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的我們觀后感大全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后來的我們觀后感大全,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后來的我們觀后感大全1
這個--檔最具話題性的電影,應當屬劉若英的《后來的我們》,從一開始的預售過億,到此刻的退票風波,甚是尷尬。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票房也是一騎絕塵,上映5天已達9億多。不管怎樣樣,目前來說整個國內電影市場中最火爆的電影依然是《后來的我們》了。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前,整個《后來的我們》電影的話題熱度就是帶起來了,真正的把這部電影打造成了一部經典的催淚感情
對于許多人來說,劉若英的《之后》,唱出的是滿滿的回憶,或是塵封在心底的一段故事。在《后來的我們》這個大熱的生成過程中,音樂儼然成了奇襲情懷、引發共情的最大爆點。《之后》這首歌曾火遍了大江南北,能夠說人人都聽過,可是我們聽著聽著就成了《后來的我們》。
網友說:“有時候,一旦錯過就不再。這是劉若英的金曲《之后》為什么總能撩撥人心弦的原因。”在微博上,不少網友在曬圖的同時,大都發出了類似“年少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的感慨,有人更是直接表白,就是為了《之后》這首歌而來的。其實,這也是電影《后來的我們》發布這支MV的初衷。
在電影界,一首歌變為一部電影,這樣的例子在之前也有不少。據媒體報道,之前在路演中,劉若英一再聲明,《后來的我們》并不是把自我的歌《之后》翻拍成電影,“而是改編自我的小說”,但大眾還是被《之后》這首歌毫無抵抗力地圈了進去。
如果以往無數次陪伴你、叩擊你心靈的、讓你倒唱如流、KTV必點的歌曲,拍成電影,你會不會去看?據了解大多數人還是會為這份情懷買單的。
2014年《同桌的你》上映,這部從一首學校民謠發酵而成的電影,以不到3000萬元的投資,獲得了4.55億元的票房。按照媒體的說法,“《同桌的你》這四個字,就值1個億”。這首發行于1994年的學校民謠,旋律簡單,歌詞淺白,卻藏著許多人心底的暗涌,以及關于青春和學校生活的種種回憶,稱得上是上世紀90年代標志性的文化符號之一。
把一首經典歌曲改編成電影而賺得盆滿缽滿的,還有《梔子花開》(票房3.79億元)、《匆匆那年》(票房5.84億元)等。這些音樂,天然與青春、感情有很強的勾連,它們共有的語境就是懷舊,抓取的主要受眾粉絲,基本上是70、80后的這一撥人。
據了解,一大批由經典歌曲改編的電影,都已經出此刻電影立項的名單上,包括《明天我要嫁給你了》《你的背包》《她來聽我的演唱會》《小情歌》《我的未來不是夢》《為你寫詩》等等。
雖然《同桌的你》《梔子花開》收獲了令人艷羨的高票房,可是口碑并不與票房成正比,《同桌的你》豆瓣評分5.8分,《梔子花開》豆瓣評分僅有4.1分,網友評價:“感覺就5分鐘的劇情含量,能拍這么久,也挺難得。”之后的《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也并沒有延續《同桌的你》的成功,票房累計1.28億,還不及《同桌的你》的一半。
可見,歌曲改編電影有風險。原因之一是“術業有專攻”,做音樂和拍電影畢竟是兩個行業,不是空有一腔情懷就能跨界成功的。《一生有你》還未開拍時,盧庚戌曾談到拍攝的困難:“難點不是一兩個。做音樂相對簡單些,但做成一部電影,從文學到鏡頭、從劇本到美術、攝影等,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到。”
另外,歌曲不像小說、漫畫等已經有基本的故事架構和情節,改編起來較為容易。有業內人士認為,一首歌能否打造成為一部電影,歌曲與電影的結合度很重要。不但要聽它的旋律,還要看它的歌詞有無發揮的空間,“太實在了不行、太淺白了不行,結局太明顯了也不好。”就像歌曲《梔子花開》,簡單的歌詞不斷反復,描述的是離別的心境,缺乏故事性,歌曲的簡單導致了電影的空洞,也就不奇怪網友稱其僅有“5分鐘的劇情含量”了。
《后來的我們》最終能創造怎樣的票房奇觀,這是未知。如果歌曲延伸不出好故事,拍出的電影就像加長版MV,還不如只讓金曲在大眾心中留下完美的回憶。
