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醉拳》觀后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電影《醉拳》觀后感,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p>
電影《醉拳》觀后感1
成龍的動作片里搞笑成分很多,從過去到現(xiàn)在都是一樣。最新的《天將雄獅》還沒來得及看,想來應該也是沒差的,可惜評分很低,難道是受到了坑爹兒子的影響嗎?
言歸正傳。《醉拳1》和《醉拳3》伴隨我走過了小學歲月。那時候家里沒有有線電視,看電影基本靠VCD。后來安了鍋蓋,可以經常看港臺電影,感覺那么多沒什么名氣的影片都相當精彩。后來鍋蓋被光腚菊和諧了,不過沒關系,有了網(wǎng)絡,還怕找不到種子嗎?
成龍片子里的很多笑料就像傳統(tǒng)相聲一樣,落差很大讓人瞬間爆笑。譬如他在菜市場調戲的陌生少女居然是自己的表妹,自己在酒店受困救自己的居然是自己避之不及的師父蘇花子。更兼他那夸張的表演手段,假裝落枕被揭穿,一個馬步把褲襠裂開了,都是讓人忍俊不禁的瞬間。
醉拳要喝醉才能發(fā)揮威力,不醉時根本不行。所以師徒二人喝不到酒的時候被人打的落荒而逃,但是黃飛鴻喝到了好酒之后,卻能打敗比自己武功強硬的高手,救出深陷危難的父親。比起《醉拳1》的點題,《醉拳3》除了搞笑之外基本上不剩下什么了。
電影《醉拳》觀后感2
在李小龍之后,功夫片出現(xiàn)了迷茫以及粗制濫造,袁和平和成龍的幾部電影,打開了諧趣功夫片的新路線……很明顯,袁和平的影片和劉家良是一脈相承,他強化了人物對戰(zhàn),且是過于強化,電影語言相對簡單,大量的長鏡頭是對戰(zhàn)變得冗長,好在袁和平是武術指導出身,他將對戰(zhàn)加入了大量雜耍和創(chuàng)意,利用生活道具,使長時間的對戰(zhàn)不再枯燥,同時,人物本身也攜帶了喜劇因素,是對戰(zhàn)乃至整部影片和喜劇片進行了融合……這又帶出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袁和平的這幾部電影毫無深度,來來去去都毫無由來,黃飛鴻是主人公,但只是符號化的存在,和黃系列絲毫沾染不上,不存在民族主義……影片的主人公是亦正亦邪的年輕小人物,他們要顛覆父權,卻又歸順于父權,他們自身不完美,需要借助外力強大,然而最終仍然是為了父權而存在,78年--結束不久,這又何嘗不是香港這個他者對大陸和英國二者之間游移的寫照呢……自李小龍后,功夫片開始赤裸上身,這是明顯的模仿,很快,人們便忘了袁和平,只記得醉拳的成龍,演員開始對電影定義,成龍也成為了功夫新標簽……而另外一支的武俠片的代表徐克,受新浪潮影響,再多年后才名揚……
電影《醉拳》觀后感3
看老派的功夫電影,最有趣的,就是它家的配音,每揮一拳,就“虎虎”作響,每打中一下就“辟辟”一聲,刀劍相交則“鏗鏗”叫喚。這些配音,在新式功夫片中,基本只有刀劍被保留了,或許連導演都覺得,揮拳不總是虎虎生威的,畢竟有點假。
但我卻很懷念這“虎虎”聲。
老派功夫片中,講究招招到肉,雖然看上去不是真的,但畢竟每一招每一式,都要做到有板有眼,讓觀眾覺得這是兩個高人之間的過招。而武術的設計,則相對傳統(tǒng)。劇情方面,相對比較簡單和單一,時代多是清朝以前,背景也多為郊外場景,似乎更像傳統(tǒng)武俠片的天人合一思路。
