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黑豹》觀后感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電影《黑豹》觀后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電影《黑豹》觀后感1
星期六,我和妹妹一起觀看了科幻電影《黑豹》。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特查拉的父親特查卡在爆炸中不幸身亡,他誤以為冬兵是罪魁禍首,于是加入鋼鐵俠的陣營,決心為父報仇。同時他也臨危受命,接起父親的擔子,成為了新一代瓦坎達的國王,治理國家。他所管理的國家在全世界人的眼里非常貧窮,卻不接受任何國家的幫助。可是人們不知道,這是一個既貧窮又富有的國度,那里有一種非常稀有的礦物---振金。振金不但堅不可摧而且還能吸收能量,引得不法之徒競相尋找,希望把它用在武器上,但均以失敗告終。
艾瑞克·克爾芒戈也是其中之一,他原本是瓦坎達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平民,父親因為參與叛亂而被處死,他流亡到美國,不斷地豐滿自己的羽翼,壯大自己的力量。他覬覦王位,企圖推翻黑豹特查拉的統治,搶奪振金發財。
特查拉通過振金制造出了許多高科技武器,例如黑豹的戰衣等。特查拉利用這些高科技產品除惡揚善,并且抓住了殺父仇人。黑豹特查拉真是一個超級英雄。
電影《黑豹》觀后感2
英雄故事被打上與種族相關的符號。有許多的人甚至說,這將是一部媲美黑暗騎士的電影。與贊美同馳的是對于政治正確的嘲諷,于是黑豹變成了多種意見的交鋒地帶,也更加的讓我好奇。
看完后,我想了很多,自己腦子里也有許多自相矛盾的看法。去看了一些中國人寫的影評,一些關于這部電影的譏諷卻也沒有并不精準。當我自己要動筆時,想來,雖然留學兩年,但我也從未在北美真真正正的生活過,如此,用我的愚見去揣測另一個世界中的人實在過于片面。猶豫許久,倒不如談談我自己有一兩分了解的天地。
我想起了另一部電影,戰狼。兩者討論的話題,以及探討的人群,雖不相同,但又相通的地方。在北美,黑人受到種族歧視的壓迫是不爭的事實,近些年才有所改觀。相比之下,中國人也是近代才重新回到了世界的前列。隨著自由主義在世界的風靡,種族平權與反壓迫運動也逐漸興起。而在中國,同樣有一股要平中國人之”權”的風氣。
記得小學時,我們常受到一種教導。少年強則國強,而國家興盛了才不受列強欺負。于是,少年們在稚氣中也被填入了一絲熱血。確實,中國在過去的年月中,受到了歐洲殖民擴張的影響,以及二戰中日本法西斯帝國主義的侵略。無可避免的,在中國人群中有一種恨被激發了。那時候,影視的熱門題材便是打鬼子,光是小兵張嘎就拍了兩三個版本。課本中,我們稱頌著抗戰英雄,黃繼光與董存瑞的名字旁永遠閃耀著民族的光輝。從小時候起,我們最為了解的戰爭叫做中日戰爭,在我們的腦海里日本后面多了鬼子兩個字,對于戰爭的認識是中國人民的偉大,然而戰爭本身的殘酷卻好似一筆帶過。
自此以后,反日的情緒也傳到了我們這一代的印象中。孩童的我們于戰爭所聽到的口號是我們要讓國家更加強大,如此才不會再次被侵略別人,可是那聽起來總像是,有一天我們要強大到能夠把那一巴掌扇回去。平等第一次的在我們的世界中變成了復仇。
不知道從哪里聽到一句歪理。“美國人說:日本人的性格是狗,你只有把它打服了,他才服你。”這句話的后面會附上例子: 中國人從來沒有打服過日本,所以被侵占了,而且日本人的骨子里總也瞧不上中國人。而反觀美國,兩顆原子彈讓他們一敗涂地,所以日本人是服美國的。這句話我聽到時,國內正產生著中日釣魚島爭端。心智并不全面的我聽到的潛臺詞是,”我們要打服日本。”同時期,隨釣魚島爭端一起誕生的是反日貨的潮流。這件事情我們總做,反過美也反過韓。一次又一次的,在我們的情緒中,強大的終極目的是勝利,是有一天我們要壓過曾壓迫過我們的人,成為霸主。