后來的我們觀后感大全2
因為喜歡劉若英,因為“之后”是我在歌廳里僅能唱囫圇的幾首歌之一,也因為最近朋友圈里泛濫煽情的好評,晚上“綁架”著老公去看了電影《后來的我們》。
劇情其實也很平淡,無非是年輕人戀愛時都有的爭吵與分分合合,無非是夾在小縣城與大都市之間的北漂族打拼的艱辛和內心的撕扯掙扎,無非就是一個“青蛙”變成王子后卻又失去了公主的老套故事。總之,我沒有被如期的感動。老公更夸張,打哈欠期待影片早點結束。當然劇情平淡的電影也不見得的沒有深度不感人,表現手法不一樣而已。
一句話、一首歌、一部電影,僅有某一點迎合了你經歷中的片段、你曾走過的風景、你所愛過的人、你的成功與失敗、你的盔甲和軟肋~~~~~只一瞬間我們就被細軟的感動了。
上次看哭,是鞏俐陳道明的《歸來》;上上一次看哭,是吳倩蓮黎明的《半生緣》顧曼楨在電影院里邊笑邊流淚的樣貌;上上上一次看哭是《廊橋遺夢》結尾的部分。以上這些,于我就是所謂的感動了。
《后來的我們》一句對白——我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陳奕迅的《我們》,單曲循環。
后來的我們觀后感大全3
之后,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
是的,年少不知愛,知愛已錯過。
茫茫人海中,有多少人相遇相知相愛,有多少人能堅持著最初的那份純真和心愛的他(她)共度一生。
是的,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此刻的我,用文字記錄下早已看過并寫過的《后來的我們》的感情。
未映先火,退票風波,這些好的壞的故事,可能會影響市場,但不會影響共鳴。“前任”“失去”“之后”對于以往擁有但已失去的我們來說是永恒的話題。作為一部電影,《之后》不算經典。最起碼在我看來,故事似乎沒有講的很好。
關于“情懷”,客觀地說,奶茶已經把她想要表達的都說給觀眾了。情懷這個詞,近幾年被用爛了。從周星馳的《大話西游》到奶茶的《之后》。有些粉絲反感說:"情懷,不應當拿來販賣,失望了,星爺不再是星爺,奶茶也不再是奶茶了,我們的情懷,就這樣廉價么?”雖然,我不曾瘋狂迷戀過星爺和奶茶,但他們所講的,我都懂。與我而言,只可是是想要講一個之后的“我們”都變了,但“初心”依舊的故事。說“販賣情懷”未免有些言語過激,畢竟他們以往瘋狂迷戀過,有期望,就有失望吧。然而,畢竟我們深處商業社會,金主也是要賺錢的,導演也沒有有錢到能夠忽略市場的地步。就連一些大導演尚不可能完全忽略市場尊崇內心所想拍電影,我們應當給這些影片多些寬容態度。正如影片中所講,“后來的我們什么都有了,但卻沒有了我們”,而正是這種“沒有”讓以往“擁有”變得如此珍貴。“我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但這種遺憾何嘗不是最珍貴的呢。
聊聊電影本身。剛看完電影的當下,沉浸在失去的悲傷中,整體感覺還算不錯的。演技和臺詞無可挑剔。燈光場景音樂堪稱完美,團隊精良。
田壯壯教師舉手投足語氣都只是一位為子女操碎心的父親,在灶臺下忙碌的身影不止一次讓我想起過年回家父親的忙碌身影。看完一周,父親為兒女忙碌的身影還在腦海里回蕩。父親大概也是以這樣的心境盼著我們回家的吧?也許此刻的我才更能以一位旁觀者的身份,體會平時不太能感受到的那份沉甸甸的父愛。他一面期望我們快些長大懂事,一面又害怕我們長得太快。比較劇中男主,我又何嘗不是一個不懂得體貼父親的女兒。壯壯教師低沉的聲音極具魅力,語氣略帶桀驁,表面漠不關心,內心卻時時牽掛。表演極簡極奢,增一分則多,減一分不足。--和井柏然的演技也恰到好處。井柏然的見清,(哈哈,忽然找不到形容詞)感覺就是普普通通的大學生模樣。--的小曉,靈氣,灑脫,也就是我們普通女孩子的模樣。或許,這也正是選角導演和演員的厲害之處。每一個主角都在扎扎實實地講述著周邊你我的故事,這樣的主角代入感才強,才能引起你我的共鳴。男女主之外的每個小人物主角也立體飽滿,猥瑣的中年油膩男,可圈可點的性感女鄰居,無奈放棄夢想的同伴,表里不一的舊時同學……將我們存在的這個世界講的立體真實。
燈光場景的塑造也是我喜歡的感覺。格子房間里面,不足10平方的房間里面,我們能夠擁有甜蜜的完美。偌大的豪華住宅里面,只剩下沒有了“我們”的失落。遠景近景特寫全景的切換也運用的惟妙惟肖,在講故事,它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故事,是你我的故事。有兩處最別致的地方,一處是男女主第一次之后近景拉致遠景直至拉出影棚的拍攝場景,一塊塊木板隔離的空間,我們以為我們在看劇,其實我們都是劇中人。第二處是父親臨終留言讓男女主角人生不再灰色,重新上色。一句“在一齊時,不負彼此最好,想要不負此生,很難”將全劇做了畫龍點睛的歸結,堪稱完美。
