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的我們的影評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后來的我們的影評,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p>
后來的我們的影評1
因為喜歡劉若英,因為后來是我在歌廳里僅能唱囫圇的幾首歌之一,也因為最近朋友圈里泛濫煽情的好評,晚上綁架著老公去看了電影《后來的我們》。
劇情其實也很平淡,無非是年輕人戀愛時都有的爭吵與分分合合,無非是夾在小縣城與大都市之間的`北漂族打拼的艱辛和內心的撕扯掙扎,無非就是一個青蛙變成王子后卻又失去了公主的老套故事。總之,我沒有被如期的感動。老公更夸張,打哈欠期待影片早點結束。當然劇情平淡的電影也不見得的沒有深度不感人,表現(xiàn)手法不同而已。
一句話、一首歌、一部電影,只有某一點迎合了你經(jīng)歷中的片段、你曾路過的風景、你所愛過的人、你的成功與失敗、你的盔甲和軟肋~~~~~只一瞬間我們就被細軟的感動了。
上次看哭,是鞏俐陳道明的《歸來》;上上一次看哭,是吳倩蓮黎明的《半生緣》顧曼楨在電影院里邊笑邊流淚的樣子;上上上一次看哭是《廊橋遺夢》結尾的部分。以上這些,于我就是所謂的感動了。
《后來的我們》一句對白我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陳奕迅的《我們》,單曲循環(huán)。
后來的我們的影評2
《后來》確實是一首好歌,《后來的我們》也確實是一部爛電影。
我認為這部電影在電影市場上,應該有一定的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比如作為技術和劇本雙重不達標的爛片病例集大成者,《后來的我們》為資本市場如何在電影領域里兜售情懷,做了一個正確的示范;比如如何向世間那些容易緬懷前任的癡男怨女割韭菜、收人頭,我相信今后資本市場都會形成更為成熟的手段,讓大家不覺痕跡。
這部電影還向智商和審美正常的觀眾們展現(xiàn)了,非專業(yè)電影導演在電影這種專業(yè)領域里,和專業(yè)電影人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夸張的形容那就是差了大概10個銀河,理性點形容那就是猶如美國對敘利亞的全面吊打。
首先必須承認劉若英的才華和情懷,《后來》這首歌能夠唱得世間忘不了前任的所有癡男怨女都產(chǎn)生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覺就是鐵證,這首歌能產(chǎn)生不分年齡段的無差別共鳴,本身就是歷史級的作品。
但是可惜的是電影不單單是劇本或者歌曲或者文字。如果把《后來的我們》的劇本當做作為故事、詩歌、散文,我相信它展現(xiàn)的東西不至于如此之差勁,但是把它展現(xiàn)到電影上,這是一部價值10分的災難片。
后來的我們的影評3
這部劉若英的電影上映啦!我以為我會痛哭,然而卻沒有,可能因為成長,我們都說散就散了吧。
突然又想起了一個人,那個人陪伴了我將近八年,我們分分合合,跌跌撞撞走到現(xiàn)在,也感謝讓我成長,也讓我成長很多很多。
想起那時候的我,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勇往直前的沖,什么都不顧,也讓我學會了如何去愛,就像奶茶的歌后來一樣,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13歲的我,16歲的你,那時候以為承若就是永遠,就是一輩子,然而卻不是,我們太小,還要走過的路太長,我們還是網(wǎng)戀,突然在一個群里認識的,其實我現(xiàn)在有點抵抗這種,只要跟別人聊起過去,我第一反應就想到的是你,我那時候以為你會努力,你會成長,然后同我一個城市,然而沒有,我后面想清楚了,就是不夠愛,你去別的城市,卻從來沒有想過來我的城市,來遇見我,來看看我。
到現(xiàn)在為止,你有能力了,你有新的生活,卻也沒說我現(xiàn)在有能力去你的城市了。我們的價值觀都不同,你總是以為我是高高在上的,以為我就是一個公主,買的東西必須都是貴的,吃的都是好的,總之就是覺得我們大城市深圳就是不一樣,我其實一直都在反駁,可是你總是不信任我,雖然你心里有我,可是我知道,那不重要,我在你生命里只是出現(xiàn)一下下,你之前去廣西一兩年,卻從沒有想過來廣東,你說你去福建玩,問我去不去,卻沒有想過來我的城市,或許我們兩的遺憾就是沒有見面吧,估計是這樣,我表達的不夠愛你。
我表達每次都是文字上的冷漠,我表達的我就是一個壞脾氣的女生,其實我現(xiàn)在懂得了,我忍住不告訴你,告訴你其實我很在乎你,其實你也在影響我的生活,其實我一直都有你,只要你一回頭,我就會拋開曾經(jīng)所有,你在我軍訓的時候,消失了一個星期,就跟別的女生在一起了,就是我去讀私立學校,一個星期回家碰一次手機,我們就什么都變了,我有想過,不過還好,我理智了,沒有為了你去拋棄那些學習,本應該做的事情。
我們也沒有說再見,也沒有說分手,在你需要的時候找我,生活感情也麻煩也請教我,我試著不去理你,突然之間,我們就算加了微信加了qq,彼此也再也不能出現(xiàn)各自的聊天窗口,后來的我們,就沒有后來的我們。
只要記得我是你的初戀,你也是我的初戀就夠了。
后來的我們的影評4
春分時節(jié),劉若英導演處女作《后來的我們》展現(xiàn)了井柏然--兩人跨度長達十年的甜虐愛情故事。與其他華語愛情片不同的是,《后來的我們》里是普通人相濡以沫的愛情,所有人都能在電影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影片故事內容非常的簡單:
講述了一對男女在過年回家的火車上相識,從那之后,二人的命運便糾纏在一起,歷經(jīng)戀愛、分手、錯過、重逢的故事。跟我們每個人一樣,他們從相遇、相知、相伴,到相戀、相對、相負、相棄,再到相念、相憶、相惜、相會,時光的累積在他們心上刻下愛情的年輪。命運似乎是一個輪回。在一次次的偶然下,平行線交叉,再平行,故事始終有“然后”。可后來的他們,是否已經(jīng)學會了如何去愛?