史鐵生先生在談到中國足球時,他提出中國人對于足球有一種殘疾情結,在這種情節中,我們總是自視為殘疾人,因而我們自我安慰也自怨自艾。贏便是自強不息,輸則悲天憫人,上天不公。與韓國,與日本對抗時總帶有不自然的熱情。于是體育被上升到了國家,政治的地位,運動員也就背負著民族的光輝。
我想,史鐵生先生說的極是,可我覺得還有更加準確的說法。中華民族總是帶著一種被欺者的悲劇感。由此,我想到了一句盛行網絡的,關于馬云的名言,即“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除了對于金錢地位的追求外,我還從這句話中看到了一種弱者的悲憤。弱者用這句話來激勵自己:由于他曾經比我強,扇過我一巴掌,于是我今天起要健身,努力,Hustle,總有一天我要在他的臉上扇一個印,兩個印,三個印,奧運五環,八百個金牌,我要扇上個萬花筒。
回想我曾經在小學課文中感受到那種民族熱情,不過也是來自于一種要讓人高攀不起的弱者情結。
有人說這是一種狹隘的愛國主義,我認為不對。與狹隘的愛國主義相對的應是對人類的博愛情懷,可無論雙方如何不同,總是有愛作為主題,不過是范圍的區別。而我所看到的這種民族情緒更像是一群被壓迫后的反噬現象。何為反噬,就像一個三天沒有吃飯的人,他會想吞下一整頭大象。而一群被壓迫的人心中總是有一種妄想或是奢望,要將自己積壓的壓力像火山一樣噴發出去,于是他們想象自己未來昌盛的樣子,當君王,稱霸一切,以此,他們的受傷的內心便得以滿足。這種“愛國“的出發點不是真正的愛,而是自卑與恨。
提到中華民族的榮耀,我們總是去提及四大發明,提及歷史悠久,提及無數古代君王以及世界遺跡。在我們的邏輯中,好似這些東西的存在自動的證明了我們是強大的,昌盛的,智慧的,曾經立足于世界的。可是,我要像蘇格拉底一樣的問一句,這些東西真的證明了什么嗎?仔細去想,好像這其中確實沒有什么邏輯聯系。大衛休謨曾質疑過一種我們常用的邏輯,Induction。什么是Induction,舉個例子,由于過去中國足球踢韓國總輸,于是下一場也會輸。這種推理看似合理,可是它的出發點卻并沒有什么邏輯基礎,我們只是在假設過去怎樣,未來也會很有可能怎樣。休謨的想法有些極端,但用來探討我們榮耀的來源則不為過。我們有過四大發明,所以呢?我們有過千萬年歷史,所以呢?我們有過無數豪杰,所以呢?我們還有過無數殺人狂魔,暴君亂政啊。然而,作為被壓迫過的人們,我們不吝惜這種毫無邏輯的驕傲來激勵自己。愚傲,不知有沒有人發明過這個詞,但我覺得十分的貼切。
如此,我們恨日本,恨曾經的歐洲列強,恨的是什么呢?恨的無非是自己懦弱過,恨自己不是侵略者。由此,我們所談及的民族驕傲或是祖國驕傲中總摻雜著一種精神,我們贏過了其他人。于是我們對于脆弱者的同情也動機不純。當我們看到巴基斯坦或是南亞與東南亞的貧苦國家受到了中國的援助,憐憫之情不過是浮于表面,而內在無非是一種夸耀,看啊,我們多么強大富有。
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中談到關于種族歧視,我們要憎恨歧視本身,而不是歧視者,以防以恨憎恨。我想關于愛國情懷也是這樣的,總是要摒棄曾經的自卑與憎恨,平和的去愛才是。關于黑豹的種族問題我并沒有多談是因為我害怕我的片面造成了不公正的指責,就像我在影評網站上看到的一些評價那樣。同樣,對于反日情緒等等的思考我也難免以偏概全,但作為這個群體的一部分,談些自己的偏見也就不是什么大錯了。我沒有惡意中傷之徒,若是冒犯到些人,在此致歉。