然而,可是,擁著這么多極致完美的元素故事似乎卻沒有我想象當中講的精致。小曉從剛開始年少不知愛懵懂無知一心只想要留在北京住大房子到最終最終明白愛的真諦,是真愛成熟了這個女孩兒。無奈男主卻明白的太晚,明白時已失去。女主因明白而放手,男主因失去而明白,節奏不一致注定結局悲傷。故事是好故事,但整部影片場景切換不自然,情節缺乏連貫性,劇情走勢不自然,無疑無奈地成為本片的拉分項和硬傷。回憶與現實插敘的方式,現實和回憶交雜在一齊,本來就比較難表達。現實用灰色,回憶用彩色異于平常的表現手法也容易讓觀眾一頭霧水。場景的切換過渡也略顯吃力。回憶里火車回家過年和現實中做飛機回家毫無過渡,讓人抽離莫名其妙,需得反映幾秒。好幾次現實回憶的切換都給人這種莫名的抽離感。男女主明明彼此喜歡對方,卻一向不挑明,在那個青春萌動的歲月,似乎不是那么合理,畢竟那是一個有愛就會說出來的年紀,哪有那么多顧慮。男女主第一次分手也分的莫名其妙,原因何解?第二次的分手是交代清楚了,但分手之后再次見面,一切的顧慮和誤會都能夠解釋清楚,一切的阻礙都已不再是阻礙的時候,二人卻就這樣錯過了。于我而言,這樣牽強地讓男女主成為彼此的前任,真的太不合理。畢竟,如果我愛這個
男人,我愿意給他成長的機會。絲毫想不清楚,為什么兩個彼此相愛且明白對方也愛自我的兩個人還有什么阻隔能讓兩位分開。如果說,小曉要的愛是當初見清的“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無畏無懼的愛,那么那個愿意為了小曉要買大房子扎根北京的見清何嘗又不是在實現攬月捉鱉的承諾呢?小曉眼中見清的“不懂”,我真的不懂。
后來的我們觀后感大全4
距離觀看《后來的我們》已經有5天了,早就想寫一些關于《后來的我們》,關于北漂感情故事,關于奶茶劉若英……一向沒有提筆其實是因為沒有勇氣,沒有勇氣去回顧那些扎心的臺詞,沒有勇氣去回憶那些尖銳的影片環節,更沒有勇氣去再次聆聽那些會讓耳朵流淚的歌詞。
捧著一杯奶茶去看一場奶茶導演的電影
看到很多關于這部電影的吐槽聲,謾罵聲,這讓我有點心疼,心疼這部5天前就一向帶給我很多關于感情親情人情世故思考的片子,心疼為了這部電影拍攝在北方冰天雪地跑來跑去的節目組,心疼自我本身就是一部帶有遺憾色彩影片的奶茶劉若英。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這是這部片子里留給我印象較為深刻的一句話。當時在周邊到處有人在啜泣,擦鼻涕的環境下,大概是受了環境影響或是真的觸及自我的內心深處,我清晰的就感覺到一滴眼淚從我的左半邊臉龐劃過。這滴眼淚滑落的太快,以至于我根本還沒有反應過來自我到底是為了什么而流淚。在這個什么都高速發展的時代下,真正有人肯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人實在少之又少,在這個功利化的社會背景下,如果真的有人肯為你上九天攬月,那么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你給予他的東西遠遠超過“九天月”。
其實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是一部很現實,很戳心,很尖銳,很真實的影片。真實到我不止一次的感到現實的無力感,我理解影片中的--,井柏然。設身處地我覺得他們的做法都是在當時影片環境下最該做出的選擇。于情于理,于愛于棄。
感情這件事,不辜負彼此就好,要想不負一生,那真的實在太難。看到田壯壯大叔的這句話時,才是我全場的淚點所在。這一生,我辜負了多少人?又被多少人辜負了?但感情這件事本身就難以說清楚說明白,在感情里你喜歡的人總是背叛你,而真正用心用情喜歡你的人,你又好像一向都看不上,對不上眼,那么辜負就來了。
以往那個為了我一個月暴瘦8公斤,學會吸煙喝酒的男孩,如今他在哪里?我沒有想過因為感動就湊合著過一生,但還是好想應對面,親自說一聲;“抱歉,愿你一世安好”。
以往那個讓我學會“女為悅己者容”的他,如果此刻我們突然在某一條街道上遇到,我不會再死乞白賴,不會再害羞得東躲西藏,我會大膽的向前邁進一步,微笑的問候他好久不見,并感激他當初沒有心慈手軟理解我,否則人生大概只會多了一段更加遺憾的遺憾。因為從來沒有得到過,所以他還是我心頭的一顆朱砂痣,有期待,有完美,有祝福,其實這才是一場暗戀最該有的樣貌。我喜歡你或許真的只是喜歡,得到了,反而就變味了。
