丑;扭曲可笑的面具,揭開真實的面貌。
當災難降臨人間,宙斯拯救了孕婦和小孩,他們代表新生和純真。自私與奉獻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自私自利,也沒有絕對的無私奉獻;好壞相對,各自摻半。當世界一片混沌,人們首先自保,再救人。這是對生命的敬畏,對他人的尊重。初戀愛情的純真,愛情升華的結晶,親情割舍的疼痛,朋友之間的友誼;都無論生老病死,貧富老弱,甚至是陌生人之間的徘徊,這些情誼是相互鼓勵,支撐的盾牌,這是廣義上的無私,而以喪失他人生命為代價,以割舍他人情感作為支點,奢求到的是狹窄的自私。可是這個世界沒有分清好壞,贏到最后的人總是自私狹隘的人,他們喪失人性道德,卻獲得了成功、權利、希望與生命。故事里總有好人陪葬。社會毫無規矩可言,好心吃虧,奸詐卻是勝利的捷徑。人心總是跟隨大流,忘記了喪尸的可怕,卻防著無私救人的正常人。
現如今,需要得到救贖,獲得重生的是人心;信任、只在故事里心酸陪襯可惡可悲。如果人學會無私奉獻,多考慮別人,那么這場災難是否不會上演,真誠的人是否能夠存活,親人不會離散、愛情不會銷滅,友情不會那么無能為力,社會不會陷入混沌。總有那么多意外襲來,如果多一點真誠、善良和無私,那么減少的不只是一場糾紛,更是巨大的災難。
即使全世界都與我為敵,我也只聽從內心的聲音。愿你真誠處事。
電影《釜山行》觀后感4
影片中男主的自私還沒有到令人厭惡的程度,當拾荒者因為腿腳不便從行李架上下來的時候不小心卡進了火車的座位下,面臨著大群喪尸近在咫尺的情況下,這次他沒有選擇拋棄,而是選擇去救人。
到此處,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男主身上的些許轉變。當一向戰斗力max的大叔被咬了后的那處情節,大叔還清醒的時候,要求男主趕快離開,男主在不得不放棄這個伙伴的時候,他帶著哭腔無奈的離開。男主身上的這種矛盾性存在于現實中的我們每個人的身上,人既有溫情與善良也有自私邪惡,但真實的人性也絕非我說的這么簡單。人性時常是辯證的,但人性也會很極端。電影里唯一的一個極端反派角色--金常務,他極度的自私,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可以犧牲別人的性命。他在別人還有可能逃生的情況下威脅車長趕快開車;當男主一行人突破重重喪尸的阻礙,即將來到安全車廂的時候,他帶頭關緊車門,將老人孩子孕婦……都關在門外;他煽動車廂里的人,將這些后逃進車廂的人趕到車廂另一面的過道里;他和乘務員困在廁所,他將另一個人推出去作為右耳,而自己獲得逃生機會。圖片 在他的身上我看了人性中最為黑暗的部分,一種“私惡”。這種不擇手段的行為觸犯了大家良知的底線,隨著情節的發展他地行為也一步一步更加的沒有下線,讓人不禁想問人性到底可以惡到什么程度。而車廂內那些其他一些人,在這種情況下已經失去理智,當金常務站出來他們便紛紛出來附庸助紂為虐。這是一種非常悲哀的情形,不僅在于所有人都失去了理性與思考,更是在于大家喪失了同情憐憫與體恤的能力。影片接近結束的時候男主終于帶著女兒和孕婦攀上了開往釜山的一個火車頭,而恰好被喪尸咬了的金常務也在這上面。他在變異之前說了幾句獨白,表示自己的所做所為都是因為有個老母親在家等他。導演這處的設計希望表現出無論是多黑暗的人性中也還有一絲無奈與苦衷的溫情,但是這卻無力說服觀眾。在他變異之后將男主咬傷,幾個回合,男主終于將他丟下火車。影片中最為感人的這一幕莫過于男主在變異之前自己跳下火車。
影片最后,孕婦和小女孩攙扶著穿越黑暗的隧道,終將抵達光明。
從整部電影中,我感受到就是當人類面臨絕滅與毀亡的最終關頭,人類的原罪就會袒露無遺。死亡、孤立、失格等種種恐懼將人性中的私與惡推至極端的高潮,人類文明的積習與道德的教化在逼仄的絕境中變得不堪一擊。然而根據商業電影的模式,導演給出了一個溫情的結局,唯二的幸存者,孕婦與女孩,象征著孕育的希望與人類的明天。
電影《釜山行》觀后感5
兩天內看了兩遍《釜山行》,看得我心里有點難受,再一次被韓國電影引發了我對人性的反思。
孔侑扮演的證券基金管理人,一開始是個自私,只在乎自我利益的人,甚至在教育女兒的時候都是灌輸得”自我才是最重要的”觀念。女兒秀安說的一句話:”爸爸你一直都只會想到你自己,你的眼里都看不到別人,所以媽媽才會離開你的。”把他人性里的缺點放大。而他在隨后的與被病毒感染的喪尸斗爭的過程中被別人幫助然后學會幫助別人的同時也讓自己得到了救援,人性里的那點溫暖被漸漸地喚醒了。
看劇的時候,無限心疼馬東錫演的胖大叔。他是這部電影里我覺得最有擔當的男人,他是丈夫,也是爸爸。在關鍵的時刻,第一個站出來保護家人,保護身后那些脆弱的人,直至最后犧牲一個小我,力求保全其他人的生存,他的正義是存在于骨子里的。
在胖大叔被喪尸們攻陷后,我的心情是灰的,他本可以活下來的,如果15號車廂里的人能夠及早開門的話。包括15號車廂里那幾十號人,本來大家都是可以活下來的,然而他們最后都淪為了喪尸們的饕餮。看到這里的時候,我居然是無感的,甚至覺得是合理的。不是說他們就該被喪尸們攻擊,其實讓他們最后被毀滅的是他們人性里的自私和冷漠。愛會傳染,恨也會傳染,善良會傳染,丑惡也會傳染。那個西裝革履的中年大叔,把人性里的自私冷漠等丑惡骯臟的一面展現無遺,甚至像病毒一樣迅速地感染了許多人。在對抗喪尸的過程里,他們把別人當作盾牌來換取自己的生存,甚至冷眼旁觀別人的生死而無動于衷,就像那個因為對人性絕望的婆婆說的那句”這群壞蛋”。最后15號車廂里的人的下場,讓我想到了那句”善惡皆有因果”。
看到最后,列車長本可以幸免,高中生榮國和珍熙本可以生存下來,但都是為了幫助那個西裝革履的大叔而反被推向了喪尸們,成為掩護他逃生的盾牌。不禁心灰意冷,人的善良在自私自利的人眼里只是可利用來成就自己的工具而已。而這樣的人,在再無可利用的時候,會是怎樣的結果呢?電影里的結果是毀滅。
在對人性難過的同時,也被電影里的幾個情節感動和溫暖到。鄭有美飾演的尚慶是個大腹便便的孕婦,然而在列車上,她寬容大度,心懷他人,雖然是個孕婦,但也沒有成為任何人的負擔,甚至還幫助著身邊的人。透過她,看到了一份簡單純粹的善良和自強。還有那個流浪漢,被別人幫助,同時也懂得反過來幫助別人,看起來像是最不懂人情世故的他,最后為了救尚慶和秀安而挺身而出的那個畫面讓我有點想哭。一個流浪漢做出了一個常人做不到的事,心里有溫暖有感動也有一點點感慨人情涼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