電影《黑豹》觀后感3
看完黑豹最大的感觸就是,漫威終于開始正式地為三巨頭的退休做準備了。 黑豹是個,讓人挑不出什么毛病的英雄。是隱忍、冷靜、顧大局、明是非的一國之君,也是有鋼鐵意志與強大戰力的無畏勇士。從黑豹身上能看到太多三巨頭的影子,在這部個人電影里也有太多致敬三巨頭的地方。 對比鐵人: 同樣雄厚的財力不必提了:吶,我把這棟樓買下來了,還有左邊這棟,還有右邊這棟… 以及無處不在的黑科技,雖然黑豹都是靠妹妹蘇睿。 對比雷神: “我,特查拉,提恰拉之子,瓦坎達國王” “我,索爾·奧丁森,奧丁之子,雷霆之神,阿斯加德王子(現在也是國王了,然而阿斯加德無論地方還是人民都…不說了不說了[拜拜])” 以及各自的父輩都為大局不得不做出了一些不好的事情,都為配得上王位失去了許多也成長了許多,都有一群無論自己地位如何都無條件效忠的手下,都和自己的弟弟打過架(…) 對比隊長: 主要裝備都是振金不必說了。都有強大的意志力不必說了。都熱愛自己的人民不必說了。都有強大的體操技能,噢不,體術技能和格斗技能不必說了。說一點。 Killmonger來劫走克勞的時候,往黑豹他們那里扔了一顆手雷。黑豹毫不猶豫地撲了過去用自己的身體蓋住了爆炸。 就像美隊1里,瘦小的史蒂夫羅杰斯用自己的身體護住的那顆雷。“Is this a test?” 之前看到有人說,奇異博士的故事是復刻版鋼鐵俠(高智商人才遭遇意外受傷后自學/自創超能力),那么黑豹的故事則更像復刻版雷神。那么明年這時候的驚奇隊長…嗯拭目以待了,畢竟連稱號都差不多… 嗯,怎么說漫威也是商業公司,無論如何錢是要繼續掙的;而演員年齡與MCU中對應的角色年齡又不能像在漫畫里一樣被無視、被模糊。新老超英的更新換代是必然的,就像推特上荷蘭弟與博斯曼的互動,接下來,就要由他們來捍衛這個世界了。當然了還有必然會繼續在魔法系大放異彩的奇異博士,即將新登場的驚奇隊長、術士亞當,以及他們各自的接班人。這都很好,我也很想看到漫威宇宙可以再保持個十年二十年的高質量輸出。 我只希望,在初代三巨頭僅剩的最后兩部電影里,漫威可以給他們一個光榮而完滿的退場。 畢竟,那個在導彈爆炸波前抬起雙臂的大佬,那個在風暴中搏斗機器巨獸的王子,和那個面對惡霸時舉起垃圾桶蓋奮力回擊的孱弱男孩。 是多少人心頭的白月光。
對于黃色人種來說,電影確實沒什么看點,甚至有點無聊。畢竟對非洲文化審美無感,而且影片邏輯也非常不合理,完全沒有成長過程的黑豹,發達的技術和民眾生活狀況的矛盾,還有不相匹配的政治制度,都讓故事的完成度不高,劇情強行又幼稚。但說起來政治正確有什么不好,不可讓黑色人種真正走到熒幕前嗎?況且不僅僅是黑色人種,還有超級大國是不是應該義務援助他國的辯論,雖然導演的態度明顯,肉眼可見地諷刺,但結局挺開放的,答案是什么誰也不知道。
黑豹這個電影怎么說呢,一開始期待挺高,但是聽評價一般后又降低了心理預期,所以看完覺得馬馬虎虎吧,也沒有很失望。電影本身相對漫威電影宇宙而言比較獨立,也沒有與其他超級英雄聯動。算是為復聯三做鋪墊的一部電影吧。
電影上了以后,負面評價還挺多的,我也跟風吐槽一下吧(手動捂臉)。人們吐槽的最多一點就是政治正確。我覺得吧,出個黑人英雄也還挺好的。現在的人們動不動就矯枉過正,反對種族歧視的人動不動就政治正確,黑人干啥都對;覺得政治正確太過分的人呢,好一些平時還動不動白皮豬、黑鬼的說個不停。我覺得這些人生活中可能也不太如意吧,做人呢,最重要的是開心,還是要開朗點、心放寬點。第二個吐槽最多的是瓦坎達先進的生產力和落后的生產關系之間的不平衡。我覺得吧漫畫設定就是這樣,誰來拍也不能變出花呀,也沒啥好吐槽的,特效還是蠻酷的。第三個槽點是反派憑本事得到的王位,程序正義、合理合法,然后號稱正義的黑豹一方就耍賴偷只有國王才合法使用的掛。