不明白為什么,看完《后來的我們》之后,我瘋狂的迷戀上了劉若英的歌。
“之后
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
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像我這樣為愛癡狂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像你說過的愛我”
年少時,聽不懂這些歌詞,只覺得韻律美,覺得劉若英的聲音異常有感覺,有韻味。再聽已是曲中人。小時候拼命想要聽懂讀懂這些歌詞,長大了才明白,原先,世間的所有懂得,都是要伴隨眼淚的。
心疼劉若英的愛而不得,心疼她這些年來的遭遇,心疼她的感情故事。
后來的我們什么都有了,也必須記得還要留住我們那顆善良的心,對自我善良,對身邊的人善良,對余生善良……
后來的我們觀后感大全5
《后來的我們》這部電影上映已經很久了,我一向沒有時間去看這部電影,前天無意發現網絡上已經在免費播放了,于是抽出接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觀看了這部電影。作為一個男人,我或許不該像許多年輕人一樣觸景生情,可是話又說回來,誰的過去放在心里都是一段充滿著開心、沖動、憤怒和后悔的黑白電影。
我自小在外地一座城市長大,18歲那年高中畢業,我順利進入了一所二本院校的計算機專業,實習那年我認識了早就在外奮斗了3年的她。她說她想擁有自我的一家奶茶店,并一向在為實現自我的目標而一向努力著。而我則想著能自我擁有自我的一個網絡公司。那時候的我們沒有太多的錢,大學剛實習的我在單位一個月也僅僅僅有1000元的收入,扣除掉我們的房租吃飯等生活開銷,每個月我僅有300元左右的結余。她在一家咖啡館打工,每個月1800元的收入有一多半打給了家里上學的弟弟和生病的父母。我們每一天晚上都一齊散步在這座城市的護城河邊,一齊想象著不久的將來我們會變得越來越好。半年后我迷戀了一款網游《夢幻西游》,每一天下班都沉浸在游戲的世界里。漸漸的我們開始有了分歧,她說我的夢想只是為了我以后能夠專心玩游戲而設定的。就這樣,她選擇了離開,我開始沉迷于游戲中的每個回合。剛開始的我以為那是我想要的自由,漸漸的一個月過后我發現我身邊缺少了最重要的她。我開始瘋狂的在這座城市里尋找關于她的痕跡,而她早已更換了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那段時間,我跑遍了所有能追尋到關于她的地點,最終我還是沒有再找到她。
時間總是給人以教訓,讓我們明白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才明白去奮斗,我開始把游戲漸漸放在一邊,拾起了自我最初的夢想。三年后,我成功的創辦了自我的一家網絡公司,收入也漸漸從幾千到了幾萬。我始終沒有忘記那個她,始終在試圖尋找關于她的消息。最終在去年夏天,我在去上海出差的高鐵上再次遇到了她,只是再遇見她已為人母,懷中抱著幾個月大的孩子,正準備趕去上海和丈夫匯合。我們并沒有像電影里那樣互相再傾訴過往,也沒有再去詢問當時關于我們之間的那段感情過往。她說我最終看起來不再像當年那個幼稚的小孩,需要別人照顧和關心。我笑笑問起她之后的故事,她離開以后選擇一個人去了上海,在另一座城市里面做著她最愛的工作,之后認識了此刻的丈夫,兩人在一齊一年以后就結婚了。此刻的她也是一家甜品店的老板,當然是她們兩口子的努力一齊創造而來的。她問我今后打算找一個什么樣的女孩結婚,我說就找一個能把我當小孩子看待的就行了……很快列車到達了終點站上海,我目送著她和丈夫抱著孩子遠去,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去打擾過她,因為她有了屬于她自我的生活。我們每個人都一樣,都有一部藏在自我心里很久的黑白電影,只是我們沒有去主動打開它再去回顧一遍,或許是因為一首歌,一句話,一個習慣或是一部電影無意間觸摸到了它的播放鍵,思緒才會泉涌一般回到從前。或許你還習慣著她的習慣,可是你卻在進行著自我的人生。后來的我們沒有走到一齊,也許我多年以后還記得你。
致:我們失去的過去和正在迸發前進的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