曾經(jīng)有個朋友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棵樹愛上了馬路對面的另一個棵樹,我問他然后呢?他說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很久以后我才懂:不可能的事,開始就是結束。畢竟,“愛你愛不起,怪你怪不起。”還有知乎上也有個話題,“那些相愛過卻沒有在一起是一種怎樣的感受”?有一個人回答,“半個小時前接到了越洋電話,是她。原來我藏在魔方轉軸處的“我喜歡你”的紙條,被她不到一歲的兒子在玩的時候摔了出來。這個魔方是我在五年前送給她的生日禮物。她在電話里哭成了淚人,最后我和她說,曾經(jīng)我愛過好多人,做過無數(shù)浪漫的事,她們現(xiàn)在都很幸福,希望你也是。”可是事實上,魔方只有一個,他只愛過唯一的她。只不過,“就算有真愛念亦會有變遷,就算癡心倆面亦覺心酸,就算是真愛你亦成了往日片段”......
你我都知再也無法回到過去,那除了輕聲的一句問候,除了“愿你好”的祝福,還能做些什么呢?還可以做些什么呢?往事歸零,愛恨隨意,人生,若只如初見就好了啊。當井柏然深情凝視--,說:“如果當時你沒走,后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更戳中所有觀眾心中的軟肋。瞬間所有回憶涌上心頭,如果觀眾是故事中的主角,后來的我們是否學會了如何去愛?
可惜沒有如果,終究是錯過了,后來我們變得面目全非時,又能否找到曾經(jīng)那份愛意?
后來的我們的影評5
本來以為這會是一部和以往青春題材劇情一樣狗血的電影,開頭男女主的相遇的確真有點這樣的感覺,可是隨著后面情節(jié)的展開,不知不覺就入戲了。
整部電影講的是男女主在春節(jié)返鄉(xiāng)的火車上認識,同樣的家鄉(xiāng),又同在北京北漂,男主叫林見清,女主叫方小曉。他們都期望在北京實現(xiàn)自我夢想,但又和千萬北漂一樣在北京艱苦地掙扎,而后歷經(jīng)戀愛、分手、錯過、重逢的感情故事。這部劇有很多笑點,也用了很多手法。一開始是倒敘,還有灰色鏡頭的切換。
電影里男女主在房間里的時候,有一幕是把鏡頭變成了從比較高的上空拍的遠景。這個遠景鏡頭讓我們看到了各個房間都在上演著故事。這其實寓意著,小曉和見清只是蕓蕓眾生中的兩個普通人,大千世界到處都在發(fā)生著故事。每個房間的人都在用自我的方式,去懷抱自我的夢想。
當男主經(jīng)歷了打擊對生活再無所期待,不再選擇拼搏與奮斗的時候,女主選擇了離開,因為自我在他的身上再看不到對未來的光。當感情被現(xiàn)實的細節(jié)磨損地已經(jīng)看不出原先的模樣,即使還愛著,卻因為疼痛而選擇了告別。
我覺得最大的杯具就是,你成長的代價是我的離開。往往,僅有分別后的我們才是分別前的對方想要的樣貌,而一手促成這樣的,正是分別本身,這很可笑,卻一次又一次地在相愛的人身上上演。
要是真的說起為什么和前任分手,其實是說不清的,最終的結局源于之前的點點滴滴。兩個人在困頓的階段缺乏溝通,他們對彼此心里的想法和定位都沒有及時地同步,二人對于生活的節(jié)奏逐漸脫節(jié)。這種對彼此錯誤的理解,男主一味地認為只要自我能在北京安家落戶,就能重新贏得女主的心,殊不知,女主對他的愛無關這些外在;女主失望于男主的不成熟,認為他把自我對他的感情褻瀆。一切的點滴匯成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將二人沖散在茫茫人海。
未來那么長,我們不明白什么時候會有什么變故,為了之后的不遺憾,所以此刻就要放手去愛,不要計較太多,簡單點,不管什么天長地久,只在乎以往擁有,畢竟我們還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