當然啦,對付這種壞人,大家不用講什么道義,大家群起而滅之。這種滿滿的名門正派畫風讓我想到了光明頂上的六大派。明明可以處理成其他篡位方式,非要這樣程序不正義,這就是導演的鍋了。看了一下親王的點評,覺得寫得挺好的,電影的主題到底是什么?是we are family,我們要照顧親人?是找到自我、承擔責任,像蜘蛛俠一樣找到自我覺醒之路?還是要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保護他人?最后表弟被殺,講著瓦坎達的夕陽最美,我更不知道要講啥了,人性的復雜?殺人魔頭也有內心的美好?明明抓住一點把故事說好就行,最后整個大亂燉,哪怕把表弟洗白了也行呀。
電影《黑豹》觀后感4
在權威的媒體評分網站爛番茄上,給出了新鮮度100%的極高好評。我最喜歡的導演諾蘭甚至還發推聲援,稱《黑豹》的水準已經可以申請明年的奧斯卡獎了。在外網好評不斷,因為內地是延遲上映,所以我一直非常期待,并且去看了首映。
然而觀后感嘛,在國內可謂是很極端,我今天上午查看豆瓣,這部電影只給到了6.8分,雖然這在超級英雄系列電影的中規中矩,不能算是特別優秀(媲美銀河護衛隊、美國隊長2等),但是也蓋過了不少同檔期的電影。再加上這是漫威電影宇宙紀元中的第一位正式的黑人英雄(鋼鐵俠中的不算),期待度理所應當的很高,下面我先來剖析一下這位空降財富榜第一的超級英雄的過人之處吧!
黑豹(Black Panther)是漫威漫畫公司旗下的超級英雄,本名(T'Challa)特查拉“或譯為”提哈拉,是非洲國家瓦坎達(Wakanda)的國王,這個國家擁有大量的振金,因此黑豹可以算是名正言順的“豹富”。
在電影背景里,其實早在2002年的《鋼鐵俠2》中的一幕,就作為彩蛋出現過,黑豹的家鄉瓦坎達在地圖上被圈出,顯示了黑豹個人電影登場的可能性。然而作為正式的角色,黑豹的第一次露面是在《美國隊長3:內戰》中,在聯合國大會上特查拉的父親,也就是上一代黑豹被反派炸死,因此黑豹加入到了鋼鐵俠的陣營追擊冬兵。黑豹的第一次亮相還是不錯的,這小耳朵,甚至有點萌,貓奴把持不住。
之后,黑豹就算是漫威宇宙的常駐英雄了,而今年的這一部個人電影的時間線,就是出現在內戰發生之后,作為漫威史上第一位非諷刺意義的黑人超級英雄,我們在《黑豹》的電影中,領略到了神奇非洲國度瓦坎達的壯美,它既有野性非洲的狂魅迷人,又有著科技感十足的建筑外殼,在這個未曾有人涉足的國度(就像《神奇女俠》中的天堂島),就是由這只大喵在保護著。
而在電影中,只出現了兩個反派,一位是在復聯2中被奧創殘忍斷壁的軍火商克勞,他是唯一一個知道瓦坎達秘密的外來人,他將斷臂改造成沖擊炮,在電影的前半段飾演了一個癲狂反派。而他的扮演者則很有來頭,安迪瑟金斯,也許你不記得他的臉,但是他以動作捕捉身份飾演的角色你一定熟悉,有《魔戒》系列的咕嚕,《猩球崛起》中的凱撒等等。這次能看到他的真容可以說很興奮了。
第二位反派是艾瑞克,他在漫畫中名叫金錢豹,看字面意思就知道這是瓦坎達的內部爭斗了,這一部分對于沒有看過的人來說有點新鮮,所以不多說。但是兩只豹打斗的場面都莫名很萌。
大概劇情、背景介紹完畢,同時這部電影的演員陣容也很酷,除了有我們熟悉的潮爺馬丁弗瑞曼,還有奧斯卡影帝福里斯特·惠特克的加盟(《末代獨裁》),還有今年靠《逃出絕命鎮》提名奧斯卡獎的丹尼爾·卡盧亞。
總之我們可以一步一步看出漫威的野心,這次的《黑豹》也被群潮為所謂的政治正確倍受攻擊,可我們必須要理解的是國內外的環境終歸不一樣,也許一些所謂政治正確的電影會更加受到學院獎的青睞,但是這并不影響在大眾心中的分數。我們因為熱愛超級英雄電影系列,而成為漫威的死忠粉,這一批初代的超級英雄就會退役,之后幾年的大銀幕會登場越來越多的新英雄,這樣一說還是有一點悲傷,各位觀眾們,且看且珍惜啊!