1978年的《醉拳1》,故事邏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一個三腳貓功夫到處惹事生非的孩子,在蘇花子的的調教下,學好了功夫,不僅報了胯下之辱,還救了被追殺的爹。就這么簡單的故事背景,穿插著代表成龍風格的幽默橋段,就構成了一部110分鐘的電影。(這種幽默橋段在他后來的電影中被大量復制,甚至是拙劣地復制,成為Jacky Chen的特有標志,但卻有點迷失了功夫的焦點,變成搞笑模式,不像在舊功夫的本片中,作為輔助和點綴,來得恰到好處。)背景鋪墊在清朝的末期,主場景在客棧和郊外,這些都符合上述舊功夫片的思維框架。
總之:主線簡單,招式實打,是舊功夫片的特點,也是那個虎虎生威時代讓人懷念的地方。
而反觀近代的新式武俠片,城市背景則大為突出。如1994年的《醉拳2》,設定為民國背景,開場就是新式火車,而在打斗場面中,因為新場景,新科技,有了很多創(chuàng)新的設計,引入城市工廠背景,可以用上槍械,鋼鐵,沙包等舊武俠不可能出現(xiàn)的道具,并自創(chuàng)了諸如裂竹等武器。在設備方面就已經開始讓人眼花繚亂。然而,武打的設計,更多地圍繞這些漸欲迷人眼的道具轉,而招數(shù)越來越花哨,在工廠區(qū)上串下跳,入火坑,噴火焰,看上去觀賞性提高了許多。然而,人物對打中,有板有眼的功夫成分越來越少,往往打了幾下就被新道具搶了風頭,或者招數(shù)凌亂了。
然而,新功夫片的主題,人設,劇情,往往比舊功夫片成熟和復雜得多。還是以《醉拳2》為例,片中架構了搶救國寶的宏大主題,并且涉及外國使領館壓榨勞工等近代話題,這也跟那個時代背景變得紛繁復雜有關。在人設上,初見清末武狀元, 后與賣魚仔較量,但這些都不是諸如《醉拳1》中與幾個對手零散的過招碰面,而都與后續(xù)劇情相關聯(lián),整個人物聯(lián)系的構架更加緊密。劇情方面,從跳火車追逐,到城內與反派交手,到夜闖領事館失敗,再到最終工廠救國寶,這些劇情線路,都遠比《醉拳1》復雜許多,而且同樣地,整條線索更加銜接緊密。當然,在《醉拳2》中,雖然時隔16年,但主角成龍的幽默打斗風格,幾乎沒有改變,只是如上所述,依靠新道具、新招式變了個模樣罷了。
不過,問題是,主題、劇情、道具,真的是功夫片最重要的因素么?我想不是的。功夫片最重要的,一是“俠氣”,見義勇為,除暴安良,這在1、2兩部都有體現(xiàn)。二是,武術的展示,在這點上,或許劇情單一,花哨較少,招數(shù)有板有眼的舊功夫片,更能吸引觀眾。我還是挺喜歡那種每揮一拳,就“虎虎”作響的片子。
電影《醉拳》觀后感4
電影講述黃飛鴻拜師學習醉拳的故事。黃飛鴻在父親開設的武館學習武術,但他因為在街頭與同門喝酒時打賭、進而調戲本是親戚的一個女孩,遭到父親責罰。黃飛鴻不好好接受懲罰被父親發(fā)現(xiàn),因此父親決定請一個名師教育他。黃飛鴻知道后,害怕的逃走了。逃跑的路上黃飛鴻吃了一頓霸王餐,遭到店里的人毒打,一個叫花子出手相救。這個叫花子正是父親請來的高手,于是叫花子捉住黃飛鴻,兩人成為師徒,天天讓黃飛鴻習武。黃飛鴻不愿好好學習,經常偷懶,一次在練習舀水時他還成功的逃走了。為了逃跑黃飛鴻的衣服被弄濕,他烤干衣服時來了一個殺手。因為黃飛鴻占了殺手的位置,兩人話不投機,于是大戰(zhàn)一番。黃飛鴻不是對手輸?shù)煤軕K,為了逃走黃飛鴻按殺手說的鉆過了他的襠下。就這樣,黃飛鴻開始認真習武,他此時知道功夫不濟要被人欺負。一次,師徒二人逛集市遇到一個地痞,黃飛鴻出手幾下就制伏他。幾天后,地痞找來幫手復仇,這時的師傅因為沒有喝酒敗下陣來,兩人只好躲起來。其實黃飛鴻已經去打酒,只不過他摻了水。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師傅開始教授他的絕招“醉拳”。黃飛鴻小有所成后,他打敗了前幾天曾經將他們師徒二人打得落花流水的復仇幫手,但回家時發(fā)現(xiàn)師傅已經離開,讓黃飛鴻自行修習武功。與此同時,黃飛鴻父親為了百姓與另一個地主發(fā)生摩擦,地主為了達到目的請來職業(yè)殺手要他殺死黃飛鴻父親。最后,黃飛鴻及時趕到,與那個欺負過他的殺手大戰(zhàn)十幾個回合將他打死。