電影《黑豹》觀后感5
終于迎來艷陽天,剛巧今天不用開例會,于是去電影院補兒子布置的作業——觀看美國漫威出品的新作《黑豹》。
可能這兩年看了不少原聲片,諸如《美國隊長》,《星球大戰》,《復仇者聯盟》,還有《雷神》,《蜘蛛俠》和《金剛》等,長期耳濡目染的結果:便是我能聽懂簡單的英語對白。不像從前,呆在電影院里被震耳欲聾的音響和稀奇古怪的情節折騰,一頭霧水,渾身不適。
這部《黑豹》讓我耳目一新。忍不住要在博客里說說我的觀后感。
影片將主場景放在了非洲和亞洲的韓國,只有一小部分在美國的奧克蘭。盡管這個國家是傳說中的外星球撞擊后的隕石墜落后的所在地,振金之說純屬子虛烏有,懸崖瀑布冰川也未必在非洲就真有此景,可是看著養眼入心。
在《美國隊長》中出現的這位黑人的父親被刺殺,在這部戲里他順理成章繼承了王位,為其祖國效忠,傳承延續數萬年的傳統——與世無爭,過好屬于自己的世外桃源般的小日子。
當然圍繞著權力和榮耀,必然紛爭四起,事與愿違。尤其是他在追捕國家罪人——那位軍火商人之際,發現他父親也有過錯,良知和責任讓他決定為捍衛正義而奪回王位,并在國家決策上做出局部改變。
我一直欣賞歐美電影里的女性:堅強,獨立,勇敢,聰敏,有自己的事業,不依附于男性而獨立生存。這部戲里的非洲女性也同樣讓我刮目相看。
瞧,這位持矛的女性是該國的首席大將軍。她還不是劇中女一號。
影片中的這四位非洲女性都讓我印象深刻,擊節稱贊:堅貞不屈,為兒主持公道的王后,大方能干,頗有主見的準王妃,俏皮聰穎,勵志創新的小公主,再就是這位鞍前馬后為國王效力的首席大將軍。
鐵血與柔情并存,陽剛與陰柔齊舞,讓我們的神經不再從頭緊繃到尾,而是張弛有致。難怪《黑豹》在美國本土口碑不錯,它的確不同于以往的那些影片風格。
這部戲的情節安排不落俗套。人設不是過去那種非黑即白,而是有自己的性格發展邏輯。
瞧這位梳辮子的不羈青年,他是前國王弟弟的兒子。表面上他回來爭奪了王位,可是沒有陰謀和殺戮。
說起來前國王做得理虧,他不應該在私自處決了他弟弟后,把親侄子拋棄在美國奧克蘭,人家回歸故國也在情理之中。再說他遵循的是該國的挑戰習俗,按規則出牌。他是激進的改革派,做法酷似早期去亞非拉這些國家殖民的白人,企圖用武力征服全球,重新塑造非洲形象,以此來爭奪世界話語權。當然這顯然不妥。熱愛和平才是正道,誰也不允許野心家窮兵黷武,涂炭生靈,喋血沙場。所以他必須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融傳說和高科技于一體一直是美國大片的特色,這部戲也不例外。小公主的振金實驗室就是一個超大規模的百寶箱:研制出來的國王戰袍無所不能,那像用魔術瞬間變出的汽車和飛船遠遠超過變形金剛,還有類似磁懸浮的立體軌道和火車,對,還有那中子脈沖,她均能遙控操縱。最后的決戰場景中,她一邊和她堂兄打斗,一邊遙控指揮操縱飛船的美國探長,讓觀眾看得眼花繚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