這部電影很好看,既有風趣搞笑的情節(jié),還有精彩的武打動作,所以看得我很舒服、很投入。但以上都不是電影的突出之處,它最重要的是兩點:一是,本片故事情節(jié)流暢,結構清晰,完全符合現(xiàn)實邏輯;二是,人物是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不是李小龍扮演的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英雄。所以,這樣的設置不僅會讓我看起來開心,也會讓我徹底投入到了劇情中。好久沒有看到劇情這么通順、酣暢淋漓且真實的電影了,我能不喜歡嗎?
至于電影主題就很俗套了,黑暗必定戰(zhàn)勝光明、邪不勝正、懲惡揚善等等都可以歸結為本片的主題,只不過它太普通了。當然,本片是用來娛樂的,有一個普羅大眾接受的主題思想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強求太深層次的。
本片優(yōu)點很突出,即搞笑的動作與精彩的武打結合在了一起,這讓觀眾在欣賞好看的功夫比拼時也能會心一笑。這一點,也是成龍電影許多年來的固定模式。大概本片是開創(chuàng)了“功夫喜劇”的鼻祖吧,因此本片也成為了一部佳作、代表作。既好看又好笑,還有著懲惡揚善主題,誰不喜歡?
電影拍攝上很簡潔,除了講述故事之外,余下大部分時間都是武打動作,很耐看。尤其是片中成龍練習武功時的舀水、倒水,以及他獨自一人的“醉八仙”,這些場景看起來都讓人不可思議。成龍他的身體真棒啊!竟然可以做出如此難且需要體力的動作。看來成龍的成名是由出色的身體和扎實的基本功搭筑的。
本片演員表演出色。男主角成龍的表演不用說了,插科打諢的風趣、真槍實彈的武打,以及豐富的表情都將他身為電影巨星的資質體現(xiàn)出來,他不成名才怪。叫花子的扮演者袁小田演技一般,但是功夫很厲害,看到他我終于認識了香港動作電影的始祖人了。片中其他人都是配角,不說也罷。此外,這部電影竟然沒有女角色,真是簡單到極致了。
總結一下。這是一部經典的香港功夫片,各方面都很完美。一部既開創(chuàng)了香港類型片的代表作,又能讓人娛樂的電影,能不好成為經典嗎?
電影《醉拳》觀后感5
《醉拳》最特別之處,在于它在電影中,把套路化的武術最后顛覆成為非套路化的搏擊術。洪拳、五行拳、穿心腿、“醉八仙”都是套路化武術的經典,而電影結尾成龍飾演的黃飛鴻自創(chuàng)的醉拳,則徹底融合了套路武術的循規(guī)蹈矩,突破了一成不變可以被預知的武術招數(shù),自己融會貫通了武術的最高境界——無招勝有招。醉拳最可怕之處就在于當這種無招勝有招練成后,你便再也無法預知對手的下一步行為。
整部電影故事節(jié)奏明快,人物性格鮮明,快進快出的短打結構,為《醉拳》的通俗和流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那時的成龍表演風格非常獨特,他集嬉笑怒罵于一身的動作戲表演方式,開創(chuàng)了一個獨屬于自己的動作片時代。僅以《醉拳》一片,成龍和袁和平均無愧于動作片大師之名。